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kk22boy
40751 34

[论文指导] SSCI投稿体会 (转帖)   [推广有奖]

  • 8关注
  • 95粉丝

一叶知秋

学科带头人

51%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计量经济与统计

SSCI、权威 论文写作及投稿经验

威望
1
论坛币
56494 个
通用积分
128.8729
学术水平
437 点
热心指数
492 点
信用等级
393 点
经验
67495 点
帖子
15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21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0
最后登录
2024-4-2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kk22boy 发表于 2014-9-28 12:13:3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不大

在自然科学领域, SCI论文中国明显地居世界较前地位;而文科发文量则大大落后,不少学者甚至对文科领域内的三检索系统都不知道。SSCI、 A&HC、ISSHP是文科三大检索,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社科论文大型检索工具。英文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收录全球社会科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覆盖包括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领域(中国也有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前加了个C,即中文CSSCI)。中国大陆有1本英文期刊进入了SSCI检索。

从本人视野看,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几乎是难以听到的,或者即使有时能听到,也是寥寥无几,这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从海归成堆的八所最知名的高校发表论文被文科SSCI收录情况(2004)统计来看,如1年南大 4篇 /浙大6篇/中科大6 篇/上交大8篇,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以上资料可用百度证实。SSCI发表周期长(一般1-2年才出版),难度大,在中国大学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职称制度下,绝大多数人对这无兴趣或无能力。在国内不象SCI那样受欢迎,很少有人提及。

本人在攻读学位的特殊压力下,这几年深深体会了SSCI,ISSHP之旅,虽褪了一层皮,白了点发,但也小有收获,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文章将被SSCI,ISSHP 等收录近10篇。不知本校有写SSCI的经历的同事否?笔者以为,“做研究是踏踏实实的事业,发文章是件具有策略的任务”。两者兼顾最好。有些观点和思想很有参考价值。应科研处领导盛情相邀,本人不揣冒昧写下点经验感受跟同行与兴趣者分享一下。请不客气的斧正。

二.大前提:弄明白文科研究的中国与国际区别

1.中国文科在国际上发声微弱原因。自然科学国际上很容易取得较一致的认识;有人指出文科至今未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理论与方法的共识,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明确的鉴定依据,即使存在社会效果,也难以用数字来显示;尤其在文化、意识等方面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国际大相径庭,导致价值观与判断的多种矛盾。其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决定了它尤其不能按照国外标准进行。

2.中国特色问题。中文文科文章喜欢宏观叙事、主观定性判断,创造概念和中国特色东西。这与西方那种计量方法做实证研究,要求精确描述、精确测量变量是格格不入的。 如写文章喜欢用 “结构”、“体制”、“素质”,再加一个“性”或 “化”;或土地、人口等中国特色政策的东西。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背景,评阅人会问你,这种话,到底什么意思?肯定看得发怒了。如就是户籍两个字,本人在荷兰一杂志发文时,经历了6个评阅人,属不同国家(甚至有喀麦隆),由于文化差与研究方式差,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特色,洋洋洒洒写了几页纸和我辩论,沟通起来困难,几页纸解释不清。还有中国人喜欢大讲意义,但老外直接切问题。这些差别没考虑清楚,文章写出来了也是白写。  

三.你的文章选题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

一些研究者都说,文章遵守: Be Novel, but Not Too Novel 。虽严肃的研究,但选题立意要象写小说。文章开场白非常非常重要,如在一大堆稿子中,introduction没吸引力没人愿意看下去,这是我的经验。“novelty of research topic”, 新意是第一要领。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接收。 是否有新意,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SSCI 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你的文章如何从 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论文的标题,介绍部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被检索一定要多花功夫在标题和摘要上,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点,就不要怕不会被外文收录。“做很少人做的研究领域,做难的研究领域”。

四.学科杂交是出好Idear的法宝

杂交出良种,是一种优化机制。 要创新就要交叉学科,这可是现在大趋势。学科交叉仅仅是一个手段,交叉的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本质。交叉学科具有“远缘联姻”的优势: 生命力极为旺盛且能对其他交叉学科的孕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攻学位的学校以优惠政策支持学科交叉,设立专项经费与专门的孵化基金非常有眼光。研究经济学有三条腿:数学、经济学、技术学,离了哪一条也不行。我的文章就是走“杂交学科 ”之道, 大胆“混血的结果。如第一篇把生态、 生存、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经济学、农户行为理论联系起来做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文章关键还是思想创新。在好的英文期刊里,一般不会因为语言不好而拒绝。最多是主编看一下,觉得有些思想,打回来建议作者找人proofread一下再审。而学科杂交是启迪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 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出好思想的利器。立意定了,要阅读与了解所欲撰写的领域里所有已经发表过的文献,一步一步地找出研究的点,力避喜欢宏观叙事,通过提出假设、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统计进行实证分析。

