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shufeiar
2732 6

[其他] 田国强院长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工作会议的发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大专生

6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5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43 点
帖子
2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7
最后登录
2011-11-10

shufeiar 发表于 2006-12-27 09:10: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田国强院长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型大学 建设工作会议的发言

200612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由于发言的时间紧,限定12分钟,不能展开,我简单讲几句。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学校的定位关系到我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长远规划。我也一直在思考,今天我想谈三点,主要是针对一些误区和误解来讨论。

一、 研究型大学应该如何理解和定位?

1.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许多人对研究型大学的理解和定位有一个典型的误区,以为研究型大学主要只是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真的只是研究型人才吗?其实不然。研究型大学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还是科研,归根结底,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对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就是为政府、社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行业培养出大批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后劲足的、具有领导才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不只是,也不主要是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

不少学生认为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大都是理论方面的,没有实用价值。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基础的东西,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从长远看问题,目光比较短视,看到的仅仅是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我们也有责任,没能对学生阐明此中道理,即大学不可能根据一个就业热点来设置一个专业。我们培养的模式是通识教育,是基础素质的教育,目的是打好基础,使学生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因为我们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更新非常迅速。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5年、10年、20年甚至是30年以后还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答案是打好基础,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2.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什么?

许多人以为,办研究型大学就是只注重研究,而不注重教学。这种认识将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人为对立起来,是个误区。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教学是必要且根本的,因此办研究型大学并不是不重视教学。但是,要把一个大学办强,就要强调科研。可以说,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策,只有两者都抓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式的精英型人才。没有科研,一流大学的理想只是乌托邦。

3. 现实中研究型大学与一流大学的关系如何?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优秀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哈佛大学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的毕业去向就一目了然了。哈佛大学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难道是期望他们毕业后都去读博士做研究吗?不是。那些硕士生是为做研究而培养的吗?也不是。只有博士生、教授才是做研究的。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是为政府、企业、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精英式的、具有领导才能的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即该大学须是研究型大学。

因此,一流大学,也就是研究型大学,是为社会培养精英式、创新式的、适应各个领域和阶层的领导型人才。当然,对博士生培养来说,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除了面向研究领域,也面向社会。因此,研究型大学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其最终的培养产品是否流向科研渠道,更重要的是在于创新文化、科研氛围、精英导向是否贯穿教学培养的始终。

二、 上海财经大学是否应该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1、如果上海财经大学不定位为研究型大学,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答案是,很难大规模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很有必要办一批一流大学,办一批研究型大学。如果从这么一个高度来说,从生存的角度出发,上财就必须定位于研究型大学,大大改善我们的教育质量,为企业、为政府、社会和大学本身大量培养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使他们具备自我更新、自我学习的能力和领导才能,否则就会退化为地方性、社区性的大学,只能培养一般的技术型人才。一旦如此,上财就将远远落后于其他研究型大学。

当然,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对他们的思想冲击很大,不少学生感觉在找工作时甚至还不如一些中专生有优势,事实不容忽视。

那么办研究型大学会不会对我们学生的就业造成更大的压力呢?

的确,在短时期内会存在大学生不如中专生、大专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情况(但大学生就业率不见得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因为中专生毕业于技校,他们学的就是短、频、快的技术,基础理论少,能很快适应工作,从事具体的操作。但是对于一个熟稔基础知识的大学生而言,虽然他没有学过技术方面的具体操作知识,但是他有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强,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他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并且在未来获得快速发展。这有点像金庸武侠小说所谈论的内功和外功差别一样,练好内功可能比较慢,但是以后你能达到更高的武功境界。踏上社会只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步,今后的人生还会很长,所以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担心今后是否能适应具体的工作。从短期来讲,具有技术特长的中专生,大专生也许更能适应工作,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研究型大学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必将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中专生,并甩得远远的。

误区:上财的学生尽管现在就业率较高,收入也比较可观,因此没有必要办研究型大学。

真是这样的吗?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尽管现今的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非常好找工作,基本上都能就业,但后劲一般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什么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我们大多数学生工作后,基本处于低层次的竞争中,是单位的底层。这显然是需要改进的。

2、如果上海财经大学不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后果会怎么样?

