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lykd05130
6200 49

《财富论——政治经济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教授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87 个
通用积分
6.1300
学术水平
106 点
热心指数
116 点
信用等级
92 点
经验
56178 点
帖子
158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5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1
最后登录
2023-8-29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1-13 18:15:4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财富论——政治经济学》草稿现已全部完成,今天上传,供大家阅读,请大家不惜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 经济学 财富论 财富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rar

472.67 KB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YJDWII + 100 + 10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余樟芝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1-15 09:55:3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一书草稿已经全部完成,希望大家能下载阅读,并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当然,也可电邮联系,我的邮箱:lykd05130@163.com,电话:15727998906
    这样,我完成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财富论——政治经济学》的写作。《财富论——经济学原理》与《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差不多,只是考察角度不同,《财富论——经济学原理》考察的是价值形成规律,而《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而市场上社会产品的分配规律,既是价值形成规律,又是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因此,《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写作完成,相当于《财富论——经济学原理》写作完成,只是《财富论——经济学原理》多了劳动价值论批判与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二个章节,但少了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的内容。这样,我基本上已经完成《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与《财富论——经济学原理》三本书的写作。
    既然这样,我将进入最后一本书《财富论——宏观经济学》的写作。《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前半部分,作为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也就成为《财富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接下来就是建立在分配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2-4 11:05: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能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 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规律。


第八节     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什么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肯定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适应生产力发展,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什么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是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这是由生产资料增长规律决定了的,而当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时,生产资料使用者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否则就不能使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现实,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可能。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由于国家是无行为能力的,也就没有消费消费资料的能力,从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不仅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现实,而且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然而,资本家是具有消费消费资料的能力的,如果资本家把全部资本利润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资料就不能增长,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存在。然而,资本家有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资本利润增加的根本途径,是资本积累,也就是生产资料增长。因此,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不会把资本利润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大部分用于资本投资,这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另外,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下,由于国家是无行为能力的,为了提高国有生产资料的市场效率,需要采用经理人制度,利用经理人的自私本性来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效率。而资本家的自私本性,决定了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在市场上具有高效率,这也使生产资料私有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随着私人资本的增加,资本家本身就难以提高私人资本的市场效率,也逐渐采用经理人制度,利用经理人的自私本性来提高私人资本的市场效率。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2-8 18:49: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因此,判断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是否空想或科学,就是是否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在劳动价值论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及列宁主义,都没有也不能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存在缺陷,甚至是致命缺陷。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不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社会主义,就是空想社会主义。
只有在分配价值论下,才能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产生社会主义二阶段理论,即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2-13 18:13:5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与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的。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没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也就没有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也就没有产生社会主义形态,仅仅存在于理论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是传统的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空想,则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进入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灭亡,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决定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灭亡,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进入社会主义,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很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即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要求私人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主义也就进入社会主义。
不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即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如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肯定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当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力量较强大时,就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国家也就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这里,问题就产生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否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就成为一个关键。
空想社会主义就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并且,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当然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这样,一方面,错误的劳动价值论,不能科学解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也就使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完整但没有科学性。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反对资本利润存在的空想社会主义,阻碍生产力发展,必将很快灭亡,空想社会主义也就还是空想的。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灭亡,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劳动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而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即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灭亡,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为什么这样?这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这反过来也证明了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只有从分配价值论出发,我们才能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劳动者工资,是劳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资本利润也是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此时,我们考察的问题就是: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吗?在生产力水平很高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当然,生产力发展要求私人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主义也就进入社会主义。
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正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即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推断的必然结果,从而,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这一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以前的社会主义,资本都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总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以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如果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但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但并没有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正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可能选择的前提,进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选择的前提。当一个国家人民选择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即国家可以凭借国有资产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但私人不再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这个国家也就进入初级社会主义。
当然这里,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国有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否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第四节   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三是产品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其它二个方面的内容,而产品分配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灵魂。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处于主人地位,劳动者之间则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二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三是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或劳动价值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自然没有资本剥削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样,空想社会主义就应该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正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而空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其它二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下,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肯定能负担国有资产保值,理论上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就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之间则处于相互协作的关系。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资料增长的必要性,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这样,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就不可避免,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为企业的主人,就仅仅是一句空话。
既然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产品分配形式就实行按劳分配,并且,空想社会主义者通过实践,也明确生产资料增长的必要性,从而,空想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的,也只是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那么,如何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列宁主义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出发,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就有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也就意识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使社会主义得到实现。并且,列宁主义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出发,由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不同,指出当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力量较强大时,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然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上层建筑。在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保护下,逐步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实现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节      计划经济