五.站在编辑与审稿人立场撰写推销论文

1.论文首先要过编辑部这一关。我的经验是中文进行翻译的稿子一般进不了编辑第一关。编辑短时间内作出的决定影响论文大半的命运。论文各环节都要规范,如果在几分钟内看到语言毛病,就很难送审了。哪怕英语再好,编辑一眼看出此人不懂科研“语言范式”,不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导师一般都会说初写一定要搜集一些类似的国外高级刊物的英语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找到要表达相似意思的英文句子,使用它的句型,学习其范式。也要明白 “语感”这个东西是一辈子也学不来的。经过真正规范学术训练的人,眼睛都是很尖的。

2.按水平高一点的刊物质量标准写,向低一点的刊物上投稿。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共同作者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花点钱找海外的编辑公司把关,提高成功率。我的几篇文章都是找一个外国同行。

3. 我每次投稿,要求作者提供3-5个潜在审稿人(方法是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他们如何采用我不知道。一个看上去平衡的潜在审稿人列表,在编辑的眼里才是有价值的,投稿也更有可能发到作者倾向的审稿人手里。在同行评议存在很大弊端的今天,可以考虑影响同行评议,有一些技巧,但过头会成拙。

4. 引用两三篇自己的高水平论文。 编辑很有可能也会Google一下论文的作者,也就是说,建立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把自己的学术简历和论文列表放在网上,都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方面,中国科研工作者做的很不够。

5.数据与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你会进入黑名单 。

六.脚踏实地,用心血浇灌

在中国现行土壤下从事人文社科领 的人要写几篇SSCI,是要准备脱一层皮。在文章动笔之前的田野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对基本概念与辨析、方法的熟悉也花了1年。文章综述是比较难的,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所以同时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了ISI Web of Knowledge文献方面的阅读,所撰写的领域里所有已经发表过的文献不管看不看得懂都要找到,也找过不少国内外专家交流。在心中沉淀撰写的领域,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脑力激荡,然后逐渐形成共识,才不会走错方向。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有句古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特别注意精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接着找指导教授坐下来谈谈自己的构想,同时与同学一起脑力激荡,与国外的朋友讨论提高你的论文质量。

整个过程慢慢磨,慢慢折腾。如第2篇,先投了一个1区top journal,3月后被不客气的拒掉。然后改投2区的一个期刊,3个月后混了一个“major revision大修”就说明有戏,那就乖乖的按照评阅人的意见修改。修改后minor revision,然后又一次major revision和minor revision,然后说要我找母语是英语国家的人修改语言, 不厌其烦解释一些中国特色的问题。然后accepted ,接着出proof,又通知说参考文献有拼写错误,最后网上公示。全过程有6个不同国家评委,1年半左右。出版的杂志估计还要半年。投第一、二篇杂志,有英和美差别,其姓名、参考文献人名缩写等细节都必须一点点的照顾其差异。 所以写基本上一般是“干中学”,不厌其烦讨论与修改。要有心理准备,连续修改个2年至3年,才有可能将一篇有学术意义的论文产生出来。比较国内学者和期刊的浮躁心态,恨不得投稿后3个月内就出版,正因为写SSCI检索论文性价比低,除非特殊的获学位压力,所以99%人都不愿写它。

与国内“人情”或“权威”充斥的不正常的期刊氛围比,SSCI还是有自己的独立性(那6、7个审稿人分布于不同国家)与公正性。因为主编回信经常说,我的期刊宁愿等2、3年也不愿意把有问题的文章登出来坏自己的名声。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ci投稿 SSCI SCI introduction surprising 论文 信息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征夷大将军 + 100 + 100 + 5 + 5 + 5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r9205009 + 100 用心
kmrd + 100 辛苦!

总评分: 经验 + 3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如果该贴对您有些许帮助,希望你能回复一下或者评一下热心指数!谢谢!
kk22boy 发表于 2014-9-28 12:13:5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国际社会科学检索投稿及注意事项



1.国际社会科学三大检索及影响因子计算简介

SSCI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A &HCI (Art s & Humanities CitationIndex ,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 、ISSHP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创立的旨在记录和反映期刊国际上社科人文文献的收录和引证关系的检索工具。其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类学、行为科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资讯科学、法律、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及都市研究等社科领域的所有学科, 在学术界和信息情报领域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SSCI同姐妹篇SCI一经出现, 立即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国际社会科学界已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机构或个人研究水平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依据。例如国内《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也将列为A类期刊考核。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讨论稿)》规定,在SSCI和《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每篇40分;而在《新华文摘》, ISSHP收录论文,每篇30分,全国学术会议5分。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以上资料可用百度证实。)国内的《经济研究》也提出要尽快进入国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一个期刊的影响大小,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计算影响因子的公式:例如A刊在2008 年的影响因子=A刊2006-2007 年的论文在2008 年的被引次数除以A 刊2006-2007年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的大小从统计学意义上是能够反映出一种期刊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程度。因子越大表明它的“影响”就越大;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越多, 表明它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国际上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2.到国际SSCI期刊投稿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科技研究声望日隆,地位明显提高,但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上发声微弱。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我们强调科学无国界。而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难以产生比较一致的国际认同感, 注定了SSCI和A &HCI 标准的应用推广较难。中国问题具有中国特色,有自己的特殊性,SSCI以美英为主的英语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 符合了世界强国分布的格局,强势国家对一些弱势国家存在着政治偏见。加上我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在写作规范、引文规范化方面,跟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文献引文率非常低,资料和数据的可靠度太差。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在国外市场太小,学者缺乏到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自信心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动力。当然英文写作方面的困难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在香港, 虽然大学教师的英文都应达到相当的水准, 但几个主要大学的商学院都聘有专门的English Editor 来帮助修改教师的学术论文的英文。