结果是,科研上不去,今后在竞争中会被淘汰,会落伍,最终被踢出名校榜单。

如果不将上海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大学,那么老师的水平无法提高。研究型大学一般要求教师掌握前沿知识,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多出成果。若一个教师只是简单地满足于应用现有教材的知识而不谋进取之道,就可能远远落后于学科前沿。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老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必须提高,否则其授课只能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没有思路。

误区:我们学校的学科大多数是应用型的,无须学习太多理论,无须学什么基础课程。

其实不然。只有夯实基础,学好理论,才能做好工作。举例说,我们最近去北京国家统计局汇报工作,也会见了我们上财的校友许宪春副局长、郑京平总工程师等七、八人,他们都是国家统计局司级以上的领导。为什么国家统计局能够涌现出这么多上财培养出的人才?事实上,他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毕业自国家统计局与上海财经大学在上世纪80年中期联合举办的硕士研究生班,其授课教师均为一流师资,包括许多聘自海外的学者和国内的一流学者。据他们反映,最受益的是几门最基础的课程,只要学好这几门课,打下基础,后面的课也就都能学好,且相对容易。尽管他们是学数理统计的,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太多的具体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基础扎实,他们很快就自学掌握了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现在他们对经济统计和国家经济的运行情况非常了解。我当时就邀请许宪春副局长,希望他能来财大给我们的学生讲一讲,讲清楚研究基础理论与实证的关系,判断自己是否有后劲。就那一届一下子培养出七八个国家统计局领导,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也证明了一流师资的重要性。

因此,学好理论,打好基础并不是我们不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日益更新,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扎实的基础训练。

另外,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我们也必须有一流师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校不在全,有明师则响。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怎么可能成为名校、响亮呢?名校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需要有许多知名学者和大师,知名学者和大师会大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如果一个大学科研水平名列前茅,必然会大大提升整个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并且,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校整体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3、如果上海财经大学不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则学校的生存、发展、竞争也许都会存在着问题。现在教育部对高校财政上的支持力度有着明显的政策取向性,拨款多数明显在于看一个学校是否是名校,是否是研究型大学。财力上支持力度主要是倾斜于“985大学和“211大学,这些大学基本上都定位于研究型大学。我们正在建设“经济学创新平台”项目,就是想通过引进一流师资,狠抓学科建设等措施将上海财经大学打造成研究型大学,出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如果上财不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可能就会沦落为社区型大学,地区性大学,其重点辐射范围也就仅能限于华东地区乃至上海周边,这恐怕绝不是在座诸位希望看到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客观压力、竞争压力、发展压力、生存压力所决定的,迫使我们必须这样定位。

三、将上财办成研究型大学的对应之策

靠什么来支撑上海财经大学成为研究型大学?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可行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办好一所大学,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一流的学生素质,二是一流的师资,三是先进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当然还有其它的必要条件,但这三点最重要。我觉得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特别是像上海财经大学这样的大学,综合素质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个不归功于我们的大学教育,而是归功于我们的高中、初中、小学教育。但是中国高校的整体师资水平不高,课程设置落后,教学、教风需要大大改进,否则会我觉得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需要大大改善师资水平,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教风等。

如何将上海财经大学办成研究型的一流大学方面,可以借鉴经济学院所推进科研和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改革,三个方面六大措施,核心内容是:打造一流师资、加强学术研究、全方位教学改革、狠抓学风教风、严化教师考核、规范行政管理

第一,引进一流师资、加强学术研究。招收一流的学生,引进一流的师资,对于一流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统计局的一批担任司局级领导职位的上财校友,获得如今的成功,与当年一流师资的授课是分不开的。现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师资这一块,这非常必要。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以及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们都对“经济学创新平台”和高等研究院寄予了高度的期望,看重的就是上财引进的优秀人才。

加强对教师学术研究方面的要求,无论是理论研究,抑或是实证研究,对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做出较大的贡献。高等研究院数据调研基地就是对应用方面的研究,如中国问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证依据。只有将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够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财大要谋生存之道,树立影响力,打造品牌,就必须有一流的师资,否则就没有话语权,没有知名度,也就争取不到资源。

