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chenyi112982
46461 333

一位985公派留学经济学博士的故事:成长,游学,经历,研悟,洞见……阅尽千帆见风景   [推广有奖]

编辑管理员

大师

74%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管人》精品-邂逅经管大牛

会计与财务学习答疑文库

经管类求职招聘答疑与咨询文库

威望
16
论坛币
40333 个
通用积分
47426.2146
学术水平
4872 点
热心指数
5237 点
信用等级
4486 点
经验
1869506 点
帖子
2249
精华
90
在线时间
51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5
最后登录
2024-4-16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chenyi112982 发表于 2018-1-22 12:08: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01.jpg
02.jpg

推荐阅读:


  1.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1:一位90后博士的悟与思:求职、面试、学术、成长、生活......
  2.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2:他是韩国工商管理博士,也是青椒!博士5年他最后1年才“井喷”!共沐一段“温润成长”的故事|经管人
  3.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3:一位复旦大学博士后的真实成长故事:285本社科类中文经典学术文献浸润!让生命纯粹真实,远离功名,满怀深情......
  4.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4:写给经济学小白的肺腑真言!一位人大学长的真挚分享! 虽易学难精 然路在脚下…….(附50本书单+多个资源)
  5.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5:一位90后统计学硕士的深悟与真思:统计其实有门道!人工智能还能这样学!(精荐40本图书+20个视频资源)
  6.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6:一位港校MBA的10年金融之路心得:你一定要专业!这是件艰难的事(附30本精荐书+资源)
  7.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7:一位优秀上海才女的10年统计学习秘籍:史上最好的知识体系梳理+200个学习资源及强悍书单!最强大脑!
  8.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8:一位北大硕士的金融沉思录:要想在这行有所作为,不允许你一天不学习!附22本书单+10年学习工作经验分享!
  9.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9:经济学如何学?C刊如何发?一位经济学博士、核心C刊编辑部主任的真思与灼见!经管基本功长成记! 
  10. 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10:一位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硕士15年集思录:从一个价值2亿美元的教训说起…附金融/投资/AI/区块链/大数据强悍书单7份+好书200本

嘉宾介绍

shaoqinglong11

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公派博士,由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维也纳社会生态研究所与瑞典皇家工学院联合培养,经管之家论坛环境经济学版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衰退、欧盟排放贸易机制、欧美工作时间政策以及气候政策。求学以来,有着丰富的游学经历,曾游学台湾、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工业经济系作为访学博士学习、通过伊拉斯姆斯项目在维也纳社会生态研究所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曾参加英国利兹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欧洲生态经济学年会”,并作了两个英文口头报告;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年会”及“全国计量经济学博士论坛”。硕博期间,曾在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4篇,均为一作或独作,累积影响因子超过20,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效标识的发展》的主要参与人,是《EU Jean Monnet project : Climate Poli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uropean Integration—A Study on EU ETS》项目的主要参与人,是2017年四川省外经贸发展资金重点项目《世界自贸区发展模式与四川自贸试验区政策方向研究》的第一主研。擅长数据处理与计量分析,熟练使用Stata, R 等计量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吾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十分愿意与广大经管学习者一起交流、学习和探讨,共同进步!

 

shaoqinglong11版主在经管之家论坛的2个原创作品:

✔ 我的SCI论文投稿经验总结

✔ 博士回忆录:我和导师的故事


问1: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经管之家环境经济学版块的shaoqinglong11博士来到《经管人》作客,回顾您的求学经历,从管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再到生态经济学方向的博士,中间还夹杂着诸多海外游学的经历,可谓十分丰富多彩。首先,您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经济学在您眼里有着怎样的逻辑体系?多年来,您在学习经济学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同时,对于一名对经管专业感兴趣的但又零基础的人而言,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较好地自学经济学呢? 

