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huiliu789
3652 7

温铁军:西方竞争力分析:从殖民化的地缘战略到金融全球化的“币缘战略”(上) [推广有奖]

  • 28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2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34 个
通用积分
0.1201
学术水平
15 点
热心指数
16 点
信用等级
16 点
经验
4097 点
帖子
134
精华
0
在线时间
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15
最后登录
2019-2-24

huiliu789 发表于 2014-12-21 14:57: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重点推荐:西方竞争力分析:从殖民化的地缘战略到金融全球化的“币缘战略”


一切政治问题,都可以在经济现象中找到根源。社会话语的表达,多是在政治层面上表达。我们每天被泛政治化的媒体所包围。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的人,就必须将其去政治化。政治化的表达,容易出现左、右两派的派系对立。比如大家今天谈美国政治,人们很容易把美国民主党说成左派,把共和党说成是右派。事实果真如此?同理,当人们谈论中国的问题的时候,人们会说中国有左派和右派。那左派是什么呢?今天的左派似乎是站在政府一边,主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站在国有资本的一边,这是中国的左派。而中国的右派就似乎是站在民众的一边,强调私营企业;甚至站在西方资本的一边,强调西方应该进入中国。两者分别强调西方资本及国有资本,是否足以构成右派和左派的划分?

人们似乎没有质疑过就接受了。那就出现一个矛盾,美国的民主派如果是左派,那这个民主党的左派和中国的左派是一样的吗?假如都被当作是左派,那怎样理解中国的左派和美国的左派?假如今天中国的主流左派是站在国家资本的一边,那就和美国的民主党左派并不是同一个内涵。当我们用这种派性的对立意识形态来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失去自我,变成被派性话语裹挟去参与某种社会运动。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样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在这五节课里,我会试图解构,为什么一切政治问题都可以在经济问题中找到根源。在经济问题的分析里,我会强调,如何做到“去意识形态”和“去政治化”, 如何去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我先讲一下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日钓鱼岛之争。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事件对吗? 加上美国的介入,中方认为美国是拉偏架,所以坚决不接受美国的表达。在美国方面来说,认为中国政府很荒唐,做法太粗暴,甚至用“愚蠢”来形容中国对钓鱼岛的行动。而日本安倍政府当然是坚决提出在领土上一点都不让步,并且一上台就到访美国去巩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民主党政权在日本被认为是左翼政权,而自民党政权被认为是右翼政权。于是,大家又陷入“左右”的话语之中了,认为安倍上台是日本的极右翼得势。假如我们的思考能力只局限于左右二元对立的话语之中,是不是发现思考有了局限?被这种话语控制的时候,你就会非左即右。假如你敢宣布自己不是右派,那你就会被右派的人说成是左派;反之亦然。

难道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简单,只有二元对立吗?这个世界本来不是多元的吗?本来不就是纷繁复杂吗?必须提醒大家,听着这些泛政治化的媒体所表达的话语,我们几乎无法理解中、美、日三国,包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究竟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好了,我们先不谈各自的表述及媒体的报道;我们谈谈人们不知道的内容。当然大家会联想到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对亚洲太平洋的控制。那是传统地缘战略的海权控制的理论。再深入往前多说一点,这和日本长期谋取有独立主权及对外军事行动能力的主权国家有关。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吗?不是。二战之后,尽管它是一个国家,但是客观地看,日本的军事能力恐怕不如在日本驻军的美军能力。

而军事主权在所谓的现代国家政治框架中,是核心主权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主的军事能力,就等于没有国家主权,这是其一。其二,一个国家经济主权中的核心主权是货币主权。一九八五年时代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而且升值的幅度更是百分之一百左右,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之所以是“被迫”,因为它没有货币主权。在这两件事上,即使你们把香港所有媒体都找遍,都不会看到关于这两个主权问题上的分析。这个并不带着派性的,只是提供一个客观的分析。

日本到现在为止,无论是哪党哪派,只要他是日本人、日本的政治家,他都会考虑什么年代、哪一年、哪一天,才能让国家得到完整的主权。我们总觉得,日本的国民心态很怪,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表达是这样的,总是欲言又止?我们很难以一个正常的国民心态去了解日本人的文化表达,其原因在于一九四五年战败以后至现在,日本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主权。包括这次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几乎很难会被接纳。任何一个政治家都觉得一个完整的国家主权也没有的国家,怎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呢?国家主权,无论是经济主权或是军事主权,日本的核心主权都被美国控制。

为什么美国控制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战败。能不能摆脱?答案是不能。美国控制日本的方式是,稍为思考一下,假如我是日本的政治家我会非常尴尬,这是一种极端的屈辱。日本人不能向亚洲各国的民众承认自己的战争罪行,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人不让他们这样做。不能只怪日本的政治家没有勇气承担战争责任,是因为战胜国的主导国家,即亚洲战场上的第一战胜国——美国。尽管我们牺牲了几千万的流血代价,享有战胜国的地位,但我们这个战胜国的地位是被赋予的。有相当多的历史资料表明,当年的国民党政府,除了有远征军在中印缅战区,还有远征军在苏联战区。为了表达它是一个大国,用了很多的力量,并争取到了地位,但这地位都是别人赋予,特别是美国及苏联来赋予他们的地位。所以我们很难以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这复杂问题,我这个说法也有话语粗暴的倾向,所以不能这样说,否则历史家和意识形态专家都会很气愤。

在这第一个层次,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如何重返亚洲,实现对亚洲进行控制。第二,日本长期以来并非一个正常国家,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都不完整。因此,日本人和日本政治家都会感到尴尬。而怎样才能打破始终是个问题,但这还是表面问题。这两个层次的问题都属于常识。媒体不会对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但这不是媒体的错,它玩的是易碎品。

接下来,东盟加一,加二还有加三。加一是中国,加二是日本,而加三是韩国。东盟完成整合之后,和东北亚进行整合,就是中日韩。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和东盟最大的区别是,发行亚元,即亚洲货币。而这件事情的主要得益者是日本,因此在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日本的反应是最积极的。为什么不是中国呢?因为中国一直有控制其本国货币并关闭自由兑换的货币政策,因此中国不会高度推进亚元成为结算货币。

如果亚洲一体化,特别是东盟加三达成合作并且形成亚元体系的话,结果会怎样?那就等于宣告美元体系除了欧元这个对手之外,又增加了亚元这个对手。欧元已经从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资本控制之中分了一杯羹,如果亚元成立了,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对美元体系来说它几乎是一大打击。一旦亚元问世,首先最能够与亚元接合的是谁?欧洲。为什么?因为欧洲是一个实业经济和虚拟经济各半的经济体。在金融资本时代,美国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金融经济部分非常大,但实体经济却非常小。美国GDP的85%以上来源于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美国单单律师服务业一项的产值就能占到GDP的30%。

美国的制造业占GDP占比11%左右,而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占比是46%以上。在经济结构上,中国大陆以实体经济为主导,因为它的第一及第二产业加起来占全国经济60%,而第三产业占40%多一点,也就是说,是没有虚拟化的经济体。而美国正相反,它的实体经济很少。美国农业占GDP多少?只有两个百分比。如果亚元果真问世,就可以大大减少汇差。同时,比如欧盟用欧盟的纸币来货币化它的实业资产,可以大大增加了收益空间。打击的是,过去用美元来货币化你的资产的美元集团。

这是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九十年代,克林顿说,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因此决定撤出亚洲事务。美国甫一从欧洲退出,欧洲立刻成立欧元区;而美国试图从亚洲退出,亚洲就准备搞亚元。克林顿时代是美国唯一能够把政府的财政债务大幅减少的时代。为什么减少?因为亚洲是你的,欧洲是你的,而我退回美洲。不到处伸手,政府债务自然就减少了。

把政府的债务率大幅减少的是克林顿,但是重返欧洲的亦是克林顿。当欧元一问世,克林顿美国就重返欧洲。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发生什么事?就是欧元的正式发行。欧元一问世时,一个欧元换1.38 美元。接着发生的是科索沃战争。科索沃的冲突是美国CIA埋下的。什么时候引爆的?欧元发行引爆的。欧元发行有什么战略意义?是因为欧盟在形成过程中达成了一个条约,叫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条约规定所有加入欧盟的国家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最严重的只可以达到3.4%。一旦超过便属于违法。这个条约即欧盟合法性条约。当科索沃战争打起来,本来在欧洲各国的军队是这样强大,(足以应付南斯拉夫的军队);但美国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它竟然把军事装备的百分之八十五从美国本土突然运去科索沃,这个小小的区域战争导致军费开支突然增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几个欧洲主要国家的军费,令军费开支占了整个财政赤字相当大的部份,结果财政赤字纷纷都突破到五以上。所以一九九九年欧盟一发行欧元,欧盟没多久就不合法了。被谁打下来了?被科索沃战争打了。这就叫做一石二鸟。事实上它打掉了什么?打掉了欧元的信用和欧盟的合法性。所以美国退出了么?没有。它保留了介入的条件和能力。这种介入是巧实力(Smart power)的表现。所以今天当亚洲各国打算搞东北亚自贸区,准备跟东盟结合搞亚元的时候,危险同样非常大。

所以,美国的政治家真的代表了美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不止是眼前的利益,更是长远的利益,就是怎样重返亚太和对其经济的掌控。亚太本来就是个美元湖(dollar lake),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western pacific basin),其中又以中日两国为主。中日两国几乎从来都是互相竞争着向美国做投资贡献,中日两者是美国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第一第二国,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购买了美国国债,就代表在美国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从何而来呢?从中日两国的出口而来。对中国而言,每年的贸易顺差,以前是三千亿,再发展到四千亿,到未来可能是五千亿,其中的三分之一都送回到美国的资本市场去。我们增加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意味美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经济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外国资本投入,让它们的泡沫经济可以继续维持。

