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微软公司在华专利研究来源:网上 作者:孙莹 时间:2013-08-06

  

                                       微软公司在华专利布局研究

[摘要]跨国公司是国外在华申请的主体,跨国公司申请的专利质量较高,并且大部分为发明专利。随着我国专利事业的飞速发展,专利已经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微软公司在华的专利布局情况分析,对申请量、授权量、法律状态、集中领域等问题研究,总结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特点,并对我国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微软公司;专利布局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推进自主创新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的专利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而导致世界专利申请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专利申请逆市增长。 
  然而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截至2009年底,我国维持有效的专利共计1,520,023件。来自国内的申请占总量的78.5%,来自国外的申请占总量的21.5%。而当把范围缩小在发明专利内时,国内的申请仅占41.1%,国外专利权人为我国发明专利的主体。在我国的国外专利申请主要来源于日、美、德、韩。美国是专利战略的创始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专利国。1981年初正式生效的《拜-杜法》是美国现行的国家专利战略的基石。美国国内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也一直将保护知识产权视为维持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美国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专利在美国申请,同时,美国也在世界各地部署专利,有效的实施专利战略。凭借着其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开拓市场,美国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国外在华申请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投入中国市场,并开始在中国布局专利,2004年到2009年国外在华专利申请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同总体的申请趋势一致,只有在2009年双方分别出现回落(如图1)。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越来越完善,与国际接轨,国内很多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的布局都有了相应的研究。宋河发[1](2005)以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为总体,对在华申请专利的跨国公司所在国和该国跨国公司的数量、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的趋势和三种专利申请的比例、跨国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以及该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可能会给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市场竞争带来消极的影响。巫小倩[2](2005)对三星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三星公司在华专利大部分由韩国总部拥有,中国机构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陈志宏[3](2007)对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做了分析,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在我国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我国企业还需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毛昊,孙莹,刘洋[4](2009)以韩国LG集团在华所属的乐金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中国的专利布局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此类跨国公司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技术上的帮助和改革,反而占领大部分中国市场而抑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本文以微软公司为代表,从其在华专利申请特点来剖析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的战略布局。微软公司创始于1975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微软公司从一个一开始只有两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顶级的跨国公司。如果说专利是微软生命的血液一点都不为过,微软是全球研发投入比例最高的公司。微软的第一款产品就是许可给Altair个人电脑的一种编程语言。可以说微软是美国在华布局专利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微软在华的表现可以影射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对微软在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申请集中领域,法律状态等对其在华专利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检索了微软自1995年以来的在华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情况,并按照IPC分类码对其申请的集中领域进行检索并统计。此外关于微软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是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USTPO)检索得到。 
   
  三、微软在华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及特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早在1992年就进驻中国,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95年,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其专利更是延伸到IT行业的各个领域。从1995年起,微软开始了她在中国的开拓之路。微软的大部分产品是受版权保护的。尽管版权在获得方面要容易的多,保护期限也更长,但版权与专利相比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保护力度弱,版权仅是对产品形式上的保护,而不能保护其创造思想,也就不能阻止他人运用该思想从而没有排他性。专利则能保护思想,阻止他人模仿运用,具有排他性。从这个角度看,专利对产品的保护强度要远远大于版权。在知识产权制度及思想都不是很完善的中国,微软若要加大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必须版权和专利双管齐下。近年来微软在中国部署了大量专利,目前为止微软共在中国申请3531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3365件,占到总数的96%,获得授权的有1028件。 
  从其专利申请量上来看可以把她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第一阶段为1995年到2002年,该阶段内微软在华专利申请量小并且增长缓慢,1995年仅申请3个专利(外观设计),随后的变动依然不大,在中国市场经历了7年的时间后,即2002年,微软在华申请的专利也只有58个。这一阶段是微软在中国市场的预热期,主要以计算机版权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但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尚不成熟,相关法律体系也比较脆弱,这使得盗版现象在中国猖獗,而微软也开始意识到单纯靠反盗版并不能赢得市场营业收入,于是也开始了另一个手段---专利的开发。第二阶段为2003年到2006年,该阶段专利呈现出申请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在该阶段,微软的在华专利申请量突飞猛进,2004年其年增长率达到了180%。正是由于前一阶段专利申请量少,微软在这一阶段开始了大量部署专利,2005年到2006年,年申请量均在800左右,2005年是微软在华申请专利的高峰点,为815件。第三阶段为2007年至今,该阶段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下降的特点,在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的高峰以后,微软在华的专利申请量急剧下跌,2009年申请量仅为4件,而2010年微软还未在中国申请专利。 
  以下是从美国专利商标局检索到的微软在美国申请专利的情况,可见微软每年在美国申请的专利都远远高于在中国的申请量,一是微软是美国本土企业,美国是微软成熟并稳定的市场;二是美国在软件专利方面的要求要比中国宽松。与上图对比,微软在美国专利申请的高峰期是在2004和2005年,刚好比在中国的趋势提前一年,此外,微软在美国专利申请出现下降以后,其下降的幅度要小于中国。2009年微软在美国的申请量也是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仅为460件,这和中国2009年仅有4件专利的整体趋势一致。 
   
