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宏观经济】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中国改革还要闯六道关字号

    2014-12-0900:47:00来源:市场导报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6日表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年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挑战。改革要继往开来取得成功还需要闯过六道关。这六道关是:市场主体瓶颈、公共资源使用、城镇要素交换的公平化、社会成本平等分担、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性、社会层面形成保护。

  • 房地产需求转变供应突出问题 正拖累中国经济

    中国的住宅建筑行业荣景正在一路下行,拖累钢铁和水泥价格下跌,并促使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  位于北京的研究公司龙洲经讯表示,此次拖累将旷日持久,在13年来猛增近两倍之后,住宅完工情况自明年到2025年料将每年下降1%-3%。住宅市场十年一见的需求转变以及供应突出的问题,意味着决策者们可以通过像11月21日宣布的降息来缓解相关冲击,而非扭转颓势。  瑞银集团在香港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转折点已经到来,建筑活动下降意味著成长肯定会放缓,进而拖累钢铁需求、水泥需求、能源消费、矿业生产、家电、汽车等所有行业都会回落。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如今面临的挑战在于:服务业和消费并未迅速填补空缺,中国全年经济成长速度料将达到1990年以来最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此次放缓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这在大宗商品市场有明确体现,而且让美国有望在2015年肩负起引领全球成长加快的重任。  彭博的月度国内生产毛额(GDP)预期指数显示,中国10月份经济同比涨幅放缓至6.91%,为连续第三个月低于7%,而且是2009年初以来最弱走势。在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客运量、铁路货运量、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出口七项指标当中,该指数的多个组成指标要么在放缓,要么在下降。   全宇宙最重要  住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驱动从水泥到钢铁、从家电到家具和汽车等各行业的销售。瑞银原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如今负责运作北京EmergingAdvisorsGroup的JonathanAnderson在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房地产对中国成长进而对全球扩张的贡献使之成为「全宇宙最重要的行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房地产以及建筑活动直接占到2012年GDP的15%、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城镇地区就业的14%以及银行贷款的约20%。野村控股表示,去年政府39%左右的收入与房地产行业有关。  作为十年来房地产荣景的两大支柱,投资者需求以及以小换大升级住房的需求双双下降,拖累中国2014年前十个月住宅销售锐减10%,这就是房地产市场走势逆转的明显信号。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导致信贷创纪录,促使建筑活动猛增,由此引起的供应过剩将损及房地产行业复苏的前景。   经济影响  相关影响在波及经济的方方面面。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成长7.7%,为2009年来倒数第二,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长则为八年来最弱。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成长15.9%,低于2013年同期增幅20.1%。  1-10月份发电量增幅放缓至平均4%,不到之前五年增幅的一半。10月份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7.5%,为连续第十个月减少,是2008-2009年全球成长放缓以来最长跌势。其中主要因素是煤炭运量下降。

  • 中央力推经济结构转型提速升级 中国GDP增速放缓

    中央力推经济结构转型提速升级中国GDP增速放缓2013-5-48:18:38|作者:万隆证券网·运营部整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5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落至50.6%,较3月下降0.3个百分点。5月2日,汇丰银行发布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0.4%,较上月51.6%有所回落1.2%.由于被认为分别反映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景气的两项经济指标同时萎缩,关于中国经济又临下行风险的担忧再起。  在此之前,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意外”讨论经济议题,认为今年一季度经济“开局平稳”,并打出了提振经济的三记“政策拳”,即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进一步显示了政府促进转型的决心。短期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降低,未来政策或更着眼于经济调结构与转型,布局中长期的经济增长。  转型悄然提速  正在发生的产能过剩是4月PMI数据中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  4月PMI分项数据显示,4月新订单指数为51.7%,比3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低于50%;而生产指数为52.6%,4月生产指数仍高于订单指数。  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4月的PMI走势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牢固、下行趋势尚未改观的预期。  “4月的PMI数据中生产指数仍旧高于新订单指数,再次验证了当前产能过剩仍是困扰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他表示。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自去年十八大以来就开出的“药方”。4月底,全国有31个省(区、市)已陆续晒出今年一季度GDP“成绩单”。截止到4月27日,记者统计发现,根据各省(区、市)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西高东低”态势明显。东部11个省市一季度GDP平均增速为9.48%,而中西部地区20个省份平均增长10.55%.“中西部GDP的基数比东部小,增长比例会更高一些。”宏源证券(000562)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中西部基础设施仍不太完善,工业化进程落后东部,投资在GDP占比较大,仍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增速较缓的东部省份,结构性调整的意图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5%,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4.6∶46.9∶48.5,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0.4%和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比重较大,其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新动向。  从一季度GDP数据中亦凸显经济转型迹象。7.7%的增长中,约4.3个百分点由最终消费贡献;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3%,较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  “日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和消费、产能过剩等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一味地强调GDP的增长,投资增长过快只会加剧这些矛盾,因此国家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下,未来会注重改善经济布局与加快结构调整。”范为称。  眼下,监管层正频频释放结构转型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美国出席IMF会议时表示,“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为了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必须牺牲短期经济增长。”  银监会在4月24日发布的2012年年报中指出,今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要严防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风险。

