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2129 1

[经济]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推广有奖]

企业贵宾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624047 个
通用积分
147.0348
学术水平
918 点
热心指数
988 点
信用等级
842 点
经验
398632 点
帖子
9795
精华
48
在线时间
173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19
最后登录
2022-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1.方法

       我觉得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注意“经济”二字,即抓住一个重点:“成本”(花费的劳动、精力、时间、货币、财物、资源等等)。

     学习经济学,首先要知道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经济学和学习其它任何学问一样,要多问为什么。权威和老师比你强的地方仅仅是他们先走一步,已经学习和研究过这些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因此,对前人的东西,不应该“敬畏地、无条件地接受”,而应该是“尊重地审视、平等地质疑”。

2.作用

     经济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习了力学和热力学,可以知道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学习了经济学,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这种说法稍嫌绝对,但是基本正确)。

3.理解

       *经济学旗帜鲜明地保护经济人的应得利益,不鼓励“舍己为人。不存在“自己的”轻于“他人的”这样的逻辑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最多的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问题。

浅议本科的经济学学习

 一、目标篇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阐述在大学的本科阶段进行经济学学习的目标。依照各人具体情况的不同,学习的目标亦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目标有哪些。张维迎(1995)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西方的经济学研究分为两类,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所谓理论研究就是指理论创新,在对前人的观点进行吸收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新的经济现象的解释或对老的经济现象更完善的解释。所谓的经验研究,就是指运用已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来讨论某一个具体问题,讨论中往往用上了统计分析的方法,也可以视作是对已有的理论和模型的检验。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经验研究中的“反常”现象,而经验研究则根本无法离开理论研究这个基穿但是,在张维迎的论述中隐含着一层意思,即理论研究的难度要大于经验研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才转而开展经验研究的。

  对于一个大学本科生而言,必须考虑到其时间上和经验阅历上的约束。因为经济学的学习是无法脱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的,而在这一点上本科生还欠缺很多。同时,搞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的文献工作,而这正是时间约束的由来。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并且打算把它学好的人,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这有利于你制订相应的最佳学习方案并督促自己“不做与你的目标无关的事”

二、途径篇

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本科阶段经济学学习的途径进行讨论。之所以不敢妄谈什么学习方法,因为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好,自认为拿不出一套具有经验传播意义的学习方法。同时,下文的讨论是散漫的,不具备方法论的系统性。

  虽然许多人对老师怨声载道也有很多人常常逃课,但无可否认的是听课是进行经济学学习的最有效率的途径。老师将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浓缩提炼,结晶为课堂讲义,省却了学生信息搜寻的成本与“试错”的成本。老师能够在短时期内(如一个学期)将某个问题或学科(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进行高密度的概括,从而为我们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课堂上可以理解的问题构成了我们学习经济学的原始积累,课堂残留的疑问则为赢得超额利润提供了机会。当然,这段叙述的前提是授课教师在该领域内具备中等以上的水平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否则——逃课算了。

  图书馆的藏书构成了第二个学习途径。虽然人大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与质量不尽完善,但无可否认的是,用来完成本科的经济学学习已经是足够了,当然要利用上电子阅览室。对于这个学习途径我有几点说明。首先,对于老师推荐的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参考书都要看一看。如果是经典著作的话(经济学最大的优点是每个领域内都不乏经典之作),就认真读一读,即使是很一般的书也要翻一翻,了解其结构与主要内容这两点就足够了。其次,经典著作最好读原著,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曲解。最后,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并想看一些书的同学,最好从该领域的“理论评述”、“理论简介”、“理论回顾”等思想发展史一类的书入手,先了解其学科理论基础再从“经典”读起,这样的顺序是比较合理的。

  杂志与报纸构成了第三个途径。杂志相对而言比较专,报纸则更为宽泛。我主张虽然期刊不是每期必读,但至少相关领域的核心刊物要浏览一下。西方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比专著更好地反映了其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虽然这并非中国的国情,但对《经济研究》的跟踪关注也能使一个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学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了。同时,阅读期刊还可以帮助你把握某个领域中的“热点”以便完成课堂论文。还有一类期刊,其专业性稍差、可读性更强,典型代表非《经济学家茶座》莫属。虽然它并非只面向“经济学人”,但我们如果以专业的眼光进行阅读并思考其中的“火花”,想必收获也是“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同期刊杂志相比,报纸的目的是向我们提供了“直面现象”的机会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这一点对于进行经济学研究(例如经验研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本科阶段学习经济学的最后一条途径亦是收获最丰的途径非文章的写作莫属了。我想强调的是,写经济学的文章总是能给人带来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上的最大的收获(相对其它几条途径而言),不管文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

