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财富论
20950 13

[其它] 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财富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讲师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5 个
通用积分
34.1729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53 点
信用等级
32 点
经验
12487 点
帖子
469
精华
0
在线时间
4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27
最后登录
2023-8-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资本论》是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共产主义奠基者马克思生平最主要的著作,这部传世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文献。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的阐述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要真正更深入地了解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神秘关联规律,探究人类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规律,《资本论》是一本具有永久性价值的名著。

诚然,人类总是不断进步的,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前人无论多么伟大,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经济规律和常识对客观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客观地阐述,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解释,科学地预测;一类物质对应一种运动,一种运动对应一个规律;;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应价值规律,雇佣劳动生产制度对应剩余价值规律,贫富差距对应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等;苹果落地并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发现万有引力和运用万有引力对苹果落地正确地解释;平均主义不是经济学,真正的经济学是平均主义地溃败是因为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也就是说,为什么贫富差距不可扼止?或者说,为什么存在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已经发现的所有经济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于是,形成一种新的理论一种新的世界观刻不容缓。刘德著作的《财富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财富论》是《资本论》的发展,《财富论》是场百年不遇的思想盛宴,主要阐述了财富规律,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是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后的人类社会思想史的第三大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财富规律在解释贫富差距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现有的所有经济学理论都不可取代的。

    中国的经济学家多如牛毛,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方面是没有找准研究的话题,另一方面是缺少创新的人才。说到“没有找准研究的话题”,这真令人遗憾。阿德在这里提示一下,仅供各位参考。“千古未解之迷——为什么贫富差距不可扼止?”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的话题。这个话题在刘德著作的《财富论》中有深刻地论述。 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因为中国的所谓的经济学家喜欢拍别人的马屁,抄袭国外的一点理论,然后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好像很有才华。要成为真正经济学家,就是要多动脑筋,多创新,创立新的理论。

作品导读:

一、提出问题

千古未解之迷——为什么贫富差距不可扼止?

二、分析问题

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是:在争夺财富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正是因为财富规律的存在,所以贫富差距不可扼止;贫富差距是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

(一)、贫富差距是能力转化和传递的必然结果

(二)、在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财富规律

1、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

2、财富规律是价值规律的发展

3、财富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

4、经济学的核心——经济规律

(三)、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客观存在收入差异

(四)、贫富差距是财富规律作用的结果

(五)、共同富裕是对经济规律的践踏

(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缺乏经济学常识

三、解决问题

在财富规律的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

一、提出问题

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贫富差距是经济学中的问题,应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

如果说在信奉至上的年代,学识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财富则主宰一个人的精神。全球一年一度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不知曾经灼伤了多少双求财若渴的眼睛,获得财富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终极目的,贫富差距也日趋加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偶然,还是人类历史发展地必然选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贫富差距”,也是“私有制”的代名词。难道“私有制”和“贫富差距”真的不可扼止吗?

宋代起义农民提出了“均平富,等贵贱”,多么美好,多么完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可是,均了吗?等了吗?没有。最伟大的理想社会主义家欧文一手执导了乌托邦式的“新和谐公社”。社员各尽所能,全部社员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并且老有所养。瞬间,五湖四海的人云集而来。结果,人走鸟飞,一片荒芜。最精彩的故事还数中国的大锅饭。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劳作,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似乎达到了自由、平等、无限民主的局面。最后出现了“吃饭打冲锋,做事磨洋工”的怪状。随着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允许一个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见,不管什么样的平均主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平均主义的否认、批判和终结。

如果把人类社会分成两大部分,那么一部分是人,另一部分就是财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争夺战争旷日持久、永不厌倦地进行着。财富象征着权力、富有、自由、尊贵等,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在争夺财富的战争中,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屡战屡胜,一路凯歌,以致财富倍增,腰缠万贯,荣华富贵,富可敌国;另一部分人一生收入微薄,穷困潦倒,平庸,碌碌无为。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呢?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人是运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增加财富呢?在财富争夺战争中隐藏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财富迅速聚敛的方法可以克隆和复制吗?