答:非常感谢您的邀请,以及经管之家这个很好的平台,让我可以有机会和论坛里的朋友交流学习。对于经济学逻辑体系的理解,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经济学是在假设引导下的逻辑推理过程,其目的是解释社会现象,归纳成精炼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分析。


首先,不同的假说可以引导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发展出不同流派。比如古典经济学是完全理性假设,这个假设太过苛刻而难以解释现实。随后发展起来的“有限理性”假设则更接地气,认为人只能在可获取的有限信息内做出决策,由此发展起来制度经济学获得了更多实践上的应用。


其次,这个逻辑推理可以是量化的(数理分析)、也可以是质性的(演绎解释),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国富论》、包括其他经典经济学著作,基本没有理论公式,但依然是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书目;现在没有量化很难发论文,但是量化的东西未必百分百真实可靠。


最后,基于经济理论的预测,尤其是股市预测等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影响因素太多,比如一次突然地政治事件或者金融危机等等,人性本身的冲动也会有重要影响。《动物本能:重振全球荣景的经济新思维》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艾克罗夫和罗伯特•席勒所著,他们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框架,把人性、或者说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分析中,强调了人本身对于经济的影响。这本书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是研二在义大图书馆偶然翻到的,立刻爱不释手,连看了两遍,意犹未尽。从那以后我才觉得自己跳出了传统经济思维的圈子,开始更加“叛逆的”看待周围世界,也由此发现了新的风景。


对于经济学的初学者,我的建议分三步:

1、看一本经典经济学理论教材,最好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者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每节的习题好好做,可以把基础打下来。


2、通读经典经济学著作。最好是英文原版,翻译过来的也可以,包括《国富论》、《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资本论》等。不要贪多,边看边体会。其实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很多经济学博士都没有通读过。


3、看一些欧美当代学者的新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动物本能》、张五常的《卖桔者言》、诺斯的《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等。按照这三步走,两年时间,可以对经济学娓娓道来。经济学是西方舶来品,看经典原作是不会错的,否则会被误导。再进一步,跳出来看,与其说经济学教会了你经济知识,不如说灌输了你看待周围世界的眼光,你对世事的看法将自然而然的按照经济逻辑展开,比如需求-供给、比如成本-收益、比如交易成本。或许这才是经济学教育最大的功用所在。


问2:您不仅在许多知名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了现场报告,更有着丰富的SCI/CSSCI等核心期刊的投稿经验,能否为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投稿经验和技巧?以及投稿过程中有哪些事项,是要特别注意的呢?同时,在攻读硕、博士期间,如果想要提高学术产出的话,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答:个人整理的一些SCI投稿经验,供大家参考


第一,选择期刊------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科都有特定的几个公认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影响因子较高、影响力更大的期刊。SCI期刊一般初审较快,编辑如果觉得主题不符,会几天后就回信拒绝,这样你就可以投递下一个期刊,不会耽误时间。如果初审通过,进入外审程序,就说明很有希望。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录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需要注意的是国际JCR和国内中科院认定的分区不同,尽量选择中科院标准下分区较高的期刊,对以后工作有利。


第二,推荐审稿人------SCI论文投递系统会有推荐审稿人一栏,最好不要空着,选择几位同行专家作为推荐,最好是你文章中重点或者多次引用的文章作者,如果你的文章中了也可以增加他的引用量,所以会倾向于录用你。如果有认识的同行专家就更好,毕竟学术是讲圈子的。当然,编辑是有权力使用或者不使用推荐审稿人,他们往往会选择行业内具有职称并且引用量较高的学者,以确保可靠性和公平性。审稿人收到请求审稿的邮件后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一般要求在1-2个月之后在系统提交意见,到期还未提交者,将会收到提醒邮件,或者编辑换他人审稿。值得一提的是,推荐审稿人一定要了解你的研究方法。曾经推荐过业内大咖但是不了解新方法,给了负面评价;后来我向编辑申诉,换了新的审稿人才顺利通过。所以审稿人的推荐很重要,要仔细考量他们的学术背景和观点。