  •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40年代北大经济思想史课程阅读内容1L.HHaney:HistoryofEconomicThought.19936,3rd此书乃Ely演讲,Haney笔记,体例最精2C.GideandRist:HistoryofEconomicDectrine,1913,此书从重农学派一直讲述到现代,最为深刻,可惜体系不统一3W.A.Scott:DevelopmentofEconomic,1933,对奥派之边际效用分析颇为详尽4J.K.Ingram: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1923,以历史学派之主张来立论5E.Cossa:IntroductiontotheStudyofPoliticalEconomy,1893,作者通晓各国语言6O.Spann:HistoryofEconomics,1930,此书从Universalism的角度来分析7A.Gany:TheDevelopmentofEconomicDoctrine,此书最浅显,适宜入门8Lewinski:FoundersofPoliticalEconomy,讨论范围至狭9Price:AShort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inEngland,1937,此书以人为单位10Ashley:EconomyHistory,讨论中古思想,引经据典,惨淡经营11Boucke:DevelopmentofEconomics,1921,从自然主义到边际主义12Homan:ContemporyEconomicThought,1928。此书只讨论5位当代经济学大家。13Surauyi-Unger:EconomicsintheTwentiethCentury,1931,颇为详尽14Cannan:HistoryoftheTheoriesof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ARwviewofEconomicThought,1929,皆为名著15Laidler:HistoryofSocialist,1927,充满社会主义思想16Wagner:SocialReformers,从斯密到杜威17Peck:EconomicThoughtanditsInstitutionalBackground,1935,讨论制度,极富创见18Boner:PhilosophyandPoliticalEconomy,1922,讨论哲学-经济学之关系19J.N.Keynes:ScopeandMethodofPoliticalEconomy,1917,名著,高深。20E.Roll:AHistoryofEconomicThought,此书社会主义篇幅较多21Higgs:ThePhysiocrants,重农主义名著22Schmoller:TheMorcantileSystem,重商主义名著23Hecescher:Mecantilism,2Vol,不厌求详24Small:TheCameralists研究府库主义名著25E.Whittake:AHistoryofEconomcIdea,1946讨论概念26E.Heimann:HistoryofEconomicDoctrine,1945方法论27A.G..Gruchy:ModernEconomicThought,1947,介绍6个美国经济学家28T.F.Kinloch:SixEnglishEconomicsts,194729Mcloumell:TheBasicTeachingsoftheGreatEconomicst,1947,以介绍观念为主30Ferguson:LandmarksofEconomicThought,精炼中文欧美经济学史参考书1经济思想发展史,金天锡,正中2近代经济学说史,沈志远,生活3经济学史,王亚南,民智4经济学说史纲要,安绍云,世界5西洋经济思想史,邓敬芳,广益6近代经济思想史,朱通九7历史学派经济学,朱谦之8经济学史大纲,黄曦峰9经济思想小史(Gide),李泽彰10经济学说评论(Cannan)潘振来11经济学史(Gide)王建祖12欧美经济学史(Gide)陈叔平于锡来13经济思想史(Haney)臧启芳14现代经济思想(Homan)于树声15经济学史(Ingram)许炳汉16经济思想史(Rubin)沈韵琴17新经济思想史(Rubin)陶达18近代经济学家及其理论(Rubin)严灵峰19重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Schmoller)郑学稼20经济思想史(Scott)李炳焕黄胆哉21经济学史(Spann)陈清华22经济学说史(Spann)区克宣23经济思想史(Spann)詹文湃24二十世纪经济学说(Surayi-Unger)宋家修25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史的发展(河上肇)林植尺26正统派的价值学说(波多野鼎)27经济学史(小野市太郎)李祚辉28经济学说史(出井盛立)雷道群29经济学说史概论(北泽新次郎)周佛海30近世欧洲经济学说(北泽新次郎)赵兰评31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北泽新次郎)温盛光中国经济思想史1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2先秦经济思想史,甘乃光3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史。熊梦4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5儒家经济思想(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ousandHisSchool)陈焕章6中国历代生计注册批评,马君武7中国经济思想小史,李权时

