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云谷川
2928 14

[原创]政治经济学讨论之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错了抽象法!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1011 点
帖子
1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5
最后登录
2009-7-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云谷川

内容提要:《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论证价值形成的过程中用错了抽象法,把劳动产品的劳动属性(抽象劳动),当作商品的基本属性来决定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张冠李戴。从而形成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由于用错了抽象法,所抽象出的劳动价值不是商品的价值,从而劳动价值论也就成了谬论。

关键词:抽象法、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劳动价值论。

我们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举世公认。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实践已经证明适应原来经济体制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要求,已经证明原来的经济理论是不正确的理论。但是,我们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学术研究还没有随实践的发展而转变过来,错误的经济理论还没有得到批判和清算,还有很多人仍然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使得我们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了困惑和混乱局面,这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然而,劳动价值论的荒谬却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错了抽象法。

为了清楚地说明马克思用错抽象法的过程,我不得不大段地引用《资本论》的原文(网络版),请读者谅解和耐心地阅读。下面就来看一看《资本论》是怎样用抽象法得出劳动价值论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部分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吨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吨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学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为了确定和比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把它们分成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化成与它的外形完全不同的表现——底乘高的一半。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同样要化成一种共同东西,各自代表这种共同东西的多量或少量。

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或者象老巴尔本说的:‘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一种商品就同另一种商品一样。交换价值相等的物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我们已经看到,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因此,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资本论》网络版连接:http://www.amky.com/cap/cap1_01.htm第49-51页)这就是《资本论》有关劳动价值形成过程的论述。

看完了马克思关于对劳动价值形成过程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一点就说错了。交换价值首先应该是两种物品能够交换的表现形式,既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其次才是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众所周知,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由买卖双方在市场(商店)上,由卖方(销售者)提供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然后,由买方(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购买力等实际情况,与卖方(销售者)进行协商或讨价还价,以便实现等价交换或对自己有利。在供不应求和卖方市场的时候往往是卖方具有定价权;在供大于求和买方市场的时候往往是买方具有定价权;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时候,买卖双方具有同等的定价权。当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确认等价成交时,卖方用产品去换买方的货币(价值)、买方用货币(价值)去换卖方的产品。成交之后,卖方原来的产品转换成了货币(价值),买方的货币(价值)转换成了商品。与此同时,卖方原来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就转换到买方一边,买方货币的所有权就转换到卖方一边。这才是一次完整的商品交换过程。只有通过这个交换过程以后,卖方的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才能转化为买方的商品;买方的货币才能转换为卖方的价值。也只有通过这个交换过程以后,凝聚在卖方劳动产品中的劳动才能转换为社会性质的劳动,卖方的劳动产品才能转换为社会的劳动产品。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改变了出卖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所以,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形成商品的关键所在。

因为不是所有的有用物品都能交换和都需要交换,例如,阳光和空气是人们的必需品,以至于没有它们人类就不能生存,但它们不是商品,原因在于阳光和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用交换就能获得。这就说明阳光和空气不能交换,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可交换性。两种有用物品没有可交换性,它们不能交换又怎么能有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呢?水在非常丰富的时候也是这样。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等物品、遗产和赠与物品都是有用物品,然而它们又都不是商品,原因也同样是它们都不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凡是在市场(商店)上通过交换(货币)而获得的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都是商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商品不是自然自有物品,也不是自产自用的劳动产品,更不是遗产和别人赠与物品,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物品。所以,是否通过市场交换就是区别商品与非商品的唯一标志,交换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就证明了交换关系或交换过程是商品的先决条件。交换是实质,比例是形式。

因为马克思否认了商品可交换性的前提,才在考察商品价值并寻找“等量的共同的东西”时找错了方向。认为“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从而得出“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结果马克思就“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用劳动产品的劳动属性(抽象劳动)来决定商品的价值。最终使劳动价值论走向了荒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用的是抽象法。首先从商品中抽象出劳动产品;然后从劳动产品中抽象出抽象劳动;最后用抽象劳动去决定商品的价值。在这里马克思用了两次抽象法。这两次抽象法第一次用错了,第二次用对了,但结果还是错了。

