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ag 标签: 重组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投资银行业务】重组方案的判断
siliconMagic 2016-8-19 10:22
某发行人2008年对同一空人下控制下的其他企业甲乙丙丁,进行重组后申请IPO,重组方案和被重组方2007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单位 亿元 方案 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1.收购甲100%的股权 12 9 1.2 2.收购乙所有资产 9 8 1.5 3.控制人丙70%股权对发行人进行增资 18 15 3.5 4.发行人吸收合并丁 4 5 1 发行人2007年资产总额10E,营业收入12E,利润总额 3E,与被重组方没有可抵扣的关联交易 附:执行要求 具体指标 被重组方/发行人(迁移会计年度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被重组方/发行人 具体处理 [100%,Inf) 运行一个会计年度后方可申请发行 [50%,100%) 1.保荐机构和律师将被重组方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并发表相关意见 2.发行申请文件还应提交会计师关于被重组方的有关文件以及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其他文件 [20%,50%) 申报财务报表至少包含重组完成后的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 根据比例计算 方案一:120%,运行一个会计年度后方可申请发行 方案二:90%,纳入尽职范围并发表相关意见 方案三:100%,运行一个会计年度后方可申请发行 方案四:[20%,50%),申请财务报表至少包含重组完成后的一期资产负债表
个人分类: 保荐人|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经济重组应防操之过急
jinj663 2012-11-3 08:49
从1979年开始到1980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一次剧烈的经济重组,现在通称第一次经济重组。ZF通过全面涨薪促成企业转型,同时也收紧外劳供应,迫使公司提升生产力,将人力密集型经济过渡到资本密集型经济。这段期间,新元汇率也大幅攀升。 不幸的是,1985年就碰上了经济衰退。这一年,全国工资理事会宣布两年的薪金冻结,1986年也放弃了直接给予数字化的工资建议。此外,当局也宣布实行工资改革,加入更多的灵活工资部分,削减公积金缴交率,暂停工资税,减少技能发展基金缴交率。事后检讨,这次的经济转型,不无操之过急、迅猛过头之弊。   有了这次的经验,ZF对林崇椰教授不久前所提出的再来一次涨薪的“休克疗法”,自然显得有点敬而远之。但是,另一场经济重组却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最低工资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ZF却通过迅速收紧外劳政策,最佳外包和公司认证等措施,不仅要提升清洁、保安等传统低薪行业工友的工资,而且也要促使企业尽快提高生产力,减少对外劳的依赖。   很明显的,外劳政策的收紧已成了这次经济重组的主要手段。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劳动力大事扩张之后,政策突然改变,固然与去年的分水岭大选息息相关,但也有其势所难免的经济驱动因素。比如,ZF在2010年宣布,将致力于提高生产力和改造经济,以取得每年2%至3%生产力增长,或在十年内提高生产力30%。ZF设定的另一个目标,是争取在未来十年内把国人的收入提高三分之一,使工人的实际工资中位数从目前的2400元增至3100元。如果将下来十年的通货膨胀计算在内,工人十年后的工资中位数将是3800元。   要达致以上的目标,单靠劳动力的扩张是不可能的,何况外来人口的迅速增加已导致本地人口的激烈反弹。可以说,原本已经箭在弦上的经济重组,因为大选结果而突然加速,这确实使许多中小企业措手不及,因而也叫苦连天。但重组的势头明显是不可逆转的,虽然ZF必然已意识到这是须要付出一定甚或惨重代价的。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上星期已表明ZF不会软化外来人力政策,还说ZF将进一步审视S准证政策。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兼总理公署部长林瑞生前天再次重申,人力政策不会U转。   他指出,新加坡过去十年引进大量外籍员工,平均每年的就业人数增幅达到4%,但这样的增长速度无法长期持续;劳资政三方探讨后认为,新加坡必须“换挡”,设法将就业增长速度调整到可持续水平。新加坡经济展开结构性重组,未来每年就业人数的增幅将减少一半,每年不超过2%,大约是6万5000人至7万5000人。   人力部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就业市场预估数据显示,就业人数上季增加2万4900人,比起第二季的3万1700人少21.5%。这是明显的放缓,政策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对急需外来人力,并希望ZF人力政策能有所软化的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这是希望的破灭。除了改变适应,别无他计。如果适应不了,则唯有探讨别的商业模式,或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另谋发展,或是面对最终被淘汰的厄运。   但有了1980年代初的经验,ZF对这次的重组应该掌握得更好才是,避免上一次的操之过急的弊端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正面对诸多不利的外来因素,如美国量化宽松所带来的新元升值、房地产价格飙升、租金上涨等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工资成本也势必因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而上扬,在在对我国厂商和总体的竞争力不利。我们期望,ZF对面对重重压力的中小企业,能有更加细致和针对性的协助方案。( 联合早报社论)
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