空想社会主义是从较低生产力水平的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较低,决定了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生产资料增长仍是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决定了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生产资料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同时,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或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正是由于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而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自然没有资本剥削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从生产力发展实际角度考察,也知道生产资料增长的重要性,即生产力要发展,生产资料必须增长。这样,在市场经济中,反对资本增值,就不存在生产资料增长,因此,提出了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增长,通过生产资料计划划拨来得到实现。
计划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是指一种建立在商品经济或市场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体系,社会化生产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体系。这里,计划经济并不能消灭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市场就是商品市场,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存在,社会化生产决定了每个生产者都不是为自己生产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产品,市场就产生了。市场就是商品的存放场所,有露天市场与商店之分,商品经济就是通过市场运行的经济形式。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价值就产生了,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这里,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是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二是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是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
由于商品价格的确定与运动规律不同,即市场运动规律不同,商品经济分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运行的社会经济体系。这样,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此时,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既表现为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又表现为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市场经济的市场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当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上升,直到供求平衡;当商品需求低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降低,直到供求平衡。
计划经济则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市场运动体制。从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份的资源是由ZF所拥有的,并且由ZF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并且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生产多少,完全由ZF来确定。
计划经济中,虽然商品交换过程不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劳动者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权力,直接由货币来表现,但社会产品分配,还是必须经过商品市场的,即劳动者获取产品,必须经过商品市场。此时,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就不再表现为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仅仅表现为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这样,计划经济的市场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由ZF决定,当ZF决定商品价格后,如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ZF不是提高商品价格来平衡供求,而是用各种购买凭证,如粮票、自行车票等来控制需求,当然,这些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也不高;当商品需求低于供给时,ZF也不是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平衡供求,并且保持商品生产的劳动人数,引起企业生产混乱,产生大量拿工资不劳动的闲置劳动力,如企业亏损,则进行财政补贴。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企业利润率总体上是较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传统上,我们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从而避免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但实际上,空想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则是由生产资料增长所决定了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这样,生产资料增长,只有通过生产资料计划划拨来得到实现,从而空想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不能实行市场经济。同时,现实中,计划经济并不能避免社会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了的。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部分生产资料增加,是凭借税收,但大部分生产资料增长,是通过实行计划经济,生产资料进行划拨,来实现生产资料增长的。而社会化大生产,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纯粹的人为的经济计划,是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
既然计划经济也存在商品市场,就存在市场需求,即社会需求通过市场需求来表现。生产资料增长,最终就由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来决定。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是复杂多变的,难以人为确定。同时,生产资料增长由人为计划确定,由于执行人不同,生产资料增长就不同,产生生产资料增长混乱,不仅存在量上的混乱,还存在结构上的混乱。因此,纯粹的人为的经济计划,是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计划,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往往阻碍生产力发展,必将很快被人们所淘汰。东欧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
只有到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大部分社会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社会需求及其发展,已经不再复杂,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不太复杂的社会需求及其发展,可能已经能够计划确定,也就可能可以实行计划经济。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1 21:17:2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四节   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不同,按劳分配形式就不同,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不同。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此时,社会主义企业运行,只要负担资产保值,当然,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是能负担社会主义企业的资产保值的,也就可以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按劳分配就可以接受商品市场的检验,即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就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这是由商品需求及其发展的复杂性所决定了的,当然,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然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就表现在不符合生产资料增长规律。不过,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还表现在按劳分配上。
这里,我们首先来考察按劳分配问题。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就是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的产品分配形式,从而,按劳分配最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除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产品实行平均分配外,几乎每个社会都是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始社会主义,家庭经济是一种按劳分配形式;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消费品的分配,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封建社会,土地产权归劳动者,就是一种按劳分配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工资就是按劳分配的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按劳分配,既可以由产品经济来表现,也可以由市场经济来表现。历史上的按劳分配,几乎都是由产品经济来表现的,只有到达高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才可能由市场经济来表现。
当然,按劳分配的产品数量,不同社会是有所区别的,其中,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全部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是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与以前任何一个社会的根本区别。
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劳动价值论的影响,生产资料就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即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然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又发现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但是,既然坚信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的观点,就不会重视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就影响生产资料增长,也就实行计划经济,对生产资料进行划拨,以实现生产资料增长。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计划经济,也就包括按劳分配的计划形式,并且按劳分配也仅仅是按劳动时间进行产品分配,实行大锅饭,而不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就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生产力发展。
总之,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就是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的产品分配形式,从而,按劳分配最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全部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是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与以前任何一个社会的根本区别。然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计划经济,也就包括按劳分配的计划形式,从而,按劳分配也仅仅是按劳动时间进行产品分配,实行大锅饭,而不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就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生产力发展。






