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nequqlity
1278 2

[货币和银行] 货币政策不可僵化(zt)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6 点
帖子
4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1
最后登录
2014-10-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货币政策不可僵化2014-09-22 20:45:48评论(8) 房产 财经 中国经济 金融0




  中国经济杠杆上升之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宽松,而在于政府为维稳经济而主导的低效率投资。在房地产下行趋势明确、影子银行道德风险逐步释放和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化的背景下,放松货币不但不会加剧杠杆风险,而且能降低私人部门融资成本。对改革非但不是阻碍,反而是一种促进。


  中国经济在八月份的大幅放缓使得市场对未来政策的取向再次激辩不休。其中的焦点是货币政策是否需要全面放松。随着央行本周先后注入流动性并降低回购利率,货币政策宽松短期利率下行的局面已经形成。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放松货币政策将重复“四万亿”的错误,重新鼓励资金流向低效率的部门,加剧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且阻碍改革的顺利推行。可是,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同四万亿时期具有可比性呢?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显著深刻的变化。在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影子银行扩张以及利率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对[color=rgb(68, 68, 68) !important]宏观经济的解读和政策的实施已变得更加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两个简单的数据,大致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运行规律。

  第一个数据是政府的真实财政支出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年初的一篇报告中指出,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在维系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如图1所示,IMF估计的包括中央、地方、预算内外以及融资平台在内的广义政府财政赤字约为10%左右,远高于国际上通用的狭义一般政府财政赤字水平。这一估计还未包括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央地方国有企业的净支出水平。

图一

  第二个数据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如下图所示,尽管影子银行蓬勃发展,融资累计余额在过去三年保持着年均30%的增速,但衡量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整体货币量M2的增速同期并未明显上升,而基准政策利率也已经近三年未变。影子银行的创造与发展更多的是监管政策的改变以及地方政府、地产、制造业等实体融资需求的反映,而非出于货币政策的宽松。

图二

  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辅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构成了中国经济近几年的政策环境。用一个简化的宏观[color=rgb(68, 68, 68) !important]经济学中的IS-LM框架,大概可以比较清楚的解释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发展的很多问题。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的特征是存在着地产泡沫、政府隐性担保和道德风险,使得包括财政支出的IS曲线(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投资对利率极端不敏感。而货币供应增长率依然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反映在LM曲线的相对固定。

图三

  过去几年中政府在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时倾向使用财政手段维持经济,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政府主导投资对利率不敏感的环境下,同等规模的财政刺激导致的IS曲线平移将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和更高的利率水平,以及对私人投资更大的挤出效应。

  这就解释了在过去几年中,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大幅放缓后总能迅速反弹;为什么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资金却持续流入;为什么无风险收益率高企,而私人投资在简政放权后依然持续低迷。各级政府主导的太多的低效率投资吸收了主要的信贷资源,而打压了私人部门的有效率投资,由此造成整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降低,投资的产出难以偿还信贷,使得杆杠率攀升。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杠杆上升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过松,而在于政府为维稳经济而主导的低效率投资。

  要改变这个局面,一方面需要提高低回报行业对资金成本的敏感度,降低政府主导的投资对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需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率使得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规模允许违约,打破道德风险,可能将使经济陷入“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因此,在IS曲线只能缓慢变化的约束下,放松货币政策(平移LM曲线)是短期内唯一的选择。

  在房地产下行趋势明确、影子银行道德风险逐步释放和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化的背景下,放松货币不但不会加剧杠杆的问题,而且能够降低私人部门融资成本,稳定经济预期。对改革非但不是阻碍,反而是一种促进。

  正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改革并没有根本矛盾。将两者对立起来并无必要。在西方国家,的确有因刺激政策获得经济短期企稳而懈怠改革的先例,但这是由于西方的决策体制和不同选民群体对改革认知不一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上至高层,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对改革的承诺不会因为经济企稳而放缓,相反,一个平稳的经济环境更有利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推行。

  即使是一些改革论者所津津乐道的两个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例子:90年代末期的中国和21世纪初期的德国,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缓冲。如下图所示,从1997年到1999年,中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9.18%下调到了5.58%,并在2002年于5.04%触底。德国经济在03年陷入衰退的时候,欧洲央行基准利率同样也是一路下调。

图四

  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放松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持续大幅下行引发金融风险。而央行近来的行动意味着决策者们意识到了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放松货币政策并不必然导致结构性问题的加剧,也不会因此阻碍改革。要纠正将宽松货币同改革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切不可将货币宽松妖魔化。

  (本文作者介绍:就职于美国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全球宏观经济和投资策略研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原发至新浪财经,此版本略有删改。

http://finance.sina.com.cn/zl/usstock/20140921/104620371076.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政策 IMPORTANT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广义货币供应量 Finance 中国经济 资金流向 房地产 货币政策 结构性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娅紫00 发表于 2014-10-1 17:56: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huangfanchang 发表于 2014-10-2 02:10: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ing
kankan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