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i509
5638 20

[学科前沿] 马克思 《资本论》剩余价值的铺垫之(一)——商品 [推广有奖]

11
846905998 发表于 2013-11-11 11:15: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见地,希望继续。

使用道具

12
846905998 发表于 2013-11-11 11:17: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收藏

使用道具

13
新书来了 发表于 2013-11-11 15:13: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方式
第一章  物质形态演化奠定人类社会发展基础
一、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的起源
对宇宙演化进行描述的几种观点   宇宙演化的动力机制    从物理演化到化学演化   生命的起源
二、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进化指向
生物进化历程的简略描述   生物进化的信息指向
第二章  劳动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独特方式
一、人类进化的机体结构条件与环境
灵长类为人类提供了进化的机体结构条件   地栖环境是新的进化摇篮   
二、劳动使人体结构外化
具有外化结构是人类与动物在形态上的显著差别   人体结构外化的起始标志是制造和使用石器
三、与外化结构相适应,劳动使机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躯体直立和手脚分工   语言器官变化   大脑的结构变化
四、人的外化过程也就是自然的人化过程  
劳动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摩擦生火把人类与动物分开
五、劳动创造文化顺应生物进化指向
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劳动创造文化   文化演进---人类独特的进化方式
第三章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
一、对几种动力观的评价
神学动力观   竟争动力观   阶级斗争学说   生产力动力说   劳动创造活动动力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动力说   利益冲突论
二、需求与利益机制
利益的形成与性质   利益机制
三、环境压力的激励作用
环境压力和环境压力阈值   环境压力的来源   环境压力的作用方式
第四章  有关劳动的一般规定
一、劳动目的
目的是主体意识到的需要   目的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目的与决策
二、劳动手段
谋取物质资料的方法   劳动装备率   劳动装备率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三、劳动条件
影响劳动的自然因素   影响劳动的社会因素
四、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经济过程
五、劳动效用
劳动效用的含义   劳动效用率   节约的实质   经济增量发展的原因
第五章  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几个基本规律
一、按比例分配劳动规律
经济调控的实质是社会劳动时间分配    经济调控包括社会劳动时间的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    经济调控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客观规律
二、用系统思想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规律
生产力概念再探讨    以系统思想看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的形制变化
三、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规律
社会经济系统的价值定位    生态经济模式选择
四、利益冲突规律
利益冲突决定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阶级斗争是利益冲突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二篇  自然状态下的劳动分配和劳动异化
第六章   自然状态下按比例分配劳动的形式变化
一、直观状态下的按比例分配劳动
按实际需要随意分配   按劳动者的能力分配
二、非直观状态下的按比例分配劳动
商品二要素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生产矛盾   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及其意义
三、价值形式发展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流通量规律
四、价值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价值规律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历史作用
第七章   劳动异化
一、劳动异化的内容
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同人相异化
二、劳动异化的实质
劳动目的转移,劳动不再是第一需要    社会性劳动采取了非社会性的形式
三、劳动异化的原因
劳动外化是劳动异化的物质基础    社会整体能力与劳动者个体能力的差别是动因    人类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是主体原因
四、劳动异化的社会表现形式
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物质表现    阶级对立是劳动异化的社会表现    非理性化是劳动异化的意识表现
五、劳动异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一、劳动异化的历史必然性    二、劳动异化的历史作用
第三篇    剩余劳动及其积累
第八章  剩余劳动及其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一、剩余劳动的实质
生产剩余产品所消耗的劳动  把握剩余劳动概念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剩余劳动的形式变化
不同的自然形态:物化形式: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  非物化形式:人的文化素质
不同的社会形式:装备技术文化  人身奴役   地租   剩余价值   闲暇时间
三、剩余劳动率及其与社会文化模式的关系
剩余劳动率   剩余劳动率与社会文化模式的关系
四、提出剩余劳动率指标的意义
有了与剩余价值率对比的分析指标   在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上有指导意义
第九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资本与剩余价值关系形成的前提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价值形成和增值过程隐含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
三、资本的本质、形式和剩余价值率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四、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工资形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第十章  产业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的三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三、资本的周转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四、企业制度与剩余价值实现
企业的产生   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  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
第十一章  社会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公式   社会总产品的两种形式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四、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   
五、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   商业利润   商业流通費用
六、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七、        土地所有关系与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的性质
八、        金融资本与剩余价值
股份公司与股息   大公司的垄断   金融资本的垄断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和竟争的关系   
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十、        社会总资本按比例分配与剩余价值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    “动态经济水池”模型
第十二章  国际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国际分工和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和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的三种形式
二、国际价值和“国际经济瀑布”模型
国际范围内的比较利益和国际价值    “国际经济瀑布”模型
三、国际资本获取利润的特殊手段
用各种壁垒保护不对称的市场开放格局   不合理的价格体系   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   利用各国政策不一致获得利益   强势的文化冲击   硬通货发行权   世界经济规则制定权   世界话语权   强大的行政干预能力
四、国际资本与世界经济危机的关系
国际范围内的经济涨落    “国际经济瀑布”上方“堰塞湖”的形成与崩塌   
第四篇  回归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含义
一、社会主义的含义
二、资本主义的含义
二、人本主义的含义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七大特征及其渊源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科学的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的实践
一、列宁和“十月革命”道路
二、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苏联模式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苏联模式的问题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原因
一、中华民族强烈的独立意识
二、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三、人民群众对极“左”路线的厌恶和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
第六节  社会思潮的波动性与马克思人本主义
一、        社会思潮的趋势性和波动性
二、        马克思人本主义在纠正社会思潮偏颇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   人本主义社会断想
第一节  人本主义社会为劳动者提供的生存发展条件
一、一、机器替代脑力,进入自动化时代
二、恩格尔系数降到5%上下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四、建立了个人所有和多层次共有的所有制模式,使产权关系更清晰,产权制度更公平,产权激励约束机制更有效,更容易实现“能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五、有宏观更稳定、微观更活跃的经济运行模式
六、国际基尼系数降到0.35以下
七、多数直接决定成为民主制度的主要形式
八、突破资本主义“魔障”,形成了理性主导的价值体系
第二节  可能率先进入人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或地区
一、美国
二、欧盟
三、中国或东亚