                 第五节  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特征。然而,这里,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与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是二个不同的范畴。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与整个社会的性质、法律、政策相对应,而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只与企业运行相对应。正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不同,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的表现形式就不同,即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就不同,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不同。此时,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不同,并不影响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此时,社会主义企业运行,只要负担资产保值,当然,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是能负担社会主义企业的资产保值的,也就可以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按劳分配就可以接受商品市场的检验,即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就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
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也就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企业的主人,并且,劳动者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也正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然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又发现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样,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就可能影响生产力发展了,并且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还成为现实。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劳动者是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利益的。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不仅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且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也就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此时,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劳动者就会千方百计追求自己的收入,挖社会主义墙脚,这就影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增长,影响生产力发展,即使现在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存在这种情况。
总之,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决定了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相适应。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此时,由于劳动者不能负担生产资料保值增值,企业的产权只能归国家,劳动者就只能是国有企业的雇工,不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否则,当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就会千方百计追求自己的收入,挖社会主义墙脚,这就影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增长,影响生产力发展。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9 21:06: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五十八章)    第八节  国有资本运行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由于个人是有行为能力的,能负担资本运行,从而不存在资本运行形式问题。而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然而,国家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不能进行资本投资,也就产生了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问题。
要解决国有资本运行问题,首先要区别国家、人民代表大会与ZF。现在的中国,往往把国家与ZF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ZF仅仅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由人组成的,同时,ZF工作人员,相对是固定的,既是一个政治实体,又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决定了ZF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往往不同,会产生矛盾。
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也不同。人民代表大会也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也往往不同,会产生矛盾。不过,人民代表大会与ZF是不同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权力的表现机构,从而是最高权力机构,不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人民代表大会人员的组成,会经常变化的,需要通过人民的选择产生,并且,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人员的利益,往往由上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从而,人民代表大会往往只是一个政治实体,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区别国家、人民代表大会与ZF,利于我们研究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
国家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此,国有资产运行只能是由其它经济实体或政治实体进行。当然,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必须由国家拥有,其它经济实体或政治实体只能拥有国有资产的产权,从而,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就是国有资产产权归谁的问题。理论上,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可存在人大运行形式、ZF运行形式、企业职工联合体运行形式与私人产权运行形式。
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当然,国有资产私人产权运行形式就不可能产生。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也就反对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国家则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样,企业职工联合体凭借工资也难以负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企业职工联合体运行形式也行不通。
前面已经指出,ZF仅仅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决定了ZF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往往不同,会产生矛盾。一方面,ZF人员的利益,已经由国家付出的工资来表现,企业利益不能成为ZF的利益,也就不能调动ZF官员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与企业职工联合体一样,ZF或ZF官员也不能负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由于ZF的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往往涉及经济利益,而ZF工作人员,相对是固定的,既是一个政治实体,又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因此,ZF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分离,从而,国有资产ZF运行形式行不通。
因此,国有资产运行形式,只能实行人大运行形式,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归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往往只是一个政治实体,不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人民代表的政治生命,是需要人民选择产生的,因此,人民代表大会能负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ZF的职能非常多,往往没有精力去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而人民代表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监督工作,能负担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第三,每个ZF官员都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同时ZF的职能是一条龙的,由于上下级关系,就容易产生腐败。而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选择产生的,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行政权力,人民代表的权力,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才能体现,正如股份制企业的股东的权力,要通过股东大会才能体现,就不容易产生腐败。第四,ZF的职能是一条龙的,具有上下级关系,这样,在一条龙上,监督人数就较少,难以负担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而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选择产生的,每个人民代表都有权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从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数就较多。这样,国有资产运行形式,是能够实行人大运行形式的。
国有资产运行形式与企业经营管理,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国有资产运行形式只是代表国家负担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形式,是国有资产产权的一种存在。而企业经营管理,是国有资产产权的另一种存在。
这里,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负担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形式,就具有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一样权力,决定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组成与任免,决定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的工资,审批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等等。
企业经营管理可实行法人制度与法定代表人制度。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企业是有较高的商品生产效率的,但这取决于资本私有制决定的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也就是取决于完善的法人制度与法定代表人制度。由于股份制企业是一法人集体,本身是低效率的,法人制度能提高企业或ZF等法人的管理效率或市场效率,而法人制度提高企业或ZF等法人的管理效率或市场效率的保证,就是法定代表人制度。这里,处分权是法定代表人制度的核心,而收益权则是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灵魂。法定代表人除拥有处分权外,还有收益权。对于存在收益的法人,如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率,法定代表人制度,往往给法定代表人一定的收益权。不过,收益权如何,并不是法定的,而是由企业章程决定的,并且成为一个惯例。
总之,国有资产运行形式,实行人大运行形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负担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就具有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一样权力。而企业经营管理可实行法人制度与法定代表人制度。                  

