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客初
43380 102

[其他] 经管之家学术交流年会精彩问答集锦   [推广有奖]

荣誉版主

饿死在金字塔顶的人

泰斗

28%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kindle读书人

有体系有结构的资料

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

威望
9
论坛币
11412329 个
通用积分
27304.5180
学术水平
3923 点
热心指数
4871 点
信用等级
3873 点
经验
432378 点
帖子
4706
精华
87
在线时间
171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
最后登录
2024-4-18

一级伯乐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客初 企业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7-6-20 10:59:5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7年6月11日,首届经管之家学术交流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8家核心期刊主编、40所大学经管类院校院长、高校及相关机构的科研工作者等500余位嘉宾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了从学术前沿观点、论文写作技巧及工具使用到高效科学的投稿方式等话题。这些干货满满的主题分享引起了听众热烈的提问和讨论,据统计,现场听众全天仅在正式提问环节就提出了多达30个问题,甚至包括午饭和晚饭时间也一直围绕着各位编辑老师不断请教交流。



经管之家学术交流年会进行了多场主题分享和多个环节的提问互动,论坛君经过整理,逐步分享给大家。这些内容不仅汇总演讲嘉宾在专题分享中讲述的精彩观点,也汇总了各提问环节大家的精彩问答。如果小伙伴没有机会亲临现场,也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和微博,现场的干货您一定不会错过哦!



嘉宾简介:

参与问答和讨论的主要嘉宾:《经济学动态》前社长杨春学老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老师、《科技进步与对策》编辑部主任陈晓峰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主编武京闵老师、《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主任方志老师。

世界咖啡.png

问题1:

我想问一下陈晓峰老师,我是一名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的研二学生,很荣幸有一篇稿件刚刚被《科技进步与对策》录用,我发现国外有些期刊对学者是有一个统一的标识,比如ORCID,因为我看到您说想在作者的推广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我想问一下贵刊有哪些打算和准备?

陈晓峰老师

谢谢你的问题,为什么国际上要做ORCID码呢?目的是什么?因为同名同姓的人实在太多了,需要对你的身份进行定位;同时ORCID码下面挂了你发表的所有期刊论文,实际上也是对你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的展示,是很好的。很多期刊也在做这一工作,我们后期可能推出一个标准OSID,OS代表open science。这个标识码下面会把很多内容包含进去,DOI也好,ORCID也好,还会提供真实的数据服务,包括作者提供过来的原始的调研数据和报告,包括视频、读者对你的文章有什么疑问,通过这个码全部都能装进去,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形成open science学术圈的环境。谢谢!



问题2

我想问一下杨春学老师,目前在国内CSSCI中比较好的期刊中《经济学动态》发了一些规范性的文章,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些数量模型。这种趋势,贵刊会一直做下去吗?好像目前大多期刊,没有经济学模型的话,看都不看就直接pass掉了。

杨春学老师

我相信我们《经济学动态》会坚持下去的(小编注:因为已离任,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个期刊是经济研究所的,经济研究所有两个杂志,另外一个叫《经济研究》。我们《经济学动态》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和《经济研究》相对有些区别。说实话,从我个人偏好来看,如果有一篇没有大量计量模型的文章写的比较好,我宁愿要这样的没有数据的文章。总体上《动态》强调思想性比较多。你用不用数学、用不用数量对我们来说反而是考虑的少一些的因素,所以像你说的,我们有大量的论文是没有数据分析和计量模型的,能坚持下去没问题。谢谢你。



提问3

我想向《科技进步与对策》陈晓峰主任请教一下,我们刊物有哪些热点选题,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陈晓峰老师

好的,你可以登录一下我们的官方网站,今年的8月份会在贵州举行产学研合作论坛,下面有6个分论坛,这六个方向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包括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创新治理、创新创业、新兴技术创新,最后一项也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提问4

我想请问一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的杨主编,我们发现《中国工业经济》这个杂志今年已经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我之前也发现有些期刊的数据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我想问一下,中国的期刊以后会不会要求提供原始数据和程序等内容呢?

