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lue_wind777
20008 82

[学科前沿] [原创]为实验经济学正名! - 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 (3) 完结   [推广有奖]

51
blue_wind777 发表于 2014-9-7 04:43: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星夜小魚 发表于 2014-9-6 11:08
1.我是批評你文中回覆"雲",不讓他加入競爭影響結果而令到實驗達到你們理想結果的用法。至於你說可以輕鬆加 ...
感谢回复。
1. 为什么不加入竞争元素参看第二篇中的解释。
2. 欺骗效应最开始就是在实际实例中发现的,是Dan Ariely 发现一本杂志叫做Economist曾经用过欺骗效应的定价方式 (后来被Dan指出而撤销),所以才会被人研究。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商家作为一种marketing的方法。随便在google上搜一下就能发现。刚才随便搜了一个链接在这: http://www.verasage.com/blog/pri ... ct_pricing_example/ 实话说这个链接也算不得代表性的例子,研究欺骗效应的很多相关论文其实给出了很多实例 (当然,你可能不会有时间看,我也懒得抄过来。)
3. 你是否赞同前景理论只能是个人看法,这是智者见智,不能强求。不过你所说的"前景理论偏向心理学"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想坚守传统经济学所谓的正统的观念(我能觉出,因为我的背景也是经济学)。经济学应该是研究现实中"人"的经济行为, 而不是理想中的“人"的经济行为。判断经济学研究成果是否好用,应该看它是否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 其实你都不知道我的姓名和身份,所以也谈不上冒犯一说。学术探讨而已,对这些我是不会在意的。

从你的回复我能看出你认为欺骗效应,甚至说行为经济学中发现的很多效应只是在实验室中存在,而在现实中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消费者的理性会把这些"异状"在长期统统修正。事实上并非如此。涉及了行为学的人会了解到,人们的思维决策本身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这些有限理性的偏差并非简单的随机扰动。这种系统性的偏差很有可能是长期进化而遗留下来的缺陷 (比如耶鲁的一名女社会学家在猴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决策上的系统性偏差)。当然,一个人可以不认同行为经济学,但要有合理的证据支持,如果没有而一味否定,就不合理了。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和美国,早已经接受了这种"系统性偏差"的存在,不单是金融市场和市场营销方面,在很多政策中已经应用了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举几个例子,比如美国的401K养老金,欧洲的器官捐献,英国的能源市场等等 (这些都是有实实在在的references的)都大量应用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行为经济学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无数的人都因为行为经济学的应用而获得更高的效用,无论欣赏与否,这种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使用道具

52
星夜小魚 发表于 2014-9-8 15:53: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blue_wind777 发表于 2014-9-7 04:43
感谢回复。
1. 为什么不加入竞争元素参看第二篇中的解释。
2. 欺骗效应最开始就是在实际实例中发现的, ...
1.我看過你的解釋。我覺得你所說把影響人行為的關鍵因素分離出來研究,驗證是對的,但很多時行為經濟學卻因為分離出來的因素過份簡化,變成只能在指定情況下才能驗證的特殊理論,在現實中能應用的場合太少而沒有實施用途。
2.我研究了一下"欺騙效應",其主旨就是增加消費者的信息費用(把水搞混),引導消費者應為產品物有所值。而你第二篇回覆說:"由于摆放的位置不同,消费者会更容易受到"欺骗效应"的影响而更倾向于购买其中的一种牙膏。你可能会说但是还有其它竞争者比如其它的超市阿,你想想有几个人买牙膏的时候会骑着自行车去好几个超市逛逛呢?"
當中的含意是,當相差的價錢只是小數目,消費者會因為格價時間的花費比高出的一點的價錢更多而放棄格價。可是現實中錙銖必較的人很多,開始時的小成功是有可能的,但只要商品不是物有所值,單靠欺騙,消費者早晚會發現被騙這一事實而遭到捨棄。

使用道具

53
blue_wind777 发表于 2014-9-11 01:3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星夜小魚 发表于 2014-9-8 15:53
1.我看過你的解釋。我覺得你所說把影響人行為的關鍵因素分離出來研究,驗證是對的,但很多時行為經濟學卻因 ...
你所提出的信息费用说明你还是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里面考虑问题。我就拿"欺骗效应"来跟你讲问题在哪 (这只是冰山一角,不要随意套用在其他行为经济学的现象上)。这里面有一个大前提上的差异。你认为消费者是被"愚弄"了,换句话说你认为的是消费者是有固定的偏好的,这种偏好是一个唯一的值,在这种偏好下,利用手里有限的信息,两种物品可以通过严格的比较而分出好坏,这种是好坏完备的,连续的并且是可传递的。一切听起来那么完美,但问题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强加的前提的假设而已。

消费者究竟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偏好根本就是一个很大的争议的问题。早在60年代就有经济学家研究了偏好反转的现象。现在这方面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现在一部分前沿的经济研究认为消费者的偏好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塑"的。而欺骗效用的一种解释是这种架构本身塑造了消费者的偏好,使之更偏向于其中一个选项。这种选择本身是偏好的改变而不是所谓的信息费用愚弄的结果。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传统的经济学类似的假设问题很多,理论经济学家最近也在从数学的角度试着放松完备性的假设。比如生活中经常存在两种商品很难比较的局面。(请注意这不是说两种商品无差异,无差异的意思是在另一方稍微减1分钱就会偏向于减钱的那一方。而无法比较指即使减了1分钱还是不知道该选哪个)。

一个传统的经济学者可能会说一切问题都必须在理性的框架下研究,否则人的行为不可预测那大家都没法研究了。这只能说明他不了解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系统性偏差" 消费者的很多"有限理性"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了解了这些传统假设以外的"系统性偏差"才能完善经济模型,真正更靠近和解释现实中"人"的行为。但很可惜,懂行为经济的人在中国还真不多。不过由于是前沿学科,这种现象也应该是正常的,既然抨击的人那么多,那就拿出来公开讨论一下,看看反对的理由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脚。

使用道具

54
人初静 发表于 2014-9-15 22:32: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意于参加各位大牛的学术争辩,只是想弱弱地问一下,各位对于“大数据”是否会对实验经济学产生影响是怎么考虑的?

使用道具

55
zgy_Russell 发表于 2014-11-15 11:45: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来看看。。。。。。。。。。

使用道具

56
sdlyzf 发表于 2014-11-15 13:03: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法打开链接。

使用道具

57
晏几道 发表于 2014-11-15 18:40: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58
字母字母 发表于 2014-11-15 18:49: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还没接触到那么深的内容,不过学习了不少东西

使用道具

59
annozk 发表于 2014-11-15 23:1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要跟白痴争辩,她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她的水平上,再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你。
她蠢且无知,你就让她在自己的世界里YY一辈子不就好了,何必呢?

使用道具

60
ltfdick1994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1-16 15:29: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謝謝樓主的無私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