               



                      第九节  初级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设

生产关系的总和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因此,上层建筑的建设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级社会主义更是如此。
前面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始社会主义,明确原始社会主义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而原始社会主义解体的社会原因,就是原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不健全,产生了特权阶层。原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这一社会主义制度,只是空想社会主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这些社会主义解体的社会原因,就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不健全,产生了特权阶层,特权阶层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灭亡。因此,在初级社会主义,由于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如果上层建筑不健全,产生特权阶层,也会引起初级社会主义解体,进入资本主义。
初级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但防止特权阶层产生的上层建筑建设,则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把一切权力归于人民,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政党。同时,现实中,ZF的权力是客观存在的,把一切权力归于人民,就是把人民的权力与ZF的权力完全分开,由人民的权力去控制ZF的权力。
把一切权力归于人民,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政党。如果把一切权力归于某一个人或是政党,就会产生特权阶层。把一切权力归于某一个人,当然就直接产生了特权阶层。把一切权力归于某个政党,就会产生党内营私,最终把党的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产生特权阶层,原苏联等东欧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就是这样。
把一切权力归于人民,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政党。但是,政党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如何处理政党与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党的问题。社会主义政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许多政党的集合体,只要承认并发展社会主义的政党,就是社会主义政党。存在各种社会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或方案,就同一种思想或方案的人们的集合体,就形成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当前,不管是中国还是其它国家,共产党内其实存在各种派系,这些派系的发展,就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当然,当前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也限制着这些派系成为社会主义政党。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或方案,就同一种思想或方案的人们的集合体,就形成一个社会主义政党。而不同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或方案,由人民去选择,这样,把一切权力就归于人民,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政党了。
把人民的权力与ZF的权力完全分开,由人民的权力去控制ZF的权力,就是人民代表的权力与ZF官员的权力完全分开,人民代表不能担任ZF官员,同样,ZF官员不能担任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完全由人民选举产生,ZF首脑既可以由人民代表选举产生,也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之,把一切权力归于人民,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政党,同时,把人民的权力与ZF的权力完全分开,由人民的权力去控制ZF的权力。如果这样,一般就能防止特权阶层的产生,防止社会主义解体的社会原因的产生。