杨万东老师

现在说实话,据我了解,整体上各个杂志都有点小而全,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根据期刊发展的方向来看,以后可能会对原始数据,包括作者的其它研究背景收录到相关的期刊数据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因为现在包括期刊评价本身也有很多问题,曾经有一个笑话,有一个准备得科学进步大奖的文章,理由是这篇文章在全世界被引用了3000多次,作者也觉得很骄傲,申报国家大概500万的一个大奖。评委会就委托中国知网做检测,结果发现很多文章来自不同的语言对他进行引用,大概有90%的观点都在说他是在胡说八道、有很多问题。

目前来讲,学界的很多东西都会慢慢规范。包括引用问题,有批判性引用、评论性引用、友情性引用,但是只要有引用,大家都觉得高兴得不得了,实际上批判性引用也容易出名,也容易有很大的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期刊,应该做得更细更深。根据我了解,现在大多学术期刊还是作为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还没有成为一个对整个学术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的力量。



提问5

我想请问杨万东主编一个问题,我在写作论文和研究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近年来经济学中的数学规范化分析越来越广泛,但这样在研究容易受到数据、检验以及模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从而研究出来的问题就比较窄,但是反观前人的研究,比如说斯密、凯恩斯,他们那一代人的文章很多都建立在价值判断、逻辑演绎推理的基础之上,还有历史总结的基础之上,这样他们反而做出了许多具有历史理论前瞻性的文章。但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就很难投、很难发?

杨万东老师:

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从80年代开始做杂志,当时我做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起码在高校是比较靠前的,当时发的很多文章是没有很多数理推导的,比如杨启先、厉以宁等等,他们的研究基本范式很叙述化、理论化,他们的思想性很强。

但是90年代以后就出现了经济学的转型,这种转型应该是《经济研究》以内的范畴,其它刊物也跟随着。为什么有这种转型呢?因为大批国外受教育特别是在美国受教育的学者回来,最早是翻译腔,后来是翻译的样式和范式,主导了当时的经济研究。这种翻译腔的确很严重,在2013年我们杂志曾开过会,当时还和经济科学、北大经济科学、南开经济研究、西南财大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一起讨论认为经济学应该是问题导向、重视现实问题的研究,但是现在的改观很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经济学本身是不是科学,本身还是值得怀疑,因为经济学入门很容易。你在北京打出租,司机都能跟你讲一大堆经济学道理,因为经济学是在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的道理,比如价格、供求关系、成本这些基本的概念都能感受到。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体系,要求有规范、有标准、有门槛,现在的数理实际上成为门槛,这一门槛也挡住了很多经济学者,包括我这样80年代受教育的学者,现在我们对经济模型的把控实际上主要靠外审,外审基本上都是70后,还有少量的80后,这些人经济学的直觉不够,但是数学还不错,然后像我这样完全靠几十年的经验和感觉看它对还是不对,有的时候可能也有一些看不对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我感觉目前是中国经济学在引进、模仿、提升,而且在创立自己经济学体系过程中所经历的必然阶段。所以现在,你如果投有不同风格的期刊,主编的主导思想非常重要,主编的价值体系、教育背景和偏好主导了这个期刊的风格和方法,所以我感觉,在一定意义上讲,不要把经济学看的多么高大上,在很多时候它就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游戏,但是这个游戏,全国人民都在这样玩,你就只好跟着这样玩,将来经济学的核心理念肯定是要经世致用。中国经济学目前最大贡献时期就是80年代,在此后就在退步,退步的原因是什么呢?自己玩,领导看不懂。所以现在出现那么多智库,为什么呢?因为智库讲得通俗,现在经济学家还是回过头来将成果改成小报告、成果要报,把数学、推理拿掉,然后建言献策。所以这是两个路径,不同杂志不同风格,投《经济研究》还按照范式导向,投《改革》就可以直观、评论。谢谢。



问题6

我想问一下《科技进步与对策》的陈老师,贵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我看到您也借鉴了很多国际期刊的经验,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刊物有没有在国际化方面有什么对策,比如提高国际影响力,做成更有影响力的期刊?