  四、微软在中国专利申请集中领域 
   
  微软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和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领域等(如图3),其中电数字数据处理占到申请量的59%,均属于信息技术。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以外,微软还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和H04N图像通信等领域有专利申请,占到申请总量的18%,属于数字通信和电子通信技术领域。 
  将其申请的技术领域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大部分集中领域的专利申请均在2005和2006两年达到峰值(如图4),2001年以前专利申请量近乎为0,2003年以后开始迅速增长,同微软专利申请的总体趋势一致。其中专利申请最集中的是G06F17/30,其大量申请在2004年到2006年,该部分专利申请占到微软专利申请总量的12%。其次是G06F17/00,其专利申请的峰值比G06F17/30晚一年,2006年申请达到最大值,随后成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还有G06F15/16,其专利申请2005年为一个低谷,随后上升,2007年达到53件为最大值,随后下降,但其下降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其他申请量集中的领域。我们知道金融危机给世界各行各业的经济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不难理解微软2007年以后专利申请下降的原因,但由于专利的滞后效应,微软在专利申请方面的影响还要几年后才能开始显现。微软的专利申请领域也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开始注重在G06F15/16领域的布局。 
五、微软在中国机构的专利申请情况 
   
  微软进驻中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IT产业的发展,遵守了其“把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带给中国”的承诺。但是微软是否遵守了承诺的后半句“与中国 计算机产业共同进步”呢?微软是否将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是否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呢?微软在中国部署大量专利,提高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进入这个行业时的门槛,技术标准把这些公司挡在门外,也加剧了微软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并且尽管微软在中国申请大量专利,但其中没有一个专利是由微软的在华机构申请的,早在1998年微软就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随后升级未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后还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在华申请的专利全部由美国总部控制着,这加大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控制程度。 
   
  六、微软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优先权问题 
   
  优先权原则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确定的主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巴黎公约成员国的任何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依据在成员国提出的工业产权申请,在一特定期限内(6个月或12个月)可以在其它成员国申请保护,其中在后的申请被视为是在先申请的同一日提出,即享有在先申请的优先权。优先权原则排除了了外国抄袭者抄袭此专利并在外国抢先申请的可能。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得知,微软在华专利申请共3513件,其中有优先权的有3413件,占到总数的97%。优先权原则中只有外观设计的期限是6个月,所以对于微软来说大部分专利的优先权是12个月,这也解释了微软在华专利申请的趋势较美国落后大概一年的状况。微软利用专利优先权原则,先在美国申请专利随后在12个月内在中国申请该专利。通过优先权原则,微软可以在本国申请后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是否在中国申请该项专利,当然同时也在无形中加长了专利的保护期限;此外,如果在美国申请了发明专利,还可以利用优先权在期限内对同一内容或主体提出申请获得优先权。微软利用一切法律手段在中国高效的进行专利布局,这是一个国际企业在战略方面高超的体现。 
   