第三,认真返修------审稿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的问题一针见血,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有些则是故弄玄虚,画蛇添足。但不管怎样的返修意见,都要一个个的认真对待,尽可能的回答,让审稿人觉得你重视他的看法,如此文章才会有好的结果,这个非常重要。我曾做过两篇SCI期刊匿名审稿人,在提交意见之后,会被要求选择按钮,分别是“拒稿”、“大修”、“小修”和“接收”,这直接决定了文章的命运。编辑则会根据几位审稿人的意见,综合决定是否最终接收或者拒稿。


硕博期间想提高学术产出,一个是时间管理,一个是研究方向的把握。对于前者,一定要意识到学术是持久战,要注意休息,定时去健身房或者操场,身体是做好学术的基础。我发现周围很多博士身体都不好,精神焦躁不安,恐怕是亚健康和精神问题高发群体,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就很不值得了。对于后者,要把学术问题串成串,一个问题一篇文章,以此为基础又可以引发下一个问题(文章),这样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关键是要选对主题,有价值并且被圈内承认。有段时间我查阅环境污染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文章,发现查出来的半数都由一名德国学者所做。他是发现了那个数据库就串着发出来一批文章,难度不大但关键是他早早地发现了,这就是选对研究方向后的先发优势。


问3: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到瑞典皇家工学院工业经济系,从奥地利维也纳社会生态研究所到台湾义守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您在海外的求学、游学经历十分丰富,您在海外攻读博士期间最大的留学感受是什么呢?您认为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规划留学并作好准备呢?在不同的大学进行研习和交流期间,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答: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研究所)的学术氛围很不同,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学术思维和习惯,这对于未来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会有不同的学习组(researchgroup),大家会固定的聚在一起讨论一个主题然后一起出去草坪晒着太阳吃饭,寓教于乐;也会有网上学术社区,每天都分享很多相关领域的新闻、公告或者最新文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种集体式的学术交流方式可能跟当地文化有关,西班牙人热情奔放,特别喜欢集体活动。瑞典皇家工学院则是另外一种氛围,没有固定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或者网上社区,多是私下少数人的合作,喜欢找个安静的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轻声细语的聊着,偌大的研究所经常空空荡荡,有时一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南欧阳光好景色美,当地人喜欢出游,所以艺术文学别具一格;北欧苦寒之地,半年的极夜几乎见不到阳光,人只能待在屋里安静的做实验,所以工科很强。地理决定论依然有其合理性。


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本科硕士多是商科,博士多是理工。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先硕士出去读商科,看看是否喜欢和适应国外生活,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学术。即便不适应,硕士不过一两年,很快就熬过去了。出国门槛主要是平时考试成绩和雅思/托福成绩,如果有文章就更好了。有条件的可以找留学中介帮忙。北美依然是最好的留学地;欧洲的话,西欧最好,北欧次之,南欧最后考虑。当然这只是整体而论,南欧也会有庞贝法布拉大學这样世界知名的商科院校。总体而言,国外读经管的中国博士并不多,希望越来越多的经管人走出去读博。


问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学习资源呢?包括一些优秀的教材、教辅、图书、文献、网站、大牛介绍,以及您对这些资源的点评?您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学习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技巧、水平呢?

答:我只读过一部分经济学教材,所以只推荐一些我读过的书籍,附加自己的感受,仅供大家参考:


 

image001.jpg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公认的经典入门经济学教材,相比国内教材,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课后习题也很接地气,很适合初学者,可以跟着国内出的教辅教材把题目完成,再多读两遍,这样能把基础打扎实。

 



image003.jpg



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比曼昆的更为复杂一些,重视公式推导,但并不复杂,可以让你觉得经济学理论并不那么高不可攀。通读此书可以大体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架构,让你对社会运行机制有更为清晰地理解。它完整地展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涉及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如博弈论等。