二、分析问题

(一)、贫富差距是能力转化和传递的必然结果

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贫富差距是经济学中的问题,应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富就是表示占有财产多,富裕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贫困就是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少。贫富差距的本质就是私有者所占有财产有差距,所占有财富有差距。消除贫富差距就是倡导和推行平均主义,实行平均主义就是消灭贫富差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典著作 财富论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 财富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沙发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3 19:5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分析问题
(一)、贫富差距是能力转化和传递的必然结果
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贫富差距是经济学中的问题,应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富就是表示占有财产多,富裕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贫困就是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少。贫富差距的本质就是私有者所占有财产有差距,所占有财富有差距。消除贫富差距就是倡导和推行平均主义,实行平均主义就是消灭贫富差距。
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都向社会伸出贪婪的手。我要、我能够要到多少,能够给我多少。所有的个人都在给社会这个“大老板”打工,个人为“大老板”付出劳动、智慧、以及个人所能够付出的所有的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换取自己所需财富。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棒等工具,这样的能力换来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能力一日千里的改变,换取的回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付出劳动,付出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获得劳酬,才能获得生存资料。可见,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说明了,生存资料的获得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结果。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必然受到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中的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要符合财富规律的要求。因此,每天每人都是24小时,每天几乎所有在工作的人都在辛勤努力的工作,毋庸忌讳,每天每个人的劳动报酬几乎都不一样;收入的悬殊就逐渐形成了贫富差距,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穷的依然贫穷,富的依旧富裕。在种种现象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早已注定,这就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二)、在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财富规律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有系统地探索财富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财富的转化和传递就是指财富的创造,财富的消费,财富的传递等过程;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一类物质对应一种运动,一种运动对应一个规律;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应价值规律,雇佣劳动生产制度对应剩余价值规律,贫富差距对应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等;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经济规律和常识对客观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客观地阐述,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解释,科学地预测。苹果落地并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发现万有引力和运用万有引力对苹果落地正确地解释;平均主义不是经济学,真正的经济学是平均主义地溃败是因为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1、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 
财富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财富的产生或发展过程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这就是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只要是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因此,在社会分化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
2 、财富规律是价值规律的发展
在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商品传递给另一个商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
(1)、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一辆汽车要比一辆自行车耗费的劳动量多,那么作为商品,汽车的价值量要比自行车大。饲养一头大象要比一只母鸡耗费的劳动量多,那么作为商品,大象的价值量要比母鸡大。因此,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耗费的人类劳动多,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耗费的人类劳动少,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2)、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如果一把斧子交换15千克大米是等价交换,那么10把斧子就可以交换150千克大米。如果一担米交换十尺布是等价交换,那么10担米就可以交换100尺布。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大,那么交换的价值量就大;商品的价值量小,那么交换的价值量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3)、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一件衣服标价50元,一张桌子标价100元,一公斤蔬菜标价3元,那么,十件同样的衣服就标价500元,十张同样的桌子就标价1000元,十公斤同类蔬菜就标价30元。因此,商品本身的价值大,那么价格就高;商品本身的价值小,那么价格就低。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4)、同理,如果50元能购买到一件衣服,100元能购买到一张桌子,3元能购买到一公斤蔬菜,那么,500元就能购买到十件同样的衣服,1000元就能购买到十张同样的桌子,30元就能购买到十公斤同类蔬菜。因此,货币量大,购买的能力就大;货币量小,购买的能力就小。这就是价值不均衡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价值规律中,马克思对价值的质、量、表现形式的转换和传递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为财富规律的创立提供了坚实依据。