一直为美国补充新鲜血液的外国资本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当然也包括韩国。之前说过,日本的金融主权不是日本独立掌握,因此它也充当了美国金融资本的调节阀。如果美元增发多了,你也要马上增发。为什么?因为这样你才能把我增发多的那部分买掉,才能维持币值,否则我就得贬值。同理,美元增发多了,相对谁贬值?相对日元贬值。日元为防止自己大幅升值,所以它就会大量增发。所以日元及美元在货币关系上是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在西太平洋这个美元湖发行亚元,就意味着整个美元湖都要受影响。在这个情况下,各种各样的现象就出来了。

打个比方,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上发生的矛盾。东盟很难和中国整合了,因为东盟内部发生意见的分歧,然后美国又借机重返缅甸,在缅甸内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亲美势力。最初提出的东盟加一,条件是差不多所有的东盟国家都对中国大陆有贸易顺差。东盟是顺差国。中国大陆愿意向他们提供优惠,甚至某种程度上先和他们形成货币结算的优惠,比如不用担心人民币发生币值波动,可以随时结算等等,已有很多经济上的协议已静悄悄地进行着。而在这个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政治事件,这些事件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现象的表现。能不能顺利的实现这种经济关系,这对于站在金融经济主导地位的美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候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谈判也在静悄悄地进行着,而且更为要害。如果亚元发生不了,中日韩三国先形成一个协议,就是三国之间的贸易先用本国的货币结算,放弃美元本位。这就意味着他们大幅度减持美元。而这些国家一年的贸易量是几万亿美元。如果都用自己的货币结算而不用美元,意味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将受到极严峻的影响。

难道只有中日韩三国想这么干吗?对于美国而言,更为危险的事情不在于中日韩三国,而是德国。如果你们三国各自以本国货币结算,那我怎么办?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北京,要求中方别忘了德国,咱们都是贸易大国,而且大家都是做实体经济和实体生产的。因此,德国也要加入。如果中日韩加德国,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基本上都被囊括了。而这个小俱乐部排斥的是谁?就是虚拟经济程度最高的美国。意味着,老大之下,其他的都要造反了。没有了其他国家的支撑,老大怎样维持这金融资本?这个金融资本帮恐怕就要解体了。因此在这情况下美国就必须使些手段。在此,从这一个经济背景来看,我们对于新近出现的主权矛盾和冲突,是不是可以有深入一些的探讨?我不给各位下结论,我只提供一些经济材料。各国因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像美国85%的GDP来源于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它不这样做(介入其他区域,阻碍地区货币的统一结算),国家就麻烦了。像中国,46%的GDP来源于制造业,百分之十几源于农业,56%是实体经济,它不可以靠金融资本来维持它发展的道路。所以它与美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因此也不可能让中国采用美国的金融制度。

在亚洲中哪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与美国最相似?香港。香港的GDP的82%以上来源于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要理解一国两制,必须了解中国和香港的经济结构差别太大了。香港的经济结构下产生的制度或文化,乃至于政治都和大陆存在很大的差异。怎样去理解这种差异性?怎样理解在这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一国两制的国家框架?这始终是一个难题。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成为了美国的跟从者(Follower),因为美国站在资本主义经济的高级阶段上,也就是金融资本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大陆呢?尚处于产业资本的阶段。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叫做纵向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它是自上而下的整合。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很难对上融合,就像处在自然经济(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阶段的时候,很难去整合金融经济。除非你跟金融资本经济紧密结合,这就比如沙特阿位伯。它是个典型的石油美元区,它用它全部的石油来支撑美元,成之为世界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除此之外,大多数都不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最高阶段,是金融资本阶段,下边的阶段是产业资本阶段,再下一个是资源经济阶段。资源经济包括农业经济,为什么农业国家这么穷,例如以前的中国。进入产业阶段,好像就发达了;真正到了金融资本阶段的,比如上海,就高度发达了。因此很多地方都想抢这个金融中心地位,天冿、深圳和北京也要搞。好像抢到了,就等于在不同的金融阶段上跃升了一个位次,就可以对下整合别人,赚取更多的经济收益。美国就是站在这一个金融阶段,不断对下整合其他地方的产业资本和自然资源,这就是今日的环球经济结构。

这个世界正在由产业资本阶段的地缘战略(Geo-politics),转向金融资本阶段的币缘战略。币缘战略该怎样翻译?Currency strategy 是一个比较直接的翻译。我在想是不是有其他的选择,可以把它翻译得更好一点。
不用多讲大家也都明白,这张图表明,这个世界按照资本主义的发展路线,成为一个高消耗的社会。美国人自己知道,以美国现在的现代化程度,如果其他国家争相模仿,需要五个地球的资源才可以达成。奥巴马也说过,中国人如果想象美国这样高水平的现代化,四个地球也不够。

中国国内比较情绪化的人会说,凭什么你享受了这么高代价的现代化,不让我们也享受一下?这当然不是一个理性的回答。我们怎能在既有的生态里面争相比拼?在不那么消耗资源,但又能同样的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去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又该如何达成?其实倒头来,还是要说现代化。现代化本身是西方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因它是殖民的产物而本身内含性的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谁想实现这种现代化?谁有能力复制这个殖民制吗?麻烦就在于,我们尽管对现代化有很多的想象,但我们再没有能够再一次复制殖民扩张的条件。因此,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甚至对于全人类而言,除了少数欧洲白人因殖民扩张而形成了金融现代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有色人种是很难真正进入白人这种消费水平的现代化。但它往往是一种难言之隐。


当奥巴马说wecanmakeachange,其一就是要恢复本土制造业。难道制造业是美国人干的事?美国的生产线上基本没有白人,都是以黑人为主。农业工人同样是几乎没有白人,而是以拉丁美洲人、也就是红种人为主。美国也不是没有车衣场等制造业工场,但那是谁在干活?黄种人。美国内部的社会分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市场化分工。如果我们再把美国社会的另外一层拿来再作剖析,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什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比个方,反过来看,进监狱的机会人人平等么?囚犯是些什么人?几乎98%是有色人种。而其中百分之八十几以上是黑人。如果把犯罪人口和它的总人口作个比较,马上就会发现有色人种的犯罪率极高,但真实是不是这样呢?不是。因为一层一层的看下去就可以发现,原来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如果我们只把媒体所报导出来的现象,当作认识问题的依据,就很难分析各种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 殖民化 温铁军 竞争力 全球化 宏观调控 竞争力 共和党 中国 美国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4-12-21 19:10:5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合并(续1)
看上图左下角的三角形。美元大量增发,制造了过剩的流动性。而这过剩的流动性并未在美国造成通货膨胀。我们都知道当一个政府大量增发货币的时候往往会造成通货膨胀,但美国现在的通胀率很低。因此美联储一方面在量化宽松三,甚至量化宽松四,但它同时宣布零利率。它的理由冠冕堂皇,因为美国的就业率还没上去,因此美联储要维持零利率,直到美国的就业率上升,直到失业率下降到合理水平,才放弃零利率措施,这其实是找了一个reasonablereason,等于是个借口。实际上是什么意思?美国如果能够维持极低的利率,大量增发的美元是什么?是投资。也就是说,它有巨额的投资资本,这个投资资本的成本叫做零利率,也就是零成本。进了银行再加上各项的费用(利率)也不过是一点几。因此美国在银行转出来的借贷基金,可以维持利率水平在2以下。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把资金利率维持在2以下的?很少。美国是一个,假如还能找一个,就是跟美国差不多经济结构的香港,它的利率同样低。

接着,为什么金融资本处在高层阶段?是因为它可以凭借金融资本的优势,对下整合产业资本。因为要生产,就要购买原材料;假如原材料的价格很高,产品成本难道就能不涨上来吗?不能。同理,吃粮食的工人,粮食价格上升,劳工价格也不是上升吗?当劳工及原材料价格都上涨,又如何维持盈利率吗?所以为什么金融资本能赚产业资本的收益?不是因为教科书上讲的,是因为有市场经济,然后有不同的各种要素,可以得到社会平均收益率。教科书这样写,我也不能说它写错了,但是这个客观世界却是很耍赖,它就不按照书本的来。它造就了上位的金融资本,可以向下剥夺产业资本。靠什么?靠超过百分之六十几以上的过剩流动性,流向了能源市场、原材料市场和粮食市场。由此就发生全球性的贫困国的粮荒。

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当时奥巴马宣布,紧急出台四万亿美元的救市政策,以拯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靠的是什么?大量增发货币。这一增发立刻导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小麦价格上涨百分之一百,以小麦为主食的粮食进口国立刻陷入饥荒。多少?全球三十八个国家。这三十八个国家的粮荒是谁造成的?我不敢下结论,但总之,它和第一轮量化宽松有关。这些小麦国家发生了什么?单一食品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导致食物价格过高。单一进口小麦国,就像埃及。它大量进口小麦,它的小麦进口占国内消费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当小麦的价格涨百分之一百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面粉价格大幅上涨。大幅上涨的结果就是平民没饭吃。所以就爆发了埃及的广场政治。当然你们大可从媒体中解读,是因为反对穆巴拉克的独裁政权等等。但是,早不反,晚不反,他都独裁好多年了。这一反是谁去反了?左派就说是埃及革命,但埃及革命的工人阶级在哪了?为什么工人阶级不上街?你说农民?农民也没有上街。谁上街了?城市贫民。为什么城市贫民上街了?没有囊。埃及人得买面粉做囊,价格上涨了这么多,吃不起了。这个时候当然其他的力量一介入,街头政治就起来了。怪谁呢?我们不下结论。我们只是说,它和那个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大量增发,接着进入粮食市场导致三十八个国家粮荒,有某种关系。这个关系是否是决定性的因素,恐怕大家要再作研究。我只提供分析,你们可以自己进一步去作研究。