第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狠抓教风学风。中国大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认为是世界一流的,他们也是愿意学习的,而且肯努力学习。一旦有了掌握着前沿知识、具有一流研究水平的强大师资队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面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出先进而又合理的课程设置。为此,经济学院已全面推行教学改革,打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案,具体为了12项教学改革措施:⑴强化马克思资本论原著的学习;⑵加强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教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必修《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宏观经济学I》、《高级计量经济学I、II》和《经济数学》;⑶数学基础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数学分析》以代替《高等数学》;⑷经济学-数学双学位项目,帮学生打下良好的数理基础;⑸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⑹硕博连读项目;⑺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实行大口径招生,分数知晓后填报志愿,分专业录取;⑻改革博士研究生录取制度,取消了导师报考制,采用专业方向报考制;⑼全面打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体系;⑽取消硕士研究生文章发表要求;⑾ 优化与完善学科建设;⑿搭建实验经济学基地 服务研究教学。

同时,学风、教风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让大多数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为改善学风教风,经济学院推行了以下六大措施:(1)规范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2)引进先进教材、传授前沿知识;(3)规范成绩考核,加入期中考试;(4)采用助教制度,提高教学效果;(5)拟定评分比例,突出排序作用;(6)强化教学考核,规定硬性指标。这些措施都是北美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投入少,容易执行,而且见效快,效果大。即使学校投入不多的资源,在现有师资水平和客观现实条件下,也能大大地改善教风和学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第三,严化教师考核,改革教师和行政管理制度。为了充分激励海归人才,同时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经济学院建立了开放式的双轨制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对新进海外博士的考核主要根据其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并设定职位晋升和聘任的基本要求,完全采用北美模式,以此激励新进博士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多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从而成为经济学院打造国际一流平台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改革现有教师岗位提升制度,鼓励提升教学质量,创造一流科研成果,多出精品。同时,现有教师可以申请进入国际接轨,接受相应的条件并享受相应待遇。

为了提高原有教师认真教学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积极性,经济学院特制定了《经济学院教学科研人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试行办法》,从教学工作量、课程提纲和学生评教等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

同时,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高等教育规范管理体系,也需要狠抓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和职业化,力求建立一个高效率、信息畅通,能为早日办成研究型大学提供强力支持的现代行政管理系统。我们的改革主要是以信息对称为基础,以环节疏通为主线,着力健全和完善院系行政管理系统。通过打通信息渠道,努力建立信息对称系统。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建立会议纪要制度和院系领导之间的沟通制度,加大横向信息的对称性;二是建立行政人员汇报制度和院系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制度,加大纵向信息的对称性。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经济学院和高等研究院暑假要求行政人员一律上班。

以上这些措施其他学院可以借鉴,为了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建议最好能从学校层面上推行。

总之,我们需要务实创新,大家群策群力,广开思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要从理念、具体的目标、精神面貌、团队精神等方面抓起,制定具体的工作方针,比如,要有远大而可行的工作目标,科学而精练的管理结构,明确而有效的运作规则,优秀而融洽的师资队伍,良好而宽松的工作条件,和谐而务实的团队精神

同时注重资金的支持。经济支持跟不上,则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也就会遇到重重阻碍,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投入。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友建立基金,或者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争取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创新平台”项目为契机进入“985”项目,否则就没有可持续性发展。没有财政上一定的支持力度,发展与改革就无从谈起。因此,既要对外客观地宣传、推介和展示自己,做到信息对称,让别人了解我们所作的工作,又要以实干作为基础,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学校做大、做强,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从而把我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财经大学!

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上海财经大学 研究型大学 大学建设 上海财经 工作会议 上海财经大学 田国强

eyo111 发表于 2006-12-29 13:57: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较之其它经济类院校,人大经济学院应该有建立一流大学的基础——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决定性因素。

使用道具

stonesen 发表于 2006-12-30 19:5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上财翻译的那套什么新世纪教材,真是搞笑,想法是好的,做学问要慢慢来,大跃进是跃不来的.
I have a voice

使用道具

palmin 发表于 2007-1-3 15:28: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tonesen在2006-12-30 19:53:00的发言:
看看上财翻译的那套什么新世纪教材,真是搞笑,想法是好的,做学问要慢慢来,大跃进是跃不来的.

呵呵

使用道具

这个发言讲得不错,支持。

使用道具

呵呵,是翻的不怎么样.幸好没怎么看

使用道具

andy212008 发表于 2007-1-17 13:5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上财在经济学研究方面还是不错

你被耍了!每当我从网络上大把赚钱,你还真以为,那是我个人的功劳。不过说真的,赚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信不信由你!http://www.ads4cn.com/newsbar/refferer.asp?andy212008   http://www.ddvan.com/register.asp?andy212008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