(5)、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藤椅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3 19:56: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财富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
在剩余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次竞争传递给另一次竞争。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1)、资本家把一定数量的货币当作资本,用其中的一部分购买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用另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可见,资本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本,投资大。其次,资本家为工人准备好了一切生产条件后,雇佣工人不需要携带任何机器、工具或原材料,独身一人投入厂房进行劳动。可见,雇佣工人投资小。最后,资本家得到的利润是所有雇佣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的总和,是相对巨大的;雇佣工人得到的收入只是个人微薄的工资,是相对微小的。这就是所有雇佣劳动制不可更改的关系和规律,是剩余价值不均衡的客观要求。总之,在任何雇佣劳动生产制中,资本家投资大,收入就大;雇佣工人投资小,收入就小。可见,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2)、 雇佣劳动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促使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在雇佣劳动生产制的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一刻都未停过。资产阶级作为强势群体,力量大,因此在斗争中处于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的压榨剥削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弱势群体,力量小,因此在斗争中处于被动,总是处于被宰割、被伤害、被剥削的位置。这就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雇佣生产关系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和规律。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3) 、 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都是在资本家高额投资下产生的。资本家实力强,投资多,购买先进的生产机器,提高生产技术,那么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反,资本家实力弱,投资小,使用陈旧的设备,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那么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少,有时甚至无利可图。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4) 、纵观企业、工厂有不计其数,他们是不是都有等额的利润呢?当然不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规模、不同的技术含量,利润是不同的。如果雇佣一名纺织工人一天能榨取剩余价值30元,那么,甲资本家实力雄厚,投资大,可雇佣1000名工人同时生产,从而一天能够榨取的剩余价值是30000元;乙资本家实力相对薄弱,投资小,只能雇佣100名工人同时生产,从而一天能够榨取的剩余价值是3000元。可见,企业的投资跟收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投资大,利润就大;投资小,利润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5)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地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一方面,不但使小商品生产者贫困或破产,而且小资本家的资本也不断为大资本家所排挤和吞并;另一方面,一些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雄厚,终于发展成为垄断资本。因此,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发展壮大;实力薄弱的企业,经受不起残酷的竞争,就会导致失败,甚至被淘汰。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6 )、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这就是敏锐的洞察力,这就是力量,这就是智慧,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就是经典理论,就是先进理论。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可能是一本著作,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首乐曲,也可能只是一个公式,甚至是几个字符,它们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进程,从而形成了一座座色彩绚丽、永垂不朽的里程碑。财富规律就是众多里程碑中耀眼的一座。
4、经济学的核心——经济规律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学习经济学就是学习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经济学就是探索经济变化的必然规律。可见,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那么,经济学中的规律究竟有多少呢?
(1)、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出自《资本论》,作者:马克思。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揭示了商品经济变化和发展的奥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剩余价值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出自《资本论》,作者:马克思。
2.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实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工人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3.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剩余价值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露了任何雇佣劳动生产制的本质,揭示了雇佣社会的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
(3)、财富规律
1、财富规律出自《财富论》,作者:刘德。
2.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是存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3.财富规律的意义和作用: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前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板凳
小秋秋123 发表于 2013-5-3 20:15: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报纸
sdlh991 发表于 2013-5-4 07:11: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都是你自己的分析吧 比较准确而且得⑦精髓,应该还没结束吧