使用道具

14
qi509 发表于 2013-11-11 19:18: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书来了 发表于 2013-11-11 15:13
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
目录
前  言
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一看到沿用“剩余价值”一词便知道此作者必没弄懂这个“剩余价值”一词的剩余是相对于什么的“剩余”。

使用道具

15
新书来了 发表于 2013-11-12 08:31: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3-11-11 19:18
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一看到沿用“剩余价值”一词便知道此作者必没弄懂这个“剩余价值”一词的剩余是相对于 ...
我这书里对剩余劳动有专门研究。感兴趣的话,告诉我地址,寄一本书给你。

使用道具

16
肥龙2000 发表于 2013-11-12 14:4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混淆了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价值论吧
[url=http://www.hnrdkj.com]LED大功率灯珠[/url]

使用道具

17
qi509 发表于 2013-11-12 18:26: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肥龙2000 发表于 2013-11-12 14:46
你混淆了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价值论吧
不是我混淆了什么,你没看到帖子。我的帖子是说他的那些什么“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价值论”是为“剩余价值论”做铺垫的。

使用道具

18
haijun001 发表于 2014-1-29 18:29: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19
罗鹏 发表于 2014-2-1 20:52: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马克思论述的是——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却就故意混淆了产品与商品的区别。产品与商品的价值的区别。产品与商品价格的区别。产品与商品的内涵的价值的区别。其目的是为“剩余价值”做铺垫。
===========================
楼主没有仔细分析马克斯如何混淆产品与商品的区别;而且楼主没有指出另一个逻辑问题:以偏概全。
看我的。
有马徒说,马克斯定义的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他们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用于交换的,不止劳动产品,还有自然物品。所以,商品集合是由所有的用于交换的物品构成,而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真子集。用真子集定义全集,就是以偏概全。还有马徒说,马克斯定义的商品,是指劳动产品。这个更是无厘头。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的一个真子集,那么,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商品怎么就是劳动产品了?马徒们是制造逻辑混乱的好手。


附录:设集合W是物品集合,设集合A是商品集合,即“用于交换的所有物品”;设B是劳动产品集合。A的逆,是不用于交换的所有物品;B的逆,是所有自然物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能是A与B的交。A与B的交只能是A的一个真子集,它不能代表整个A。
A,B,是两个不相关的集合,A的特征是”用于交换“,B的特征是”劳动“,不可能相等。

商品是物品,这个不用说的;商品的关键特征是”用于交换“,这是物品是否为商品的本质刻画,用于交换就是商品,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不探讨交换,说商品,也不是真商品,而是伪造的商品概念,诡辩而已。
注:上面所说的“商品是物品”,其中的“是”,是“属于”的意思。后面说的“是”,是指“等于”;“不是”,是指“不等于”。
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并不能使错误得以消除;用一种邪恶来对抗另一种邪恶,最终会使邪恶得以壮大。——罗鹏

使用道具

20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4-14 15:30: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