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大量发生的,比如说,石油价格。在美国没有发生次贷危机之前,石油价格维持在四十美元一桶左右。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第二轮量化宽松,你们知道石油价格上涨到多少一桶了?一百四十美元。这个一桶一百美元的增量价格被谁吃了?像中国和印度等这样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帮美国消化了它大量增发的货币,因为这些货币进入了石油期货市场,我们得天天进口石油。石油的价格增长,你看见今天石油价格增长而不进可以吗?不行。因为中国的石油进口占中国的消费近百分之六十。等于,美国人制造大量的货币,这货币本来是通货膨胀的基础,但通货膨胀不在他那儿发生,都跑到埃及、中国及印度等发生。于是,这些国家的原材料、能源及粮食的价格都纷纷往上走。接下来,这些国家就发生严重的社会不满。中国这一位总理温家宝,左派对他的意见很大,但其实他是试图搞平衡。高价的能源原材料他必须进口,不进口的话国内的制造业便不能顺利运作。如果制造业滑下来的话,人民立刻就失业,我们每年有一千万新增的就业人口。因此,中国人为什么要将GDP维持在百分之八,是因为低于七就有超过百万以上的人失业。这个数量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事。我们如果GDP低过百分之七,就意味着社会严重不安定。做中国的领导人难,难就难在怎样保GDP。虽然大家都在说GDP是个很差的指标,应该要放弃,我们要追求科学发展及环保等等,但领导人首要留意的,是我们在多大的程度上才能保得住就业人口。

接着,还要平衡物价。假如你的进口品价格都上涨了,能一直任由通货膨胀吗?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下,转化成的进口原材料及粮食的价格上涨。这些国家是在进口通货膨胀,所以说,我们这些年遭遇的是输入型通货膨涨。在这个情形下又怎么办?你要保证自己国内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也要保证老百姓的有一定存款;但当通货膨涨上涨到比如说百分之五到六的时候,你的存款利率在百分之三,也就意味着,我往你的银行存款,我每年至少丢掉三个百分点,我还想存吗?我就不想。那我干嘛好?什么货币坚挺我就买什么货币,我去买美元日元和港币等等,总之就转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如果投资者的行为是一致的,那就麻烦了。于是中国政府在干么?提高存款利率,同时提高贷款利率。于是,中国的资金价格就会大大高于且不说美国,比如,香港的资金价格。香港是个能以低成本制造货币的地区,利率可以维持在百分之二左右,他便能够打遍广东无敌手。内地地方政府特别欢迎海外投资。为什么?因为海外投资十分便宜。那海外投资想不想进大陆?都想。所以大量的游资屯在香港这个桥头堡,同时lobby本国的政治家,指称中国是货币操纵国,不开放资本市场。是汇率操纵(currencycontrol)国家,是非市场化的经济体,不是正常国家等。所有(评价)看似都很有道理,中国政府都在听着的,但能放吗?

你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中国大陆的领导人,你会不会按照西方的自由化要求,放开资本市场,放开外汇管制吗?这个不放也有麻烦了。中国大陆上有很多投资人,他的股票都拿在手里。你的股市长期起不来,是因为没有大量的外国投资进来。香港股市又凭什么这么高?请问香港的哪个经济面表现好?香港哪个产业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教科书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你信吗?我反正不敢信。

比较一下金融资本阶段的香港和实体经济阶段的大陆,你就会发现,利润率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为了控制物价,中国便要控制利率,同时不让大量外国投资流入。那些股民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层阶级,于是中产阶级就不干了,中国的右派或是自由派对政府的意见很大,原因是他们背后有利益。再说了,大量的搞出口加工的民营企业,抱怨政府不放开让外国包括香港的便宜资金,来扶我一把,只能用政府控制的高利率银行资金,我还得跟他打交道,成本还要加。外国资金有两个点,内部资金得有十个点,任何一个中小企业主,他坐地丢了八个点,你说他能不反吗?他意见可大了。因此在中国大陆各种各样的声音,他都不说是为了利益,都说是因为你不自由,我要自由。

他是有道理。于是乎整个社会一面倒,归咎中国大陆不自由。因此你没有自由民主和开放等,都是很有道理。但是在这背后,隐含的真实国际利益背景是什么?没有人去分析。就像开头说的钓鱼岛之争,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利益背景。怎么美国的量化宽松就变成了中国的宏观调控?这两者怎么可以是放在一块讨论的呢?

我们慢慢解释一下。他的量化宽松制造通货膨胀的基础,但不发生在他那儿,发生在哪了?大量货币流入期货市场,导致石油、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于是乎把通货膨胀转到其他国家。这叫巧实力。一点儿也看不见。我打你了吗?我没有。但是你吃了亏,还是在欢迎我的时候吃了亏。因为你对外开放了,还一个劲说生活条件改善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你要深度开放,你要整个的产业都开放。现在未开放的是什么?第一是货币市场未开放,第二是资本市场未开放。为什么现在西方对中国大陆的批评比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没怎么开放的时候要严重得多?是因为在这两个关键点。对香港来说,做投资的手里拿着一大堆热钱,就等着你开门,坐地稳赚八个点。所以现今香港的投资家们,对大陆的意见是最大的。当然我还要提一句,金融资本是短视,不要指望金融资本的投机家有长远的眼光,否则他就不是投机家。而我们今天的商学院和金融学院,是在鼓励学生怎样去作金融投资。我们培养大量未来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投机家,他们都是短视的。任何一个投机家如果进行的是长线投资,那他都是个战略家,他就不是搞短期投资炒卖。

对于中国是不是需要开放市场,或是自由不自由等问题,都是被媒体广泛讨论的话题,希望各位记住这些个利益背景。这些东西都是值得考虑的。我没有下结论,只是提供可供借鉴的观点。

进一步深入的讨论,难道仅仅因为人家的资金便宜,你这里的资金贵吗?你这里的资金贵,是你必须要宏观调控,你如果不宏观调控的话,资金价格更贵。这就成了个恶性循环了。另外,你们看看像中国、印度等这些国家都在干么?他们难道是为了满足本国的消费者而生产?不,他们的外向度非常高。什么是经济外向度呢?即进出口占你的GDP的比重。我刚才谈到埃及的街头政治,说的是单一食品的对外依存度。小麦在埃及的进口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这件单一货品的进口依存度就是百分之五十。进口依存度愈高,愈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此,中国大陆的生产厂家,当他进口了那些被量化宽松炒起来的原材料,他们的出口怎么办呢?他们有可能提价吗?不可能。为什么?你能生产衣服、帽子、鞋子,难道印度尼亚、泰国、印度、越南就不能生产吗?你一提价,就会被替代。所以能不能提?不能。于是,这些国家都在竞争着,向输出货币的国家提供最便宜的商品。

以中国为例,平均向每个美国人提供十二件成衣,七双鞋子。美国人可以一个月不用洗衣服,扔了算。为什么?因为有量才有价。于是,便产生第二个问题:政府怎样让这些低价出售商品的厂家维持生计?它们必须跟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竞争,印度是十二亿人口,印度尼西亚三亿多人口,都是劳动力过剩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劳动力要就业,大家都得这么干。怎样压价?为什么中国有竞争力?政府大出血,敢给企业出口退税高达百分之十三。等于是补贴了国外消费者。拿中国收的税补贴国外消费者,有什么道理?没道理。必须让企业生产。要是不生产,工人就得失业了;失业就得上街,上街就闹事了。这成了恶性循环。

再接着,难道外商就这么样看着你赚了百分之十三?不行,外商还在压你们的价。你有百分之十三,你分我一半,我要七你要六,或者反过来。

现在再进一步,假如沿海的出口加工企业的最终产品,他生产成衣然后出口,政府给他百分之十三。你出口,只要拿了海关的单,政府退税给你百分之十三。你还能活,我向你提供原材料的,比如步、纽扣、棉线,我不是出国企业,我是上流企业,你不就把我拉垮了吗?你可以降价,你可以出口是因为你得到政府的好,我呢?把整个产业的利润往下拉。拉了多少?拉到连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够。在中国大陆上的制造业,平均产业的收益率下降到三以下。银行存款一厘七三。

再接着问,我要是个投资商,我是个银行,你的利润率只有三以下,你连银行存款利率也不够,你投还是不投?于是,在大陆沿海地区新兴了一股集资潮。过去我们是通过民间的方式投到生产了。你生产一个帽子,你生产一个鞋子,你出口了,我还有点收入带着大家一同就业了,然后是沿海发达地区便发达起来了。现在利润率下到三以下,不投了,不投干嘛?村里出一个会头,大家凑钱,干嘛呢?炒房子,或者炒矿。在这个阶段上你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报导说,这一个基金破产,那一个资金泡沫爆破了。这一个自杀了,那一个上吊了,然后是黑社会又开始追杀了等等。然后大家就说,中国大陆好乱。乱源何在?在于原来正常的投资秩序被打掉了,他们不可能再做正常投资,产业没力了。怎样办?教科书说,是因为你的资金没有市场化,被国有银行大量集中了,所以这些企业才得不到贷款,做不下去。

于是,要开办民间金融实验区,一个改革开放最著名的市场经济为典型的地区,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金融实验区。可以办银行,办了没有多久,搞了几个月发现搞不下去。放开让你搞银行,你往哪儿投?你有利润吗?产业平均利润在三以下,你办了银行,地方经济就振兴啦?办不下去就要求中央改政策:请允许我作为中国对外资开放的实验区。你不让吗?即是个不自由!

