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论文范文

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小西 时间:2015-03-15

  

  

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研究

  内容摘要: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是管理实践者在使用知识转移网络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网络节点的可靠性与脆弱性定义,及网络整体、网络节点的可靠性与脆弱性的定量测算方法。以员工离职为例,利用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现实采集数据进行可靠性和脆弱性测度,找出可靠性与脆弱性较高节点的分布规律,以期为知识管理实践者主动构建组织知识转移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移,可靠性,脆弱性,复杂网络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在管理实践领域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通过惠普CKO的殒灭致使惠普内部整个知识转移网络崩溃等失败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知识转移实践领域仍然存在误区和盲点。特别是在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主动构建方面,对网络的可靠性和脆弱性考虑不足。 
  本文希望通过对知识转移网络可靠性和脆弱性的研究,帮助管理实践者判断知识转移网络在何处容易发生崩溃,防止网络的整体脆弱性被激发出来,从而减少组织知识转移网络构建成本的损失。 
  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定义 
  组织处于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组织中的人员流动(离职)以及知识转移网络的其他结构变化都会对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产生影响。那么具备怎样结构的知识转移网络拥有较好的抗破坏性,较好的自恢复能力,本文将这种性质称为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 
  Krackhardt和Porter(1986)的研究发现,组织中人员流动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发生在组织沟通网络(或者说知识转移)中结构等同的族群中的。也就是说,组织中离职与知识转移网络结构的相互作用共同对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产生了影响。因此,我们将组织员工离职作为本文影响网络脆弱性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分析论述。 
  (二)可靠性衡量 
  Wang D(2009)曾对物流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物流网络的可靠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网络线路的冗余、供应流的分散性和网络节点间的路径可靠度。笔者认为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知识转移网络。 
  第一,网络线路的冗余。个体与组织型态的相似度决定着个体是否居于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中心,是否融入组织网络,是否导致个体遭受组织网络的“排斥”产生离职。虽然网络中冗余的线路对网络的建设成本来说巨大,但是可以对网络的传播产生替代效用,减少组织个体的离职现象发生,从而维护了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 
  第二,知识流的分散性。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一个知识流不受控制的自由组织中,群体间的网络关系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会加强,知识转移呈分散态势,组织内部的离职现象发生频率较低,网络组织的可靠性也相对较低(Rao,Davis,Ward,2000),并且这一论断在组织间网络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 
  第三,网络节点间的路径可靠度。Krackhardt和Porter(1985)考查了离职对仍然留在组织中个体态度的影响,得出了与我们直观想象相左的结论。一般作为组织管理者,在员工个体离职后,阻碍留守个体与离职个体的网络联系,降低相关知识转移网络节点间的路径可靠度,以防止组织机密的泄漏。 
  为了更方便的进行可靠性测量,本文将知识转移网络表示为无向网络G={V,E},其中:V为组织个体所代表的节点的集合,取值为n;E代表网络中节点间相互联系的通路。首先,设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单位路径的可靠度为ql,这一值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网络(承载知识转移网络的因特网,或者组织内部使用的内联网)的性质,及组织的基础设施。因此,可将节点间单位路径的可靠度ql理解为定值。 
  取组织知识转移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i和j,设这两个节点间最短路径的可靠度的和为ZD(i,j),则: 
  设ui(i=1,2,...,n)为节点的出度,节点i的可靠度ri为该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可靠度的加权平均值: 
  则整个网络的可靠性rG为: 
  可靠性 
