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深圳郭绍华
64709 526

[经济现象] (连载》《需求的极限》——关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探讨   [推广有奖]

31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7 09:1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14  不均匀分布的“凝聚

      差别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不均匀,而不均匀本身由于作用传播的有限性也变得更加不均匀,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均匀的。
      因为时间和空间本身就是具体的差别形式,已经是不均匀的产物,同时也成为进一步不均匀的原因。换言之,不均匀是差别的形式,差别形式是不均匀的。
      我们把这种不均匀局势中的那些处于暂时稳定状态的事件和物体称为“凝聚态”或“凝聚者”。
      凝聚者是普遍联系中的一个个不均匀的局部,凝聚者具有自己的凝聚形式,或说差别形式,以这种差别形式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以特定差别形式处于普遍相互作用之中就是具体的存在,因此,凝聚者就是存在者。存在者可称为实体,凝聚者也就是所谓的实体。

使用道具

32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8 14:06: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15  两种凝聚
      元子具有差别性和差别者性这样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元子同时具有两种属性,是这两种属性的直接同一者。如果元子之间发生不均匀的分布,产生元子的凝聚,就不再是这两种属性同时均匀的凝聚,因为差别性和差别者性的均衡凝结其结果仍然是元子本身。所以,实现元子不均匀分布以至形成凝聚的不会是均等的两种属性,而应当是这两种属性之间出现的差别以及这两种属性分别的、不均等的、有差别的积累和凝聚。
      这种不均衡的积累有两个可能的极端情形:
      一是,差别性和差别者性这两种性质的直接重叠;
      一是,这两种性质的决然分离的分别积累。
      这是两个都无法实际达到的极限,一个实体所具有的差别性和差别者性只能处于这两个极限端点之间的某个具体的位置,在这两个极限之间,差别性和差别者性两种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是既不能相互绝对融合又不能相互绝对分离的对立统一。于是,可能出现界于两者之间的凝聚形式,出现更偏重于这两种极端中某一个极端的凝结和聚集,分别出现差别性的凝聚为主要特征和差别者性的凝聚为主要特征这样两种典型的凝聚者。

使用道具

33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9 14:25: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16  差别性的凝结

    我们说元子是差别性和差别者性的直接重叠者,这是一种极限意义的重叠,并不是实际实现意义的重叠,元子具有差别性和差别者性这两种性质,一旦融合,元子以及整个元子世界就将同时消失。

    元子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在理想的无限维绝对均衡联系的场合,相互趋向于比较理想地重合,这种“状态”的主体是元子本身,如果总是处于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状态”。但是,在发生大爆炸时,新状态产生了,相对于前一个状态,新状态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状态。

    两个状态之间的状态差就是新的差别形式,就是差别性的最初形式。元子的差别性和差别者性就开始发生分离。元子是新差别的差别者,两个状态之间的状态差是差别的差别,是新的差别形式。

    比如,两种状态的次序差 —— 时间 —— 又是新一层次的差别。在这个新的层次上,状态的主体已经不再不是元子,而是元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状态变化成为另一种状态所产生的状态差,次序差只是上述状态差的一部分。由于普遍相关性,这种次序性本身对处于次序中的状态又会发生影响,状态差中的次序差本身开始成为了一种新生的、相对独立的新实体、新作用、新作用者,这个新的作用者就是时间

    所以,时间、空间、能量、样式、形式之类的实体本质上是一种差别,是差别性的凝结,是差别形式的积累与实现,进而,是差别形式积累的再积累。

    这就意味着差别性凝结成的差别形式可以作为主体参与下一层次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凝结成为新的实体,可以不断地积累起来,形成差别性的、差别形式性的新实体。

使用道具

34
末日马甲 发表于 2013-1-9 21:0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精神可嘉

使用道具

35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10 08:56: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末日马甲 发表于 2013-1-9 21:00
精神可嘉
谢谢!