  • 两次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比

      在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中,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规模空前、苦难深重、观念转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书中描写的那些萧条情景我们没有经历,因而也无法体会、无法感受。它们仅仅是以一种历史知识、一种经济现象而存在。然而,时隔七十余年,惊人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让我们经历着、体会着、感受着经济不景气的困惑、失业与社会问题的烦恼、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的忧虑,也让我们这一代人重新思考经济大萧条这一经济问题。那么,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比,2008年以来的经济大萧条又具有什么新特点,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如何,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通过比较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大萧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大萧条,也有助于世界经济尽快走向复苏。  一、最为严重的两次经济大萧条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狂跌,“黑色星期四”(BlackThursday)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随后波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1933年3月4日,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出,ZF干预政策开始扭转危机局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此期间,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人们生活困苦不堪。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矛盾,也加剧了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处于动荡之中。  其一,爆发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产出大于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由竞争与技术创新迅速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出现高涨和繁荣的局面,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社会财富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大多数家庭的实际购买能力有限,但通过消费信贷形成虚高的需求规模,实体经济潜伏着产品过剩的危机。当时,人们的经济预期盲目乐观,资本市场活跃,股价暴涨,金融机构信贷活跃,金融泡沫也急剧膨胀。而随着股票泡沫的破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爆发,企业产品积压、经营困难,经济危机随之爆发。  当然,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用力相互碰撞、挤压之下形成的。  其二,影响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危机使各国经济总产出大幅度下滑,各行各业损失惨重。在工业方面,1929—1933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40.6%、28.4%、16.5%、8.4%。在金融业方面,实体经济引起金融业信贷紧缩,大量的银行倒闭,信贷活动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空前严重的信用危机。其次,经济危机对国内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大萧条产生周期性失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大都在25%以上,严重的失业问题使居民生活极端困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游行此起彼伏。第三,经济危机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格局。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各国放弃了以金本位为基础、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向以固定汇率制为基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掠夺,从而引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集团(英、法、美)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德、意、日)之间的对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三,治理对策。罗斯福“新政”(NewDeal)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借鉴凯恩斯ZF干预主义,在危机治理过程中逐步探索ZF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政策与手段。“新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具体做法有: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在国内流通;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进行保险;在加强对大银行进行监管的同时,由复兴金融公司在必要时予以贷款支持。二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公共工程投资和农业生产补贴等形式,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具体做法有: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活动的机会以获得收入。建立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督促开展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成立农业调查局,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为农业生产提供奖励和津贴。三是通过新政立法,推动改革。