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企业管理
  • [下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与措施

    目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当下企业的竞争态势,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要求.作者:鲁兆国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年,卷(期):2008(12)分类号:关键词管理制度创新意义措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竞争态势适应创新才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当下企业的竞争态势,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要求.作者:鲁兆国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年,卷(期):2008(12)分类号:关键字管理制度创新意义措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竞争态势适应创新才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经济体制转变

  •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知识经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则首当其冲。本文从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入手,提出应从企业管理理念、合作竞争关系统一、技术与营销关系并重以及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变革四个方面推进管理创新,以应对知识经济挑战。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济领域得以产生和应用,即知识经济。知识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企业处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系统环境中,面对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将面临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更高形态的竞争,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再取决于其拥有物质、资本,而首先在于对知识的拥有和利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知识管理和推进管理创新。知识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重点是如何增加生产、加快流通和销售。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实施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可以说,知识管理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管理的核心。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传统管理中,基本上是人异化为物的管理,人的主动性遭到压制。知识经济条件下,工作的刚性约束弱化、弹性空间加大,特别是一些知识性企业对工作时间、地点和工作的界限越来越不像过去那么清晰,允许员工灵活安排自己工作的方式与时间。管理者必须营造一种使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开发与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的环境。  (二)企业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一系列发展方向和“软式制造”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即时生产”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方式的最新发展趋势。  (三)经营方式的转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打破企业经营的时空限制,形成新的交换机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通过互联网驶上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自己的全球贸易网,成为全球化的跨国企业。市场供求关系变为动态互动关系,顾客不仅是对象或目标,而是参与者和控制者,成为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四)企业组织和运行形式的变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外部力量,将可利用的内外资源加以整合,实现虚拟运行,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虚拟运作包括:1.人员虚拟。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以借“力”引“智”方式,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2.功能虚拟。借助于外部具有优势的某一方面功能资源,弥补自身相关功能不足;3.企业虚拟。彼此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为共同创造产品或服务、共同开创市场而实施全方位合作。  二、创新企业管理,应对知识经济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充满了竞争色彩,特别给企业的竞争带来了不进则退的机遇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必将给企业管理带来重大变革。我们知道,生产方式决定经济管理方式。知识时代,是以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有质的区别,因此必须创新企业管理,应对知识经济挑战。  (一)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人的创新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一切创新源于观念的创新。当前,信息化已成为直接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实施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但企业信息化背后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没有相应的观念更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必打折扣。管理理念的创新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展开,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服务型管理观念。当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在知识社会中已获得改变后,对管理者在组织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提出新要求。管理者的职责在于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同时能够不断地给组织和员工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而不是给已经能够完全独立工作的员工施加太多控制;2.学习型管理观念。知识经济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用学习型管理构建“学习是工作、工作是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员工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3.团队型管理观念。有效的团队是组织结构的最大精简。在集团组织中,各成员与集团中心相互依存,其整个组织结构更具弹性,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市场保持持续的平衡进程。  (二)追求竞争与合作统一。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认为市场的本质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如今,一种新的合作战略倍受重视,并有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流发展趋势,即以合作方式建立伙伴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来寻求提高竞争优势的战略。