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JDWII
253463 2605

剩余价值理论为什么不成立?   [推广有奖]

21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07: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些批判都有道理,但不是致命的,或不够简洁。

要知道马克思经济学已经不再是一门科学,绝大多数赞成者已经失去科学理性,马克思经济学已经成为他们的信仰,用常规的科学分析方法根本无法使他们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本论》里的很多漏洞简单得多,捍卫者根本无法捍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黄佶文章汇总

使用道具

22
qi509 发表于 2014-5-28 19:10: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07
如果1小时的劳动体现为6便士的价值
对于你的问题,他会假设1小时的劳动体现为340/4元的价值,8小时劳动中 ...
这说明你还没看明白。

使用道具

23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07
这些批判都有道理,但不是致命的,或不够简洁。

要知道马克思经济学已经不再是一门科学,绝大多数赞成者 ...
我是看到所谓逻辑严密有感而发的。

使用道具

24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32: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1
我是看到所谓逻辑严密有感而发的。
马克思更明目张胆的逻辑不严密比比皆是。
黄佶文章汇总

使用道具

25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4: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4-5-28 19:10
这说明你还没看明白。
我是没明白。马克思的逻辑是:你有多少利润,工人就创造的多少剩余价值,而不是工人创造了多少剩余价值,然后才是你有多少利润,或者你的利润中有多少是剩余价值。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6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6: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32
马克思更明目张胆的逻辑不严密比比皆是。
明显的就不用说了,比如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超过劳动力的价值的价值是谁的价值呢?

使用道具

27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39: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6
明显的就不用说了,比如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超过劳动力的价值的价值是谁的价值呢?
这个还不够明显。下面这个很明目张胆:

马克思在分析和商业资本家作生意的A、B两人的行为时说:“A可以直接把商品卖给B,B可以直接向A购买商品。”(《资本论》,第179页)以此说明商业资本不可能增殖。然而,在A和B可以直接买卖的时候,商业资本家当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商业资本当然不能产生增殖。
黄佶文章汇总

使用道具

28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40: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有:

对于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是这样证明的:“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第230页)
黄佶文章汇总

使用道具

29
hj58 发表于 2014-5-28 19:4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资本论》,第202页)
  很多人以此作为坚持“动物和机器等一切物化劳动不可能创造价值”的根据。然而:
  1,至今为止,我们人类无法确定蜜蜂在建造蜂房前头脑里是否已经具有一个“观念的”蜂房;
  2,没有人说明为什么头脑里预先没有一个“观念的产品”,其行为就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3,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要经过的环节趋向于无限多,每一个环节上的劳动者只需要按照上一级管理者的指示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必要,在很多时候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参加制造的产品最终的用途。
  工人按照工程师的指示或者按照图纸加工零件,而不必知道零件的最终用途;机器作为工人肢体的延长或者工人本身的替代物,也不必预先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目的。
  所以,劳作者的头脑里预先有没有最终产品的“图象”,不能作为一个判据,用来判断这一劳作是否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黄佶文章汇总

使用道具

30
qi509 发表于 2014-5-28 19:5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8 19:34
我是没明白。马克思的逻辑是:你有多少利润,工人就创造的多少剩余价值,而不是工人创造了多少剩余价值, ...
我真的不想说得太多。请从马克思的要给人们的概念入手;他的命题是什么?然后为了这个概念他编造了什么假设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成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