 



image005.jpg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开山之作,但通读者并不多。他是作者对当时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并做出了自己的归纳总结。反对政府干涉、要求降低关税、推崇自由贸易,其观点在现今仍有现实意义。



image007.jpg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而是哲学著作,但我依然十分推崇,不仅因为他也是亚当·斯密的作品,而是因为在市场化大潮里,人们在物质利益的波涛中忘乎所以,忘却了道德感念的约束,忘却了人之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适合金融大鳄和商界大咖看。



image009.jpg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的杰作,在欧美引起大范围讨论。他要构造的是一个GDP不增长却依然可以保持繁荣的社会。这需要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政府运行机制、投资方式的改变等等。虽然像天方夜谭,但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却让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本书英文版我研读过两遍,在欧美很盛行,国内却悄无声息,所以大力推荐。可以先看蒂姆·杰克逊先生的TED演讲:

https://www.ted.com/talks/tim_jackson_s_economic

_reality_check/transcript?language=zh-cn



image011.jpg



动物本能:重振全球荣景的经济新思维》是极具震撼的一本书,由两位美国诺奖得主所著,认为经济危机主要导因于人们思考模式的改变,与主流经济思维背道而驰。这是把心理学引入经济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会颠覆你许多的传统思维。



image013.jpg



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是经典计量教材。并不难读,初学者可以使用,作者可以把复杂的计量问题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通读之后可以对计量有基本理解,然后可以直接学习计量软件的操作了。再实践中遇到一些概念混淆或者遗忘,可以再回来翻翻,记忆就会加深,理解也更加深刻。



image015.jpg



萧政是面板数据分析领域的大牛,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面板数据分析》也是迄今为止关于Panel Data模型的最全面、系统、深入的教科书,适合专业人士看,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很耗心血,但也会收益颇丰。我的博士论文就引用了萧政老师不少的内容。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可再生能源创新的文章,国内几位名校博士发邮件要数据,才知道国内对于数据分享渠道不太畅通,所以在此分享一些经济网站,里面有公开数据,供大家使用:

http://stats.oecd.org/  

OECD国家数据库,也包括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种类很多,值得仔细研究

https://www.eia.gov/  

EIA美国能源信息署,包括多国很多能源环境方面的数据

https://www.conference-board.org/

data/economydatabase/   

Total Economy Database,有一些有趣的指标,部分数据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

http://ejatlas.org/  

公认的国际碳排放数据库,不过跟WB的数据有点差异,应该是算法不同

https://data.worldbank.org/  

世行数据库,全球最大的公开数据平台


问5:在您眼里,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您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怎样克服的呢?回顾过去的求学和学术之路,您认为作为一名经管专业的大一新生,应该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经管专业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呢?

答:个人浅见,经济管理都有宏微观之分,都需要理论架构和数理分析,但是经济偏向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总结,管理则更强调人的能动性。比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都需要人的思维和执行力,也因此要获得真正的管理能力,必须投身实践。


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并不难,百家争鸣,去理解它的逻辑即可。对大多数人来说,难得是计量工具的学习,它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但是计量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只要熟悉理论,然后跟着操作手册认真实践,并不会很难。对于经管专业大一新生,先学习曼昆或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原理》,然后通读经典著作和当代著作,了解经济学发展的流派和历史,最后学习软件操作,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者。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是舶来品,多看欧美经典著作很有必要。


问6:我们注意到您在读博士期间,曾经参与多个重要的学术会议并发言,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参会经验呢?作为学生能够在学术会议上发言,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您认为,这些学术会议,为您的成长提供了哪些帮助和裨益呢?这方面的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

答:国外的博士教育,我觉得会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思维、二是写作、三是演说。三者都很重要。与人学术沟通就是思维锻炼,发表期刊论文是写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演说。国内可能更注重第二条,而忽略了其他,很可惜做好演讲,准备很重要。最好把要说的内容按条目重点写在草稿上,滚瓜烂熟于心,这样走上讲台才能有信心,然后再按照PPT的指引向听众娓娓道来。注意不要着急,说话不要快,尤其是英文演说,否则大家会听不清楚。参加学术会议的另一个作用是结交朋友和潜在的合作者,对之后的学术发展有帮助。凡事都有第一次,紧张是正常的,多几次就好了,都是这么过来的。最后多插一句,欧美重视口才和交往的锻炼,而在国内这些却被赋予油嘴滑舌等负面评价,其实是一种错误理解。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表达和交往同样必不可少,成功的政客和商人往往有雄辩之才和驭人之术,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培养中国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7:结合您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您认为国内外经管教育的异同在哪里呢?对于那些准备考研考博的学弟学妹来说,您能否分享下您的相关经验呢?同时,我们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硕、博生涯呢?