说白了,要办成什么呢?香港。香港经济在金融资本阶段,是非常明显的寄生性经济,这是香港经济的特点。另外大陆经济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走向这种模式,因为它太大了,人口太多;变不成。它的制造业和农业的占比也太高,所以占不了这个便宜。今天很少再听到关于这个金融实验区的说法。为什么?并不是自由不自由的问题,也不是金融是否市场的问题,而是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之下,你已没有竞争力了。当我们讲这张图的时候,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巧实力,以及是什么叫做币缘战略,它们很重要的内涵就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去制造流动性——政府信用就是流动性。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到能源、原材料及粮食市场,导致进口高价格能源、粮食和原材料的制造业国家,表现出媒体所报导的不自由的现象,即使它们背后各有各的难处。所以说,幸福的金融资本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实体经济各有各的不幸。



这张图说明了以美元做中心的巧实力,美元体系在世界经济中的运作,形成一个可变动的微笑曲线。中国大陆的出口加工企业,低附加值的企业比如纺织业,高附加值的企业比如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无论是不是有结构调整,作为制造业生产,它的利润都在曲线的最低点。为什么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就是因为农民作为生产者,收益在最低点。现时食品如此不安全,是由于整个食品生产的全部环节中,其他环节得利太高,而农民得利太低。所以农民便无法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他没利润。

中国大陆作成为制造业国家,进口高价原材料,结算和贸易的利润都不由它得。香港商人将生产线设于大陆,接单在大陆生产,贸易结算、物流等能产生较高附加值的环节全部在香港。但生产在大陆,谁来对付劳工以及环境污染?都是大陆那一边。是谁造了一系列的污染和社会的矛盾?而相反的是香港社会,以服务业为主,社会也相对比较安定,污染也比较少。这是产业转移的结果,恰恰与西方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西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劳工密集型产业,西方社会就环境比较干净、人民比较文明、社会比较平等等等。于是大家去说这个处理好,这个处理不好,可以这么随便下结论吗?至于好还是不好,也取决于评论者所处的利益背景。

产业转移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的客观过程。微笑曲线是几乎在所有制造业国家都出现的现象,此理论是由台湾提出的。最初香港和台湾都在接受一般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当时叫“雁阵式产业转移”,从发达国家来。所以,早期香港和台湾,和现在的大陆一样,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它的容量小,台湾接受产业转移的时候一千多万人,所以它的劳动力价格很快提上去。由于幅员小,它的环境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台湾也开始往外产业转移。香港当时接受外来产业的时候,只有四百多万人,所以劳动力价格也迅速上升,环境问题压力大,也出现产业转移。所以第一波的产业转移是从发达国家转到周边邻近地区,第二次刚好是中国大陆开放的八十年代,于是香港和台湾的产业开始转至大陆沿海地区。到现在为止,广东的产业投资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这两个地区。所以我说这是个客观过程。

零八年我们出了一本书,叫做《解读珠三角》。其中有一段访问了一个做服装的企业,讲述了它如何转移到大陆,开始用工生产,营运变动及周边环境。类似于此的案例可以告诉我们其中发生的经验过程。经验过程是研究的基础,我们先把经验过程搞清楚,然后便对这个经验过程做归纳。怎样归纳,是研究者的领域,做政治研究的,会将经验过程中的政治部份抽出;做经济研究的,则是把这其中的经济问题抽象出来。而我们要做的是突破学科的界限,是在试图做一个综合性的结合。

上面的三个图是想说明,不论做一般产业还是做高端产业,只要是加工制造业,就永远处在利润的最低位。结算和研发的利润相对于制造业而言都是比较高的;利润不由生产者所得。和之前食品生产一样,由于生产者利润太低,导致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当然这说法是否成立,各人有不同意见,要是我是一个投资商,我便不一定相信你作为生产者得到的利润太低。

所以,不同的分析意见来自不同的利润背景。微笑曲线是可变的。当我们用数据方法去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时,又是不是真的可描述?你是能做出图,你便可能用数据方法去描述。比如,在这张微笑曲线图中,比较高端的是金融资本,我们用USDOLLARS表述。什么是美元三角?石油、粮食美元,这个三角导致重要的变化。原来这个叫做resourceeconomic,提供资源的经济,是在最下面的。但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金融资本主导的阶段,不断增大它的流动性,导致所有能够以本国国家主权去控制资源的经济体,得到了金融资本的搭便车机会, freeriding。投资人是我,你没有投又得到了好处。之后造出了问题——你得好处,但又带出代价,代价给谁了?社会。不是由得到好处的人去支付代价,就叫做负外部性。任何搭便车都会带出负外部性的问题。

使用道具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4-12-21 19:13:0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斑竹合并(续2)
举一个委内瑞拉的例子,美国很不喜欢它。除了因为它宣布要搞玻利瓦尔革命,综合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格瓦拉革命、解放神学等主张,真正和美国在经济利益上产生最大冲突的,是委内瑞拉在查韦斯革命时所拿回了石油主权。不只从美国那儿拿回,也从中国手中拿回。中国两大国有垄断石油巨头,中石化以及中石油。他们在委内瑞拉的权利也被委内瑞拉宣布国有化而收回。收回为什么会被称为是革命呢?是由于赔偿并不会以你要求的价格去作出支付,而是以未来的石油收益去还。收回石油主权之后,正好发生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及后至的金融海啸。接下来,是奥巴马的量化宽松,导致石油价格由四十元一桶提到一百四十元一桶。

委内瑞拉收回石油主权并国有化的举措,令它获得了一个搭便车的机会——大幅提高了石油收益。拿了这些收益,国家财政投资安排了两万多个玻利瓦尔小组,把愿意帮助平民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到贫民窟搞在地化的自主经济(Localizedself-sovereigntyeconomy)。比如,如何解决贫民窟就业率低,黄赌毒泛滥的问题?不可能用军队打进去,老百姓不是坏人。他们支持查韦斯,是由于他以石油便车之利所得到的金钱,都分给平民搞小经济。没有民间经济的话,这些贫民窟根本改变不来。譬如说,帮他们搞一个小服装厂或是糕点厂等劳动力密集、技术简单的小企业。因此,平民最拥护查韦斯。

在此,问题便出现了,大部份的知识分子都反对查韦斯。为什么?在过去,石油资源被跨国公司控制的时候,他们有相当大的实力控制一国的上层建筑——议会、学校、电台等等。这些不能一下子就转变过来。所以,高校的知识分子往往会组织学生上街,形成一种对立。怎么办?查韦斯找了他的盟友卡斯特罗。古巴高等教育是免费的,有大批人才,但就业机会不多;于是大学生只能做一些非大学生做的工作。在古巴,人力资本过剩是个问题。于是委内瑞拉和古巴签协议,古巴的人才到委内瑞拉来,来帮助贫民窟搞小型经济,帮助农村改变殖民地时期遗留的单一种植的经济结构。委内瑞拉给它送石油。

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拉丁美洲很多是分散小国,于是物资统一运到迈阿密去,以迈阿密为中心形成一个物流圈,对整个中南美洲进行输送。所以,迈阿密的东西比委内瑞拉便宜,甚至比巴西、墨西哥便宜。所以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把存款拿到美国的迈阿密去消费。所以这些国家出口货物换了外汇,到了中产阶级手中,就又拿到美国去消费。所以这些国家无法形成自己的经济基础去进行再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委内瑞拉的革命在整个拉美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原因。

和它类似的还有俄国的普京。普京做秘密警察出身,他为何能得到俄国人民的大量拥护?在叶利钦时代是相对比较粗糙的制度安排,西方硬通货大量涌入这些改制的前苏联国家,货币化其资源,占有收益。本国货币一落千丈,不值钱了。前苏东体系叫“换货贸易”,不用货币;原苏东的货币币值远远高于西方货币,比如原本一个卢布接近三个美元。后来苏联解体,货币体系也垮了,1991年一个美元换4800个卢布。

叶利钦时代,资源不被国家主权掌控。普京做的,就是把70%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收归国有。赶上美国的量化宽松,国家石油收益随之大幅上涨。也搭了便车。代价甩给了承受廉价资金和高价能源的制造业国家。这就是币缘战略。批评像中国大陆这样的制造业国家不是真本事。在币缘战略的大环境中,制造业国家是两头受挤压的。高价进口原材料,资金也竞争不过因制造过剩流动性而成本低廉的投资国。所以制造业国家承担了国际竞争微笑曲线的最大代价。能不能改?大陆是否应该放弃高污染的制造业?应该放弃。为什么不转产?比如,广东往内地转?那内地的各级ZF不也应该把这些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出去吗?高耗能意味着要进口清洁能源,这些也是高价格的。所以大陆70%以上使用的能源是煤炭。要改变能源结构,用核能?反核运动。水电?反水坝运动。处于制造业阶段的国家是非常尴尬的。如果现在就调,低于7%的GDP增长速度,就会有失业问题。2009年第一个季度,因出口订单下降,仅广东一省,6万个厂家倒闭,2500万失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飞车党抢包,杀人事件等案件大量发生。又比如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洗劫了这个原本发达程度与欧洲国家不相上下的国家。中产阶级的钱存在银行,国家金融系统破产,等于全国中产阶级集体破产。杀人、抢劫、卖淫等各类事件层出不穷。只要有失业,就会有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美国是最典型的金融资本国家。一张100美元纸币的真实成本是相当低的,凭什么它能换到等值商品?1944年各国放弃黄金储备,仅美国一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承诺美元可以随时兑换等值黄金。1971年体系解体,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以黄金作为发行货币的基础,这个世界进入了新的阶段。任何纸币的印刷成本都是很低的。什么是货币是发行的依据?是商品吗?斯大林说,每生产八份商品,可以有一份货币。这是前苏联的货币理论,这就意味着前苏联的货币有八份商品的价值。但现实已非如此。