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就相关当事者而言,竞争与合作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合作是通过谈判实现的,彼此要信守承诺;而竞争则是在市场规则下对资源的相互争夺,是实力的较量,这是对立的一面。另一方面,竞争与合作又是统一的,即合作是为了提高竞争实力,壮大自己,改善在合作关系中的地位,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合作是竞争的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多利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竞争有三个基本要素:利益、亲密关系和合作远景。利益是合作竞争战略得以实施和成功的基本前提;亲密关系是合作双方的深层次信赖及专注于共同利益的合作程度;合作远景是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之间关于未来合作成就蓝图及其共享的理念。合作竞争战略是一个高风险的竞争战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是降低风险的最基本途径。合作伙伴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合作竞争战略目标的实现。选择合作伙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利益的潜力。企业应考虑在与另一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后,能否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在传统的交易或合作关系中无法实现的利益。这是选择合作伙伴的最基本原则;2.趋同的价值观。主要看合作企业间是否对双赢达成共识,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的看法是否一致;3.选择合作企业时应考虑合作企业对伙伴关系的态度是否真诚、合作企业是否着眼于未来发展等问题;4.伙伴关系的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与互补性。传统市场经济中,很难找到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系越来越复杂,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在所有的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所以,不同优势的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在这种形势下,竞争者都不能再仅从敌对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同竞争对手的关系,而要系统思考,既竞争又合作,建立复合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要按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统一体的新观念来调整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达到宏观上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竞争企业之间关系的复合化、多样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三)谋求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并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迅速的传播、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持续发展都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顾客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竞争优势而从事的以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化过程,通过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创新与改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生产方式的建立与运行,实现企业竞争能力提高,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营环境的新变化。技术创新在一定时期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相应的经济效益,是推动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同等重要,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市场推广体系应该达到完美的结合。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市场实现程度是检验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知识经济背景下,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有效地谋求新市场的开拓和新消费者的挖掘。营销创新既依赖于技术创新又促进技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重要环节,企业不能单纯强调技术创新而忽略营销创新。既要关注技术创新,又要推进营销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并重、并用。  (四)推进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变革。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全球成功企业,如美国通用、日本松下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叉性、集成化、复合式使人们必须和谐地联系起来,个体的知识必须借助群体或组织中他人的知识整合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知识管理将更多地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无形的,但它一旦武装了知识要素,就会释放强大的物质和精神能量,发掘人的创造性。所以,企业文化与时共进,悄然变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管理,通过使组织能更加智慧地行动,来提高一系列组织绩效指标。知识管理活动本身并不鲜见,许多企业多年来一直在针对改造内部流程和合理配置资源而开展各种活动,如全面质量管理、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战略管理等。他们也采用了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如: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使用有技能和有经验的员工,宽以待人等。但直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企业才开始真正关注如何更系统、更正式地进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知识是基础因素,成功地运用知识有助于企业提供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从商业的角度讲,知识应是注重实效或者说是务实的,即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或价值的增值有巨大的贡献能力,正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主席奥戴尔博士所说:“知识是富有价值的信息”。  保守的传统文化造就了落后的、经验的企业文化,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和分享。落后的企业文化不彻底改革,知识管理模式就难以建立,企业管理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需要脱胎换骨的变革。管理创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1]莫童.加入世贸意味着什么.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9月版.[2]朱丽兰,张志坚.知识经济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9月版.[3]丁溪主.知识经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4]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1月版.[5]刘晓峰,惠晓峰.知识整合构建核心能力.企业管理,2007(8).[6]郭军灵.技术联盟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4).作者: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刘占雄来源:《发展》2009年第12期

