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论文范文

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赵文东 时间:2015-06-04

  

  

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其管理体制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造成的影响,使得管理体制方面非常混乱。因此,深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既是加快公路建设的动力,又是交通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策 

  1.改革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快速、全立交、大流量的优点,这些都是普通公路所不具备的,它也因此成为现代交通运输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所以要发挥高速公路的特殊的优势和功能,这些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制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保证。同时,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来看,高速公路的管理要比一般公路的管理的具有更高的难度与复杂性,因此,高速公路必须依据自身情况与特点,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规范的管理制度。若高速公路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就可以高效地利用高速公路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也可以及时地处理高速公路上的不同的突发性事故,这样政府部门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与质量,改善政府的形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意义。 
  2.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 
  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主要涉及道路营运管理、交通综合执法等业务,主要由湖北高速公路集团、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总队负责,其业务关联部门包括运输管理局、公安局、公路局以及气象、医疗、消防等部门。湖北高速公路集团负责高速公路日常营运收费、公路交通事件发现与处置、相关的事件信息上报与发布、路网各种设施设备维护、道路安全养护等;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综合执法业务主要涉及交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交通疏导、“两客一危”、路产损坏、交通超速、超载等日常综合执法业务和突发应急事件执法业务;交通行业系统内的公路局、运管局以及交通行业系统外的公安、气象、医疗等业务关联部门在高速公路日常管理及应急管理中也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能。对于交通日常事件和应急事件的处置,按照交通执法与营运管理职能的分工,上述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承担的职责协同完成各类交通事件的处置。 
  从管理框架结构模式上,湖北高速公路集团、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均以总中心、分中心、路队三级管理构架,各自根据自身业务独立运行。其中,总中心、分中心根据业务分工和事件大小完成相关工作,并设有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本级和下级业务工作;路队为执行机构,负责辖区路段巡查和执法现场处置工作,并向上级汇报或发布(见图1)。 
  从上述管理运行模式来看,其模式缺乏统一指挥、协调职能,以及必要的信息沟通机制,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弊端: 
  (1)在管理体制上,顶层和内部相关业务指挥、协调功能缺失,是割裂交通管理业务内在联系,阻碍交通营运与执法联动,影响交通事件的高效协同处置以及有效应对复杂交通突发事件,引发效率阻塞的主要原因。同时,协同管控的动能主要来自基层的请求和协商,这一模式必然导致协调力度不足,远远不能达到协同管控命令的约束强度,这也是导致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跨区域或重大交通事件,顶层指挥功能的缺失极易引发双方联动的不一致性,严重影响协同管控的执行效果。总体来说,该模式仅可于用部门内日常业务处理,而非有效的应急协同管控工作模式,远不能满足应急联动的指挥统一性、任务命令性、执行高效性要求。 
  (2)在管理体制内,跨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功能。这一功能的缺乏加剧了交通实时信息的缺失,不能及时获取完整事件信息,从而严重影响事件处理的及时性以及对事件的预判,难以保障高质、高效,交通服务工作。 
  (3)在信息的采集与传递方面,缺乏明确的信息采集职责与必要的信息沟通机制。高速集团和执法总队各自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独立完成信息的采集和逐级上报,高速集团和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都具有信息的发布职责,由于双方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易引起的信息偏差,引发信息可靠性问题,为交通事件的决策、指挥、公众信息服务留下隐患。 
  3.构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原则分析 
  3.1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国很多行政机构和企业职能混乱,职责划分模糊,这种现象对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制度改革应循序渐进,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上逐渐减轻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阻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所以相关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快高速公路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高速公路体制改革,循序渐进的对高速公路体制进行规划、改革以及完善。 
  3.2实事求是的原则 
  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仍需通过各种政策进行融资为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3.3专性化的原则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不同,推进高速公路管理制度改革应充分理解其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根据高速公路发展的规律性,不断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不断适应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并与国家机构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4.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议 
  4.1提高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路 
  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法制建设较为滞后,这也是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专门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另外,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存在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如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就都参与道路管理,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和职权划分,以促进和推动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依法治路呢?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按照集中统一、高效管理的原则,在遵循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高速公路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高速公路的管理分很多方面,包括路政、养护、收费、通讯、安全等方方面面,各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要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管理内容,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导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应明确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与使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使用者在受到损失时,能够通过法律程序主张自己的权利,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2强化宏观调控,实现统一管理 
  在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的宏观调控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高速公路的规划以及投资运营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实现统一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服务等管理工作。高速公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政府对其发展规划,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还是布局等都要充分考虑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通过宏观调控,为高速公路的统一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高速公路的管理,从布局规划、建设养护,到收费管理、运营管理,安全执法,都要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服务的规范和管理目标的统一。在宏观调控的时候,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方面,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公益性,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4.3协调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和经济性,做到良性发展 
  对于高速公路网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有清晰的认识。路网管理涉及社会公权的行使,而公权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分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权力可约束性的问题,从而保障执法的公正。因此,承担道路交通网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应该按照社会职能分工,成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监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法定机构。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的顶层法律和制度设计的制约性,鉴于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且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结合湖北高速公路网管理体制实际,按照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职能专业化、业务分工协同管控的总体要求,实现高速公路公益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4.4做到政企分开,实现经营管理 
  我们知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我国的高速公路投资融资方式有政府投资、地方集资、社会筹资和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使得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形成企业化和公司化的态势,这就需要做到政企分开,使负责管理事务的政府部门和实行经营的企业各司其职,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筹措资金进行建设管理,以开发经营和收费还贷、保养维护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逐步探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是解决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是国家要抓好对高速公路的控制权,实行对高速公路的投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和收益不受损失,另外企业经营要有期限限制,经营期满要无偿交还政府部门,使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和商品性得以充分体现。 
  结束语 
  目前,湖北省已设立的“高速公路管理局”,应加快向公司制转轨的步伐,不断对我国的高速公路体制改革和完善制定恰当的方针战略,持续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大庆.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3.   [2]张天毅.我国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张金榜.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5.​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