那ZF债券价值又几何?印刷成本同样低,但信誉却很高。债券和货币背后都是以政治强权为依据的。苏东解体,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货币体系解体。1989年柏林墙倒塌;91年才是苏联解体,当时人们以为只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分裂,其实是一国的政治体制的崩溃,导致的后果就是金融体系没了国家的强权支撑。

我在《八次危机》里提到,前国民党ZF的衰败,是先亡于经济,后亡于军事政治。1948年以后,百万国民党军连抵抗都不抵抗了。一支百把人的共产党军队一路跑过来,两旁的国民党军就纷纷把枪放下,就算投降了。为何如此?国民党军是雇佣兵,没了军饷谁打仗?金融体系已垮,仗也打不下去。为什么金融体系会垮?因为连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打空了国库的黄金储备。没了硬通货,谁给你军火?没了黄金,票子就毛了。到1948年,整个法币体系已衰败,买一袋米要驼一袋子纸币。于是只好向美国借了4800万美元,以美钞为发行依据,称之为金圆券。60亿的法币换一万元的金圆券。贬值的幅度很大。随之带来的就是政权的解体。

钱不是什么;钱是政治强权的信用表达。尤其是国债。美国的债务相当于全球GDP的百分之一百。但有人不买么?美债仍占世界各国购买的国债的70%。为什么世界各国明知美国的ZF债务率是世界各国最高的,还买它的帐呢?因为没有人会认为,美国会垮。人们对港币有信心。原因就在于其与人民币的紧密勾连。97年经济危机横扫东南亚经济体,当年40亿美元的热钱就足以整垮香港,就像60亿整垮泰国,不到100亿整垮韩国一样。香港没垮,原因是当年大陆向香港承诺有多少热钱进香港,大陆保证照单全收。所以香港靠大陆1700亿的外汇储备成功软着陆。


方方面面的例子都说明,在金融资本经济阶段,币缘战略下的国家竞争仍有极强的政治背景。



这是金融资本全球化时期的美国经济。美国在对外转移产业的七八十年代,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还是正值;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内容,客观的经济过程是在二战后产业复苏后,西方面临新一轮的生产过剩。

1929-33大危机亦是生产过剩,不过是相对过剩,即西方的产品到了他国因其购买力不足而表现的过剩。生产过剩是产业资本经济阶段的一般矛盾,具有普遍意义。哪个国家度过这个危机?美国靠罗斯福新政,停了银行,ZF发食品券,搞基本建设等措施度过去了。另外一个国家,就是德国。同样的集中过剩劳动力修高速公路。德国在二战靠闪电战打遍天下无敌手是因为调动速度极快,靠的就是当年修的路。二战是一场工业国为主的战争。起因是工业国的生产过剩,靠其本国制度无法化解危机。而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度过危机的美国成了战胜国,战败国德国,也是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度过危机。但美国是仅靠自己就打赢战争的吗?苏联也出了力。苏联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是ZF直接干预经济。无论何种意识形态,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就发生在ZF主动干预经济的三国之间,两个绑在一起打第三个就赢了。

战后,出现了工业化国家的复兴。其实,背后是有国际战略的。战争打出了两个巨头,原本低成本的多重博弈改成双寡头垄断,必然造成双输结局。美苏分别做雁阵式产业转移。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向西欧做产业转移,重新装备西欧。而前苏联则直接向东欧输出设备,恢复东欧。这是对立的冷战框架。亚欧大陆的另一侧,美国利用对日本的战略输出,形成对日本的制造业恢复。同理,前苏联向中国输出设备。这就构成了双寡头在产业资本时代的全球控制。传统的地缘战略就是靠设备的输出形成控制体系。好比中国接受了苏联设备,就永远要接受设备更新、维护、技术的输入,因为你永远都会落后人家一步。客观地看,战后双寡头分割控制世界就形成了相对稳态的结构。都在发展核武器,都在保证能多少遍地摧毁对方。其实反而打不起来;他们所控制的地区也不会打。那么地缘政治如何转化为币缘政治?因为产业资本的复苏能力是相当强的。日本、西欧在70年代就生产过剩了。美国则直接占有输出资本的汇回收益。自此美国的收益就越来越多的倚靠这一部分的收益,演变为一种寄生型经济。经济结构带来重大的战略变化,当制造收益不再是主要收益来源的时候,它就越来越倚靠金融收益了。另外,还有一个客观规律:美国向其他国家大量资本输出,它的设备制造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仍然高于西欧。美国投资给西欧的设备,西欧必须返还给它美元。而西方各国之间也必须用美元结算,于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欧洲美元,美国无法控制这部分流通的美元,直接威胁了美元的金本位。原本一开始的时候,因为美国远离欧洲战场,所有国家都要向它买军火,买军火用的是黄金,所以在1945年停战之后,美国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高达全世界的70%,因此它发行的美元占全世界流通的纸币量的70%,这是对的。但当大量美元在欧洲印制和使用的时候,又如何与黄金随时兑换?于是就导致欧洲美元不同于美国美元。这是个经济过程,也是币缘政治形成的过程。当这个压力过大的时候,美国在1971年单方面放弃金本位。这就赋予了美国在币缘战略上单方面执行的权力。其它国家无法反对。从此,凭政治强权来发行货币就导致货币的大量增发。这是个普遍现象。只要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既然发了货币就能买东西,为何不发?在这个阶段,全世界都需要美元。美元增发,流动性增加,但通货膨胀不在美国发生,也是发生过的经验过程。美国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美元币权的单边权力。钱是能产生利润的;人们突然意识到。这就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金元经济崛起。国家不必借助辛苦的农业、制造业来产生收益了,而靠低成本的印发纸币来累积财富。这时候就有了靠货币来占有收益的币缘战略的全球化需求,80年代新自由主义诞生。

这个过程是战后的客观事实。金融资本阶段的内生性矛盾是金融过剩。就像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危机一样。此过剩不亚于29-33大危机的产业过剩。

使用道具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4-12-21 19:15:2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斑竹合并(续3)
上次讲到的是美国在当前信用扩张方面有两个主要手段,一个是财政,一个是金融。我们本来这一课应该重点讲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重点讲南方国家在发展陷阱之中挣扎而很难解困。我们要介绍的是发展主义的代价,讲的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成本转嫁。因为上节课还有些内容没讲完,所以我们这次开头还是要把关于美国问题的内容讲清楚,以便大家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各自处在什么位置上,上次我们用的数据,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在1971年建立起布雷特森林体系。这个体系解体之后,美国进入到朝向金融发展化的阶段,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叫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客观上说美国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对外移出产业,在移出产业的同时,就有里根撒切尔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它服务于产业外移和资本回流。
这张图介绍的是美国从七十年代对外移出产业的对外投资和此后产业外移之后资本回流的情况,英美产业外移导致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流程性的变化,怎么变化的呢?在全球资本化的大框架之下,一般的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变成企业直接融资的融资来源,从图上看,最上面是投资,中间是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下面是企业。正常情况下企业跟市场是双向互动的,企业得到投资就雇用工人。这个公式叫做1+0.5= 1.5,意思是每雇用一个工人,应该支付一份工资同时支付半分社会福利保障,而这个社会保障一般会转移进入ZF再分配,即ZF通过征收社会保障费用,变成ZF再分配,用于保证和维持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基尼系数在0.5以上,我们知道0.3以上社会会不稳定,0.4以上社会一定会爆发社会冲突的,0.5以上社会会无法维持的,一般情况下0.5以上是常态,为什么要ZF调节呢?就是ZF征收税收后,用于财政的二次分配,来保障社会公平,降低基尼系数,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越是社会高度现代化,收入越向少数人集中,于是导致基尼系数的增加。如果ZF有足够的收入能力,ZF的二次分配,就会有效的降低基尼系数,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麻烦在哪?当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特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进入新自由主义时代,当他们开始对外转移产业的时候,就出现了在这张图上右边的那个区带有一点弯曲的箭头,它指向的是企业海外转移,这样就把一般的经济流程相对弱化,甚至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产业转移到海外就意味着就业也转移到海外,那1+0.5 的那部分也就转移到了海外。企业向劳工支付的工资和企业必须支付那部分50%的社会福利保障在国内就不支付了,产业转移到海外,企业就直接占有海外汇回的收益。我想提示一下的是,我1980年代去美国学习,此后为世界银行工作过五年,我对美国这一阶段的经济变化了解是感同身受的。当年在美国到处都是ON sale,无论是工厂还是office building all on sale。为什么呢?是因为在里根撒切尔时代,它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以高利率,即提高银行利率来吸引外部的投资进入,对美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它充实资本市场有重要的资本流入作用,这点是无可厚非的。这个利率的提高结果,使得大多数的实业,实际的经济部门承受不了高利率,于是大量的向外转。,越是向海外转移占有海外收益,汇回本国,它就可以得到本国高利率好处,这就导致经济上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流程变化,这个流程变化带来的一个打击是,大家看这张图上右侧带闪电的箭头,它打击的是美国的工厂企业在国内雇用劳动力,从这个阶段开始失业就比较严重。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件事,底特律的失业工人,因为汽车产业大规模对外转移,导致本国的工人大量的失业,当时工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非常愤怒,当时主要是针对日本,认为是日本占据了他们的就业,日本人抢夺了他们的就业,所以恨日本人。失业的工人提着棒球棒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华人,以为是日本人,就大喊着打日本人,把他打死了。出现了一次街头暴力,就等于一个华人代当时的日本人受过。当然现在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当年被认为是日本人抢的。