3. 向SSCI期刊投稿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1) S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SCI源期刊,即只有发表在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才有可能被收录。投稿基本步骤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工作,获取最新参考资料,然后确定主题,拟定题目,再选定拟投期刊,并查找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再查找拟投刊物的投稿须知,最后根据投稿须知要求撰写学术论文。期刊可通过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http://www.isinet.com)查找。要选择适合的期刊。在PUBMED上检索所投论文相关主题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哪类期刊上,通过ISI网站查询IF,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用自带的Analyse功能对每种期刊进行分析,如最近几年收录中国作者所写论文的情况。

2)网上投稿。大多数的国外期刊都可以网上投稿。进该刊所在的数据库,找到Instruction for Author,查看稿约,论文必须按照拟投期刊稿约规定的格式写作,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参考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的要求。网上投稿就会给出投稿网址的链接。点击进人先申请帐号,然后就可以根据提示逐步操作。在投稿时,first page、论文主体和图表要分别上传。网上投稿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稿件投出以后会立即发出一封确认信;而邮件投稿会在第二天收到编辑的收稿回执,当收到确认信了才算是投稿成功了。通常国外期刊会在3~6个月到半年以后给作者答复是否录用还是需要修改。几个月后混了一个“major revision”就说明有戏.

3)投稿后应有被退稿的心理准备,一篇稿件要投稿3—4次才被接受是常有的事。对审稿人和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如认为合理即要认真执行,如认为不合理,可详细陈述自己的理由,及时与编辑部沟通。

4)目前大型工具书《SSCI and A & HCI 收录期刊投稿信息指南》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一部关于SSCI和A&HCI收录期刊投稿地址方面的大型工具书,包括英文刊名、刊期、国际标准刊号、中文刊名、收录内容、出版社地址及投稿要求等,为国内学者查找、检索国外期刊或投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提升论文被国际社会科学检索概率

1) 原创性。要想论文被国际社会科学检索,原创性是最基本的要求。SSCI强调“首次提出”、“首次发现”,在某一问题上有新意有发展,可视为创新。

    2)对路。投稿前一定要读懂该杂志的投稿须知,还应多参阅该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了解其行文格式等特点,使稿件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符合杂志的要求。如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应大量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摘录有用的词句与表达方式以使论文的英文表达更加地道,增加投稿命中率。

3)行文写作:题目应简明、确切、20个字以内、不要太笼统;英文题目起首处不要使用the,a,an等。不要列入符号、公式等。把作者姓氏置前,名字置后,首字母大写。一般而言,前言常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多用被动语态;引用文献常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说明研究内容和目的常用一般过去时。方法部分一般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且多用被动语态。结果部分一般用过去时,表注和图注内容应用一般现在时;讨论部分的时态运用比较复杂。文献最好按年代顺序叙述,内容前后呼应,具有逻辑性;多用简单句。

4)摘要与参考文献。检索系统采用英语,在收录一篇论文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摘要内容通常以100~150个词且尽可能详尽具体的表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不去介绍常识,不进行评论,不与论文题目和前言内容重复或雷同。用过去时态表达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表达作者的结论,且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特别是要说明自己的独创部分。目前许多作者的英文摘要写得比较简略,没有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体现在文摘之内,这势必会影响论文的交流。论文还应清楚地标注出引用部分,完整地给出参考文献。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处,并完整地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即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

5.全球顶尖的管理学与经济学SSCI10大刊物及影响因子(2000年)

1.管理学(Business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 731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 538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 449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 638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 579

MIS Quarterly 1. 548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 545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 53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 333

Research Policy 1. 162

2.经济学(Economics)

Economist 10. 490

Journal O F Economicl Iterature 6. 405

Quarterly Journal O F Economics 3. 537

Journal O 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 085

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 2. 608

Health Economics 2. 159

Journal O F Health Economics 2. 133

Economic Geography 2. 073

Econometrica 2. 072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 977



                                (会计学院 何雪峰博士  撰稿 )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clx0200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9-28 14:03: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东西,得好好学习一下。谢谢!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单神傲银 发表于 2014-9-28 14:41:2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9-28 19:12:1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szfdtz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9-28 22:11:0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 ” —— 虽然SSCI难度较大,但这种表达不像一个严谨学者所应说的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hanxianfeng 发表于 2014-9-29 08:59:5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ZHC19811026 发表于 2014-10-4 17:41:1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一般的体会。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zm6040 发表于 2014-10-21 17:08: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szfdtz 发表于 2014-9-28 22:11
“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 ” —— 虽然SSCI难度较大,但 ...
非常赞同,怎么定量难度?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laiyuanyuan 发表于 2014-10-22 23:58:1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用  原创者是超级大牛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mrd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