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reenspring
2538 4

[学术治理与讨论] 网络时代的学术评价标准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半回头浪子

副教授

3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356 个
通用积分
136.5564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3117 点
帖子
320
精华
2
在线时间
9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9
最后登录
2024-4-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网络时代的学术评价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4:42 中国青年报

  梁子民 毕文昌

  梁:这些年,中国投入到学术研究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学术的实际进展好像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毕: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我没有发言权。人文学科稍微熟悉一些,的确不容乐

观。新成果数量增长很快,但质量高的很少。

  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可能和这些年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学术的评价标准变化有关系。现在普遍实行量化管理。具体到每个人,就是要求在什么级别的刊物发表多少论文,在什么级别的出版社出版多少著作。从管理的角度考虑,量化很方便。但对于学术的发展而言,量的重要性实在不能和质相比。100部平庸的“砖著”,顶不上一篇有创见的文章。人文学术是不能以数量论英雄的。北大中文系改成以代表作衡量学术水平,这就高明一些。

  毕:量化管理为什么推广得这么快?因为我们目前的学术管理是以行政为本位的管理,不是学术共同体的自我管理。人文学科的水平高下,虽然在学术同行心里都有一杆秤,但这杆秤是不容易物化的。衡量人的学历、职称比较容易,统计论著的数量也比较容易,但公正地评价人文学者的水平是不容易的。因为评价的主导权由行政力量掌握,评价的结果往往会染上官本位的色彩。一个学者,如果同时担任较高的行政职务,他就容易得到学术的项目、经费和荣誉。如果只是一介书生,不兼任一官半职,即使完成了出色的成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评价。所以,你看当今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多由“长”字号的人物牵头。

  梁:这就是当下的国情。社科院评学部委员,当选者不是副院长,就是各所历任所长,例外的极少。其实,有的学者行政地位很高,学术水平未必能得到同行内心的认可。另一些学者虽然在学界没有行政地位,但在学术上确实有贡献。从经验的角度观察,学界的行政地位是管当下的,而学术水平是管未来的。多年以后,人们评价一个学者,只会看其学术贡献,不再问他当时在学界的行政地位。

  毕:学者在学界的行政权力通常来自上级行政机关,所以名不副实的情况大有人在。而学者真实的学术地位,要依靠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两面来获得。特别是学术同行的评价,更为可靠。

  梁: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新问题值得思考,就是网络时代,技术条件的变化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毕:这怎么讲?

  梁: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人们大多对网络的作用给以正面和乐观的估价。我承认,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的社会生活。我自己也是网络的受益者。网络不光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扩大了信息来源。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人员,如果不上网,做研究可能会觉得少了一条腿,或一只眼睛。但我觉得,也要看到网络的意义是双面的:它既能提供方便,也能培养懒人。现在,有人依靠网络,几天就能攒一本专著。大学里从本科生做作业,到博士生写论文,都出现了过分依赖网络偷懒取巧的倾向。

  毕:确实,有了互联网,查资料容易多了。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唯其方便,就要重新确立判断学术能力的标准。人文学科创新的关键,其实还是人们经常说的,一是有无新材料,二是有无新观点。我觉得,能从网络里搜索到的材料,一般算不上新材料。当然,没有发现新材料,也不是不能产生新观点。但就材料而言,凡能依赖网络获得,不可轻易说新。在对年轻学生进行学术训练时,根据不同学科,更应当强调田野调查或故纸堆的爬梳。学术的创新需要艰苦的探索。

  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获取现成知识和材料简单了,但对于学术创新,其实是更难了。因为在同行看来,你所使用的每一材料,他们都能以极简单的手段获得,所以需要判断的是你在网络以外贡献了什么材料和思路。说到这里,我想到前些天应邀去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会,纪念10年前去世的何乾三教授和两年前去世的蔡仲德教授。他们都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学科奠基人。到会的生前友好无不怀念他们的艰苦的治学精神。何教授我不认识,蔡教授生前交往过几次。我读过他在1990年代前期完成的两本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史》和《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当时网络还没进入中国人文学者的书斋。读这些书,一方面能够感受蔡先生的独立思考,一方面能够感受他挖掘和爬梳史料所下的苦功硬功。那天会上,一些了解他的朋友同事发出这样的感慨,蔡先生治学太认真,太刻苦,否则不会六十几岁就与世长辞。

  毕:但愿这样的学风,不要因网络的普及而中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学术评价标准 学术评价 评价标准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青年报 学术评价标准

桃 花 坞 里 桃 花 庵 桃 花 庵 下 桃 花 仙 桃 花 仙 人 种 桃 树 又 摘 桃 花 换 酒 钱
沙发
willyin 发表于 2006-7-28 13: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得很有些道理,值得深思

使用道具

藤椅
greybean 发表于 2006-7-30 02: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改变就得从制度角度出发,否则,不可能改变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使用道具

板凳
maylv_37 发表于 2006-8-1 10: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重要的是作学问的人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使用道具

报纸
laudon 发表于 2006-8-6 08: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文中“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获取现成知识和材料简单了,但对于学术创新,其实是更难了。因为在同行看来,你所使用的每一材料,他们都能以极简单的手段获得,所以需要判断的是你在网络以外贡献了什么材料和思路。”有点异议。网络对自己来说,是表达意见、寻求信息、接受观念、传播观点的平台,以对扩大视野并更新知识是极有利的,即有利于创新。至于如何使用网络的道德问题,与文中“这些年,中国投入到学术研究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学术的实际进展好像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如同办公室增加了一个长沙发有助于睡觉一样。至于增加了学术甄别难度,那是审察与监督问题,是制度建设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