  •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和职工手册

    一份施工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职工手册企业管理制度(试行本)目  录1、企业干部要求12、企业精神与工作思路13、管理人员岗位制度24、管理处罚制度95、费用报销制度126、施工技术制度147、安全管理制度168、质量管理制度189、预算管理制度2010、财务管理制度2211、材料管理制度2512、机械管理制度2713、后勤管理制度2914、定额用工制度3015、计划管理制度3216、工资分配制度33职工手册(试行本)目  录1、职工守则12、公司用工制度12.1、招工相关条例12.2、用工相关条例12.3、工时奖分及劳保相关标准22.4、车票医药费报批规定53、现场管理措施53.1、考勤制度63.2、职工评分标准73.3、安全处罚条例83.4、质量及文明施工奖罚制度103.5、保卫制度133.6、材料管理制度144、后勤管理措施154.1、食堂管理制度154.2、生活管理制度165、附录185.1、职工安全生产教育记录卡185.2、职工安全生产责任书195.3、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96、后记21

  • [下载]人才流动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人才流动是劳动者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才流动是在劳动者和企业的理性选择下所产生的一种不经济的行为.人才流动很难实现劳动者预期的目标,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留住人才必须以满足人才的需求为条件,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合理地激励,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作者:张攀春ZHANGPan-chun刊名: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GUIYANG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6(4)分类号:关键字:人才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人才流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theInnovationofEnterprisesTalentsSystem制度环境创造激励培养人才企业需要条件需求经济行为留住人才目标预期不经济理性选择共同作用

  • 浙商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作者:蔡强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与各地企业家和商人的努力分不开。其中,浙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浙江温州一带,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浙江人的创业冲动非常强,大家都想当老板,要做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甘于做相互的配角,比如说做加工业是讲配合的,甲企业做螺丝,乙企业做螺母,而不是一个企业把所有东西都做好。所以在温州做得好的加工企业,都是整个县来做的,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实现了加工业里头最重要的规模效应。浙商何以取得这样的成功?与其他地方相比,浙商的成功,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那些启示呢?浙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义利与功用并存。在陕西或者说更封闭的中原文化中,人们讲的是“君子取义,小人趋利”,因此要抱义去利,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对财富不太重视。中原文化是在南北朝以后传到浙江一带的,因此浙江文化也有了“重义”的特点,即“君子之道”。但是,与中原地区不一样,浙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在鸦片战争之后又开埠通商,于是物资交换变得非常频繁,浙江人显得很重实利。结果就是,义和利在浙江地区结合地比较好,所以浙商给人的感觉是既精明又能够务实、讲道义。第二,同乡意识、地缘观念非常强。在崇祯年代,浙江就有了最早的地方商会。随着浙商的往外扩展,各种会馆也陆续成立,然后他们利用乡情乡谊互相帮助,互相保护,共同参与商业竞争。第三,浙商特别务实,能吃苦。他们不会因为事情不好看就不去做,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也照样去做。比如在全国的小商品市场中,浙商就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到新疆市场时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温州的小商人几乎在全世界都跑。温州商人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里、千难万险”去做成一件事情。第四:韧劲很足。人们看到的那些成了气候的浙江老板中,绝大部分都不是第一次做第一种生意就成功的。往往是换了很多个行当,并且前面大多数是不成功的,如果没有韧劲,做不到这一点。第五:地域文化的差异。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几个地方的文化特点。东北文化是一种比较“脆”的文化,就是说很容易拍胸脯,也很容易拍屁股。东北人很习惯说“整”,但是没过几天就把企业整黄了,到最后一反省,还是没整明白。到了西北是“RAN”(取音,古字),意思是说事情总是很糊涂,全都搅活在一起。比如说西安,西安大概有五六千年建都的历史了,但是这个地方的农业文化不细分,所以要想把什么事情搞清楚,很难。所以当地人教我们一个做事的秘诀:第一悄悄的,第二缓缓的,第三冉冉的,第四潺潺的(舒服的意思)。上海则是以清楚为特点。用上海话说事情做得不好就是“拎不清”,或者说你捣浆糊,三七二十三。所以上海人最看不惯的就是不清楚,上海的企业应该说是很清楚的,更像是一种制造业文化。而浙江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做”,也就是说很强调脚踏实地。所以见到浙商以后,你会发现他动不动就是“我能帮你做什么”,或者说“这件事情要做好”,都是“做”字说的非常多。一般来说,浙商话很少,老是笑咪咪的,但是事情做得很实。浙商在做企业时的精细化的行为,使得他们在行为模式上显得比较理性化,不好高鹜远。而且,浙商是非常讲信用的,特别是在当地的区域范围内,甚至可以说,浙商文化是建立在区域内相互信任的根基上的。所以,尽管单个浙江企业的规模不大,但是它们的集群规模却非常大。中国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往往是因为企业家过多地关注产品和项目,而较少地关注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过多地关注微观的人,而较少地关注宏观战略。别忘了,一个创业者最成功的事情是创造了一个能够持续赚钱的组织,而不是在某一个项目上又赚了多少。

