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日新少年
9823 45

[经济学前沿] 宏观寓言: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讨论 [推广有奖]

区版主

大师

4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日新文库:Matlab入门及进阶

日新文库:Stata入门及进阶

日新文库:R入门及进阶

威望
3
论坛币
647226 个
通用积分
22659.7819
学术水平
1183 点
热心指数
1362 点
信用等级
1049 点
经验
150688 点
帖子
10956
精华
11
在线时间
6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24-3-27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日新少年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4-9-20 11:43:4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果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改革开放也已经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来,我们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赞叹和关注。然而,更加特别之处是,从历史的视角观察,这个增长奇迹显示出中国有可能成为唯一的经历过由盛至衰,并再度崛起的经济增长案例。

      在整个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可以被区分为农业和非农产业,农业中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得到转移,这样一个过程并非只是后起的赶超国家的特有现象;西方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不是从马尔萨斯陷阱,经工业革命而一跃进入新古典增长阶段。只不过,在西方经济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马尔萨斯时代向索洛时代的过渡,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人口转变过程也不能显示具有阶段性意义的变化,以致人们很难清晰地看到其间存在的刘易斯时代,倒是期间经历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启示让西方各国家记忆尤深。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类经济发展史的时候,加入一个以刘易斯命名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并考虑马克思的“预言”丝毫不降低对于早期工业化国家历史的解释力,却大大增强对于后起工业化地区(典型的是H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及尚未完成这个过渡的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理解。

一、  马尔萨斯均衡陷阱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统治人类历史的时间最为长久。从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经济的历史来说,直到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发生工业革命,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时期,人均收入都处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即都处于马尔萨斯式的贫困状态。以致有人认为,在这个马尔萨斯时代,简直谈不上存在着经济增长这样的事物。不过,经济增长靠累积而来后来蓬蓬勃勃的工业革命也不是凭空发生,因此,终究是存在着一种马尔萨斯式的经济变化。

然而,马尔萨斯均衡陷阱的本质在于,任何增加的产出都会因改善人均拥有的生活资料(主要是食品)而降低死亡率,提高出生率,从而刺激出人口的增长,继而摊薄人均拥有的生产资料(资本)。在这种马尔萨斯式的条件下,所谓的“经济增长”就是这样无果地循环往复。


       毫不例外,在进入现代历史时期之前的数千年里,中国始终在马尔萨斯贫困陷阱中挣扎。不过,就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来说,中国也曾经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伊懋可(Mark Elvin)等经济史学家的说法,中国长期处在一个“高水平均衡陷阱”之中。这个理论假说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致维持了一个与欧洲早期历史相比更高的生存水平,从而人口增长很快,相应导致劳动力过多和过于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

     二、刘易斯“二元经济论

       与刘易斯理论不可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是指在一个国家中,整个经济被明显地划分为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和能够获得无限供给劳动力的非农部门,农业释放剩余劳动力与非农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过程,构成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后起工业化经济体,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之所以这个增长类型在欧美早期工业化国家之外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是因为后起国家和地区有着更快的人口转变过程。当人口转变发生很快,并且进入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时,劳动力剩余就会形成。另一方面,某些制度因素阻碍劳动力的充分流动,从而不能一下子结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现象,因此,逐步消化剩余劳动力就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不仅如此,在这个资本和劳动投入规模不断扩大的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循环往复过程中,劳动力从剩余状态转变为得到生产性使用,同时意味着从边际劳动生产力很低的农业,转向边际劳动生产力高得多的非农产业,形成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从而获得一种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特有的全要素生产率源泉——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不仅如此,工业革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而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以,二元经济发展时期通常伴随着超常高速增长表现。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后起工业化经济体以及中国,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一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  马克思式的预言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物质条件。当时,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欧洲已得到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这种客观物质经济条件的成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要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剥削的加深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代表先进生产方式要求的无产阶级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从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

上面一段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背景的经典表述:它描述了在那个大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急剧推进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相应的分配状况!在这里我不想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但是,我想,结合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角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事实:

       1、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阶层将会被划分为资本供给者和劳动供给者两大群体;前些年,也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无序化以及相关法律及公共服务没有跟进,我国出现了大量了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状况,社会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农民工集体讨薪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高发印证了这个状况。

       2、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社会收入分配状况会出现持续恶化的过程。我国早已突破0.4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水平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也将是困扰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伴随着农工荒的出现,也就是劳动力供给的相对缺乏,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农民收入有所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否能最终改变收入分配状况,还有待商榷。

       3、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在总体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资本所得的比例会持续增长。在经典的教科书中(如Mankiw),劳动与资本在社会总收入的份额被锁定子在7:3左右。但那时成熟经济体(如书中的美国)的情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工业化急剧发展的中国,三十年来,资本在社会总收入中分配的比重是一直在增加的,已远超合理水平,并且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

四、索罗式增长阶段

      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旦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并且进一步到达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相等的商业化点之后,其经济增长便属于索洛所定义的新古典类型。在索罗类型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被假设为是短缺的。虽然由于劳动力素质不断改进,资本劳动比仍然可以合理地提高,但是,因资本积累而持续增加的投资,终究会在某一点上遭遇报酬递减现象。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索洛式的新古典经济状态并不是远离风险的“应许之地”。导致在新古典状态下发生经济增长风险的事物一般包括:竞争力会在国家和地区之间消长、经济周期的发生终究也不可避免等。具体的经验和教训则有诸如日本式的“高收入陷阱”并导致“失去的20年”,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造成的各国低增长、高失业和财政的不可持续,以及在美国经常存在的金融风险和无就业复苏。

      中国经济终究要进入一个新古典增长阶段,一方面,将面临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同的问题,如必须探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路径,才可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仍然会面临诸多独特的挑战,如二元经济发展时期已经形成的“未富先老”特征,不仅给中国带来特别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也将以不同的形式被带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给新古典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打上特殊的烙印。此外,正如13本经济发展“失去的20年”所揭示,在高收入的增长阶段上,经济增长不仅不会自然而然地一帆风顺和凯歌高进,而且有着更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要克服。其实,在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向新古典增长阶段的过渡中,已经孕育着许多未来的挑战,需未雨绸缪。

五、实现长期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的挑战

   1、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所以我们需要加快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一项艰巨,但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2、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在工业化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选择。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种产业结构除了利润率不高,还存在物质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我国一些地方来说已是迫在眉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新一届政府上任,开始进一步地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机构的转型与升级,但总体效果还有待观察。

   

本帖隐藏的内容

       3、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

      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层平飞状态,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 .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0.445,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收入分配改革刻不容缓。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处于900至1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阶段。经验证明,在这一水平上,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大多数人享有问题,社会问题将激化,国家极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党中央、国务院高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2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明确了改革方向。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了政府改革收入分配的决心,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总体而言,从现任政府的举措来看,我们仍然处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知道,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最近央行刚刚释放5000亿流动性刺激经济,也算是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一项措施,但就长期经济增长而言、仍需要从产业结构升级和收入分配改革上来,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PS: 以上是楼主闲来所思内容的一番整理,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讨。O(∩_∩)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方式 收入分配改革 寓言

已有 3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wwqqer + 5 + 5 + 5 精彩帖子
LIXUANHANK + 5 + 5 + 5 精彩帖子
linmengmiki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0  热心指数 + 10  信用等级 + 10   查看全部评分

heshi818 发表于 2014-9-21 10:25:0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kankan

使用道具

LIXUANHANK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4-9-23 21:47:5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李攀 发表于 2014-9-23 21:57:4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得很好的文章,理论很强啊。

使用道具

李攀 发表于 2014-9-23 21:58:5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得很好的文章,理论很强啊。

使用道具

李攀 发表于 2014-9-23 21:59:1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得很好的文章,理论很强啊。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5 00:23: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与刘易斯理论不可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是指在一个国家中,整个经济被明显地划分为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和能够获得无限供给劳动力的非农部门,农业释放剩余劳动力与非农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过程,构成一个经济增长过程。