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ZF先后颁发了700多项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调整三权分立体制等六个方面,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改革。  这些法律主要包括:《紧急银行法》和《银行存款保险法》(1933年3月9日)、《联邦证券法》(1933年5月27日)、《银行法》(1934年2月2日)、《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12日)、《社会保障法案》(1935年8月14日)和《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年7月5日)等。  美国实施新政以后,英国、法国等国家ZF也效仿美国ZF,采取赤字预算政策、放弃金本位、实施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来缓解本国经济衰退。自此,ZF干预在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推广并普及。  2.21世纪初期的经济大萧条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和美林证券公司被收购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大萧条。2009年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重回正增长(2.2%),美国ZF经济刺激措施引发经济复苏。然而,各国非常规经济救助计划也引发了通货膨胀、主权债务危机,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进入2013年,发达经济与新兴经济增长疲软,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21世纪初期的经济大萧条是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全球经济遭受的又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危机。大多数国家经济萎靡不振,企业经营困难重重,社会矛盾激化,国家主权债务高筑,一些地方ZF甚至进入破产边缘。失衡的国内经济问题又引发国际军备竞赛、国际领土争端等国际政治问题。  其一,爆发原因。21世纪初期的经济大萧条的直接原因是次级房贷危机。进入21世纪,在美国ZF不断降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美国信贷市场异常活跃,次级贷款人也顺利获得购房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次贷规模与房地产价格互相推高,从而形成金融泡沫。同时,美国的住房专业银行及储蓄机构以这种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通过金融市场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从而达到融资与分散风险的目的。但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中,美联储转而连续17次加息,使利率由1%提高至5.25%,很多次级贷款人不能按期偿还借款,贷款银行或金融机构出现盈利预警或大量的坏账。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此后一年,次贷危机通过MBS链条迅速由房贷市场传导至投资银行,引发信贷市场的连锁反应。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的两大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等大型金融巨头相继倒闭,标志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这种资产证券大量地流向世界各国的投资机构与个人,美国金融危机也迅速蔓延至全球。随着全球信贷紧缩,实体经济资金链断裂,严重的经济衰退席卷全球。  其二,影响分析。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对美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沉重的打击。一是美国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一蹶不振,在2008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一年期间,美国GDP都处于负增长状态,其中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降低至-6.4%;虽然,2010年GDP增长率曾一度上升到3.0%,但从2011年开始GDP增速明显放缓,徘徊于2.0%。而美国的失业率水平在2009年下半年达到峰值(10.2%)后,一直维持在高位。其中,2009—2011年期间,美国失业率均维持在9%以上。消费者和投资者悲观预期蔓延,难以在短期提振信心。二是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以欧元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遭到重创后,又缺乏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撑,加之主权债务危机的干扰,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以中国、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传统制造业受萎靡的国际市场的影响相当严重,而且在欧美市场上获得资金的途径和数额都大幅减少,加之通货膨胀的威胁,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也面临停滞。  三是国内、国际不稳定因素上升。一方面,各国国内失业与政治压力不断上升,引发一系列的示威游行,欧洲一些国家ZF因此垮台。另一方面,危机转嫁引发国家之间的汇率战、贸易战此起彼伏,甚至引发领土与资源的争端。  其三,治理对策。面对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各国ZF依据比较成熟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恢复信用信心,提振实体经济。主要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国际关系策略等。  一是自2008年以来,各国纷纷推出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增加ZF支出方面,欧盟为2000亿欧元、中国为4万亿人民币、美国为1680亿美元、巴西为610亿美元。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各国财政风险陡然上升,2009年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二是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来自:学术堂原文详细地址:http://www.lunwenstudy.com/shengtaijj/30266.html