三、写作篇

       这里所说的论文是指专业论文,并非什么随笔、书评、读后感一类的。我认为写论文的工作量虽然不小,但是收获也同样巨大,因为从感兴趣到有想法到系统化再到文字表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本科写论文的几个阶段。刚刚开始的时候,既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动笔写、写什么。那么此时的论文大概是在复制的基础上完成的,复制别人的观点,复制别人的结构,甚至复制别人的内容。比较初级的复制就是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也许稍微改改个别的字句,也许什么都不改动。高级一些的就是从几篇文章到一篇“文章”,从“Ctrl+C”到“Ctrl+V”,因为是来自于许多不同的文章所以连其中的字句都省得改了,实在是“方便”至极!渐渐地,对待某个问题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述、怎样论证清楚,于是只好看大量的资料,找出对自己有用的,加上自己的观点就揉合出了一篇文章。也许自己提不出什么系统的观点,但是如果能够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和评价就可以了。渐渐地,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应该已经接触过一定的专业课并思考过一些问题了,那么这时的文章至少观点是明确了,但是在表达清晰与论证有力这两点上一般会有不足。在写文章的时候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形,要不是自己说自己的,一家之言的论证干瘪无力;要不是四处找资料,过分地堆砌冗长无味。由于缺乏对数据的驾驭能力,在数字资料的使用中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引用不当的问题。总之,写论文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自动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推进,有人到了大三还在抄,所以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下面,我来谈谈作为一个本科生写这种专业文章的一些注意事项,其中并无重要性上的主次之分。“态度决定一切”(米卢蒂诺维奇,2000),对待写文章同样如此。虽然自己写文章很难,但坚决不能抄,即使自己写的文章质量亚于抄的,也不能容忍自己滋生懒惰的情绪。

       其次,选题与切入的角度十分重要。大多数同学写文章都喜欢选一些热门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所指向的经济现象往往比较复杂,是由许多基本的经济现象叠加而成的,因而难于进行分离和分析。这个道理同物理学分析复杂运动时将其分解为简单运动的道理是一致的。

     所以,我觉得选取题目和切入角度时最好选一些比较小的题目,这正如论文指导老师常说的那样。我想说的是,这里面的“些实际上指的是最为简单和纯粹的基本经济现象,而且最好是作者亲身体验过的和思考过的。一来简单的现象好解释,二来有过接触和思考的问题在写作中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毕竟专业文章还是一篇议论文,说来说去用的还是那几种论证方法,而论证的驾轻就熟是建立在对论题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之所以许多论文竞赛中都有推荐本科生写调查报告,原因就在于一篇论述清楚有力的文章必然是一篇论题得以把握的文章,而对于学术素养相对较低的本科生而言,调查报告中的总结性论题相对更容易把握一些。同时,这种选题与切入的指导思想也是符合经济学“直面现象”的精神的。即使从一个功利的角度讲,选醛些题目的文章也是易于在竞赛中获奖的。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一般要做许多文献工作,就是指考察前人做过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以及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如果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是没有人研究过的,而且也并非已有问题的发展,那么要做的文献工作就比较少,只需要把要采用的分析工具的由来以及利弊推敲一下。如果论文中的问题或其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已有所讨论,这时的文献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前面所说的“些题目与“大”题目也可以从所需要的文献工作量的角度来理解。大家应该看到,文献工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论点的形成和论证的深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文献工作本身又是艰难的。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张维迎,1995)一书中有146个参考文献,这其中还不包括我们惯常采用的经典著作一类的,例如什么“国富论”、“通论”等等,张引用的全部都是在经济类刊物上刊发的论文,从1937年科斯最早的关于企业的论述“The Nature of the Firm”开始。一篇文章任何可能的贡献都是建立在对前人的思想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本科生学术底子薄,对于相关问题的积累就少,要做的文献工作就多,因此是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有理论创新意义的文章的,这就构成了推荐本科生写调查报告的另一个原因。当然,并不是说本科生写“大”题目的文章就没有收获。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总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那么写文章就是记录自己思想的最有效的手段了,可以作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的阶段性总结。

  关于专著与论文,我认为这两者虽然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出现,但其性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就我的感觉而言,西方学术界是更加注重论文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他们也有专著,但看起来更象是论文集。国内对待论文的重视程度要差一些,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文章太少而鱼目混珠的文章横行。相反,国内的专著的上镜效率较为频繁,但专著没有文章的针对性那么强,相应地评论其质量的高低就要困难一些。我觉得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少不了对待论文的严谨和系统的态度,即通过不断地引用和修正前人的成果实现经济学的延续。培养端正的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学习技巧 西方经济 方经济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学习技巧


https://www.cda.cn/?seo-luntan
高薪就业·数据科学人才·16年教育品牌
good1234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4-8-29 15:08: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完后感觉真的挺管用的,我认为是这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