在索罗类型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被假设为是短缺的。虽然由于劳动力素质不断改进,资本劳动比仍然可以合理地提高,但是,因资本积累而持续增加的投资,终究会在某一点上遭遇报酬递减现象。
楼主大哥主要提了2个事情,见上。


一个是说,当一个社会近似于半农业半工业的社会(简陋来说如此,包含各种程度比例),则经济增长(简陋地说)。

另一个是说,当一个社会近似于工业社会(简陋来说如此,包含各种程度比例),则经济滞涨(简陋地说)。


那么,对以上现象,马克思学派的观点是,在一个纯净的单纯的标准的资本主义社会,则有:

A,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的首要动力,是就业人口和工资总额。

B,工人收入=资方的外部收入。而资方的内部收入,是指各资本家之间的买卖收支。


解释一下来说:

在半工业社会,资本家的产品,是面向工人出售,并且面向地主和农民出售,结果经济增长。
这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上述公式B。
公式B的工人收入=资方外部收入,但,现在有了农民和地主,变成了:(地主+农民+工人)购买资方产品支出=新的资方外部收入,而大于等于公式B的情况。
--------刘易斯社会。



在工业社会,地主和农民都比较少了,倾向于主要是工人,即B公式。这时候,以前的地主+农民对资方产品的购买减少了,甚至减少到很少,而仅仅只有工人。结果是,滞涨。其中,涉及中等收入陷阱等等各种表现。
------索罗社会。


附:

关于资本循环的3个等式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64245-1-1.html


没有相同的1元钱,也没有相同的GDP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65635-1-1.html


使用道具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5 00:33: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改革开放也已经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来,我们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奇迹,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赞叹和关注。
上述说,一,中国出现了经济奇迹,二,全世界普遍赞叹,

那么,上述说法,仅仅是疑问,是课题,而并不是结论。


假若你们当成了结论,则是需要严格论证,或者比较严格论证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且,经过了建国以来30年的建设,生产了初步的工业化,生产了亿万有文化的劳动人口,还有亿万的农民在家有自留地,等等,
----------把上述这些,用5年、10年等等的时间,投放到市场上,你会看见什么?


其他的,例如世界科技发展,例如钞票印刷发展,环境污染,等等等,就不说了。只说上面的骨架框架。


数学:毛泽东阶跃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45996-1-1.html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4-10-25 01:03:3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经版版主李攀M要求我们来此闹闹,不要在马经办无谓纠结。正好本人也厌恶那些瞎闹扥,来学习学习。

经济发展不外两种模式,一是商品不变提高生产率,这种模式提升能力有限。虽然在长期宏观上看人的欲望无限,但是再短期和具体商品上看欲望(消费能力)却是有限的。这样便出现生产10个人共100斤大米,大家正好够吃,此时提高生产率,8个人生产100大米,则必定有2人失业,于是另8人各分12.5斤大米。可是他们都只吃10大米,另2.5斤大米则用来显摆,倒在垃圾箱里。正好那失业2因无收入在捡垃圾活命,捡起了这2.5斤大米。

以上,经济进入这种情景式再怎么弄都不会有实际经济增长,经济知识简单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二是在以上基础上如果有人突发奇想,将大米变个花样吃,但是每人需要消费更多的大米,则那2个失业人员可以上岗了,于是经济有真实的发展。

再后,又突然出现爱迪生这样的怪人,正好生育率也上来了,有多余人员生产电灯,于是人们开始用电灯,则经济大幅度提高,人们吃的饱还有电灯用。

经济的发展不过如此,总是生产基础部分(或已有消费部分)消费品的人员有富余时,恰好有怪人出现使人们消费新型的玩意儿。什么利润率、工资、GDP……,等等,都必定隐含这样的前提。这个前提不存在,所有经济发展数据都只是zf的贴身狗——经济学家的混饭账单,都只是守夜人——zf的愚民口号摆了。

后进的国家能够快速发展,只在于先进国家已经开拓出经济发展的途径,会照搬照抄即可。有些国家和地区就是没有“拿来主义”的本领,所以就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