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关于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调查分析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君君 时间:2015-04-16

  

  

关于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从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有机联系,结合石家庄乡村旅游现状和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相关问卷数据,对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具体表现和可提升空间进行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培训与教育意识。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 


  一、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有机联系 
  (一)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是旅游业同期发展战略 
  乡村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国家新农村建设、传统农业单一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居民对乡村原生态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文化等旅游动机,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乡村旅游这一新型产业。旅游扶贫在全国旅游会议上提出,是基于旅游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内需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发展、促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源于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成为旅游致富典型。1996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扶贫作为专题开展研究。 
  (二)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相辅相成。国家开拓乡村旅游空间是因其地域辽阔,有独特天然景观、劳作形态、乡风民俗等资源,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农村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旅游抚贫主要针对旅游资源丰富与贫困相重合的地区,通过对地区旅游资源利用,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从而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两者在旅游资源开发,产业优化等方面相符相成。 
  二、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调查分析 
  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途径,旅游扶贫是乡村旅游的广义目标,两者结合,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给石家装周边乡村建设发展带来一定效应。为此,张建春针对石家庄乡村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在石家庄45个乡村进行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和实施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问卷第四部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主要针对8种现象。 
  对这些现象的数据调查分析,一方面体现出乡村居民对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认知,另一方面分析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具体表现。 
  (一)构建旅游扶贫消费者主体效应 
  旅游扶贫以旅游参观者为载体,带动服务、产品、信息、文化、资金等旅游扶贫消费客体的流动。旅游参观者在乡村旅游中流动量越大,扶贫经济活动越活越。石家庄给旅游消费者的印象是红色旅游,吸引着全国各地旅游参观者到此接受革命历史熏陶,成为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市场消费者主体。据西柏坡纪念馆管委会介绍,节假期间旅游景点每天客流量超过1万。 
  乡村旅游扶贫要构建起乡村旅游资源消费市场,需要在扶贫前期让乡村旅游参与者首先意识到消费主体的必需性和重要性,体现在经济扶贫效益先行和表面效应上,是乡村居民对旅游参观人次加增的认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对旅游参观人次急加增非常同意频率最高,数据分析中,有效百分比达37.4%。非常同意到一般的频率累积百分比为98.2%,低于“村民就业机会增加、促使家庭收入增加”同类百分比,可见构建消费者主体效应在乡村旅游扶贫效应中作用不明显,居民认同感不是最高。 
  (二)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居民切身利益发展效应 
  在非常同意到一般的频率累积百分比中,“村民就业机会增加”为99.3%,其次是“提高地区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98.9%,“促使家庭收入增加”98.9%。在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一旦对其有深刻认知,目标就会转化到旅游经济活动对自身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在农村的发展,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有产业拉动性。2014年石家庄洞沟村成为依托影视基地的旅游乡村,因影视基地和游客供给需求,洞沟村饭店农家乐、乡村旅社、停车场、农副产品等行业活跃发展起来。乡村旅游扶贫能够实现“促进就业”“招商引资”“增加收入”三方面中期主要效应的深度开发。 
  1、在促进就业效应开发上。一是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乡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二是优化了农村居民就业结构,转变传统务农单一从业状况,在旅游服务、旅游行业经营等多种岗位就业。 
  2、在招商引资效应开发上。石家庄乡村旅游一部分是引进开发商在乡村旅游扶贫地区进行旅游开发。2012年石家庄旅游政务网公布了石家庄市重点都市农业园区基本情况。河北建投石家庄(藁城)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占地约8500亩;河北范台万亩方田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栾城县)由河北范台万亩方田生态有限公司承建,是以新能源综合利用、科普培训推广、体验式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紫藤葡萄庄园位于鹿泉市由紫藤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种植葡萄品种有藤稔、巨玫瑰、伊豆锦及维多利亚等30余个,每年约接待游客10万余人。 
  3、在增加家庭收入效益上。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是乡村旅游扶贫居民家庭增收主要来源。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全村三分之二家庭都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旅馆、餐饮、商业等行业,旅游收入占全村人均收入80%以上。 
  (三)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乡村环境建设效应 
  包括交通及公共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改进,是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后期长远效应。乡村资源、环境等开发建设既是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要做的具体工作,也是乡村旅游扶贫取得效应的表现形式,衡量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是否呈良性循环。乡村环境建设效应重要意义还存在于城乡建设上。石家庄赵县文物旅游局曾发布五项举措提升旅游综合环境。其中包括加大赵州桥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着力创建整洁优美景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景区接待环境;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营造优美的游览环境。 
  (四)提高乡村旅游扶贫人文效应。 
  1、提高居民素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打破经济贫困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闭塞,使乡村居民在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发中,接受新鲜事物和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步树立市场、商品、开放等先进观念。   2、传播地区文化。石家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5A级景区西柏坡,国家地质公园嶂石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驼梁,世界桥梁鼻祖赵州桥、人文始祖伏羲台和千年古刹柏林寺、隆兴寺,分布在石家庄周边各个乡村,传播着石家庄市的红色旅游文化、绿色旅游文化和历史旅游古文化。 
  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可提升分析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以来,有些现象发生的变化被调查者还持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态度。比如,在乡村环境建设效应中,针对“村内交通、公共设施明显改善”现象变化,持不同意意见占1.8%,持非常不同意意见占1.1%,针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现象变化持不同意意见占1.1%,持非常不同意意见占1.1%。在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地区文化和居民素质的人文效应中,针对“村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现象变化持不同意意见占2.8%,持非常不同意意见占0.4%,针对“促进了区域间文化交流”现象变化持不同意意见占1.8%,持非常不同意意见占0.7%。 
  由此可见,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效应仍可继续提升。 
  首先,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开发与保护。在乡村旅游扶贫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不注意保护,会造成资源耗损、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最终边开发边削弱优势的恶性循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认识到乡村旅游的根本是满足旅游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扶贫最终目标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开发与独特。乡村旅游扶贫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缺失民俗文化内涵。 目前石家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各地区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项目上,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中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因地理和历史等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地区经济和文化都相对独立,大多保留当地的民俗文化,以此为依托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往往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故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发不能忽视独特的人文环境。 
  其次,树立旅游培训与教育意识。乡村居民虽然接受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来的产业活动,但由于文化和素质水平局限,不能有戏参与其中。2014年12月,在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对如何做好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明确任务分工,旅游部门要重点抓好规划指导、人员培训、宣传推广、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12月   [2]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期   [3]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期   [4]赵绿明,曹明卓,对乡村旅游应扶贫开发[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06期   [5]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