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证分析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建德 时间:2015-03-23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证分析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存在着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通过分析公共品的功能,。本文进一步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还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 农民收入 实证分析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自改革以来,虽然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由于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了农村支持城市发展的道路,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扩大。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很多,如结构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及时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生产组织论认为农业生产组织的落后不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城市化论认为当前城市化进程过慢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政府论认为我国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不足导致了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等。 
  通过对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各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公共品供给情况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6.12%,而农村则低于75%。城乡居民在公共品上有着不公平的待遇。 
  基于上述事实,我国许多学者在理论上提出了公共品问题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这一命题,并进行了定性分析。但目前针对这一假说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从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公共品供给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农村公共品理论 
  1、农村公共品的定义及分类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私人不愿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大致可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类。生产性公共品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和公共性运输工具、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等;非生产性公共品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电网、自来水设施等。 
  2、农村公共品的特点 
  农村具有边缘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因此其公共品供给也存在特殊性。 
  首先,由于农村处于城市和乡镇的边缘,城市的公共品投资可能会对农村配套的公共产品供给起到溢出性拉动作用。 
  其次,农村生产的分散性使得信息在农村的传播效率低,生产决策不具有统一性。因此,一些在城市中可以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比如新的科学技术,在农村则必须由政府以公共品的形式提供。 
  3、农村公共品的作用 
  农村公共产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共品供给可以提高农民产出。我们可以将农村公共品看作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许多生产和经营活动对公共品有很大的依赖性。如种植业的产出与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程度就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因此,农民的生产函数中自变量不仅包含了农民自己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还应包含了当地公共品的投入,这就使公共品与农民收入有了直接联系。 
  第二,公共品供给可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公共品的投入对私人产品具有替代性,比如当政府提供相应的水利设施时,农民就不需要自己进行打井和引水等活动,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在产出的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第三,公共品供给可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如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的稳定系数。再比如,当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和需求量时,农民就会据此选择相应的生产种类和规模,不会出现大量生产却贱价出售的情况。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共品的提供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 
  总体上,我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供给数量少、质量低以及结构性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供给过剩和短缺的现象并存。 
  1、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基础设施投入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用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公路条件差、电压不稳、水利设施落后等。社会保障方面,基本上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形式。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的比例差别较大。 
  2、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从类别上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交通、水利等硬件投资占比较高,而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信息传播平台构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从质量上看,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重视公共项目建设的数量,轻视项目建设的质量;重视新建项目,轻视维护已有的公共产品等。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二元化的发展体制是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是城乡二元化发展体制,在国家财政有限的情况下,重点财力和资源用于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公共产品保障较少。税制改革之后,除大型水利设施、农村电网等公共品外,地方建设的任务从国家转移到了地方政府,由于中央对于农村的财政支出较少,而地方政府受限于有限的财政收入水平对公共品的投资也相对不足,使得许多农村地区发生了农民集资修建公共品如道路、饮用水设施等的现象,这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存在的情况给农民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其次,我国目前的公共品投资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制度,公共品的供给反映了上级政府而非农民本身的偏好。这就形成了公共品供给和需求的错配,使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论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与农民的需求较好吻合。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被层层分解后下达到县、乡和村,再由村里将每一项指标落实到单个农民身上。因此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大部分不是由乡和村内部的需求决定,而是由上级指令来决定。   再次,在特定情况下,决策者对政治目标的追求也会导致公共品提供的结构性偏差。根据调查,地方官员通常不愿意将项目投资到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地区。在政治目标的激励下,地方官员可能更偏好于提供硬件型公共品,而对于见效缓慢的软件型公共品则意愿不足。 
  三、实证研究 
  在定性分析之后,本文将利用数据和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1、数据及变量说明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数据的时间段为1978-2009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取的变量及说明如下: 
  (1)农民收入水平:本文选取农民收入水平为因变量,具体使用农民人均收入作为农民收入水平的反映。 
  (2)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根据上文的分类标准,将农村公共品分为两类,即硬件型公共品和软件型公共品。在模型中将分别衡量两类公共品的供给分别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财政对于农村支出中的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作为反映硬件型公共产品的投入,即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3)农村科研投入:农业科研投入来源广泛,包括国家、私人和一些非营利性机构的投入。本文的农业科研投入专指当年在农村地区的新增国家投入。本文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农业科研投资作为反映软件型公共产品的投入。 
  (4)农村人均产值:农村的人均产值是影响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生产活动最终创造的价值,因此将其选作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第一产业的人均产值作为农村人均产值的反映。 
  (5)城市化率:农村城市化程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能转移出去,将会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将农村非农劳动力比重作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一。本文选取农村非农劳动力与乡村劳动力的比值作为城市化率的反映。 
  2、回归模型及结果 
  本文设定回归模型如下: 
  income:农民收入水平 
  public: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science: 农村科研投入 
  outcome:农村人均产值 
  urban:城市化率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的结果如下: 
  注:***,**,*分别表示在1%, 5%, 10%的程度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 
  回归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9.78%,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效果。所选取的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自变量均对因变量起到了明显的影响作用。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发现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农村科研的投入系数为正,说明无论是增加对农村的以公路、水利工程为代表的硬件型公共品投入,或者增加以科研、信息化为代表的软件型公共品投入,都对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正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了前文的结论,即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1、破除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促进公共品公平供给 
  政府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改革不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公共品的具体投向上,软件型公共品与硬件型公共品同样都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应当注意二者的协调发展,尤其是以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系统为代表的软件型公共品,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农民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需要政府予以重视。 
  2、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品需求决策制度 
  从公共品供给的决定机制来看,应改变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由农民按其需求自主决定。对于涉及范围较广公共品供给,应建立专家听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由村民或村民代表投票决定,使农民参与到公共品选择的过程中来。要鼓励农民表达自己的意愿,形成公共品供给决策的自下而上机制。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品功能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了农村公共品投入对于农民的收入增长可以起到有效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文章同时指出,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民的收入增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所供给的公共品应当反映农民的需求,以此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亨钊,杨林娟.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户收入相关性分析.甘肃农业大学报.2006.7   [2]张林秀,罗仁福,刘承芳,Scott Rozelle.中国农村社区公共物品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5,11   [3]王磊,宋英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关联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3   [4]王国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