这个产业转移是经济结构高度化的代价。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收益就一定有代价。这个代价一方面是社会承担了,大量的工人失业;另一方面ZF也要承担。所以高利率政策充实了美国的金融市场,从1980年代美国进入金融化,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两个十年时间,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创新了两千多种衍生品,形成了大量场外交易,OTC是场外交易还可以上板,OTCBB是比它进一步高风险的非板的场外交易,类似这些大量吸纳的是衍生品,衍生品交易更多创造了货币增发的机会,于是美国经济就金融化,对于金融投资机构来说,它获益的流程缩短了,他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通过增量货币的注入、通过衍生品交易就直接获利了。于是美国在整个经济结构上大幅度提升,进入了高级阶段。按照一般的教科书,这是积极的。因为是以金融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这个代价社会也在承受。所以这个转型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工人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它的产业转移了,它少雇用劳动力了,社会失业会转化为什么呢?会转化为街头暴力,会转化为街头政治,这是相辅相成的,越多的失业就会越多地转向街头政治,这个事情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我们看在图上左侧的叉,更进一步影响的影响的是向ZF提交的税收,向ZF提交的税收少了,ZF做二次分配的能力下降了,ZF提供的社会保障的开支又不能减,于是ZF的负债就增加了。大家看ZF再分配的能力上,在往上顶的一个箭头是赤字与债务的增加。而当赤字与债务增加一定量的时候,就必须靠进一步增发国债,那增发国债怎么解决国债呢?那同时就得靠增发货币,那增发国债和增发货币就变成了相辅相成的信用扩张的两个手段。这个过程是经济流程,也不必说是好是坏,只是说,当他可以更轻松的靠增发国债和增发货币结合起来来化解危机的时候,ZF一般都会这么干。所以,随着产业转移和ZF债务增加,出现了债务率上升,于是美国在时代广场安了一个债务钟,警告人们,我们的债务是不断上升的,当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债务上限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突破了,从原来的十万亿到十二万亿,十四万亿到现在十六点四万亿一步一步地突破,这就是一个客观的演变过程。

这就造成了另外一面,大型的金融资本和ZF化解矛盾的方式,它构成了某种利益相关。一海外产业转移获得的资本收益,直接回流美国资本市场,不需经过在美国本土的生产,而是通过海外资本汇回收益,形成美国资本市场的叫做道琼斯。道琼斯500种工业股票指数,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晴雨表,但它不是国内的晴雨表,它是美国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海外收益的晴雨表。我们一般都说股市晴雨表,反应的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状况,而美国股市的晴雨表反应的不是美国国家的经济状况,而是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获益的收益水平。结合这些再和我们这张图结合在一起,大家看到了,它的海外收益是在不断增加的,任何海外收益的增加意味着什么呢?都意味着它的海外资产的规模也在同步增加,以在中国为例,我们知道美国在中国的投资的收益率,从90年代大约在19%左右,增长到现在进入到新时期的第一个十年,短短的20年时期,它的收益增长的速度是多少呢?从19%左右增长到接近30%,收益率是大幅度增高的。这点对跨国公司当然是利好的,因此道琼斯500种工业股票指数始终是比较好的,只有个别的时间是下降的,因道琼斯指数表现得好,就会导致吸引投资的信号不断释放,因此造成大量的量化分层它可以直接进入到金融资本投资,因为它收益高,进入到金融资本投资的领域中,就客观上继续推高着金融资本的经营,这个对于进入结构高度化的美国经济来说,变成了新的金融资本经济的经济流程。这对于经济高度经济化来说,无所谓好坏对错,这是应该客观过程,它这样转了。
那问题在哪?问题在之所以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99%的人要占领华尔街,因为大家给出的理由是,大家可以看到图上右侧的那一栏,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人用手写的,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种运动,我只是节选了三条放在这。从2008年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发生到2011年三年时间里,不得温饱的人群的总数从9%上升到19%,现在还在上升。这个数据是盖洛普给的,相对而言,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质疑它的数据的对错。还有一个数据。纽约是接近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我在纽约生活了很长时间有30万人。纽约人在华尔街工作,占总人口比例很低。华尔街可以继续产生富翁,尽管他会继续造造出很多富翁,但还是在这30万人中间。大量的其他的,我在纽约有亲属,每次去跟他们聊;我过去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跟那儿的人交流,我每年都去美国都有跟他们交流的这些安排,交流的结果是,许多人提出的批评是相当尖锐的。包括2008年联合国大会,我被联合国请去和美国的学者一起对媒体和公众做解说,解说现在的全球化不同的国家经济情况到底怎么样,作这些解说的时候,直接跟与占领华尔街活动相关的学者Stiglitz交流,他是获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的副行长。跟他们交流也是一样的,他们对美国进入经济结构高度化所产生的巨大制度成本如何转嫁,始终持相当多的质疑的态度。特别是很多人的批评是很尖锐的。相反的,我在中国大陆谈这些美国问题的时候,持积极态度的评价比较多,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大陆也像美国这样开放资本市场进入金融化,就会像美国那样有同样的受益等等。当然这也是一种意见。似乎中国人对美国的感觉比美国人对美国的感觉好得多。这也不奇怪,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经济流程的变化。我们在谈美国经济在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的时候,它是客观上发生的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流程的变化,这个变化导致了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必然产生收益和成本,收益被华尔街的一部分群体得到了,而成本让社会来承受,所以就发生了今天的这些客观情况。


美国现在自经济危机发生后,可以看看美国前400位富豪财富占比和中国前400名富豪财富占GDP的比例,差不多的都是百分之十点几,但是美国的GDP却是中国的几倍,这也是说美国的首富占有的财产的总量是几倍于中国的首富的,它在量上是很不同的。第二,另外可以看到中国是近10%的人占有这部分财富,美国是5%的人占有72%的财富,从这个比例来说又有点差别了。如果你只计算1%,美国是将近1%的人占有接近近一半的财富,而在中国10%的人占有将近一半的财富。也就是说在美国财富集中的程度更高。当然中国财富集中的程度也够高的了,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怎么能够调节财富的严重不平等,对于各国的ZF和学者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提醒大家注意,这不是意味着中国的财富集中程度低,只是美国的财富集中程度更高,某种程度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
再看社会财富,根据现在最新的调查,中国家庭财富总量大约70万亿美元,比美国多20%,当然中国的人口多,美国的人口只是中国的零头,美国有三亿人,中国有13.4亿人,所以尽管中国的家庭财富总量很大,比美国多将近20%,但是按人均算就大大地低于美国了。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负债只有5%左右,而美国的家庭负债将近在16%。所以就负债来说,美国的家庭负债要高得多。如果把美国家庭负债和美国官方负债加总,它等于全球GDP的100%。我不用重复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个债务已经大到了相当的规模。因为它的家庭财富总量比中国大得多,它的债务率之高,说明它的债务总量很大。