第一次马克思从商品中抽象出劳动产品是错误的。因为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的共同的本质属性。上边我们已经说过,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改变了原来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因此它是商品。而没有通过交换环节和交换过程的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就没有改变原来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因此它不是商品。也就是说,凡是在市场(商店)上通过交换(货币)而获得的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都是商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所以,是否通过市场交换就是区别商品与非商品的唯一标志,交换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而决定商品交换属性的正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才能交换)、供求关系、利润原则和竞争机制等经济规则。所以,马克思撇开了商品体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就等于撇开了供求关系、利润原则和竞争机制等市场因素,就等于撇开了交换环节和交换过程,就等于撇开了商品的本质属性。把共同的本质属性撇开,留下了非共同和非本质的东西----劳动产品,这就用错了抽象法。

第二次马克思从劳动产品中抽象出了劳动属性(抽象劳动)是用对了抽象法。因为劳动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劳动,所以,这回用对了抽象法。但是,这个结果用到劳动产品身上是正确的,如果再用到商品身上就错了。因为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从商品当中抽象出劳动产品这一步是错的。大前提是错的,小前提是对的,用小前提的结论去说明大前提,结果还是错的。所以,《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错了抽象法。

参考资料:

1、自我主张:《资本论》网络版,连接:http://blog.sina.com.cn/u/4abf64180100099g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翁志勇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8月第1版。

3、云谷川:经济理论研究:《资本论》用错了抽象法!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03520&bid=11

4、云谷川:经济理论研究:《资本论》否认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888664&bid=3

5、云谷川:政治经济学讨论之一: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连接: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3&view=1&id=30486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8 9:31: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讨论 原创

沙发
confuse 发表于 2007-8-7 10: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论《资本论》中的“抽象”

李荣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了“抽象”一词,弄晕了中国所有经济学家。他们不懂马克思使用这个词的用意,只好望文生义地对这个词加以解释。首先,他们把这个经济学概念曲解为一个逻辑学概念。于是,他们就开始进行逻辑上的“抽象”。抽象的结果是认为抽象人类劳动等于劳动的普通属概念——“劳动”。这样一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马克思明确指出,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对立面”,被中国的经济学家这么一抽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的关系就成了劳动的个性与劳动的共性之间的关系了,从而价值实体就成了一种不可捉摸的非实体性的东西了。

那末,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抽象”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

在逻辑学中,“抽象”的含义是“从不同的事物中提取出相同的质”。例如,人们可以从煤、黑板、乌鸦等对象中提取出“黑”这个相同的质。那末,《资本论》中所讲的“抽象”是不是这样一种抽象呢?回答是否定的。使用价值的定义就是不同质的物,所以,使用价值没有相同的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使用价值是不准抽象之物。那末,对不准抽象之物进行抽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不准抽象之物进行抽象,不可能是逻辑学所讲的抽象,这种抽象只能是一种特殊的抽象。那末,这种抽象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抽象呢?对不准抽象之物进行抽象,实质上是给不准抽象之物强行制造一种相同的质。那末,人们给不准抽象之物强行制造一种相同的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的事情,所以,这是一种社会活动。那末,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活动呢?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得知,人们给不准抽象之物强行制造一种相同的质的活动就是人们制造商品价值的活动。由此可见,《资本论》中的“抽象”指的是人们制造商品价值的社会活动,这不是一种产生概念的活动,而是一种产生客观实体的活动。

我们弄清了《资本论》中所讲的“抽象”的真实含义,也就弄清了商品价值的真实含义。对不准抽象之物进行抽象,实质上是强行抹杀不准抽象之物的质的区别,从而达到只在量上计较物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商品价值是只在量上被计较的劳动的凝结。