使用道具

36
andrew0508 发表于 2013-1-10 15:47: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经济学范围内,很少看到这么深入讨论需求理论的,而是作为一种先天的前提存在。需求作为一种人性,从哲学的角度去寻找是最合适不过

使用道具

37
¨_﹎错過嘞 发表于 2013-1-10 15:51: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38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11 14:57: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6  元子

      如果坚持物质无限可分的原则,就不可能得到元子的概念。元子是不断分割具体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后边界。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悖于我们思维习惯的情况:因为我们是沿着对物质不断分割的路径到达元子这个不可分割的最后极限的,结果应当获得无限多个彼此之间没有差别的基本“颗粒”。但是,分割的这些颗粒的同时,颗粒互相之间的差别在同时逐渐减少,等差别减少到相互之间的微不足道、减少到不再有意义时,所有的、无限多的元子就将融合成唯一的一个元子。或者说,既然所有元子互相之间是无差别的,那么,也就应该是同一个对象。

      用佛学的术语,可把这种局面表述为“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用数学表达式,可写为 1 = ∞,∞ = 1。

      唯一的一种差别形式就不是差别形式,就是无形式,差别和差别形式就直接等同。也就是说,这时,1 = 0 。

      差别者之间无差别就不是差别者,无限多的差别者就会直接融合在一起成为唯一的一个。或者说 ∞ = 1 ,并且 1 = 0 。



1.1.17  差别者性的凝结

      最原始的差别者是元子所具有的差别者性。
      元子本身内部没有差别者,是差别和差别形式的直接统一,这时的差别者等同于差别形式本身。
作为最初的差别者,由于元子处于趋近于绝对均匀的普遍联系中,被视为本身不变化,元子的变化是定义域之外的另一回事。这是第一层。
      在我们的这一簇正在展开的维度里,元子之间互相作为差别者,这些差别者之间有了差别的形式,这是最初的差别形式。这是第二层。
      如:元子及其相互之间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上的差别形式可表述为“场”。
      最初的具体差别形式有时间、空间、力、场、能……。初始时,这些差别形式之间还没有显著的区别。
上层次的差别形式作为差别者产生了新的差别形式,这些差别形式“凝固”下来,变成了新的差别者,新的差别者之间又产生新层次的差别形式,这种新层次的差别形式又被作为新的差别者。从此以后的差别形式都可算作属于第三层的差别者。
      如:由第二层次的差别者分布不均匀产生的粒子和空穴;这些粒子和空穴作为差别者,积累形成具有新的差别形式的差别者。


使用道具

39
深圳郭绍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11 15:0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ndrew0508 发表于 2013-1-10 15:47
在经济学范围内,很少看到这么深入讨论需求理论的,而是作为一种先天的前提存在。需求作为一种人性,从哲学 ...
谢谢回复!
    能在万马奔腾过的战场上找到一个不曾被重视的角落是非常幸运的,就像在古玩市场上捡了一个“漏”。
捡到漏固然珍贵,但能否利用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请您多指点。

使用道具

40
郭绍华 发表于 2013-1-12 19:31: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18  粒子与空穴

   元子本身具有差别和差别形式直接同一的性质,就是说,元子作为差别者没有内部构造却有外部特性。元子的这种外在特性由元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规定。在元子与元子的相互关系中,差别形式就是差别者本身,相互作用就是相互作用者本身。

   元子之间分布的不均匀产生了第二层次的差别者,如场、能、力、时间、空间等,当第二层次的差别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出现不均匀时,不均匀之处聚集和稀疏产生了新的差别形式,这种不均匀现象的暂时凝聚可能会表现为粒子和空穴。由于普遍联系,此处的聚集就是彼处的稀疏,因此,粒子和空穴是同一群元子在同一时间区间里在两个不同空间位置上分布的现象,是时间和空间不均匀、不对称产生的现象。

    可以用一个“酸奶模型”来粗略地讨论这种情形:

    把已经分化的元子无限维联系中的一簇已经展开了的三维空间粗略地想象成一杯很均匀的酸奶。由于某种原因,酸奶中正在出现一个微小的凝块。

推理:

    在这个三维空间里,构成凝块的这一部分元子发生了相对于其他元子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普遍相关性,这种紧密联系必须以另一部分元子之间相对疏远为代价。

这些使得元子疏远的差别可能有两种极端的分布情形:

    1、由构成凝块的那些元子之外的其他所有元子均匀分摊;

    2、由另一群元子集中承担。

    被疏远的元子分布可能处于这两个极端中的某一个极端;也可能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个具体位置上;也可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断转换和震荡。

先来看第1种极端里的情形。

    一个初始时相对均匀的整体中出现一群元子发生格外紧密关系,聚集点周边相邻的元子趋向于紧密,其余元子被迫变得更疏远一些。

    由于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短时间内紧邻凝聚点位置的那些元子之间与较远处的那些元子之间已经不能保持相等、均匀的相互关系,因为至少凝聚点和凝聚点周围元子的关系不可能是绝对均匀的。所以,一旦初始的聚集点作为原始的差别“进入”系统之后,系统就进入了均摊和消除这个差别的过程,这是它必须实现而且可能永远无法最终实现的差别,系统将永远处于实现这个差别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假设的第1种极端情形可能将是一个无法达到的极限。

    再来看第2种极端的情形:

    如果系统不是以所有成员均匀分摊的方式实现新差别者造成的差别,而是仅仅引起与这次凝聚的类似规模的另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成员之间的疏远,以这样的方式来平衡由于新差别出现形成的差别,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与新的凝聚“区”相对的一个元子们相互疏远的“区”。如果把相对凝聚的“区”称为“粒子”,那么,相对疏远的“区”就可以称之为“空穴”,“空穴”也可以称为“粒子”,只不过两者的凝聚方向相反罢了。

    同样,也不能想象从差别的出现到空穴的形成是一个不需要时间的瞬间,这应该也是一个过程,是所有成员调整相互关系,最终把超出平均水平的差别都集中到一个位置上,集中到一个区域里的过程。

    即使粒子和空穴形成之后,粒子和空穴与各自周围的元子依然处于差别中,粒子周围的元子要抵抗吸引,不至于成为粒子的一部分,空穴周围的元子要抵抗排斥,不至于使空穴变得更大,这两种作用终究会传递到空穴和粒子上,所以,整个过程始终应处于震荡或旋转之中,不会是静止的。

    仅就相对静止中的粒子和空穴来说,两者之间会有这样一些关系和特点:

    1、相对于各自的环境背景来说,两者各自分别都具有实体的地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差别者。

    2、除了作用方向相反之外,两者的时空形式应是大体对称、互补,或互为镜像的。

    3、假如两者相遇,会发生“湮灭”,两个实体同时消失,将原先引入的差别归还出来。

    再来看一种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可能情形。

    假设:

    在接近上述第1种极端情形的条件下,“凝块”发生了移动。

    相对原先均匀的整体来说,这种移动是又一种新的差别和差别形式。由于普遍联系,凝块的任何移动都最终推动所有元子的移动。但是,由于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凝块移动不会在一瞬间同时对所有元子产生影响,只有与其相邻的元子才会更早地受到影响。

    凝块保持着自己的是其所是并向某方向移动时,推开了前进方向上的元子,在身后留下了一个空当,在这个空当还没有被其他元子完全填补前,这个空挡的形状和已经移走的凝块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程度有完全相似和完全不同这样两个极端的可能。这里我们假定移走的凝块的形式和它走后留下的空当的形式接近相似极限。

    显然,这个空挡也是元子不均匀分布的一种形式,和凝块的性质并无原则区别,不同之处仅在于凝聚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可以把凝块称之为“粒子”,那么,粒子移动留下的“空穴”也是粒子。