看这个图我们知道讲的是财富的集中程度和债务的情况,这个和整个的经济结构变化又是高度相关的,可以从这张图看到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一般的负债以外,都已经变成了贸易赤字国,大部分国家已经变成了贸易赤字国。除了少数制造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家,原材料输出国家之外,大多数原来所谓工业发达国家现在都已经退出了实体经济,开始变成了债务经济,债务除了ZF的高负债之外,还有一大块是贸易的赤字,或者叫做贸易的负债,不能生产而大量的吃进,这就构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这些结果是什么呢?这些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生产,生产了呢,就竞争出口到发达国家,比如说出口到美国。我在第一次讲课提到,仅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衬衣够每个美国人平均每人消费12件。而且你还得竞争出口,导致你不可能提高价格。因为竞争是激烈的,你只能低价向发达国家做出口。这就帮助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增发货币的同时不出现CPI的上涨,也就是不出现物价指数上涨,因为他得到了大部分廉价的商品。而商品价格不上涨,CPI就不上涨,即物价指数不上涨。于是就可以维持低利率,就像美联储一方面在做量化宽松3、量化宽松4,大量向市场制造流动性,靠增发货币来购买国债而不发生通货膨胀,所以美联储说,我长期维持零利率。大家可能不做金融投资,不跟企业打交道,大家不明白零利率什么意思,零利率是什么意思?意味着银行即使加上手续费也可以让投资商得到不高于2的利率。低于2%的利率几乎是最便宜的投资,这时你去跟发展中国家做任何投资,都是稳赢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在吃进原材料,才能加工出口。你吃进的原材料是高价,你就会调高你的利率,调高利率就是稳定银行存款,否则你的银行利率太低,你的物价指数太高,老百姓就到银行去挤兑,那银行就会出现严重的危机了。所以发展中国家都要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提高银行利率就要提高贷款利率,那么得到的投资利率就大大的提高了。以中美两国为例,现在美国平均利率水平在2,中国的平均利率水平在8。这中间有六个点的差,如果我是一个美国的投资商,我从美国拿到利率是2的投资,我只要进入中国,我就赚了六个点。做生意的人会很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现在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很大的不满是,你没有开放投资市场。其实中国开放了,开放了实业投资,但没有开放金融投资。也就是说你要投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是不允许的。中国只允许经过核准的、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人,允许他们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到现在为止只批准了八百亿美元,这对于大量的外国廉价资本来说,开的口太小。所以很多机构投资人他们等着,什么时候中国ZF能允许大规模进入。最近的在香港等。所以香港就成了外国资本大量集中的桥头堡。这个情况客观上确定了现在香港的地位,投资商们瞄准大陆等待机会准备做投资的一个地位。很多投资商想尽办法想进大陆做投资,比如说现在大陆允许外资进入村镇银行,即小型的村镇银行允许外资进入,第二允许外资进入小额信贷。所以有相当多港资可以有外资的平价资金,低于2%利率水平的资金,他也可以以小额信贷的名义进入大陆,投资于一般的信用市场,特别是地方的信用市场,他们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收入,他们在地方信用市场得到的利润率能达到8%到22%。当然不允许规模太大,比如几千万的规模;所以一些小型投资人就赚得很多,现在想进大量做投资的投资商很多,但能进去的很少,进去的往往是小型的。这是一个客观情况。
所以当把一些美国的事情大致说清楚,我们就可以大致明白了。现在经济结构高度化,发达国家如果能有经济结构高度化的条件,那么发达国家并不是非常担心他的债务。
西方竞争力分析:从殖民化的地缘战略到金融全球化的“币缘战略”(中)
所以我们看到在漫画上,美国在财政悬崖上好像要跌落下去;如果能够维持这种经济结构的秩序能够继续下去,发达国家的债务还是在上升,所以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一个颠倒,什么颠倒?90年代以前,全球的债务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在想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接受了,南方一些穷国接受了,就转化成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所以在90年代以前债务主要在发展中国家。那时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欠债还不起,也出现了一些很多抗债斗争,还有很多口号和社会运动,强烈地呼吁发展中国家必须减债,发展中国家还不起;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失败转化为纯债务净债务,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接受了产业转移,没有失败的呢,就还上了;或者是他的出口增加了,外汇收入增加了,他的外汇就顶了。这是90年代。但是到了新世纪的时候,当西方基本完成了产业转移,进入金融化了,到了二十世纪初,世界债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70%以上的ZF债务变成了欧美发达国家负债,原本70%以上的债务是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情况等于颠倒过来了,现在是发达国家欠债,发展中国家成了债权人。

使用道具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4-12-21 19:17:5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斑竹合并(续4)
我们再看这张图,中国以贸易盈余所形成的外汇大约是一万八千亿美元左右,总的外汇储备大约是三万两千亿美元,其中一万两千亿美元投资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那是投资,在中国的三万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一万八千亿是中国通过贸易得到的贸易盈余,这个算是正的;还有一万四千亿主要是美元投资在中国形成的,那其实是一种债务。也就是说,在他的外汇储备中并不是净剩余,有相当一部分是债务,而这一部分债务是随时可以流走的。刚才这张图给了大家一种结构,告诉大家,发展中国家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这是一个变化,跟发达国像美国从原来七八十年代的资本输出国,他就变成了在海外收益了,他在中国有一亿多亿美元的收益,他的收益是不断上升的,这个上升的收益变成了美国市场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吸引了大量的外汇投资,形成了金融资本的循环,构成了这种这种经济运行的模式,而在发达国家的这个变化中,大多数其他国家是跟进的,比如欧洲国家跟着向外转移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变成净负债,因为都转移的结果是都出现了这种经济流程的变化,都出现了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后,没有条件大规模增发货币和增发国债进入金融资本的国家,就变成了净负债国。就以欧盟为主,其中大家都知道的是欧猪五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爱尔兰这五个国家是高负债,是因为这五个国家在制造业移出的同时没有能力进入金融资本经济,不能像美国那样靠跨国公司汇回收益、支撑股市、吸引投资、维持金融资本的金融资本经济,这些欧猪五国是没有这种条件的,而在欧洲国家中,看起来似乎两个国家有条件,一个是英国,一个是德国。他们有条件维持他们的经济,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条件,于是导致欧洲一部分的国家进入债务危机,债务直接威胁到财务安全。于是现在欧洲开始讨论是否进一步整合欧洲财政,当说到财政的时候就牵扯到主权了。财政是政府机制运作的核心,所以现在反对国家最为难过的是高债务的欧洲国家是否愿意放弃财政权力,是否愿意放弃一部分主权。目前情况看,这次的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相对渡过,欧洲经济初步有所复苏,人们似乎没有涉及到真正意义的主权,只是欧洲央行放松了,更大大规模通过所谓量化宽松来购买了各个国家的国债,于是这场债务危机暂时化解。但是长期看,到底这种运作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还很难作判断,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可持续的。靠债务来维持经济大部分人认为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我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变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情况。这是我们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给出的一个客观分析。
但问题在哪?这种债务危机事实上是属于一种合法化的危机,当我们讲到政治合法性的时候我们讲到,它的根源是什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它是欧盟成之为政治联合体的底线,规定的是,欧洲国家的债务率不得高于3%。你加入欧盟你的财政债务率不得超过3%;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都超过了。它规定的3%是公开赤字与和GDP的比值,债务与GDP的比值是60%.

大家看图上左右两条红色虚线,左右两个虚线,右边的虚线是对GDP3%,是公开赤字,左边的虚线是各国债务对GDP的比值,他们在2010年当欧猪五国债务爆发的时候,大家做了一个图,发现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突破了欧盟合法化的红线,那就意味着欧盟现在作为一个多个国家构成的政治联合体已经不具有合法性了。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10年之前的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过。十五个国家形成欧盟之后,他们谋划发行欧元。1994年当关税贸易总协定更名为WTO转变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其中有两个战略性的框架谈判,一个是农业一个是金融,这两个框架谈判因过去不属于关税贸易总协定要谈判的一般商品的贸易,所以列入乌拉圭回合,意义是它属于战略部门,它很难用一般的利伯维尔场理论来谈判。但是乌拉圭回合谈判长期谈判久拖不决,但是再不能等了,随着西方世界进入金融化,越来越多要求金融开放,于是1994年当JATT改成WTO的时候,把乌拉圭回合过去长期久拖不决、长期谈判不下来的金融和农业这两个战略性的部门直接纳入WTO。在这同时,欧盟国家开始启动欧元谈判,经过五年之后,1999年1月1号,欧元正式问世,币值比美元高很多,那个时候一个欧元换1.138个美元,就比美元高13.8。币值是高很多的,当时就出现了一次欧元对美元的挑战,尽管大家都属于自由世界,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上是一样的,应该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在金融化时代的货币体系竞争本身是一种对抗性极强的竞争,它比商品时代的商品竞争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所以当欧元问世,欧盟很多代表团试图说服大量使用美元结算的亚洲国家,比如中,日,韩,希望他们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或储备货币。我在上次课已经讲到过,自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国因战争占有了70%的黄金,而发行了70%的货币而成为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美元就变成了世界级的货币,各国都要储备美元,因为美元承诺,随时可以兑换零点三几盎司的黄金,那大家与其存黄金不如存美元,于是美元变成世界储备货币。因此使美元变成了世界货币,使美联储变成了全球中央银行,这个过程是战后的客观结果。
所以美国战后是稳赚不赔的,他获得了各参战国的黄金,成了世界最大的黄金储备国,这个客观过程导致美国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资本国家,黄金储备第一,货币发行第一;各国都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于是美元变成世界货币,美联储成了世界中央银行,这个过程本身是客观发生的。但是,当欧元问世,币值高于美元的时候,欧盟各国希望欧元变成世界储备货币。换位思维,如果你是欧盟各国的首脑,你们当然也希望欧元变成世界储备货币。这个时候世界都放弃了黄金本位,存多少黄金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但是欧元和欧盟的政治合法性其实是相通的,我们知道货币被叫做主权货币,如果欧盟不具备政治合法性,那欧元的主权货币的稳定性也自然受到质疑。按说应该是相通的。
所以在当年,欧洲各国试图说服其他各国接受欧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明确宣布今后他的贸易结算改用欧元。一个是伊拉克,一个是北朝鲜。在1999年之前伊拉克没有被说成有那么多问题,当然他本来也有问题;北朝鲜也没有这么紧张过。但是客观地来说,北朝鲜并不太重要,因为北朝鲜一年的贸易结算大约三十多亿美元,而伊拉克一年的石油贸易结算是300到400亿美元,如果伊拉克改成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那就意味着世界每年抛售了300到400美元,那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已经过量增发的美元货币体系当然不是利好,而可能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当人们说伊拉克战争为什么打?尽管美国人宣布是为了制止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打下了后,他找遍了也没有杀伤性武器,这就意味着你战争的借口是不对的。于是人们说他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而石油原来就是跨国公司在上下其手,也不能说完全说石油归伊拉克自己,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伊拉克如果不用美元结算,对美元来说是个打击,当然是不是美国直接出兵打伊拉克是为了保美元,这个在世界上有很多讨论。我只是说一般的媒体很少做这种报道,我们提供一个材料,大家可以考虑。金融资本阶段有没有服务于金融资本的战争呢?目前看,是有这种提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原因,这种到现在为此没有谁能跟当时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对话,,套出它到底是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问题恐怕未必是孤证,大家如果把前不久打完的利比亚战争做另一个案例,你们就会发现,在金融资本阶段有很多问题看起来非常复杂,某种程度上来可能是很险恶的。什么事呢?这个利比亚也是个石油出口国,他的一年的石油贸易的总量和产生的货币量,因为石油价高启,最近这些年大量的量化宽松进入了石油的期货市场,导致石油的价格从原来40美元左右一桶上升到14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100美元,这个时候北非国家的石油国家,他的石油贸易量都是成倍上升的,石油本身的量没有变化,但他的贸易量,用货币结算价格大幅度上升翻了很多倍,于是利比亚的一年结算是上千亿美元的数字。利比亚的卡扎非,不管他有这个那个的问题,他有一个最为潜在的危险是,他宣布今后的利比亚的石油结算用黄金结算,因为你们美元欧元都波动都不稳定,你们的量化宽松都导致你们的币值下降,所以利比亚今后的石油贸易要用黄金结算。这回该是欧洲人打他了,打的结果是,首先出兵的法国,获得了利比亚石油权益的34%。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大家可以讨论。我只提供材料供你们参考,并没有结论性的意见,我只是说现在这个世界并没有进入到金融资本的时代,你的结构升级了变成高级的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了,这个世界就平静下来了,似乎还不太容易,除了导致欧盟危机之外还导致了其他一些局部的热战冲突。这些事情看下来,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我们也可以拿到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们给出数据,告诉大家世界从进入到金融化时代以来所发生的客观情况,可以看得到期货价格,特别是世界上的三大期货石油、原材料和粮食这三大期货有明显的金融化的趋势。什么叫金融化呢?就是说它和某种货币绑定。粮食我们现在可以叫它粮食美元,因为美元增发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石油可以叫石油美元,美元增发石油价格上涨;期货市场的表现与量化宽松货币增发有高度的相关性。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是一般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进口粮食进口能源的发展中国家承受的物价指数上涨造成更多问题,所以我们把今天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叫做进口通货膨胀。