  • 有关亚洲经济的先决性问题 中国经济减速的本质

    在2015年即将来临之际,有关亚洲经济的先决性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减速的本质。在争辩中国将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第四个年头里,我们获得了一个默认的答案。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已持续四年:这是软着陆。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概述了对中国的乐观看法,以及相较于能源和大宗商品行业,我们更青睐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和电信行业的依据。鉴于估值的原因,中资银行是考量中国新服务业活力的关键指标。简而言之,如果中国不发生“硬着陆”或金融危机,那么银行类股看起来不贵。  中国推动经济重心向消费转移、减慢投资和信贷增速的努力很容易理解。在我们看来,中国要避免发生金融危机,同时还要推进并实现这一经济转型,其决心和能力归结为一个问题:钱都投到哪里去了?过去十年中,中国新增债务约人民币75万亿元,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160%左右上升至215%左右。看空中国经济的观点认为,这种债务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金融或者银行业危机。  然而,关于中国经济所能指出的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太过于依赖国企从国企借债,从而造成产能过剩。这并不是可持续增长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也不是一种不稳定的模式。国内银行接近100%的债务都是国企发行的,而且银行放出的贷款也大部分进入了国企的口袋。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不太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杠杆程度很高(考虑到国企作为债权方和债务方的参与水平),但并没有真正的市场化。  在我们看来,更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是,我们正进入一个低报不良贷款和长期贷款重组的时期,这被视为预防金融危机的一种途径。有人担心,这会让中国像日本一样迎来“失去的十年”。然而,与20年前的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口结构更年轻,人均收入更低,从任一指标来看,发展程度都更低。在我们看来,中国的经济脉搏虽然在变慢,但仍很强劲,直到2020年前仍可保持5%的GDP增长。就算能源、大宗商品、房地产或建筑业没有增长或很少增长,服务业也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而且服务业对债务的要求很低。简而言之,中国可以通过增长来适应其资产负债表。  基于我们对资金投向的评估,中国存在相当程度的投资浪费。然而中国也建成了一大量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资产回报率(以全国范围内的增量基础算,约为6%)已达到一个令进一步投资的回报率受到限制的水平。  但到目前为止的基础设施投资应能够推动服务业的扩张(电子商务和无线通信是两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在房地产行业,过去15年所建住房的总库存量仍然不高,还没有达到可以据此认为目前楼市已陷入产能过剩的规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住宅价格将上涨。  这意味着新建住宅仍将会有人入住。。中国目前有7亿人生活在城市中,为这些人建造足够城市住宅的进程仅完成了三分之一。今年房价的略微走软反映出这一行业的杠杆率并没有那么高。   具体来看  目前看好和看空中国者的观点分歧归根到底在于对当前中国经济放缓速度和性质的看法。中国经济正试图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同时ZF正对债务的增加和投资的增长加以控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也突然增加。唱多者的观点是,即使存在这些新的阻力,中国例外论以及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动能,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尽管增速可能不及过去十年)。看空者的观点是,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和新增信贷边际效用的不断降低,反映出中国单纯依赖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已耗尽。在这种看空的情境下,一旦投资对增长的有效拉动效应停止,中国将爆发一场金融危机。  如果只有以上这两种选择,那请把我们归为看好中国者,尽管我们对其中任何一种解读都并非十分满意。如果只是基于城镇化延续、高储蓄率、内在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多数时候你都并非处在一个转折点这一事实,就预测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将会延续,这似乎过于简单化。不过,同样过于简单化的是,仅仅是目前中国债务规模达到GDP的200%以上这一事实,也不会显著改变中国目前相比对十年前(当时中国债务相当于GDP的160%)的风险状况。  当然,“银行业危机”和“一切照常”并非仅有的两个选项。无论是命中注定还是仅仅交了好运,在就业人口的增加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正在下滑之际,中国已到达这个关键时刻。简而言之,令中国投资增长有必要加快的各种因素如今开始减弱。与此同时,过去10年的投资已经在中国的大部分领域建立了一种现代的经济基础设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制造业和建筑业。能源和大宗商品密集度开始下滑,信贷形成的增长和投资增长开始减速。正如我们在本报告中所说的,我们无法理解,在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加速之际,未来几年为什么任由GDP增速每年下降100个基点对经济、环境和ZF更广泛的目标(也就是中国梦那一套)来说是不利的。在选择艰难的世界中,这似乎是难得之物:最容易也是最吸引人的选项。  这份报告专注于中国经济的五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五个方面往往被忽视,同时也是形成我们积极看法的基础。  鉴于全球经济状况、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就业市场形势,2008年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理性且适当的。有关过度投资或“不良投资”的讨论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不到三年前,由于燃料供应和发电量的不足,中国仍在努力应对夏季的停电。因此,即便是按照最极端的界定方式,这种过度投资的持续时间也不到三年。  