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IsabellaCAO
2765 2

Tesco败走中国:本土关系缺失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0 点
帖子
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8
最后登录
2014-8-25

IsabellaCAO 发表于 2014-8-25 14:31: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市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只能叨陪末座,而“乐购”,这个几经易手的超市品牌未来也将不复存在。



当你在流沙中越陷越深的时候,最好放弃挣扎果断止损,而不是心怀幻想地继续投入。从这个角度说,出售中国业务,也许是Tesco进入中国大陆10年来最正确的决策之一。

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Tesco在中国市场的被动局面,比如业态单一、选址不佳、扩张缓慢、规模不振等等,而这些表象背后更根本的原因是——Tesco本土化关系的缺失。

零售生意的诀窍,一是品牌,二是规模。从2004年算起,Tesco进入中国市场10年,旗下“乐购超市”门店数量从最初的2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135家。相比之下,沃尔玛、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406、236家。门店数量的劣势令Tesco难以发挥规模经济。

Tesco在中国没有采取多业态组合的发展路线,用更灵活、经济的方式快速扩张,而是固守大卖场业态。相比便利店、折扣店等业态,大卖场开店成本、运营成本更高,扩张速度更慢,比沃尔玛、家乐福等对手晚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Tesco,也因此错失了许多机会。

Tesco旗下“乐购超市”大多位于人流密集地段,经营面积数千至上万平方米,除了部分为自有物业外,还有部分为租赁物业,不可避免地遭受租金上涨压力。Tesco在中国大陆拥有135家“乐购超市”和25000余名雇员,员工薪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是难以忽略的固定成本。成本上升推高进场费、条码费,导致供应商关系紧张不堪,屡屡陷入“断货危机”。

虽然引入F&F等自有品牌,试图发挥国际直采、农产品采购等既有优势,并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但受制于单一的大卖场业态,大规模扩张即面临大幅成本支出,经营业绩难以扭转。

企业经营中,提升运营效率或者规模效应,可有效发挥经营杠杆作用,摊薄固定成本,提升盈利能力。Tesco何尝不知规模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外企的它缺乏规模扩张所需的本土关系。

本土关系有多么重要?一个世纪前,洋行依赖于精通英语的“买办”;如今,跨国公司需要借助“代理人”在中国开展业务。于是摩根大通、瑞银等纷纷雇佣中国高官的子女。

经营连锁超市的三大关键是:“选址、选址、选址”。选址不仅需要精准的眼光、精细的计算,更离不开必要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或者缺乏打点关系的手段,往往意味着与好地段绝缘。早在2008年,Tesco便成立商业地产部门,企图通过自建商业地产打开中国各大城市的市场通道,然而几年下来,Tesco的商业地产大多位于三四线城市偏僻地段。

在传统零售这个高度依赖地理位置的行业,缺乏本地关系的跨国公司很难打入错综复杂的内陆城市。河北石家庄,一个12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至今没有一家“乐购超市”,家乐福曾被本地超市联合挤出,后通过与当地超市合作才谋得立足之地,沃尔玛选择市中心新开盘的一座商业中心,显然以高昂租金为代价迎合了地方ZF招揽“世界500强”的政绩诉求。

2014年4月,Tesco董事长理查德路布罗德本特向柳传志求教在中国经商的诀窍,他得到的建议是,聘请几位退休的中国高官做顾问。不过Tesco在中国已经没有机会从头再来了。

2014年5月29日,Tesco与华润创业的交易获批。双方共组合资公司,Tesco将包括135家“乐购超市”在内的中国业务及部分现金,换取合资公司20%股权,华润创业注入220亿港元资产,持合资公司剩余80%股权。交易完成后,“乐购超市”将更名为“华润万家”。

这笔交易意味着在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市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只能叨陪末座,而“乐购”,这个几经易手的超市品牌未来也将不复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TESCO SCO ESC 世界500强 河北石家庄 中国大陆 零售商 乐购 规模 生意

yuye001 发表于 2014-8-25 14:51: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几大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貌似都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或许他们难以适应。

使用道具

yuye001 发表于 2014-8-25 14:57:1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家乐福的网络评论:
一、它曾是行业先行者
家乐福是中国第一家大型外资连锁超市
家乐福是第一家试水中国市场的大型外资连锁超市,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内地零售业还是百货商场的天下。
二、政策管制,不得不独创单店模式
家乐福的中国式冒险
继家乐福之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也在96年进入中国,后来还有普尔斯马特,大润发,好又多等等,但当时他们都遭遇了共同的政策障碍。
三、出让股份,单店进一步独立
家乐福对各地分店的管理和约束力进一步下降
尽管冒着ZF惩罚的风险,家乐福仍然很快在各地都找到了中创这样的合作伙伴。
四、管理分散,商业贿赂乘虚而入
中国市场的回扣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家乐福实行店长负责模式,店长手中拥有包括订货、定价、促销、商品采购建议、人事等全方位的权责,门店有自己的采购小组,根据实际销售情况选择或淘汰商品,且可以根据周边竞争对手情况,随时调整产品价格,这样一来各店都有自己的采购权和定价权。
五、商业贿赂之下,频现商品质量危机
员工受贿后让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商场
《法制日报》报道,2008年3月5日,青岛市水清沟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四流南路60号清水苑小区13号楼查获一处非法窝点,涉案人员将大批2004年至2007年生产的已过保质期的“香辣王”、“调味油”、“番茄酱”、“麻婆豆腐调料”等商品原包装拆掉,换上伪造的新包装,大量输入家乐福销售。
六、媒体选择性监督,导致口碑越来越差
家乐福更容易成为负面新闻主角
在中国要搜索大型商场欺诈消费者的新闻,你会发现家乐福往往成为故事的主角,这也与中国新闻圈的生态有关:大商场一般都是本地报纸,电视台的合作单位,每年投放大量广告,因此本地媒体在接到消费者对他们的投诉之后,一般都会拒绝报道,偶尔协助消费者与其进行协商,把问题解决掉即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