看粮食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从2008年以后受全球危机的影响有一个V字型,此后就连续上涨。在整个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它的涨幅是相当高的。这是世界出口值的变化,也是在2009年全球大危机的影响下有所下降,但接着实际上还是出口值、不是贸易的实物量而是货币值,为了使这个世界在这个新的金融化的复杂的局面之中能够维持金融资本获取收益的秩序,而接着出现的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世界的债务分布和人均政府债务分布。
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在北美、欧洲;而债务比较低的是在东亚这些国家,东亚国家中日本的债务率是很高的,200%;,但日本并不担心他的债务是因为日本本身是一个制造业的国家,并且日本在海外的投资总规模大于他的债务。所以日本仍然有足额的承债能力是因为他的海外投资很大,有大量的产业,所以他并不是很担心他的债务像其他欧洲国家那么严重。
接着我们来看维持这个高债务经济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军事手段。美国政府债务占发达国家债务的一半,而美国的军费开支并不因债务过高而减少,即使在高债务的年份,美国进入危机的2009年美国高负债的年份,他的军费仍然占全球军费的47%,正常年份美国的军费占全球军费的一半。可以维持在两个大洋同时打仗的条件。军备开支足够,足够维持两场战争。用军事手段来维持现在的世界秩序,这是一个事实,其实这是一个对很多国家来说是必须接受的事实。比如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接受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美国在全球200个国家中的150个国家中有军事存在,在主要的原材料产地和特别在石油产地都有军事基地。美国有150个军事存在不意味着都有军事基地,他在全球有84个军事基地,这84个军事基地基本上控制着石油产地和石油通道,这是在石油经济条件下。人们现在的很多战略性的讨论,稍微超前一点说,如果美国不再从中东进口石油,也不从拉美进口石油,假如美国的液燃气作为新能源供应,能够保证美国做到能源自己,不再从海外进口能源,那么美国在海外安排的军事基地会不会调整呢?如果美国人把他的军事基地调整了,这一带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会影响谁呢?当然是那些石油进口国。所以好像人们认为,美国维持军事存在或美国维持军事基地对于现在这种大规模进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难作判断的客观事实。没有好坏对错,只是客观事实。这个客观事实你接不接受取决于你如何衡量自己的利益所在。打个比方,中国派海军去索马里,为商船护航,因为中国没有军事基地,所以军舰没法维修、补给、休养等等。唯一补给的可能是中国在海外的那些渔港,比如你在哪个国家有个渔港,承包了一个渔场加工厂或渔业加工仓库,那么你在这有点渔船,可以送点补给品给这些军舰,因为没有基地,补给不了,就得轮换。经过亚丁湾、红海,整个印度洋,再经过南中国海,回到中国港口,整个行程四千多公里,非常漫长,非常艰苦。海上运输通道长期以来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中国坚持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在海外没有军事基地。他说和平发展,不搞海外军事建设,结果又大规模进口,进口的安全通道是个很难问题。
现在中国国内有些讨论,其实中国在海外运输通道安全问题其实是在搭美国人的军事基地的好处,是搭便车。中国人付出什么呢?中国付的是向美国国债市场上大规模投资,购买美国的国债,维持美国的高端金融资本经济,因此构成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这个战略关系尽管不算同盟,但因为中国是制造业最大的国家,他大规模向美国低价出售商品,帮美国维持CPI不上涨,同时把他的贸易盈余反过来大规模投入资本市场,维持美国的资本经济,因此客观上双方构成了一种战略上的合作关系,所以现在被叫做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不是同盟,不像日美同盟这种关系,只是战略上有合作,中国得以一定程度上利用美国在全世界上构建的这套控制体系,至少有钱还买得到原材料,可以买得到能源,如果粮食不足还可以买粮食。能做到在世界市场有交易,这在当前的世界秩序中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的群体对这个客观事实是会有不同的判断的。如果你是在中国通过出口来占有外汇,然后把这个外汇做再投资的企业集团,你就会认为现在的国际秩序是你获利的基础,是你经济的前提条件,你就会维护这个秩序。如果你是是一种环保团体,你说用这种发生造成了中国境内严重的阜外执行,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你就会反对这种方式。所以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制造业国家,大规模出口,它一定就有一种追求出口的利益集团,来要求来保护他的利益,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的,环保的等等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组织提出他们的利益诉求,所以在中国大陆上可以听到有很多非常纷繁复杂的表达。这就是我们说,随着世界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就构成了相对比较大的影响。
当发达国家的从产业资本进步到金融资本阶段的时候,我们把它说成是一种进步,那是因为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现在的主导的历史阶段,那在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它从产业资本阶段向金融资本阶段,相对于资本主义自身来说,它是一种经济上的提升,可以被叫做一种进步。但是,对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代价的转移,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担金融资本阶段所形成的过剩流动性,在期货市场上所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也就意味着当发展中国家购进原材料的时候,就形成了进口通货膨胀,那进口通货膨胀对发展中国家就意味着承担代价 ;另一方面,因为形成了石油美元和粮食美元,所以美国在承担着对石油产地和石油通道的军事责任,他构建了一套世界控制体系,这个对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运作来说又似乎有它的特殊作用。这就是今天世界政治的一个客观图景。在座的各位,你们来自社会的利益背景,你们对今天这样图景的评价是处于你们各自的背景,你们到学校来学习要补充你们的知识,你们得到的是老师们对于这种新的形势的分析,而我作为老师我不想左右你们任何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你们应该根据这样的图景来形成自己的判断。下面我们开始讲所谓发展陷阱。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还处在发展陷阱之中很难自拔。



上下两张图,一个是世界七十亿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相对来讲在南北美、欧洲、小亚细亚、澳洲,人口不那么集中的。下面这张图,是所谓全球债务的分布,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他们在债务的分布上占有绝对的份额,那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口集中的亚非是低债务,少数人口集中的欧美是高债务。这两张图是一个对比,我刚才也已经讲到了,从九十年代前后世界债务结构发生了倒置性的变化。原来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负债,现在变成了主要是发达国家负债。

这张图也是刚才提到的,美国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军事基地的分布密度非常高,因为这里是石油产区,同时也是石油通道,那美国的这些军事基地客观上有控制石油产区和运输石油通道的作用,这个不是任何一个人凭主观想象可以改变的,它是一个客观结构,它的布局就是这样了。


使用道具

graylens 发表于 2014-12-21 21:00:3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notevalue 发表于 2014-12-23 03:02:3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篇文章似乎引申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西方正在走经济金融化的道路,但正是西方的经济金融化,给予了世界工业化的机会,而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但是西方的经济金融化本身不可持续。英国也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经济走向金融化,都想挣轻松的钱,但这种模式是有代价的,因而未来的中国只能在经济金融化有所节制,中国所要学习的如何实现低成本的产业革命,正如德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那样对英国进行超车。经济金融化的模式都是由“得”而“失”的过程,“得”是短暂的,“失”是长远的,经济金融化伴生了产业转移,这个过程给予了竞争对手机会,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看低了中国,结果付出了代价,现在美国已经很难节制中国了。

经济金融化依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形态,但这个不能以转移产业为前提,而未来的技术革命可能使得工业更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因而很多产业无需向外转移,所以关键是各工业国如何在新的产业革命中抢到先机,中国如何在西方的困顿中抓住时机追赶,然后让自己和西方国家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huiliu789 + 5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onrush 发表于 2015-8-30 09:27:2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