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yiqian
13103 19

[财政收支] [原创]对于近年来财政相对规模(财政收入GDP)高增速的原因分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贵宾

学科带头人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6
论坛币
21165 个
通用积分
8.2215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3350 点
帖子
492
精华
5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6
最后登录
2011-8-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对于近年来财政相对规模(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增速的原因分析

一、变化趋势

我国财政规模的变化趋势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财政规模一直属于高位运行,财政收入的增长大致于经济的增长保持一致,收入弹性大概为1

2、改革开放——1996年,这期间,财政增长的相对额呈下降趋势,财政收入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其收入弹性小于1

31996年至今,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GDP的增长,财政增长的相对额呈上升趋势,财政收入的弹性达到了2

二、影响财政相对规模的因素分析

(一)常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经济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民收入的m部分,所以,财政规模一般是伴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而增长的;对于经济效益来说,在经济效益大规模提升的时代,财政收入应该略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是,一般财政相对规模的收入弹性也只是略大于1。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经济效益提高,应该是财政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的一个原因。

其次,政治因素也影响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在政局不稳定时,比如战争时期,由于战时的特殊财政需要,国家一般会采取提高税率的政策,这时的财政收入规模要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是服务于战争的财政需要的。

我国近年来政局稳定,这方面的因素不会造成财政相对规模的扩大。

第三个影响因素就是社会因素。其中包括文化和人口因素。社会的文化和人口因素影响财政相对规模的变化,一般来说是渐进式的,而且影响的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策偏好。比如对于贫困人口的救济,国家的政策选择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救济的程度及救济金的发放总量。

所以,社会因素对于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相对规模扩大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综上所述,常规因素在我国财政相对规模的增长上起到的作用是次要的。而下面要介绍的几个带有我们国情特征的非常规因素,对于财政相对规模的扩大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非常规因素

首先是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行的放权让利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也就有了我们前面分析中的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弹性下降的结果。

94年以来,国家财政针对财政两个比重严重偏低的现实,提出了“提高财政两个比重,构建强大、稳定的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时期,我们进行的以分税制为主的一系列税制改革,以及以后进行的费改税,都是以提高两个比重,扩大中央财力,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为目标的。在这种制度设计下,财政收入相对规模连年扩大也就成为了是必然。

第二,计算口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财政收入是分预算内与预算外收入的,长期以来,游离于预算的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额都是巨大的,在96年以后我们进行的对于预算外资金的规范性调整中,各预算外收入分批纳入预算,使我们可计算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账目上这些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列入预算内,但是在使用上,仍是自己的钱自己花,即财政部门的实际可用财力没有增加。

所以,可以说我们的一部分财政收入增长就是算账算出来的。

第三,税收征管力度加大

清查企业旧账、打击偷逃税的力度加大,近年来,应征未征问题逐步得以改善,这也是我国财政收入大规模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实践中存在财政收支空转现象。

94年分税制以来,对于地方政府,实行的是税收返还政策,即地方政府完成收入任务后,增额返还。地方政府在收入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可能采取空转的方式来骗取返还额。 比如,地方政府的收入任务为300亿,实际完成299亿,完成任务的返还额为4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就会采取动员企业提前缴税,向企业借用税款,向银行贷款等方式来筹措未完成的1亿资金,以获取4亿元的返还额。这就造成了我国财政增长的虚化问题,也造成了税收增长统计中的假象。

以此分析,我们的税收相对规模的增长并非完全来自于实际税收收入的增加,是有体制原因和虚化问题的。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单就我们现在的税制设计来看,税负水平是偏高的,这也是造成企业偷逃税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实际上,我们的实际征收额与体制安排的应缴额是有一定差距的,还远未做到应收尽收。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改革税制,降低税负,同时加强征管,做到应收尽收。

以上来自于是本人对课堂笔记的整理,放在这里供大家分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7 23:33: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原因分析 财政收入 GDP 高增速 预算外收入 GDP 规模 财政收入 原创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yngqng + 40 + 40 精彩帖子
babull + 24 + 2 + 2 + 2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64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沙发
东亚富 发表于 2005-3-8 09: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楼主的原创性文章,我们给予奖励:现金50,魅力30,积分30。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使用道具

藤椅
iyiqian 发表于 2005-3-8 09: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斑竹奖励!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使用道具

板凳
qenpenbian 发表于 2005-3-8 1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的分析 !   好好研习之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sixiangzhe 发表于 2005-3-10 23: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非常全面,也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错!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5-5 21: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的做到“应收尽收”,税务所的哥们靠什么吃?呵呵。

撇开玩笑,认真地说,政府当然知道他收不了那么多,但偏要规定那么多,个中的原因倒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好题目。可以写博士论文了,不过在中国,这样的博士论文,要通过也难。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7
masquake 发表于 2005-5-6 09: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iyiqian在2005-3-7 23:32:40的发言: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单就我们现在的税制设计来看,税负水平是偏高的,这也是造成企业偷逃税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实际上,我们的实际征收额与体制安排的应缴额是有一定差距的,还远未做到应收尽收。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改革税制,降低税负,同时加强征管,做到应收尽收。

我们国家的税收制度设计的税负偏高,其实何止于此,在哪个方面不是管得过多,给政府很大的自由度。这可不是单单改革税制就能解决得了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爱在天边 发表于 2005-6-6 10: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啊,所得 非常好!

使用道具

9
dzp0812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8-7 21: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格,通货膨胀的问题。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rucyt 发表于 2005-8-8 10: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给一个,中央政府开始收权。

84年——94年,中央政府放权,结果导致税率不断下降,分权程度和税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94年以后,中央政府的收权,导致税率开始不断上升,也成显著相关关系。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