使用道具

藤椅
confuse 发表于 2007-8-7 11: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的一些地方使用了黑格尔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一章是不大好懂的。读《资本论》,预备知识不够用读不懂,读遍数少了读不懂。从你举的例子来看,你混淆了“抽象”和“概括”这两个概念。象“劳动”这样的属概念是概括的产物,不是抽象的产物。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你还没有读懂《资本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1:18:28编辑过]

使用道具

板凳
云谷川 发表于 2007-8-7 17: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onfuse在2007-8-7 11:12:00的发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的一些地方使用了黑格尔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一章是不大好懂的。读《资本论》,预备知识不够用读不懂,读遍数少了读不懂。从你举的例子来看,你混淆了“抽象”和“概括”这两个概念。象“劳动”这样的属概念是概括的产物,不是抽象的产物。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你还没有读懂《资本论》。


有些人自以为是读懂了《资本论》,其实有几个人读懂了《资本论》呢?从你的发言来看,我敢断定你只是人云亦云罢了!

使用道具

报纸
abecedarian 发表于 2007-8-7 17: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来都没有人读懂《资本论》,包括马克斯本身!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它被多数人掌握,它就不是真理,而是废话。 It is a kind of habit to be outstanding. 上帝只拯救自救之人.

使用道具

地板
confuse 发表于 2007-8-7 22: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云谷川在2007-8-7 17:02:00的发言:

有些人自以为是读懂了《资本论》,其实有几个人读懂了《资本论》呢?从你的发言来看,我敢断定你只是人云亦云罢了!

说话要做到每一句都有根据。你说我“人云亦云”有什么根据?我说的话有人说过吗?我在“人大经济论坛”说的话都是我独创的,我的帖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新颖性强。请你把我的帖子都找来读一读。说你混淆了“抽象”和“概括”这两个概念,即是符合实际的话,也是我的独到见解。

建议你学一点形式逻辑,弄清“抽象”和“概括”的区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22:11: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7
confuse 发表于 2007-8-7 22: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becedarian在2007-8-7 17:58:00的发言:
从来都没有人读懂《资本论》,包括马克斯本身!

研究没人读懂的书正是科学工作者要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来下点功夫研究研究呢?世界上有很多谜,没有谜要科学工作者干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我就读懂了《资本论》。不信你来考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22:26:32编辑过]

使用道具

8
云谷川 发表于 2007-8-8 09: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becedarian在2007-8-7 17:58:00的发言:
从来都没有人读懂《资本论》,包括马克斯本身!

我赞成您的说法!因为《资本论》中自相矛盾、双重标准和偷换概念的地方很多。

使用道具

9
云谷川 发表于 2007-8-8 09: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治经济学讨论之一: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转贴)

云谷川 (连接: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7624-1-1.html&page=1)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为了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众所周知,商品是交换的产物,如果没有交换就根本没有商品可言。交换环节和交换过程是形成商品的关键所在。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等于是通过了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没有通过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商品的定义是错误的。

关键词:劳动产品、交换过程、商品。

有人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为了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翁志勇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8月第1版 第46页)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个商品定义是错误的。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实际上还是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因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还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如果通过了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就不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是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了。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等于是通过了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例如,某服装公司生产出来一批服装,准备到市场上去销售。这批服装是由该公司的所有者出资金,经营人员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作出销售计划,技术人员负责服装款式设计和工艺流程,采购人员从市场上购买回来原材料,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最后由工人们在工厂里加工而成的,它当然是劳动产品。又因为这批服装是准备由销售人员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所以,这批服装又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这批服装在没有卖出之前是否通过了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呢?