  • [转帖]年薪+股权+正反馈机制,企业管理会更好

    年薪+股权+正反馈机制,企业管理会更好国家经贸委确定的2002年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三个主题是: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管理信息化。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在“2002年中国经济政策与重点行业发展预测会”上曾指出:“在制度创新上要迈出实质性步伐,首先上市公司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现行一步;其次,将坚持不懈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特别是把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此外,要把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提高透明度。”蒋黔贵在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作《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及政府对其管理》专题演讲时指出:“探索适合国有大型企业特点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包括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补充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如何激发企业经营者长期管理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文献。陈清泰与吴敬琏作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系列丛书》的主编在序中指出:“为什么要做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研究?这个课题是由中国的改革实践提出的。中国企业虽然经过20年的改革,它们目前的激励制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多数企业的薪酬制度还是上级行政机关主导型的,而且薪酬组合中缺少长期激励因素,这使得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激励不足;二是所有者缺位,使得在许多企业中出现经营者自己给自己定薪酬的不正常状况。这两种情形都会影响企业的有效运转,最终损害所有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从有些已经实行公司化改制的企业来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教训,引进它们的成功做法。”同时,作者还指出:“尽管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工具,但是,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比如它需要有比较健全的经理和专业人才市场,比较健全的公司治理,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程度高的公司信息批露,以及完整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会计准则等基本的法规框架。目前在中国,这些条件并不完全具备。但是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又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在努力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格局,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同时,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用规范试点的方式,有步骤地推广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长期激励方式。”国研网江洁文在《关于重构企业高层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一个企业生死存亡是由企业自身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决定的。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如何在相当大程度上又主要取决于企业高层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而高层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又往往依赖于企业高层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把目前企业高层经理激励约束机制低效的原因归纳成五条:1、高层经理薪金水平整体偏低,达不到激励效果,导致道德风险普遍存在。2、现有激励方式倾向于“即时性”和“一次性”,长期激励效果微弱。3、高层经理离岗后缺乏社会保障和制度化报酬,从而使其更偏爱“转移资产”和“59岁现象”。4、没有形成经理人市场。一方面行政任命的经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职工对行政任命的经理怀有一种观念上的障碍。5、我国企业特定的所有权安排是激励功能弱化的体制原因。作者总结指出:“为实现国有企业高效改革,我国必须重构以延时性、市场性、保障性和制度性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必须要注意联系产权改革再造的实际,借鉴有益经验,围绕降低委托——代理关系成本,精心设计长期激励方式。”熊中平在《投资与证券》2001年第10期发表的《实施股票期权的障碍及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途径》一文中指出:“如何长期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经营管理者和技术创新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在西方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激励机制——经理股票期权(ESO),在中国的特定市场条件和现代制度背景下却难以推行。现实选择是根据不同公司的特点找出符合我国自身条件的激励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笔者参与设计和实践的‘江铃管理层薪酬激励基金’模式,不失为现行环境下建立对管理层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可行选择。”“江铃管理层薪酬激励基金”模式主要内容是:公司每年设立薪酬奖励基金,通过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计奖体系和考核体系,把管理层和业务骨干的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并和公司长远发展捆绑在一起。中国企业报罗虎在《企业发展动力:激励约束机制》一文中指出:“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问题,而激励约束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在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应是我国企业较为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内涵。”上述几种论述都强调了激励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性,着重研究了长期激励机制的方案,如在年薪制设计中加强风险报酬的力度以及风险抵押的规定,在产权方面引进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股权制等等。实践中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虽然已有很多方案,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年薪制和股权制。从激励约束机制的主、客体来看,年薪制和股权制又都属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一大类,属于股东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内的激励机制。实践已经表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对激励经营者是行之有效的,现在的问题是,除此之外,能否有另外一大类激励机制?正反馈机制是由金玉成高级工程师针对大型企业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足以及如何改善经营者与广大职工的关系等问题独立提出并精心设计的,它突破了传统和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现代和未来企业不仅需要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者对职工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需要职工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新观点。在所有者即经营者时代,随着竞争手段的发展,出现了“经营者对职工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一个境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时代,随着竞争手段的发展,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二个境界;在企业利害相关者觉醒求同时代,随着竞争手段的发展,将会出现“职工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三个境界。传统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存在自下而上的正反馈环节,属于开环管理系统。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是在传统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基础上构造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正反馈环节,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强大的自激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 吉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03,04年考研试题