国外的硕士课程,开课之前会发给大家一个教学大纲(Syllabus),什么时间上什么课、什么时候考试甚至去年的考试题目都会发给你参阅。一次课就是一个上午或者下午,中间休息1-2次。有些老师会有一个开场白,把今天的主题背景交代清楚,然后学生自己发言,把自己看的材料的感想和疑问提出,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最后是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个人向大家阐述。有些老师则类似于国内,大量的PPT内容一下子灌输,之前不好好研究材料的往往什么都看不懂,因此压力非常大。考试是开放式的,可以在任何地方答题,也可以相互交流,早晨九点统一通过邮件发题目,晚上九点之前统一上交。题目非常开放,完全靠自己发挥。比如问假如你是BBC记者,去非洲某地考察森林破坏和偷猎问题,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答案见仁见智,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看谁的脑洞大开,且有理有据。


对于国内考博考研的师弟师妹,建议不要把战线拉长,按照自己的需要考学校和专业,最好是以后打算留下定居的城市。读硕或读博是一个平台,上了平台之后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先想清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如果愿意进学术,好好写文章做课题,慢慢积累经验和实力;如果想去工作,尽量研一把学分修完,研二出去实习,这样不耽误时间。不论哪种选择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自己喜欢的,就是对的。 


问8:您曾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同时也曾参与了多个国内外的科研项目,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呢?要做好一项科研项目,您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作好准备呢?在项目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又分别有哪些要点和注意事项呢?

:我对科研项目的了解并不深,只简单说下自己的感受。国内职称评定看中纵向项目,比如国家或省级社科基金。博士一般跟着导师做课题,博后可以开始申请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青椒可以考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然后一般项目,大牛可以考虑重大项目了。经管类也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资金更雄厚一些,但是要求用计量或者偏管理类。申请课题时主题的选择很重要,符合国家需要和关切的问题,比如大数据、生态保护等。内容上要注重新方法和新数据,让评审人觉得有足够的创新性。


在项目的早期,和团队核心人员议定组员的分工,根据每名成员的背景和特质分配任务,规定预期完成的成果和时间,做好宏观规划和整合;中期主要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余,帮助组员完成任务,有些项目有论文发表要求,也要注意时限;后期主要是报告的整合和结题。网上有不少科研项目的经验,我班门弄斧了。


问9:在您眼里,怎样的一篇论文可以算得上是好文章呢?能否结合您的亲身经历,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快速阅读文献?如何为论文设计选题方向?如何规划学术论文的布局谋篇?以及如何规划文章的逻辑体系呢?

用简单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清和解决一个问题,不仅有精密充实的计量运算,还有丰富的讨论和展望,体现出超前的思想和浓浓的人文情怀,这才是好文章。这种文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也不炫耀复杂的计量技术,而是在平实中透露着智慧,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感。我刚开始读博阅读英文文章,经常一天只能读一篇。一是不认识的生僻词很多,二是学术语言与普通口语不同,每个短句都能看懂,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解决办法没有捷径,只能记下生僻词,反复阅读句子,联系上下语境理解作者的意思。这样长久下来,就会发现英文论文表面繁杂,实则有固定的逻辑结构,掌握了就可以快速阅读,甚至不用通读就可以获取你想要的信息,比如它的研究方法或者结论等。很多人觉得论文是八股,其实论文是表面的八股而实质上的创新:不同的部分(摘要、前言、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和结论等)有固定的要求,其好处是让读者快速锁定他想要得到的信息,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可以尽情发挥的;而八股取士可是全部取自四书五经,不可以有“违逆之言”,论文与八股自然也就有了本质区别。


