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蓝田日暖29
9547 5

[演化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读书报告(一) [推广有奖]

学术权威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4
论坛币
-399930 个
通用积分
36.8250
学术水平
265 点
热心指数
304 点
信用等级
171 点
经验
64926 点
帖子
2812
精华
5
在线时间
18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9
最后登录
2014-8-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以下是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导论课程的优秀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发经济秩序,局部知识的产生原因与私有产权的可能联系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的读书笔记

一, 文章概述

哈耶克在这篇关于论述“知识”(不妨称之为经济知识)的论文,是哈耶克在40年代形成的对于社会主义计划思想的批判,以及形成日后的自发秩序思想的重要文章。正如哈耶克所说的,该文是要对一种源自于在几个世纪来的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并且已经用于社会研究领域的一种思维态度进行批判。

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基于特定环境的个人拥有的(经济)知识”的概念。这种知识是散布于个人的,且特定个人对于这种自我的知识的把握都优于其他人。哈耶克迅速提出,这种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经济系统的本质。

哈耶克进而说明,经济系统的日常问题,是来自于微观体系下的各种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的“小的”波动(change),而个人所拥有的“基于特定的环境的知识”,就是产生于个人每日时刻要面对的(经济)环境的“小”变化。而当时(3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所试图做的宏观加总统计分析,无疑是忽略了这个经济系统的最本质特征,哈耶克称“这种结构不是可以用大数定律或者随机波动的互相抵消而可以忽略的”(借用个说法叫拓扑结构不同)。因而,中央计划局——其作出的命令必然是通过宏观加总指标来进行的——必然不能够把握这种知识从而复制(现有的)这种经济运营结构。

那么,在这种知识分散于个人的情况下,这个社会是如何运做,通过什么运做良好而来处理日常无处不在的“波动”的呢?哈耶克强调,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只需要得到(关于与自我有关的“波动”的)局部知识,而不需要拥有关于对社会所有波动的知识。关键在于个人之间的局部知识——称之为“个人的视野”是互相重叠的(比如由于供需关系而重叠,因为从事的行业的互补性而重叠,等等),既然有重叠的领域,则通过价格体系这个起到信号传递作用的机制,便可以使发生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的波动,通过价格体系的连锁波动效应而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在价格的指引下(这也就是人们的特定环境下的(经济)知识),自发的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社会对某个冲击的反应调整自发完成。哈耶克称这个系统为一种“奇迹(marvel)”。这种奇迹其实不止于经济领域,整个人类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种同样的系统上的:这个系统是自发形成的,非人为设计的,而且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具体整体运做,然而却运行的很好!而这种观点,正是哈耶克所说的,他和其他同时代的大部分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大部分经济学者的根本方法论差别。

二, 存在的问题

哈耶克本篇文章的论述是十分清楚的。但我认为,其在论述“特定环境下的知识”的形成,进而这个自发秩序的运做过程中,实际上隐藏了私有产权的必要设定。但在本文中似乎没有明确说出来。而中央计划体系的矛盾,不仅在于他掌握这种特定知识,而且在于一旦这种计划体系建立,连“特定的知识”也消失了。

三, 我的一些想法

我个人认为,“特定环境下知识”为什么会形成,是需要点明的。人们之所以会有特定环境下的知识,且这种知识比他人要高,其本质是因为这关切到个人的利益。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假设下,人们只有处于对利益的追求,才会去做各种经济行为反应,同时也才会关注周围的信息并形成“特定环境下的知识”。而这种利益追求的存在,必须在私有产权的前提下才能建立——人们的努力的回报为自己所享有。不妨把哈耶克所描述的自发运转的社会体系比做一个互相交咬的连动齿轮体系。而齿轮的运动正是在价格体系下的人们的自发反应(同时形成的是“特定知识”,两者继而互为作用,相辅相成),这种运动的动力变来自于私有产权基础上的人们自我努力带来的对自我的利益。如果一个中央计划局将要建立一种统一的规划而使私有产权消失,那么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央计划局对特定知识的无法把握,而且连这种特定的知识也消失了。当然,在无动力,无反应,无知识的新环境下,价格体系也无从存在,整个社会将完全陷入一个武断的规划者的武断规划的运转中。社会是“被动运转”而不是“自发运转”的,经济自发秩序完全消失。

参考书目:

F.A.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XXXV(4), September, 519-30.

助教批注:

概述部分已经抓住了文章的关键点,但还不够简练,问题部分还不够清楚,字数已经超过1500,自己想法部分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环境下的人们积累知识的激励不同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推广到两种体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的不同,则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 读书报告 制度经济 新制度经济学 科学技术 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 读书笔记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沙发
nie 发表于 2004-10-18 18: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认为这是因为作者只读了一篇文章,而没有阅读哈耶克其他文章的缘故,这甚至是很多所谓讨论会的通病,反正我主持的讨论会从来不提倡这样。至于助教的评论,我看还不如原作者呢。哈耶克多次强调了私有产权对于运用个人知识的问题,这哪里需要“隐含的假设”?哈耶克文章翻译成现代经济学术语,其实就是如何实现偏好加总和知识加总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先驱,这点很多人忽视了。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藤椅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4-10-18 19: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的,分立产权(私产)与自发秩序是哈耶克文章中两个重要的词,只读一篇文章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人家是跨系的同学,第一次读能做到这类程度,很不错了。那个助教,呵呵,看样子的确不如那位同学:)但NIE提出的“就是如何实现偏好加总和知识加总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先驱”观点,前半部分我还是不理解,是指分立产权主体的分散得理的信息之和比少数理性精英个人之和的大吗?能否进一步说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8 20:59:20编辑过]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板凳
一刹春 发表于 2004-10-19 09: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来试着回答。楼主的逻辑是,如果私有产权,则特定知识形成,知识扩散,自发秩序;如果中央计划,则不存在特定知识,不存在价格体系,社会“被动运转”,但他完全没有提到这两种机制为什么不能替代,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理解哈耶克为什么用知识论批判社会主义。没有私有产权,就没有特定知识吗?当然不对。偏好就是一种先于产权的特定知识。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使用道具

报纸
nie 发表于 2004-10-19 10: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的,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知识都将大部分是分立的,如同个人偏好一样,难以加总。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不对称。读书笔记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私有制比公有制在何种程度上更容易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私有产权的激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正如哈耶克自己所指出的那样,存在一个有效的价格机制才是关键。当然,哈耶克没有注意到,价格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其他制度安排,比如企业、官僚组织,都是一种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其实,整个新古典经济学最大的也可能是唯一的贡献,就是证明了价格机制将导致帕雷托最优,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地板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4-10-20 18: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它那组约束条件下,比如0交易费用、完全信息等等下,不用什么制度的。当然,价格制度推导出效率最优,指出了一个理想状态,那套推理方式作为工具还是有用的,其中有的概念也是有用的。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