    吉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03年试题一名词解释管理组织文化管理幅度市场细分战略事业单位成本领先战略同心多元化战略授权预算信息二简答管理科学的内容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层次法约耳关于企业活动和管理智能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目标管理的过程有那些三论述以企业系统为例论许创新职能及其基本内容.计算题基本是书上的原题吉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04年一名词解释管理属性,管理职能,柔性组织,正强化(还有6个不知道)二简答法约耳的工业管理韦伯的贡献数量管理理论目标管理行业竞争结构目标管理过程滚动计划法四种组织结构优缺点激励的公平理论制度创新三不确定决策的计算四论述计划编制的过程控制过程[Money=5][/Money]

  • 浙商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与各地企业家和商人的努力分不开。其中,浙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浙江温州一带,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浙江人的创业冲动非常强,大家都想当老板,要做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甘于做相互的配角,比如说做加工业是讲配合的,甲企业做螺丝,乙企业做螺母,而不是一个企业把所有东西都做好。所以在温州做得好的加工企业,都是整个县来做的,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实现了加工业里头最重要的规模效应。浙商何以取得这样的成功?与其他地方相比,浙商的成功,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浙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义利与功用并存。在陕西或者说更封闭的中原文化中,人们讲的是“君子取义,小人趋利”,因此要抱义去利,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对财富不太重视。中原文化是在南北朝以后传到浙江一带的,因此浙江文化也有了“重义”的特点,即“君子之道”。但是,与中原地区不一样,浙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在鸦片战争之后又开埠通商,于是物资交换变得非常频繁,浙江人显得很重实利。结果就是,义和利在浙江地区结合地比较好,所以浙商给人的感觉是既精明又能够务实、讲道义。第二,同乡意识、地缘观念非常强。在崇祯年代,浙江就有了最早的地方商会。随着浙商的往外扩展,各种会馆也陆续成立,然后他们利用乡情乡谊互相帮助,互相保护,共同参与商业竞争。第三,浙商特别务实,能吃苦。他们不会因为事情不好看就不去做,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也照样去做。比如在全国的小商品市场中,浙商就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到新疆市场时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温州的小商人几乎在全世界都跑。温州商人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里、千难万险”去做成一件事情。第四:韧劲很足。人们看到的那些成了气候的浙江老板中,绝大部分都不是第一次做第一种生意就成功的。往往是换了很多个行当,并且前面大多数是不成功的,如果没有韧劲,做不到这一点。第五:地域文化的差异。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几个地方的文化特点。东北文化是一种比较“脆”的文化,就是说很容易拍胸脯,也很容易拍屁股。东北人很习惯说“整”,但是没过几天就把企业整黄了,到最后一反省,还是没整明白。到了西北是“RAN”(取音,古字),意思是说事情总是很糊涂,全都搅活在一起。比如说西安,西安大概有五六千年建都的历史了,但是这个地方的农业文化不细分,所以要想把什么事情搞清楚,很难。所以当地人教我们一个做事的秘诀:第一悄悄的,第二缓缓的,第三冉冉的,第四潺潺的(舒服的意思)。上海则是以清楚为特点。用上海话说事情做得不好就是“拎不清”,或者说你捣浆糊,三七二十三。所以上海人最看不惯的就是不清楚,上海的企业应该说是很清楚的,更像是一种制造业文化。而浙江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做”,也就是说很强调脚踏实地。所以见到浙商以后,你会发现他动不动就是“我能帮你做什么”,或者说“这件事情要做好”,都是“做”字说的非常多。一般来说,浙商话很少,老是笑咪咪的,但是事情做得很实。浙商在做企业时的精细化的行为,使得他们在行为模式上显得比较理性化,不好高鹜远。而且,浙商是非常讲信用的,特别是在当地的区域范围内,甚至可以说,浙商文化是建立在区域内相互信任的根基上的。所以,尽管单个浙江企业的规模不大,但是它们的集群规模却非常大。中国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往往是因为企业家过多地关注产品和项目,而较少地关注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过多地关注微观的人,而较少地关注宏观战略。别忘了,一个创业者最成功的事情是创造了一个能够持续赚钱的组织,而不是在某一个项目上又赚了多少。作者:蔡强来源:慧聪网