论文初学者需要先确定主题。这需要与导师或者师兄师姐商议,一般是老师大主题下的分支。有时要自己找主题,就把相关领域的最新论文下载下来好好看,从中找出几个有价值的小方向,跟老师一起讨论并最后确定。其次拟定大纲,按照“前言-方法-实证-结论”等逻辑关系敲定每部分的大体内容。大纲要给老师看,通过之后就可以着手找数据了,最后一点点的把文章充实起来。里面肯定会碰到问题,不要着急,多看文献多查资料,自然可以解决。还有论文的语言与常用语不同,强调平实准确,多看几篇文章,就自然而然的能找到语感了写论文最忌讳的就是浮躁,一篇文章下来可以培养心性,更重要的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类似于处理一件事情,从哪里开始入手、怎么样有条不紊的一步步铺展开来、出了问题备选方案是什么等等,可以稳妥的把握事情进展的节奏,并将成本最小化。这种能力本身的培养,或许更有价值。看问题要学会跳出来俯瞰,不要陷进去出不来。


问10:许多同学在进行实证研究的时候,会经常被计量和统计卡壳,能否分享一下您学习Stata和R的经验呢?如何快速提高计量统计软件的运用水平呢?同时,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计量统计方面的优秀学习资源呢?

我把自己的计量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吧,作为参考:第一,学习理论基础。推荐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内容虽多可读性却强,了解一般的基本概念即可,为了在计量分析时方便理解。看一遍就可以着手下一步,万一概念忘了再返回寻找。最好做一个简单的笔记,可以加深印象,也方便寻找。

 

第二,软件的实践操作。关于软件的选择,可以考虑EVIEWS,SPSS,STATA,R或者MATLAB等。EVIEWS和SPSS是非程序性软件,不用编程,所有操作都在按键上,因此容易上手。但不要因此而瞧不起,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同事就用SPSS做了两篇一区SCI,所以方法只是辅助工具,能解决问题最重要。STATA是半程序性软件,编程不是很难,半年更新一次,欧美学界流行的软件,做学问用这个足够了。R和MATLAB更难入手,但是功能更强大。我一个在英国半导体公司的朋友每天就用企业版MATLAB工作,该公司给苹果提供芯片(不过最近好像在打官司),可见这款软件的强大和普世性。我个人看的《Stata统计分析与应用》,是一个实践手册,按照里面的步骤一点点学习。不要看多,一本足够了,很多书籍内容是有重合的。

 

第三,解疑答惑。在STATA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数据如何在界面中安排,负数如何对数化,怎么样一阶差分,新的命令如何下载等等问题,都可以在经管之家相关板块咨询我自己也是受益者,得到了很多匿名坛友的帮助,十分感谢他们。所以自己有时也会去帮忙回答问题。经管之家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分享和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好好利用,有助于学术上的快速成长。 


问11:对于博士毕业以后的去向,您是如何规划的呢?您如何看待博士们去业界,以及去学界的问题? 您认为博士生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求职之旅呢?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经营和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以及怎样进行良好的自我知识管理呢?

美国相当部分的博士进入产业界,这是博士培养数量不断扩大而学术教职不足的必然结果。今年10月25日NATURE发文《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https://www.nature.com/news/many ... b-prospects-1.22879),教职难找,不如进入产业界。有趣的是这个消息是我欧洲的朋友分享在网络社区的,之后国内媒体开始铺开报道。这说明在欧美博士就业也是一个问题,而且他们的教职更难找,进入市场已不是稀罕事,国内也将面临这个过程。所以博士毕业后往哪里走,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没有优劣之分。想起几年前硕士期间看过的一篇热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2228-633685.html ),不是鼓励他逃离科研的行为,而是推崇他洒脱的性格,有几人能为了自己所爱勇敢地冲破世俗的藩篱。

 

对于终身学习,经管之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有各方面答疑解惑的专版,还组织了各类计量工具的辅导班,比如eviews/spaa/数据建模基础,R数据可视化,Arcgis制图与数据管理等,都非常的实用,直接可以在线上学习。所有只要有了共同学习的平台,要实现终身学习、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遥不可及。


问12:环境科学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也是公共事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您是怎样走上这样一条交叉研究之路的呢?您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和启发是什么呢?