目前,增量投资的回报低迷,表明中国应该放缓投资,而且至少东部沿海地区已处于发达水平。发展中经济体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新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较高,所以资本投资回报从一开始也会较高。从定义上看,发展中经济体缺乏基础设施,所以对新基础设施的使用会立即接近满负荷状态。事实上,这种高回报已不再符合中国的情况,表明中国或至少东部沿海地区已不再是发展中经济。  如果中国已达到经济发展周期中的投资阶段末尾,其债务水平就会较高,开工率较低,资本投资回报处于低谷。没有哪个明智的经济规划者能够完全适时适度地修建基础设施。如果中国已经达到投资阶段末尾,目前经济体系中就应该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产能。  即便是在背负这些债务且外债偿还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从技术上讲,中国也很难爆发银行业危机。由于缺乏海外债券持有者,再加上个人房产所有者在银行债务中扮演了少数派的角色,中国与过去几十年经历过信贷危机的其他多数市场(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发展中市场)存在区别。从本质上说,中资银行债务是国有企业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而爆发危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存在大量独立的经济个体。中资银行缺乏与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关联,而且银行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这一切意味着并不存在爆发危机的条件。这是一个封闭体系的事实并不能解决问题,但能改变问题的性质。  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小幅下滑、影子银行业收缩和利率下降似乎与“泡沫”论并不一致。中国决策者基本上采取了正确措施,引导经济增速放缓、降低对投资的关注、增强消费基础。我们认为ZF的能力经常被低估,中国从经济增长角度做正确决策相关的制度摩擦经常被高估。  最后都要归结到资金的去向。如果中国举债完全是为了给精英们购买欧洲昂贵的汽车和美国的奢侈房产,那么就不会带来任何回报。过去二十年,中国拥有一种自然资源,是全球其他地区需要、而且无论从规模还是成本上都无法与中国竞争的,那就是劳动力。这种资源正在老化、规模变小、成本上升。中国过去几年实现的举债规模是不能复制的。  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资产结构变化将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由轻资产服务业来驱动;二,在缺乏更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将陷入停滞,随着债务进一步扩大,经济将逐渐失去偿债能力。  正如我们在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预计中国将出现前一种情况。   对投资者来说,金融市场中哪些部分最具有吸引力?  从投资组合构架角度看,我们建议避开大宗商品和能源。如果中东地区的冲突、美国失业率下降以及美国经济转强不能推高油价,那么从长远来看,大宗商品市场前景黯淡。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度减弱也影响到了其他大多数品种的大宗商品。铝可能例外。我们认为,在油价处于数年低点的情况下,未经加工的大宗商品将面临风险。与可再生能源的短期关联性可以帮助对冲这一风险。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另一面是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的油气和煤炭市场,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正在对中国经济起到一种自动稳定作用。  寻找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敞口。从类股角度而言,金融股目前仍是H股史上唯一一个估值明显偏低的类股。鉴于我们乐观看待中国经济的整体弹性以及日趋完善的状况,我们认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风险溢价过高。基于同样的理由,买入高风险银行股票似乎更有道理。有关高风险银行股的买入信号或许是中国领导层明确承认,到2020年每年保持7%的GDP增速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中国的电信类股像是整个中国的缩影(这是好事)。中国移动(ChinaMobile)资本支出最高的年份出现在今年。该公司用户数量将持续增长,其网络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率由此将继续增加,盈利和现金指标也将走高。中资电信企业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电信类股。  就中国的科技和工业股票而言,要想成为“全球领头羊”恐怕是多年以后的事了。目前随著有关中国的最糟糕情景逐渐改善,我们将主要关注股票的均值回归。长远来看,我们会寻找所有基于品牌或技术的分化迹象。欧美汽车生产商在中国享有的技术优势可能会持续。中国合资企业应该会受益。中国可再生能源公司(太阳能供应链)看起来魅力依旧。  自动化将让中国有机会保护本国制造业不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  奢侈品业、博彩业的前景看起来都不太妙。中国反腐运动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国股市和ZF积极影响就越大。中国股市上所有股票的股价都已因贪腐风险的存在而被打了折扣。如果中国能够坚持反腐决心,并公正无私地实施反腐行动,那么这种折扣就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减小。然而,这将使得博彩业和奢侈品行业陷入困境。  中国的互联网似乎是一个良性而封闭的回路。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放眼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从来都不是问题。  但发展受阻是互联网行业曾经遭遇过的问题。不过,中国的互联网似乎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基本隔离了网景(Netscape)、美国在线(AOL)、MySpace、雅虎(Yahoo!)、EBay曾经遭遇的各种风险。  电动汽车问世以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是全球的公用事业行业。提供节能技术的公用事业行业和资本品制造商们已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的资本支出周期,而且随着电力(特别是清洁能源所生产的电力)逐渐取代制造业、工业和交通领域中化石燃料的地位,能源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盛。