   撷取:

   1、这两种粒子就自己本身来说,前者属于差别者的聚集,后者属于差别者之间的疏离,而疏离只是负方向的聚集。除了方向相反之外,都是差别者性的积累形成的具体差别形式;

   2、把这两种粒子相比较,一个显著特征是双方的对称性,两者的形式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互补”关系,双方构成了“粒子对”;

   3、粒子对是由运动产生的,运动是一种差别实现的过程,所以,粒子和粒子对是由差别的实现才产生的,一种差别形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这种新形式迫使双方分离,分离的双方就成了新的差别者,两个差别者之间保持着一种新的差别形式。在这两种差别形式持续期间,这两个粒子存在着;

   4、由于产生和维持这种暂时凝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互作用速度的有限性,普遍相互作用的环境终究会融化、分解、淹没这些暂态的粒子,所以任何粒子和实体都有寿命的限制,都有所谓“半衰期”;

   5、如果两个对称粒子发生遭遇,它们不会还原为一个静止的凝块,而是发生物理学术语讲的“湮灭”,将凝块产生时使用的差别归还出来,使两者同时消失;

   6、尽管“粒子”和自己的对称者“空穴”相遇时,原先产生凝块时所使用了的差别将得以实现和归还,但是,这种归还并不能彻底消除当初产生凝聚的原始差别,只是消除了对称粒子产生时的差别。而且,已经无法沿着这种差别产生的原来途径原路返回,将差别还原为0的途径已经被改变,这种对称是不守恒的。于是,由于湮灭所实现了的差别,所释放出的能量只能再次转换成新的差别形式,转换成新的差别者。由此看来,“时过境迁”不仅是差别性和差别者性积累的结果,也是其生成和积累的途径。

   7、直观地看,似乎构成粒子的实体是这个实体核心区域的那些相对凝聚着的元子群本身,构成空穴的实体是这个实体核心区域的那些“虚空”,其实,这并不全面。因为这两种实体的存在都是以牺牲周围元子分布的均匀程度为代价的,都以周边元子之间关系发生变化为代价,都与周围的元子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处于具体的差别和差别形式之中,用自己的已经形成的差别形式抵抗着周围环境的压力,因此,周围环境的势态不仅是这个实体存在的条件,而且,周围势态的变化将直接造成该实体本身的改变,因此,周边势态也是这个实体的本身的一部分。

   这样,粒子和空穴作为实体都面临两种相对者,一是与这个实体直接作用的周边势态乃至整体势态之间的相对;二是粒子和空穴之间的相对。

   8、酸奶模型设立在我们直观思考能力所能理解的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里,但是这四维时空仅仅是无限维联系中不均匀的、相对突出展开的一个微小局部,可能还有更多的维度被不同程度展开。所以,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并不意味着在其他维度里的分离,同样,三维空间里的重叠也不表明在其他维度里也是重叠着的。不能忘掉或无视其他维度联系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微观尺度还是宏观尺度。

   譬如,无穷远处的两个粒子之所以可能保持相互纠缠的量子态,一个电子可以经过三维空间中的任何途径从一点到达另一点,可以在同一时刻处于三维空间的任意位置,这些在三维时空中的超时空行为只有在多维空间的框架里才更容易得到理解。

   粒子在作为差别者的同时还作为差别者之间的差别,作为作用者的同时还是粒子之间的作用,粒子具有差别者和差别的双重身份和性质,或者说,具有作用者和作用者之间的作用这样双重的性质。这意味着,相互作用是粒子之间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却要通过粒子之间的普遍联系来实现。通过粒子的相对凝结来实现,普遍联系的具体差别形式成为了实体,成为了粒子,成为了作用者。表面看,作用者和作用都是粒子自己,归根结底,是元子不同的凝结方式,都是元子不均匀的时空分布形式。时空分布形式本身成为了实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