使用道具

地板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4 19:57: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客观存在收入差异
生产力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可见,能够创造财富,或者参与创造财富,或者为创造财富提供了条件的要素都是生产力。例如: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直接创造财富,是生产力;厂房参与了创造财富,或者为创造财富提供了条件,也是生产力。 因此,资本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组成企业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说,无数个细小的生产力结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企业。如果我们把劳动力、科学技术、资本等都看作是生产力,那么一个企业实质就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生产力为单位形成的组合,企业生产的过程就是所有微小的生产力耗费的过程。既然劳动力,科学技术和资本都是生产力,都是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利润的分配就是由劳动力,科学技术和资本所代表的生产力的损耗量来决定。工程师就是由普通工人(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组成。那么,工程师所代表的生产力单位数量就要多于普通工人;同理,同样工作一个月,工程师比普通工人耗费的生产力单位数量要多。因此,工程师的工资(或者说是利润)要比普通工人高。所有的企业生产都是为了追求利润,工人获得了工资,工程师也获得了工资,那么,企业也应该获得相应的利润。可见,这种由劳动力,科学技术和资本所代表的生产力的损耗量来决定各自的利润的原则就是生产力损耗的量化利润分配制。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企业所代表的生产力的损耗量来决定的,而并非像马克思所说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雇佣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雇佣劳动生产制的企业里,老板,或者说资本家获得的利润要比工程师的工薪多;工程师的工薪要比普通工人的工薪多。为什么呢?目前,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回答正确。这个问题在刘德著作的《财富论》中有令人信服的回答。
出现这个亘古不变的局面,需要具备二个条件:
条件一.在雇佣劳动生产制的企业里,老板或资本家代表的生产力单位的数量比工程师多,工程师代表的生产力单位的数量比普通工人多。从而形成了,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例如一天,一个月,一年等,老板或资本家代表的生产力的实际耗费量大于工程师,工程师代表的生产力的实际耗费量又大于普通工人。也就是说,在雇佣劳动生产制的企业里,老板或资本家支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大于工程师,工程师支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大于普通工人。
条件二.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地存在。也就是说,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也就是说,创造财富的能力大,酬金就多;创造财富的能力小,酬金就少。
因此,综合以上二个条件,“老板或资本家获得的利润要比工程师的工薪多;工程师的工薪要比普通工人的工薪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从而形成了贫富差距。
(四)、贫富差距是财富规律作用的结果
人的自然欲求性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最简单的说,人的自然欲求性表现为我要,要我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活得更好,以至于下一代活得更好等。人的社会性表现为血缘关系、产业关系、地缘关系等,人的自然欲求性就是通社会性来实现的。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都向社会伸出贪婪的手,我要,我能够要到多少,能够给我多少,所有的个人都在给社会这个“大老板”打工,个人为“大老板”付出劳动、智慧,以及个人所能够付出的所有的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换取自己所需财富.。
每天都是24小时,每天几乎所有在工作的人都在辛勤努力的工作,毋庸忌讳,每天每个人的劳动报酬几乎都不一样;收入的悬殊就逐渐形成了贫富差距,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穷的依然贫穷,富的依旧富裕。在种种现象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早已注定,这就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每个自由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私有者。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是通过挣钱工具优劣表现出来,如果说挣钱工具的优劣是现象,那么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就是本质。农民工靠双手出卖苦力挣钱,双手就是农民工挣钱的工具,双手就代表着农民工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人靠知识和艺术挣钱,知识和艺术就是文化人挣钱的工具,知识和艺术就代表着文化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企业家靠企业和产品挣钱,企业和产品就是企业家挣钱的工具,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产品,就代表着什么样创造财富的能力。
财富规律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允许贫富差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财富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也就是说,获得一定量的生存资料是人体维持生命存在必要的条件;生存资料不会凭空产生;生产资料是通过挣钱的工具获得的;挣钱工具的优劣决定了获得钱财的多少。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受到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的支配。因此,在财富规律分化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 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从而也说明,要迅速聚敛财富,就要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
可见,在争夺财富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财富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财富井然有序的分配,从而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争夺财富战争中游戏规则——财富规律的发现,使我们找到了贫富差距不能消灭,也不可能消灭的本质原因。贫富差距不灭论的论断有力的驳斥了全民共同富裕的荒谬性,从而说明了全民共同富裕只是一种臆想,全民共同富裕理论不攻自破。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财富规律的发现为贫富差距不灭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在研究贫富差距方面取得卓越贡献,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青睐。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7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4 19:59: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共同富裕是对经济规律的践踏
1、什么是共同富裕
