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侠:之大者
28316 25

[学术抄袭举报] 新语丝:举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叶浩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10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283 点
帖子
3
精华
0
在线时间
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3
最后登录
2022-6-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语丝:举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叶浩生的学术不端行为(2013-11-02 12:18:57)转载
分类: 新语丝

叶浩生,现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史》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百度百科叶浩生条目)。这是一个被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大师级人物”,毫无疑问是目前中国心理学界的大V,多年来在心理学界一直呼风唤雨。迄今主编教材/丛书19部/套,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10篇,还有作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达百篇以上。这样一个高产的“理论心理学家”,还是一个集大量行政事务于一身的院长,并以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活跃于中国心理学界,如果没有三头六臂,如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呢?要知道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并不比实证研究容易,甚至更难。因此不妨将此称为“叶浩生现象”。

  在“羡慕嫉妒恨”之余,本人对“叶浩生现象”深为好奇,尝试拜读了他的诸多篇大作,发现叶浩生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从1987年到现在,叶浩生发表的论文涉及弗洛伊德、罗洛·梅、班图拉、高觉敷、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心理学的困境出路转向、女权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责任心理、认知心理、质化研究、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神经科学等众多主题,显然,叶浩生堪称“全才”。不由得人不佩服。

  然而,进一步拜读过程中,先前的敬佩之情很快消失,终于发现叶浩生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的秘诀。这个秘诀,不是别的,就是学术不端。叶浩生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重复发表、粘贴、拷贝、抄袭他人,由此炮制大量所谓学术论文并进而攫取了丰厚的名利。

  具体来说,叶浩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同一内容在国内不同杂志上完全重复发表;同一内容通过段落顺序的调整、或文字增减后发表为多篇文章;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内容通过反复的排列组合构成多篇文章;抄袭他人的文章。

  1.同一内容在国内不同杂志上完全重复发表

  本人很惊奇地注意到,早在1999年,叶浩生以《试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为题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1期,随后又以《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为题发表于《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这两篇文章除了题目相差一个字以外,其他内容完全相同。

  2.同一内容通过段落顺序的调整、或文字增减后发表为多篇文章

  完全重复发表显得很弱智,叶浩生做的更多的是将同一内容改头换面为不同的文章发表。例如,从1997年到2002年,叶浩生发表了至少7篇有关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的文章。罗列如下:

  叶浩生. 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J]. 心理科学,1997(5).
  叶浩生. 试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4).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 心理学报,1999(3).
  叶浩生.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心理学探新,2000(2).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主义的困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叶浩生. 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叶浩生. 有关西方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再思考[J]. 心理学报,2002(4).

  细读这些文章可以发现这些文章的先后关系。叶浩生先于1997年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的文章,只有2个版面,没有任何参考文献。1998年,叶浩生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题为《试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的文章,有6个版面,该文是《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的扩展版,内容架构完全一样。1999年,叶浩生在《心理学报》上发表《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却是《试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一文的翻版,所说的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叶浩生在这里玩了一个小聪明,即在《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一文中贯穿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论述,题目相应增加了“两种文化”等字眼,试图让读者觉得是两篇论文。

  除此3篇文章外,另外4篇文章内容均都是翻来覆去重复同样内容,文章标题从“试论”到“再论”,竟然又回到“论”,内容或排列组合,或重复发表(例如,2002年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文章《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完全是重复发表)。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这一系列文章中,除第一篇没有列参考文献外,后面发表的文章的参考文献从未引用过前面发表的文章。这正好表明,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转述自国外的论文,他自己并无真正的思考,显然是抄袭他人的观点。显然,为了多发文章,叶浩生可谓绞尽脑汁。

  奇妙的是,9年之后的2011年,叶浩生再次发表一篇谈分裂与整合的论文,算这方面的第8篇论文吧:

  叶浩生. 当代心理学的分裂与学科的多元化整合. 社会科学,2011(7).

