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来源:时代经贸 作者:卢巧巧 时间:2014-08-01

  

   【摘要】贫富差距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的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于探寻到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及症结,通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缓解和抑制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继续扩大的趋势,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扩大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可见贫富差距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基尼系数、城乡居民、区域间、行业间等方面。
  (一)基尼系数的变化
  按照国际上的观点,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为危险状态。而我国2000年基尼系数为0.4,2004年达到0.465,2010年超过0.5。我国农民相当大的收入是用于未来的生产性投入,因此真正用于消费的收入可能就会低于统计结果,而城市高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收入是属于非货币性收入。因此我国基尼系数实际是低估真实收入差距水平。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2:1,1994为2.86:1,首次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到21世纪,这种现象在持续扩大化,到2010年高达3.23:1。这是从可支配收入角度进行的统计,如从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考虑,则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别会更大。
  (三)地区间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我国90%的贫困县都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度我国城镇居民收人与支出调查报告显示,省际间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差距为10665元,收入之比为2.3:1.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部、西部、东北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2倍、152倍、1.53倍。2010年东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的9个省份在东部,位于后四位的地区是西部。相比中部和西部,东部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但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仍然悬殊。
  (四)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我国行业的收入差距表现为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收入差距悬殊。这些垄断性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的特殊保护政策,限制其他行业参与竞争,通过垄断获得高额利润,致使行业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房地产、电力煤气、外贸烟草等行业的人员收入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据统计,2010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18364元,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业,平均工资分别为40558元、32228元、27434元。而排在后三位是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他们的平均工资为14338元、13857元、8309元。若包括高收入行业的奖金和工资外收入,则行业收入差距会更大。
  二、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就要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和历史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先发展起来,并由此带动全国发展”的大思路,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向西依次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政策的大思路。国家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特区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过 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凭借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及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对西部也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但远不及于东部的力度,东西部贫富差距还是相当明显。
  (二)收入分配制度因素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现在,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农村起步,到后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在推广的过程中给城市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广大农村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低,这就使农民收入较低。而城镇是以工业为主,劳动生产率较高,又能从农村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此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在这种制度下,有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效率,忽视公平。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如:国有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受到限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三)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因素
  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产品价值低且市场风险高,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这是传统农业低效率的结果。而城镇居民从事的是现代产业,现代产业科技较发达,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获得的收入较多。从这个意上来说,现代产业的优势与传统农业的劣势就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税收制度能够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同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够缓解贫富差距问题。税收是通过拿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来调节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制度则是给低收入群体一定的补贴。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比较滞后,农民、城镇退休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都没能得到及时保障,他们很有可能沦为贫困者,这样就导致中国贫困人口不断增加,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三、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希望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将收入差距调控到合理的范围。目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就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来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从而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国家要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通过立法、税收、金融等手段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从而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另外政府应大力提倡第三次分配,鼓励富裕群体自愿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生存环境。
  (二)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
  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目前还是比较突出,国家的基本政策一直以来是倾斜于工业,在今后,政府应该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使公共服务更多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应把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从而缩小农民的比例,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传统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应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科学合理种田的政策,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构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其次,要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限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同时,应以城带乡,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构建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才能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打破行业垄断,整顿不合理收入
  垄断行业的垄断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经济管制的保护。要解决垄断行业的问题,政府首先要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行业间公平竞争,缩小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其次是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
  (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正式制度安排,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来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特关注低收入阶层,体现分配正义的制度目标。社会保障的种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包括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包括对病残人士的补助、对低收入家庭的住宅补贴等;社会福利主要是面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旨在维持贫困家庭基本生活需要,上述保障资金构成了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应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健全失业保障制度,促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同时要加强扶贫开发,通过扶贫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政府也应制定合理的贫困标准,对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实行重点社会救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项益才.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经济,2011(9). [3]张光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 [4]王明华.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