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浅谈分利集团组织发展路径来源:原创 作者:李腾 时间:2016-04-13

  

  

摘要:《国家与兴衰》中,根据不同利益集团组织起来可能性的差别,奥尔森提出一些国家存在的大量分利集团或分利联盟导致了衰落。奥尔森采用判断证据轻重的合理程序,对人们已经熟悉的文明兴衰历史事实进行推理和检验。奥尔森从分利集团多少、分利集团涉及范围的广泛程度等方面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民主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也对国家衰落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解释,即大量分利集团、分利联盟的存在。仅通过泛读《国家的兴衰》是不能够深刻理解奥尔森教授的理论和见解,我会 继续学习《集体行动的逻辑》和《权利与繁荣》等著作,深入研究集体行动理论的内涵和应用,本文仅是探索公共管理学领域的开端。
关键词:奥尔森;分利集团;发展路径
    许多曾经一度辉煌的庞大帝国或文明逐渐衰落和崩溃;而许多过去曾经是蒙昧野蛮的民族却迅速崛起,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权力,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简略的历史参考书对国家或民族兴衰原因解释的并不多,从古代社会的历史经验中得出普遍的归纳性教训可能不是很有成效。奥尔森教授提出的分利集团理论是对国家兴衰问题提出的一种独具创新的解释,也采用系统方式检验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本文结合粗浅的见识浅谈个人的理解。
1 分利集团形成的原因
    自然给予万物生长同样的机会,却由于各自周围环境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发展差别。对同一物种而言,以满足生存需求为主追求的利益基本一致,不同发展阶段的高层次需求当然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就人类而言,拥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组织起来为实现某种利益会采取不同形式的行为。
    差别是分工的基础。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个体之间的差别影响其实现个人利益所采取的行为和其在集团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样,由于集聚群体特征的不同,集团组织在实现集团利益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不同,与其他集团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的不同。在实现共同利益过程中,发挥个体对集团的价值一般以个人的差别为基础。
    差距是改变的动力。个体和集团因为存在固有的差别,在发展过程中同一状态下会形成一定的差距,在享受利益时也就有了优劣强弱之别。劣势集团想要获得一般需求利益,一般集团想要获得特殊利益,优势集团在保护既得利益的同时有要攫取更多元更高级更长久的利益。
2 分利集团的特征
2.1 集团组织产生的必然性。
    个体追求生存利益是生物的固有属性,体力和脑力的有限性必然会导致个体为了实现更大更多的利益而凝聚在一起。在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大量的集体行动组织或集团。奥尔森提到在20世纪初左右欧美工人组织和农业组织在有能力组织起来达成集体行动之前都存在一个很长的时滞,但是经历的时间越长,那类集团的数量就越大,因为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出现有利的环境。所以,在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大量的集体行动组织或集团。[1]
2.2 集团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是集团组织相互作用的表现。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区域社会中强势的特殊利益组织,其通过政治体制的强制功能实现政权稳定,享受既得利益。拥有共同利益诉求并有机会表达的群体形成利益集团,比如商人、文人,在稳定的社会政权中对统治集团形成影响,不同集团组织通过合作实现互利。有的群体虽然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是不能形成利益集团,比如农民,共同利益的分散性和个体化,短期的利益判断使群体缺乏凝聚力。处于优势地位的集团组织通过手段限制其他集团的作用以谋求利益,例如统治集团颁布的限制部分国民受教育自由、商会通过组织集体提价等,劣势群体总是要遭受多重剥削。分利集团一旦大到可以成功,就会成为排他性的。特殊利益组织或联盟降低了社会效率或总收入,并且加剧了政治生活中的分歧。[1]
2.3 集团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
    个体为了实现更大更多的利益而凝聚在一起,群体通过合作而组织在一起。行动过程中,集团内部也会因为个体作用不同进行分工,合理分工是效率的前提。获利后,集团组织会尽力限制分散成员的收入和价值,通常根据分工不同来确定利益分成,就产生了分多分少的问题,引起集团组织内部的矛盾。起初的集团组织者都会希望组织成员及后代永远享受既得利益,所以在缺乏明确退出机制的背景下,随着集团内部的不断分化,部分弱势成员逐渐边缘化直至自然淘汰。内部矛盾激烈的时候,也会发生非正常斗争以致集团组织内部的迅速调整。
2.4 集团组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奥尔森特别提出,分利联盟会减缓社会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分利集团的增多会提高管制的复杂性。[1]社会进步是假定的人类共同体对未来的期许,无论个人或是集团组织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根本目标,知识和技术进步是部分群体谋取发展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常常会影响甚至威胁优势集团组织的利益。分利集团的增多说明社会分利目标多元化,集团能力悬殊对比缩小,不同分利集团都有机会表达各自诉求而又不对其他集团造成过度影响,将弱化强势集团组织对社会的控制力。
3 集团组织在不同国家的表现
3.1 战后的发达民主国家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民主政权的建立,使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更多地成为了国内集团组织妥协意见的执行者,政府不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具有强势控制力的利益集团不再对国内产生绝对影响。社会大多数阶层或群体基于民主制度协商机制,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社会沿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层面,市场从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外部竞争更加有序,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社会层面,绝大部分国家不再存在被剥削群体,无论工人、农民等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文化的迅速普及,打破了群体组织之间自由流动的藩篱,同样也使集团组织内部结构更加优化提升。不过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界的分利联盟也有日益扩张的趋势,当然总体仍然是以合作共赢发展进步为主基调。
3.2 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作为印度地区特有的统治集团维护既得利益的控制手段,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个特点,不同于欧洲国家国家政权与罗马教廷的代言关系,种姓制度采取宗教和政权合理分工,共同控制社会基本秩序,强强联手将 “贱民”阶级重重的压在最底层。第二个特点,种姓制度对各阶层的习惯规定详细,习惯在时代传承过程中的影响深深的印在各阶层身上,加上底层及偏远地区教育的缺失,自觉地反抗意识不能形成足够力量。
4 现代政府在维护分利集团利益均衡的主导作用
4.1 共赢共享是民主政府的基本追求。

    分利集团的增多会提高管制的复杂性、政府的作用和惯例的复杂性,政府虽然更多地需要扮演决策执行的角色,但是更应当承担起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分利集团的利益均衡。
4.2 公正公平是民主政府保持中立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府不能成为强势联盟的代理人,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更是弱势群体获得救济的保障。民主政府更不能发展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为个人为集团谋取私利。社会全体应该时刻监督政府履职是否符合公正公平的原则。
4.3 改革开放是避免社会僵化的有效途径。

    长期的自由放任会由于特殊利益集团的积累和游说而不能够生存。 [1]稳定社会最终形成的分利集团的稠密网络对经济效率和增长是有害的,不稳定也如此。总体而言,稳定的国家比不稳定的国家更加繁荣。[1],稳定社会长期发展导致的社会僵化,导致新兴分利集团与传统利益集团的矛盾在既得利益制度中发生激烈冲突,社会僵化同样造成社会生产要素失去活力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这是诸多国家没落的根源。
4.4 教育普及是弥合分利集团分歧的重要措施。

    群体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愚昧和蒙蔽,更加自由和自主的意识可以让不同集团以同样的姿态对话,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达成一致,从而共同推动决策的实施。
注释:
①曼瑟·奥尔森.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 M〕.李增刚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1,41,47,70,169,181).



参考文献:
   [1].曼瑟·奥尔森.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 M〕.李增刚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1-251.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