  七、微软在华专利的法律状态 
   
  截至2010年微软在中国获得发明授权1028件,由于专利授权的滞后性,我们统计了2005年以前申请的专利授权情况。2005年之前申请的发明获得授权的有938件,则微软公司的专利授权率约为48.2%。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这也反映出微软对专利质量的重视,2009年微软在研发方面投入86亿美元,占到微软总营收的14.6%,连续多年夺得全球研发投入比例最高公司的称号。 
  此外,除了努力获得授权以外,微软每年也会有失效的专利。失效专利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各种原因而失去专利权,从而不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专利失效的原因主要有,未按期缴纳专利费用,专利保护期届满,和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的原因,尤其是对于国外大企业或者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来说,专利失效多数是这个原因。当今时代,技术进步飞快,很有可能这个专利还未获得授权但其技术已经落后,或者开发出新的技术取代之,原有的技术已经失去价值,这就导致了专利的申请没有必要,因此专利权人会选择主动放弃专利权。专利失效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专利保护的权利,因为专利失效可能是因为专利权人运用了新技术对原有的专利进行改进,这样一来,核心技术仍然被现有的专利权所保护着。微软作为全球的专利大户,聚集了大量的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大量的研发投入也使微软的技术更新速度飞快,微软的失效专利大部分是由主动放弃专利权而引起的。截止2010年为止,微软在中国有169件失效专利,其中包括154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4件外观设计。从其失效专利的申请日期也可以看出,在失效的发明专利中,专利的申请日期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占到失效专利总数的67%。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微软在中国开始大量布局专利的时候。从申请时间上来看,其失效原因不是专利保护期届满,对于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未按期缴纳专利费而造成专利失效也不太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微软主动放弃了专利权,及其拥有新的技术取代原有的技术方案,或者是原有的专利技术已经落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微软的技术更新速度以及其对市场的敏锐性。 
  除了授权专利和时效专利,微软在华申请的专利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未审结的状态,尤其在2006年以后,其法律状态基本都为为审结,如2006年为审结的专利占全年申请专利的90%。可见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微软在华专利的授权,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并且2009年之后微软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很少,这也意味着微软在华专利布局的完成。 
   结论: 
   
  微软从开始进驻中国到现在已经近20年,建立起其在电子软件产业中牢固的垄断地位,基本完成了从一个美国本土企业到适应中国环境的转型。微软开始利用知识产权制定垄断高价,后又以纵容盗版的市场策略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把其他竞争对手都挡在门外。后又经低价倾销的策略继续对市场中其他竞争者施压。可以说专利是微软在中国战略布局的一个要素,在中国盗版猖獗的环境下,微软已经把保护手段扩展到了专利。从其在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变化可知,微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这种布局的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得到显现。 
  微软在中国将一个个竞争对手拦在门外,国内企业面临昂贵的技术许可费用苦不堪言。微软在中国发展并没有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没有一件是属于中国子公司或者其合资公司的,微软牢牢的控制着专利权,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源,为其开发核心技术的外围专利,加大对整个产品甚至是市场的控制。这样不会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高高的进入门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中国企业的信心和投资热情。 
  微软在中国同政府的合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微软夺取了政府的资助和大力的支持。这也是微软不断申请专利的一个原因。 
  对我国企业的几点建议: 
  第一,我国企业对比国外大型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一味的从别人获得许可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自主创新才能真正的与国外的大型企业抗衡,打破其垄断地位,当然这必须有政府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第二,我国企业在同行业与竞争时要学会对专利的运用,借鉴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布局战略。同时在生产产品或者申请专利时一定要对现有专利进行全面检索,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侵权。第三,我国企业拥有本土的优点,熟悉用户需求,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一定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参与竞争。 



参考文献:
   [1] 宋河发.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5,(11)   [2] 巫晓倩. 三星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状况分析.电子知识产权[J],2005(11)   [3] 陈志宏.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世界经济研究[J],2007(7)   [4] 毛昊,孙莹,刘洋.韩资企业专利行为与其跨国母体专利战略问题研究---以韩国LG在华所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