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ba3
11193 23

[学术治理与讨论] 经济学动态怎么还是那个德行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88 个
通用积分
3.7523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031 点
帖子
10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17
最后登录
2023-12-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论坛上看了经济学动态副主编——胡怀国给大家的回复,觉得经济学动态可能会越办越好。确实现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2013年第8期却又回到了原点。突出表现就是杨春学和胡怀国的那两篇论文,特别是胡怀国的那篇论文完全是就是资料堆积,没有任何创新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 副主编 杨春学 动态 经济学

沙发
nathan9800 发表于 2013-10-6 21:1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原文不好评论

使用道具

藤椅
cll998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0-6 21: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楼上,晒一晒原文?

使用道具

板凳
rongrong009 发表于 2013-10-6 21:34:3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报纸
bydsyl 发表于 2013-10-6 23:12: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拿出来看看···

使用道具

地板
ellamyl 发表于 2013-10-7 10:02: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您可以发展一下。。。

使用道具

7
gxlao 发表于 2013-10-7 11:4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永远都不能够有彻底改变的

使用道具

8
rbzdsf 发表于 2013-10-7 12:27: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期刊本来就是社科院的敛财之物,社科院搞成应该处理这个垃圾期刊了

使用道具

9
zhaoyaming 发表于 2013-10-7 13:17: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见该期刊改版也是渐进式的,不是休克疗法。静观其变吧!
就怕知识改变命运

使用道具

10
huhuaiguo 发表于 2013-10-8 05:02: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特别是胡怀国的那篇论文完全是就是资料堆积,没有任何创新之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3074&page=1

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学术应该多元化。个人觉得,文章是用来交流的,不是纯粹用来比“高低”的。此文缘起如下:1999年入社科院,在李实(国内做收入分配的)所在的研究室,对收入分配有初步了解,亦参与了2002年的收入调查问卷;不过,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经济学,对个人收入分配方面了解有限,故希望了解一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方面的关系。令人遗憾的是,对于二者之间,一直没有看到深入分析的文献。

近几年,自己带学生,也同年轻人接触多些。很希望自己花些时间,整理一些东西,让年轻人省却一些时间;很费时间精力,但总觉得是裨益后人的事情。当然,按现在的学术标准,可能不够“创新”(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吧);不过,此文确实花费了相当的精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有些文献(手册)因国内暂时找不到,还颇费周折。至于文章本身,一来希望更多人便于理解,故而尽可能简洁;二来受老先生(如陈岱孙先生)影响,认为理论总要结合时代背景;故而,此文在某些人眼里可能不够创新,但花费的精力确实比较大。

时间所限,暂说这些。附件是原文,不为评比(文章不是用来比的),只为有需要者参考(因各种原因,社科院不少杂志暂停入知网,估计学子们可能不便)。

(抱歉,由于此文已上传过,故上传没有成功,此文请参考如下链接:https://bbs.pinggu.org/z_liuliang.php?aid=1396612



另:此文之所以发出来(我写过不少类似的东西,但很少正式发出来),并且发在经济学动态上,主要考虑如下:经济学动态的综述类投稿很多,但不少侧重于文献罗列、且刻意回避数学公式,此文是想表明一种态度:综述类文章或者经济思想史类的文章,希望:(1)有独立论证思路而非文献罗列;(2)不建议过于侧重于数理公式的综述,但不排斥把公式作为简化分析的工具。总之,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些努力可能是对的、有些尝试可能是错的。感谢楼主把此文提出来,我也可以据此了解一下,此类尝试是否妥当、是否需要继续。

面对大河 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