  • 越媒:尽管夸下海口甩开中国 经济却更依赖中国

      尽管夸下海口,越南对中国愈加依赖今年5月"981钻井平台"事件发生后,越南曾发誓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事实是,今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再次激增。  越南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1个月,越南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总价值达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这使得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  越南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时常敲响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的警钟,但是收效甚微。越南总理阮晋勇今年5月特别指出,越南必须寻找新的...全文地址:https://bbs.pinggu.org/capitalvue-news-m_5487f3adc41c96e3ae0f24df.html

  • 欧盟列两千个项目清单以振经济

    欧盟日前已起草一份总价值1.3万亿欧元(约合1.59万亿美元)的近2,000个项目清单,作为投资计划的潜在备选项目,在不增加各国债务情况下振兴经济和就业。  据欧洲央行(ECB)的数据,投资受到欧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在欧元区的投资从2008年以来下降了约20%。各国希望放松预算的严厉约束,以促进投资。  据欧洲当地媒体获悉的文件内容,应欧盟执委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Juncker)的要求,欧盟各国政府提出了一份项目清单,从赫尔辛基的新航站楼到英国的防汛设施均包括在内。  这份文件由欧元区各国政府、欧洲投资银行和欧盟执委会拟定,欧盟各国财长当地时间周二(12月9日)稍晚将就此进行讨论。  文件表示:确认了近2,000个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3万亿欧元,其中...全文地址:https://bbs.pinggu.org/capitalvue-news-m_5487bd89c41c96e3ae0f16ea.html

  •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赖建诚.pdf

      经济思想史这门课程在经济学的众多课程中的地位就如当今中国哲学、历史、社会学这些学科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一般,不受重视,学生数量较少,在社会上不吃香。  关于原因,赖建诚分析得挺透彻:首先,多数人认定一门学科要有数学才有科学的架势;其次,这些市场偏重理论,就业市场较为狭窄;最后,经济思想史需要其他的人文学科支持性的文史社会背景知识,这比单纯掌握一门实用性的技术难度其实要大更大。  但其实,正如凯恩斯那段精辟的言论:“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想法,无论是对是错,其影响力都超过一般人的理解。……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通常认为自己能完全免除于知识的影响,其实往往都是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轻视自身所属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或如布劳格举得例子那样,只阅读过近十年的学术文献就被称作经济学家的话,其研究的成果、提出的观点无论再炫目好看,再锐意创新,都只能是建立在沙土上的梁柱,缺乏厚实的根基而易倒塌。  学习经济思想史则可以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基本养料和沃土。过去的一些理论可能以现代眼光来看是过时和陈旧的,但其价值早已在时间历史的锤炼下熠熠生辉,牛顿和爱因斯坦说他们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总是不无道理的。  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时,凯恩斯在经济学界普遍公认的“萨伊定律”失效的情况下,从18世纪的马尔萨斯的“创造有效需求”的理论中获得灵感和启示,这才有了著名的凯恩斯革命。书中赖建诚先生还例举了不少其他的例证,比如以货币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卢卡斯,在自己的获奖演说中着重提到休谟的货币论述。  学习经济思想史,看似无趣且无用,但那只是表面的肤浅认识,须知道了解并熟识一门学科的历史轨迹,方可真正体会前人开拓的艰辛,认清学科内在的发展规律,汲取有益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对这门学科,对已故的大师,永远满怀敬重,保持谦虚的心。[hide][/hide]

  • 逾六成人指"占中"成香港经济增长阻力

    香港新闻网12月10日电据大公财经报道,"占中"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阻力。澳洲会计师公会调查发现,政治氛围首次被认为是香港经济增长的阻力。数据显示,逾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政治环境成为明年香港经济增长的阻力。该会大中华区分会会长任德辉预期,香港引以为傲的新股集资中心,亦因"占中"而失去领导地位。而打算移民的港人比去年上升近一成。  澳洲会计师公会发表最新一期《2015年香港经济前景信心调查》,结果揭示受"占中"冲击,内地及本港的金融专才均对香港经济前景感到担忧。受访者对明年香港经济有所保留。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预计,今年本港的经济增长介乎1%至1.9%,低於港府预计的2.2%。对於明年的经济前景,40%人士抱悲观的心态。同类的问题,去年仅27%受访者持悲观。去年有较多受访者预计2014年的经济增长介乎2%至2.9%,今年则有较多受访者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介乎1%至1.9%,反映专业人士认为香港经济增长会於明年进一步放缓。  对於香港经济放缓的原因...全文地址:https://bbs.pinggu.org/capitalvue-news-m_5487f739c41c96e3ae0f25ef.html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