  对于管理实践者来说,可以由此对知识转移网络主动构建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监控,使网络的主动构建过程更具针对性。 
  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脆弱性 
  对知识转移网络,管理实践者除了关心整个知识转移网络和网络内部各节点的抗破坏性之外,更关心哪个传播路径或哪些节点的破坏对整个知识转移网络产的影响最大,本文定义这种性质为知识转移网络的脆弱性。 
  当知识转移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或者某个传递连边去除后,首先会对网络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另外,网络的抗破坏性也会减弱,呈现出比原网络更脆弱的状态。因此,可以用节点或连边去除后的网络可靠性的改变来衡量网络的脆弱性。 
  设边ek,k∈(i=1,2…n)为网络G中的一条连边,当去除此边之后,网络变为G′,则网络的脆弱性fe为:fek=RG-RG′。 
  当网络中的某个节点i被移除后,网络变为G″,网络中所有与i相连的连边失效,则节点的脆弱性Fi表示为:Fi=RG-RG″。 
  对知识管理实践者来说,更关心的是知识转移网络中脆弱性最低的节点和连边,即fmax、Fmax,以便对这些节点和连边进行巩固和保护,使得组织知识转移过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组织知识转移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测度 
  (一)网络破坏途径   网络的破坏途径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机性破坏,另外一种是选择性破坏。随机性破坏,是指网络的节点或连边以某种概率被随机破坏,由网络自身原因引起的损伤(通常源自网络单位路径的可靠度ql)。选择性破坏,是指网络的节点或连边按照某种攻击策略对网络进行破坏。对知识转移网络来说,通常蓄意的攻击对网络产生的影响会更严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受到选择性破坏时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 
  Holme(2002)曾经对网络蓄意攻击策略进行了概述,将对网络破坏的途径归纳为ID、IB、RD、RB四种攻击策略(并且攻击策略分为针对网络节点和网络连边两种。但是本文针对的是在线知识转移网络中节点受攻击后的网络可靠性与脆弱性,因此侧重研究节点攻击策略)。 
  第一种是ID攻击策略—度数攻击策略,即对知识转移网络来说,就是按照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取得联系的多少来进行攻击。在知识转移网络中,度数越大表明与该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个数越多,该节点所代表的个体在组织中的“权利”等级越高。那么,度数攻击策略就是首先选取知识转移行为中权威节点来进行攻击,使这部分节点首先脱离组织知识转移行为。 
  第二种是IB攻击策略—介数攻击策略。在知识转移网络中,介数衡量了节点作为知识转移行为媒介者的能力。如果节点处于网络重要的媒介位置,则一定是众多网络最短传播路径的必经节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网络传播路径的流通。介数越大,表明此节点所能控制的网络通路越多,媒介地位也就越重。介数攻击策略,就是首先选择网络中占据关键媒介地位的节点进行攻击。 
  第三种是RD攻击策略—度数重复测算攻击策略。在首次攻击时,同ID攻击策略,选取网络中度数最大的节点进行攻击,之后选每次攻击后的度数最大节点进行攻击。 
  第四种是RB攻击策略—介数重复测算攻击策略。与RD策略类似,每次网络攻击之后对网络节点的介数重新计算,选取当前网络中介数最大的节点进行攻击。 
  组织内部“职位决定地位”,当组织中个体所代表的节点被移除后,“职位空缺”现象较短,因此知识转移网络的蓄意攻击策略还是主要针对初始网络度数攻击策略(ID)、介数攻击策略(IB)来实现的。 
  (二)网络测度 
  为了体现可比性,本文采集xxx公司的OA实时数据,构造知识转移网络,并按照度数攻击策略、介数攻击策略和随机策略对网络进行攻击,同时测度网络的可靠性和脆弱性。 
  图1、图2中的三条线分别表示三种去点方式即模拟组织员工离职,随机去点、按度数中心度去点和按介数中心度去点。虽然去点的过程中,网络崩溃的速度不同,但是大致能从三种去点方式中看出中心度较小的节点对网络传输效率的可靠性和脆弱性的贡献较低,但是这些节点恰恰是管理实践者最容易忽略的“信息孤岛”,或者说是组织中比较孤立的“非传播节点”。在讲求网络建设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可以重新激活“非传播”状态的节点,使其重新进入知识转移环节,实现整个网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度数中心度和介数中心度较大的节点对此网络的脆弱性和可靠性的贡献较大,也是组织应该重要维护的节点,这些节点一旦遭受攻击就会给组织整个网络带来致命的威胁。 
  结论 
  本文分析了离职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网络可靠性和脆弱性,并将其测算公式应用于实时在线数据组成的知识转移网络上。找出了组织知识转移网络中对知识转移网络传输可靠性和脆弱性贡献最高和最低的节点,以期为管理实践者应对由员工离职而引起的组织知识转移网络可靠性和脆弱性的影响,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Krackhardt, D., & Porter, L. W. When friends leave: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rnover and stayers' attitude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30   2.Wang D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