  • 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170万字,word文档

    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170万字,word文档房产投资扫盲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张维迎批判(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几个老王八蛋的批判)吴敬琏批判(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几个老王八蛋的批判,你们厉以宁批判(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几个老王八蛋的批判,你们《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六)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三)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一)

  •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7)”暨“首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世界》杂志社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世界》杂志社协办方: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论坛主题: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论坛简介:  本论坛旨在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本土案例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推进基于案例的实证研究和高质量教学案例的研发和广泛采纳。论坛将设若干分论坛和培训讲座。主办方将与广大参与者协力把本论坛建成国内案例研究及发展的一流品牌,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企业问题的交流平台和展示最高水平案例研究成果的窗口。  论坛将邀请国内外案例研究与教学的名师和两岸三地顶尖案例研究学者作专题报告和培训讲座。主办方将从已收到的90余篇论文中由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出一批高质量的本土案例和研究论文,并邀请作者在分论坛上报告。  开幕式暨主论坛将于2007年12月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其他分论坛和研讨会将于12月8日下午及12月9日全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明德商学楼举行。会议议程:12月8日:论坛主题发言,专题报告,案例研究方法讲座,案例研究分论坛报告12月9日:案例研究方法讲座,案例研究分论坛报告,教学案例报告,圆桌论文交流,“案例教学研讨会”汇集两岸三地顶尖案例研究学者,打造案例研究第一交流平台。开拓中国管理理论构建的新天地,从这里开始!程序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主任主任吕源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委员 副主任 DavidAlstrohm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赵纯均清华大学蔡舒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徐淑英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AllanChan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陈晓萍美国华盛顿大学陈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PingpingFu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委员 黄炽森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国青清华大学黄江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蒋东升《管理世界》黄丽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吉原英树日本南山大学金占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维安南开大学刘凤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一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垣西安交通大学ShigeMakino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陆雄文复旦大学毛蕴诗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重鸣浙江大学欧阳桃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武常岐北京大学宋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徐二明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徐飞上海交通大学赵昊长江商学院张维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周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赵曙明南京大学张丽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朱武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祖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部分已确认的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吉原英树日本南山大学变化的战略,不变的管理——日本企业国际化管理60年吉原英树日本南山大学案例研究中的诀窍MichaelYoung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情景中的案例研究:理论的角色及意义蔡舒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理论的作用萧瑞麟政治大学(台湾)不用数字的研究张丽华中国人民大学从科学哲学和研究范式透视案例研究参与对象:管理学领域教师与博士研究生注册费¥500(学生身份¥200),含会议期间餐费(两次午餐、一次晚餐及一次欢迎晚宴)、会议材料。现场交纳,不接受汇款。报名截止日期:2007年11月30日(此后报名注册费为700元,学生300元)请有意参会者在11月30日之前填写报名回执传真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010-82509169),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case-study@vip.sina.com会务组联系人:韩燕电话:010-82509062传真:010-82509169王鹤李曙光电话:010-62519155报名表及其他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页:www.rbs.org.cn应部分与会者要求,现附带有红章的参会证明(见附件六),请下载打印,来会后可换取正式参会证明。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