  细看一下,这篇论文再次是前面文章内容的重复。一如既往,叶浩生在此文中拒绝引用他本人9年前发表的那7篇与分裂整合相关的文章(他引用了一篇自己的文章,却是关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即:叶浩生.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9))。当然,如果他引用了前7篇与分裂整合相关的文章,那这篇文章就不好发表了。

  所谓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是人为立一个伪靶,再不断批驳,如此文章一篇接一篇。当然,这个伪靶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立的,叶浩生拾人牙慧,他连立一个伪靶的能力也没有。他只是把人家杜撰的话题转换成中文一遍又一遍喋喋不休。通过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的话题炒作,叶浩生将文章重复发表的技巧运用到了极致。

  3.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反复排列组合构成多篇文章

  叶浩生的这一技巧贯穿于始终。例如,1999年,叶浩生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发表了论文《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该文第三节共有8段文字,其中前6段文字完全重复照搬自他本人全重复发表的两篇文章(叶浩生. 试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叶浩生. 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J]. 江海学刊,1999(3)),后2段文字内容来自于他发表于《心理学报》上的一篇文章(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 心理学报,1999(3))的最后三段文字。
   
    最近4年,即从2010年以来,叶浩生开始炒作具身认知的话题,已经发表了与具身认知相关的论文10篇(为便于下面说明,标上序号):

  [1]叶浩生. 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 心理科学, 2011(4)
  [2]叶浩生.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心理科学进展, 2010(5)
  [3]叶浩生. 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 心理学报, 2011(5)
  [4]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5]叶浩生. 镜像神经元:认知具身性的神经生物学证据. 心理学探新, 2012(1)
  [6]叶浩生. 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7]叶浩生. 具身心智:从哲学到认知神经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3)
  [8]叶浩生.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心理学报,2013(4)
  [9]叶浩生. 心智具身性: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 社会科学, 2013(5)
  [10]叶浩生. 镜像神经元、具身模拟与心智阅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这些文章的题目让人眼花缭乱,稍微看一下,作者在继续玩剪刀加浆糊的游戏。例如,有关具身认知的概念在论文1、2、3、4、9等篇中不断重复;有关有关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具身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的内容在论文5、6、7、9、10等篇中不断重复;有关身心二元论的大量文字在论文1、3、4、5、8、9等篇中不断重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叶浩生改变了以往文字形式上一字不改的做法,这些重复性内容在不同的论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字上增减的改动,而且,同一个内容有时放在一篇论文的前面,而在另一篇论文中又放在后面了。例如,有关身心
二元论的文字在论文1中位置在前,但在论文4中又放在最后。另外,论文2的大部分内容在论文4中又重复了一遍。试想一下,如果叶浩生不这么做,同一个具身认知的主题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文章来呢?

  4.抄袭他人

  将叶浩生的上述有关具身认知的论文与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对照,发现叶浩生存在严重的抄袭行为。例如,叶浩生发表于《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5期的论文《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其内容中的论点很多都编译自于Larry Shapiro (2007)的论文《The Embodied Cognition Research Programme》(Philosophy Compass 2/2 (2007): 338–346)。又如,他发表于《心理学报》2013年第4期上的论文《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的第2节内容大量来自于Wilson & Foglia (2011)《Embodied Cognition》一文的的翻译(见网页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embodied-cognition/)。虽然叶浩生在文中点出了Wilson & Foglia,然而,叶浩生将Wilson & Foglia的原话直接作为自己的话陈述。

  上面只是叶浩生论文中的存在的少量问题,我相信在他的论文中还存在大量没有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表现于他的专著、以及所主编的书中。期待其他读者勇敢地揭露,进一步补充。

(XYS20131030)


本文来自《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4/yehaosheng.tx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学院 学术不端 大学教育 广州大学 百度百科 广州大学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教育学院

沙发
mingyunjxq 发表于 2013-11-7 01: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坏人太可恶!

使用道具

藤椅
mingyunjxq 发表于 2013-11-7 01:18: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过呢,举报最好把各篇文章的内容雷同处详细标出来。作为附件都附清楚才行。同时,千万不要污蔑好人啊。

使用道具

板凳
rongrong009 发表于 2013-11-7 01:49: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悲剧了

使用道具

报纸
nathan9800 发表于 2013-11-7 20:17: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会抄啊

使用道具

地板
千年孤独 发表于 2013-11-7 20:30: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耻啊

使用道具

7
yuansenhom 发表于 2013-11-7 21:0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8
brainmind 发表于 2013-11-9 12:08: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唉,走夜路多了,难免遇到鬼!

使用道具

9
flyingbird_2013 发表于 2013-11-25 22:37: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观点,这年头,人心,帖子要好好琢磨琢磨

使用道具

10
gegeqiuwen 发表于 2014-3-25 09:40: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