:中国的环境问题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和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话题是从几年前全国大范围雾霾开始的。从那之后,环境成为热点,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和分析环境问题(比如PM2.5等)也成了大势所趋。环境经济学一般隶属于经济学,少数环境学院里面有做环境政策的分支。所以即便我是经管背景,博士却是在环境所,就有了交叉学科背景。在这个所里我还系统参与了环境科学硕士课程,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政治等等。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也让经济学有了新的延伸。这种交叉学科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环境类SCI期刊发表文章,相对的竞争性没有那么大。


问13:在刚才的采访中,我们提了许多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希望是开放式的,也希望您能尽情发挥。在访谈的最后,能否就您擅长的领域或感兴趣的领域,为我们分享一段精彩的评论或观点或寄语呢? 

曾经有朋友对国内一所名校博士做过调查,问他们博士期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没想到多数人选择了抗压能力。博士是一个自我精神砥砺的过程,如何在以前同学都结婚生子、有房有车,甚至准备投资第二套第三套房产的时候,还能孑然一身的安下心来咬文嚼字地做出创新的科研成果,这需要很强的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赢得先机。

 

回首欧洲读博四年,简单来说,有三样收获:一是英文、二是计量、三是视野。前两者是“有用之用”,后者是“无用之用”,却也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曾在灿烂阳光下看过地中海上空翱翔的海鸥;晚上坐在蒙锥克山国家美术馆最高的阶梯上一边喝着啤酒一边俯瞰灯光闪闪的巴塞城;春日午后倚在多瑙河边的木栈上喂野天鹅;冬天躺在基律纳的冰层上遥望五光十色如波浪般涌动的极光,就会觉得世界如此辽阔,人类那样渺小,很多曾经的愤懑和纠结,都不值一提了。

 

羡慕朋友的师兄,清华毕业留学欧洲,和喜爱的波兰女友穷游世界,走过快100个国家——这样的幸福,岂是功名可以衡量;国外项目没中给闺蜜打电话诉苦,她安静地说,其实父亲走后才知道亲人的陪伴多么珍贵——这样的温情,又岂是利禄可以比较。人生苦短,充满了不期而至的惊喜和意外,抓住当下的幸福展望未来,才是充实的人生。不管怎样的光鲜亮丽、荣禄加身,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本身,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只要身体康健、家庭和睦,就拥有了过上幸福人生的资本。


因为幸福不止在于比较,更在于内心的平静。正如海子在《夏天的太阳》里说的那样:“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03.jpg
04.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6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iRolly + 100 精彩帖子
xujingtang + 100 精彩帖子
aclyang + 40 精彩帖子
remlus + 100 精彩帖子
xddlovejiao1314 + 100 + 5 + 5 + 5 精彩帖子
obaby85 + 4 + 4 + 4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40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9  热心指数 + 9  信用等级 + 9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任何一种学习,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从提问开始的
爱问就有答案,酝酿好答案的感觉就像千年狐狸吐出内丹......
游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使用道具

三江鸿 发表于 2022-9-26 14:35: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赞支持 thanks 4 sharing

使用道具

lycdds 发表于 2022-8-18 10:31:2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加油学习吧!

使用道具

时隔一年再来看看这篇文章,已经申请上博士啦,现在在苦逼搬砖,希望能坚持下去~~~

使用道具

胡明敏 发表于 2019-4-13 17:07:2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jiangli510 发表于 2019-3-10 10:47: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chenyi112982 发表于 2018-1-22 12:08
推荐阅读:经管之家《经管人》专访系列1:一位90后博士的悟与思:求职、面试、学术、成长、生活......经管之 ...
学习了

使用道具

十七里香 发表于 2019-1-12 13:32: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分享

使用道具

十七里香 发表于 2019-1-12 10:21:4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分享

使用道具

花之海 发表于 2018-12-12 23:47: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6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