众所周知,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由买卖双方在市场(商店)上,由卖方(销售者)提供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然后,由买方(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购买力等实际情况,与卖方(销售者)进行协商或讨价还价,以便实现等价交换或对自己有利。在供不应求和卖方市场的时候往往是卖方具有定价权;在供大于求和买方市场的时候往往是买方具有定价权;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时候,买卖双方具有同等的定价权。当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确认等价成交时,卖方用产品去换买方的货币(价值)、买方用货币(价值)去换卖方的产品。成交之后,卖方原来的产品转换成了货币(价值),买方的货币(价值)转换成了商品。与此同时,卖方原来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就转换到买方一边,买方货币的所有权就转换到卖方一边。这才是一次完整的商品交换过程。只有通过这个交换过程以后,卖方的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才能转化为买方的商品;买方的货币才能转换为卖方的价值。也只有通过这个交换过程以后,凝聚在卖方劳动产品中的劳动才能转换为社会性质的劳动,卖方的劳动产品才能转换为社会的劳动产品。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改变了出卖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所以,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形成商品的关键所在。

我们已经知道了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共同完成的,而不是由卖方或买方单方面完成的。买卖双方的买卖行为,已经不是在生产领域(工厂)中的生产行为,而是在交换领域(市场)中的交换行为了。上面所说的那批服装在还没有卖出之前,其所有权仍然属于生产方或卖方一边,并不属于买方一边。这批服装没有转换为其他商品,也没有转换为货币(价值),更没有转到买方或消费者手里使用,这批服装的所有权和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这批服装在没有卖出之前是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

通过交换过程和卖出去是一回事。没有卖出就是没有通过交换过程;反之亦然,没有通过交换过程就是没有卖出去。那么,没有卖出或者没有通过交换环节和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呢?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批服装在还没有卖出之前,其所有权并没有改变,仍然属于生产方或卖方一边。这批服装没有转换为其他商品,也没有转换为货币(价值),更没有转到买方或消费者手里使用,其性质也没有改变,仍然是劳动产品。这时,凝聚在这批服装里的劳动并没有转换为社会劳动,仍然属于私人性质的劳动。也就是说,这批服装还不具有社会性。所以,这批服装在还没有卖出之前,仍然是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其它劳动产品依此类推……。

既然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是形成商品的关键所在。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其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就改变了原来物品(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卖方的劳动产品通过交换变成了买方的商品;买方的货币通过交换变成了卖方的价值。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虽然是在劳动产品前面加上了一个“用来交换”的字眼做定语,但它的主语仍然是劳动产品。用来交换不等于已经通过了交换。上面我们已经说明了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仍然是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其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归属和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它就不是商品。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实际上还是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

把没有通过交换环节或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事先说成是商品,混淆了劳动产品和商品的界限,结果造成了概念混淆和概念偷换。把劳动产品当作商品,用劳动产品的属性(抽象劳动)去决定商品的价值,把“张三”的帽子戴在“李四”头上----张冠李戴。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商品的定义是错误的。如果商品定义是错误的,那么,对商品的分析和价值形成就是错误的,从而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错误的。进而我们把谬论当真理、用谬论统治我们的经济学界、理论界、学术界和教育界,难道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参考资料:

1、自我主张:《资本论》网络版,连接:http://blog.sina.com.cn/u/4abf64180100099g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翁志勇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8月第1版。

3、云谷子:《资本论》对商品属性的规定不正确,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572978&bid=11

4、云谷子:《资本论》对商品的说明前后矛盾,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572811&bid=11

5、云谷子:《资本论》中分析的商品是脱离市场供求关系的商品,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572812&bid=11

使用道具

10
云谷川 发表于 2007-8-8 09: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onfuse在2007-8-7 22:26:00的发言:

研究没人读懂的书正是科学工作者要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来下点功夫研究研究呢?世界上有很多谜,没有谜要科学工作者干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我就读懂了《资本论》。不信你来考我。


我来考考你行吗?

第一、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吗?

第二、商品首先是交换物还是有用物?

第三、劳动产品与商品有没有必然联系?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