富就是指私有者占有的财产多,富裕表示私有者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贫困就是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少。贫富差距的本质就是指私有者所占有财产有差距,所占有财富有差距。共同富裕就是指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其中同等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精髓;共同富裕的本质就是指所占有财产是等量的,所占有的财富是等量的。消除贫富差距就是倡导和推行共同富裕,实行共同富裕就是消灭贫富差距。因此,共同富裕就是平均主义的代名词。本观点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2、共同富裕在客观规律面前颤抖
撕开迷失面纱,还给人类真实面孔。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有差异的人和有差异的物组成有差异的事物,构成有差异的人类社会。贫富差距是物质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富差距。事物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事物存在相异性。事物的相异性是指天地间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以及由差异组成的社会,有差异的人和有差异的物构成有差异的家庭,然后形成有差异的国家,再然后出现两极分化。可见,全民共同富裕,是对事物相异论的漠视。
任何学说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学说是荒谬的,是要受到惩罚的,全民共同富裕学说,违背了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颤抖,不堪一击。共同富裕是指社会成员拥有的财富一样多。社会成员怎么样去拥有财富,怎么样去得到财富,这就是一个财富创造和分配问题,是财富的转化传递问题,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财富分配受到客观的财富规律的制约和支配。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这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每个自由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私有者。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由于人存在相异性,有创造财富能力大的和创造财富能力小的之分。根据财富规律要求,创造财富能力大的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获得的报酬就多,就富裕;相反,创造财富能力小的,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获得的报酬就少,就贫困。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困”是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可见,全民达到共同富裕,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践踏。
财富规律在否认共同富裕学术时体现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说明了财富规律有着广阔地发展空间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的里程碑,这些硬件构成了刘德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学家的理由。
3、共同富裕的痼疾——共产恐惧症
“共产恐惧症”来源于共产过程,来源于野蛮抢劫和疯狂掠夺。也就是说,“共产恐惧症”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或者说,“共产恐惧症”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与之俱来的。最典型例子有:前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中国的人民公社等。
社会主义国家似乎都要“共产”一下,通过“共产化”才能够达到共产和共同富裕,才是名不副实的“共产主义”。阿德看来这也许就是社会主义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地吧!无独有偶,有“战时共产主义”,就有“战后共产主义”。“战后共产主义”发生在中国,以“人民公社”的形式亮相人类社会历史舞台。
人民公社“共产”了一段时间后就永远打佯了。后来在1959年2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对“共产风”的特点作了高度概括。“共产”就是共富,即共同富裕,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我们在这里“学习”一下第二次郑州会议的“精神”。无论是“战时共产主义”还是“战后共产主义”都是野蛮搜刮和残酷掠夺。在“共产风”的淫威下,人们的财产被白凭无辜地卷走,从而使人们埋怨、恐惧、咒骂,甚至暴乱等,阿德在这里把这种现象叫做“共产恐惧症”。
“共产风”对于富人来说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恶梦”,但对于穷人来说是一场梦寐以求的礼遇。在“共产风”地庇护下一些戴着“共产党”面具的“无产阶级”,光明正大地占有富人和资产阶级的财产,从而使得这些“无产阶级”一夜之间变成“有产阶级”。阿德认为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对所有的“无产阶级”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缘故吧!“一夜暴发”的神话把黑暗困苦中的人们激励得斗志昂扬,阿德在这里把这种现象叫做“共产兴奋症”。
“共产恐惧症”永远都是共同富裕的弊端,挥之不去的“共产恐惧症”使得天衣无缝的共同富裕学术黯然失色。本观点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8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4 20:03: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缺乏经济学常识
贫富差距,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并不构成经济科学。经济学是运用经济规律和常识对客观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正确地阐述,合理地解释,科学地预测。正如苹果落地并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发现万有引力和运用万有引力对苹果落地正确地解释;平均主义不是经济学,真正的经济学是平均主义地溃败是因为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本质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出自马克思著作的《共产党宣言》。在生产力极其高度发展的“公有制”中,实行计划经济,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各尽所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条件——社会生产,是指社会公民毫无保留的为社会提供劳动力或者生产力,提供创造财富的能力,每天工作8小时还是12小时,没有注明;按需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效果和目的——社会分配和消费,是指社会公民向社会索取自己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索取需要的财富。可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以社会作为考察对象,是一种生产和分配制度;以个人作为考察对象,是一种创造财富能力转化和传递,也就是说,转化和传递的条件是创造能力损耗,结果是获得了生存资料,也就是获得了财富。总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制度,是一种调节和制约创造财富能力的经济制度。“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既然是经济制度,那么就是经济学领域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含有多少经济常识?
2、“各尽所能”与“按需分配”没因果关系