陈晓峰老师:

谢谢这位老师,我觉得你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和愿景,我们期刊也一直想往国际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从内容和选题上也和国际上顶级同类刊物有一定的匹配,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我们也是坚持三审、外审和同行评议的制度,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很多新技术的元素,使得学术传播、学术评价在我们这里得到更快的应用。应该来讲,我觉得一年以后,会看到很多期刊都推出这一标准(OSID),我感觉会是从中国走出去的一个新的标准。学术评价一直是被国外垄断和控制的,比如SCI,我们都视作风向标,而我们中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评价体系。


问题7

假如在模型和研究的技术上和你们原来的研究范式不同,你没见过,你们会怎么处理?(小编注:在此之前有大量关于选题和新技术的讨论,所以回答的老师没有紧扣本问题,回答主要是关于热点选题看法)

杨春学老师:

杂志和报纸不一样,报纸很注重时效性的,非常关注热点问题,而杂志不能只关注热点问题,热点和非热点是相对来说的,一个问题我们通过新的方式表达出来,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不也很好吗?我们《经济学动态》的文章并不一定说非要热点问题。

杨万东老师:

其实我和刚才春学教授的意见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现在经济学上很多问题是老问题,但是对于老问题可以有新看法,为什么呢?实际上经济学家聚在一起本身就会有争论,就像你买股票的时候,你以为要涨但买了就跌了,你卖掉又涨了,为什么呢?就是你的判断和现实总有差距,这就是研究的可能或机会,我觉得经济学研究很多是对老问题的困惑,因为你的方法或数据能够得出和别人不同的结论,你就可以研究。

那么新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研究呢?不是。问题在于这个新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是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一个时尚的话题。很多时尚的话题,我们学术圈是不愿意碰的。在学术期刊里《中国社会科学》影响很大,《中国社会科学》的副主编许健康先生就曾经跟我讲,到现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过去快10年了,他们《中国社会科学》基本不发这类文章,为什么呢?因为还找不到一个很有深度、很有解释力的文章来说明和解读08年美国发生的那次次贷危机。他们很严肃,当然稿源也很丰富,而我们在选题上整体上会跟进、观察,但是刚刚提出的问题,很多数据并不完备,很多提法流于形式,很多范畴各自理解不一样。

所以如果做研究必须有基础,而且这些人的讨论是你讨论的基础,所以做选题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对手,特别是找一个有点名气的对手,找他的毛病,然后他的方法的问题、结论的问题、逻辑的问题就作为你的立论基础,这样你就自然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起点上。这是我的建议,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管之家 学术交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学术 科研 经济管理 人民大学 经济学

已有 7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xddlovejiao1314 + 100 + 5 + 5 + 5 精彩帖子
kychan + 50 + 1 + 1 + 1 精彩帖子
aclyang + 40 精彩帖子
zhuosn + 2 精彩帖子
fin-qq + 80 + 3 + 3 + 3 精彩帖子
资料狂人 + 5 + 5 + 5 精彩帖子
行走的青年 + 60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9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1  热心指数 + 19  信用等级 + 19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三江鸿 发表于 2022-5-12 19:21: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Whatsappp 企业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9-9-24 01:07: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anks for sharing

使用道具

150288731 发表于 2019-8-30 14:07:2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感谢有这个平台

使用道具

Rachel59 发表于 2019-8-17 13:53:0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nay614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9-8-14 05:51:3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顶顶

使用道具

zhugeyu0 发表于 2019-5-4 05:12: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来看看哈

使用道具

胡明敏 发表于 2019-4-7 16:59:4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Rachel59 发表于 2019-1-16 10:06:4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十七里香 发表于 2019-1-14 10:53: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