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冯敏 时间:2015-04-18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认为2015年要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必须做好五点工作,即保持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平衡、简政放权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加快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平衡区域发展、完善体制加强保障以改善民生。 

  关键词:新常态;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市场活力;平衡区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数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无法承受之前高速发展的负担,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已成必然。从劳动投入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渐放缓。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我国较大一部分储蓄将被用作养老,这促使我国投资的资本增长将放缓。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经济将进入新常态,增长速率将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并且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中国经济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解析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布置了今年经济工作,确定了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更加详细地总结了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为我国未来经济中长期增长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克服困难,必须从八个方面入手,即注重满足人们需求、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同时也为我国2015年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提出了方向和目标。结合以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为2015年深化改革的工作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平衡 
  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首先应是努力保持经济增长,“要求保持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拖地的总体思路”。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顶层设计经济政策时,应权衡二者关系,协调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和谐发展,避免因一味依赖扩大投资拉动经济,而错过转型最佳时期,进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稳步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初步核算如下图,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比重约为10.2:42.8:46.0,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虽得以明显提升,但与国际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转变结构必须以平衡三大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结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为经济长久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永久动力。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必须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生产资料资源流转为纽带,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第二产业则必须实现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其重在提高国家工业化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重发挥人力资源与软科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迎接新技工时代的来临。而第三产业则需协调高低端行业的发展,利用中低端服务业吸收就业人口,解决就业难题,并以高端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辅助其他产业转型,改变消费结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有效的改革。在促进产业转型、平衡三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在每一行业中设立技术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力求以示范企业带动产业革新与转型。当然各级政府在注重平衡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关系的同时,应该着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一“第四产业”的发展,力图通过科技带动其他三大产业的革新升级。 
  二、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再造市场经济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5年第二点工作任务是积极发现培育增长点,“要求各级政府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必须依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原则,激发我国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为此各级政府需优化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构建市场平台、实践人才强国。政府需通过简政放权,减少经济增长对政策刺激的依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杠杆,以增加民间投资效率、刺激大众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干预,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增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经营能力,同时引导国企提升管理能力,加快国际化进程,以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手段,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平台。平等保护各类资本,发挥民企反应快速的有点,以加强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民营资本投资效率。并且利用倒逼手段,迫使国有企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在给予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发挥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各自比较优势,利用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民营企业的活力激发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战略调整与全面升级。人才强国的实践也是不可或缺,而本次经济会议也明确了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目前,中央及各级政府虽然已制定了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未能深层次的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其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深入践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应以调整与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招人、留人、用人体制机制,并辅以资金项目等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构建国家级、区域性的专业化人才交流中心,以增强对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农村“三农”问题 
  2015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第三点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为此各级政府需夯实基础,加快农村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夯实农村已有改革成果,大力调动民间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改革中、参与到分配中、参与到经济发展中,以进一步加快农村体制改革,以最高效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土地确权与农村房产“三权三证”的颁发,即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在宅基地上所盖的房屋的房产权,以及与三权对应的三证,以此确保农民能够真正在土地市场中获得议价权,享受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当然在夯实农业改革基础之上,各地区仍需积极探索农业用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联合社的发展,以市场化手段吸引工商资本,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经营。从下图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主要作物的单位年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逐年得以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当然,各地区可以利用此次取消城乡、农村户籍制度的契机,多地区联合构建农村跨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医疗的互联、互网、互治。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则需政府、市场、个人三方面合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探索小城镇模式,并且在区域内平衡教育资源,建设小城镇中心教育机构,以增加农民获取优良教育资源的能力。   四、优化经济空间平衡区域和谐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我国每年经济中作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基础上,继续施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这就要求各地区政府以科技为纽带,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科技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未来应对多变经济局势的利器,各地区政府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创建从科学研究到商业实践的畅通渠道,真正达到带动产业升级的目的。各地区可以利用高校资源,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的产学研平台,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健全知识产业产业化体系,以便充分发掘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做好技术本土化工作,以人才为纽带,促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各地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时,可以鼓励大型国有企业牵头企业,成立联合体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议国家政府可以给予科技公司先期的资金、政策、后勤支持,但也必须通过法制手段规范科技企业社会责任与义务,使科技创新在法制化、现代化的治理模式下运行,避免有碍社会公平的现象出现。 
  针对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品牌不仅局限于一种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创新,实现产业不断升级的原动力,因此应将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创新三者融合在一起,大力发展品牌经济,进而提升企业生命力。会议还要求各地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坏境。为此各级政府需发展生态文明,调整能源消费。在世界经济低碳化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就要求中国经济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减少碳排放量。下图列举了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高碳排的化石能源在我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尚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于近期无法改变,所以充分利用现有储备资源,探索新型煤炭利用模式,研发煤炭洁净转化技术就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实现经济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当然除此之外,我国必须重视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如页岩气、太阳能、水利等技术,并且逐步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渐实现经济低碳化甚至零排放的目标,成功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在调整能源消费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分行业、分企业设立能源消费额度,控制高碳排能源消费总量,并且允许能源消费额度交易,以市场化手段重金流转额度,以给予低碳排企业社会补偿。必要时可以建立清洁能源使用基金,以鼓励低碳经济发展。 
  五、完善保障体制促进民生改善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党工作的根本,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惠民生的重点放在了制度的突破,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私立,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增强信心,保持心态,适应经济新常态,是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导向,但只有利用惠及民生的改革与措施才能真正建立起深化改革与增强民众信心之间的联系,才能激发社会积极性,使广大公民参与改革,为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打破利益集团的束缚提供坚强后盾,当然在惠民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行,同时必须通过法制手段,避免利益集团的再生,保障社会分配的长期公平、公正、公开。为此各地必须在现有废除城乡户籍制度的基础之上,统一城乡养老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作建设力度,满足群众的住房要求,最终使得群众在消费之余没有后顾之忧,真正做到能消费而又敢消费。各级政府可以积极鼓励市场化建立养老产业园,解决老人养老问题,从制度上保障医疗、教育等问题,进而可以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鼓励网络消费、休闲消费,刺激消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使得全国人民最终实现中国梦。 
  注释: 
  ①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6F0D3CA25E7016696912D34560DC1A8A?m=hgnd. 
  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6F0D3CA25E7016696912D34560DC1A8A?m=hgnd. 
  ③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6F0D3CA25E7016696912D34560DC1A8A?m=hgnd. 


参考文献:
     [1]齐海山,袁军宝,陈刚等. 适应经济新常态[J]. 半月谈,2014(10):32-34.   [2]杨兴友. 科学认识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J]. 理论与当代,2014(11).   [3]胡国荣. 适应新常态主动求作为[J]. 浙江经济,2014,(16).   [4]厉以宁. 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要担心GDP下滑[J]. IT时代周刊,2014(21).   [5]厉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