“各尽所能”和“按需分配”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各尽所能”是指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在高度自觉性的基础上,不计报酬地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但是尽管如此,也是很难保证有极其丰富的产品满足需求。也就是说,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社会生产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从而导致生产赶不上消费,严重脱节。
3、与“按劳分配”格格不入
在这里把“按劳分配”说成是经济常识也好, 说成是经济政策制度也罢,总之,“按劳分配”深入人心。“按劳分配”就是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着重强调多与少,着重强调数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是强调了尽其所能,不管实际的劳动量——是多劳还是少劳,都能“按需分配”,排斥数量,完全与“按劳分配”对立。可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和 “按劳分配”格格不入。
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滋生了剥削
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创造财富能力差异是 物质世界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创造财富能力,那么,人们虽然“各尽所能”,但是实际的创造财富能力的损耗量客观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能力有大小,支出的能力有多少。按需分配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向社会索取自己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索取需要的财富。可见,这种不以个人的实际劳动量衡量劳动报酬就导致了一部分人侵占了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于是出现了剥削。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违背经济规律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制度,是关于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的制度。只要存在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就必然受到财富规律的作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不管实际的劳动量——是多劳还是少劳,只要是尽其所能,都能“按需分配”。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是“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从而说明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荒谬的学术思想和经济制度。
财富规律为否认和批判千年伟人——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经济制度提供了确凿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只有财富规律才能与千年伟人——马克思创立的学术思想匹敌。从而说明了,财富规律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和理论,是认识人类社会的里程碑。
三、解决问题
撕开迷失面纱,还给人类真实面孔。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有差异的人和有差异的物组成有差异的事物,构成有差异的人类社会。贫富差距是物质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富差距。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是通过挣钱工具优劣表现出来,如果说挣钱工具的优劣是现象,那么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就是本质。可见,私有者创造财富能力大小差异是物质世界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财富的产生或发展过程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这就是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只要是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因此,在社会分化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
财富规律是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后的人类社会思想史的第三大规律。财富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进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9
财富论 发表于 2013-5-6 20:24: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诚然,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地方的财富分配不是按照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分配的,例如:少劳,多得;少投资,也多得;有的甚至不劳而获等。这其中就搀和着很多社会肿瘤,例如:特权,腐败,黑社会性质等。这些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社会正常发展,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竞争。因此,只有坚持以财富规律为基础的分配原则,只有坚持“能力财富论”,坚持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这样的社会才是优越的社会。“能力财富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补充,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和理论,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诚然,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地方的财富分配不是按照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分配的,例如:少劳,多得;少投资,也多得;有的甚至不劳而获等。这其中就搀和着很多社会肿瘤,例如:特权,腐败,黑社会性质等。这些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社会正常发展,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竞争。因此,只有坚持以财富规律为基础的分配原则,只有坚持“能力财富论”,坚持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这样的社会才是优越的社会。“能力财富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补充,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和理论,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欲知详情,请查阅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售书15581418602

使用道具

10
唐黔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0-2 01:09: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因为中国的所谓的经济学家喜欢拍别人的马屁,抄袭国外的一点理论,然后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好像很有才华。要成为真正经济学家,就是要多动脑筋,多创新,创立新的理论。”
只看这一句,先生的所有鸿篇大论就可以休矣:
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不懈地去伪存真,不懈地去解读正确的存在。在经济学领域里没有新的东西。有的只是对的东西和不对的东西。任何“新”的东西,往往都伴随着大量的错误。标新立异只能出“大师”,出不了经济学者,更谈不上“家”。中国有无数的经济学家,只是入不了你们这些象牙塔派的法眼罢了。给您举个例子:中国的大妈们,无一不上伟大的经济学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