                       第十节   经济计划的重要意义
                 
初级社会主义经济,是由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但是这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经济计划的作用。相反,经济计划,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经济计划也不是由人们任意制定的。国家ZF制定的经济计划,必须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家ZF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制定经济计划。那么,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我们应遵顺哪些经济规律呢?
首先,我们必须遵循商品价值量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依据他们制定市场经济计划。例如价外税的确定,当国家ZF依据市场商品生产的情况,需要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时,就可利用价外税的课征,对商品价值量规律进行修正。绝对提高该商品市场价格或交换价值量,从而降低商品的需求,调整市场的产品结构。  
其次,商品需求是客观的,依一定规律运行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商品生产必须适应商品需求的要求。国家ZF制定的经济计划──商品生产指导性计划,必须适应市场商品的客观要求。否则会引起市场中商品价格的波动。当然,市场中商品价格的波动本身,反过来又会调节商品生产。
第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仍是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严重不足,而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即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的绝对增加,绝对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所以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而生产资料要优先增长,必须投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的生产部门。这里的投资,不仅仅是生产资料的投资,还需要大量消费资料的投资。从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必然会引起劳动者个人收入的下降,因此,经济计划,必须处理好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生产资料的科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其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当今社会能源和原材料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就存在先进的生产资料生产与落后的生产资料生产之间的予盾,经济计划必须反映这个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并能良性循环。
第四,要正确利用税收和国家财政收入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要主动地适应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在经济稳定时期,主动地把部分国家财政收入投资到生产资料生产中去。以促进生产资料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则应重视社会公共基础建设投资。这样,只会扩大消费资料的消费,而不会扩大消费资料的生产。
第五,消费资料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只是人类生产消费资料的手段,而不是生产目的。在目前我国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的情况下,要重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但是,在这一前提下,也要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资料较为丰富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投资,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毕竟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这决定了生产资料生产的投资所需的消费资料投资是有限的。而消费资料的生产的增长,随着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从而消费资料的增长,生产资料的扩大再生产是需要不了的。必须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增加劳动者的消费 ,才能得到解决。否则, 就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发生经济危机。国家ZF不失时机地调整劳动者的工资,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家的本性,决定了他追逐资本利润,而不会主动增加劳动者的工资,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
总之,经济计划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由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但是,这并不排除经济计划。相反,经济计划能促进商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而到了社主会主义高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水平,决定了可以实行完全由经济计划进行调节的商品经济,这时,经济计划,成为商品生产的灵魂,劳动者的劳动,不需要市场的检验,完全可凭一张纸──劳动量的凭证,从社会总产品中,提出相应劳动量的产品。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15 18:10: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五十九章)   第五节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当然,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生产资料产权归个人,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进而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作用,也就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是,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下,由于国家是无行为能力的,如何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作用,即生产资料产权归谁,就成为一个问题,即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影响。
理论上,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可存在人大运行形式、ZF运行形式、企业职工联合体运行形式与私人产权运行形式。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当然,国有资产私人产权运行形式就不可能产生。初级社会主义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只存在人大运行形式、ZF运行形式、企业职工联合体运行形式。
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也就反对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国家则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样,企业职工联合体凭借工资也难以负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企业职工联合体运行形式也行不通。不过,在初级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虽然国有企业职工联合体不拥有国有资产产权,但在劳动价值论指导下,认为企业利润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从而往往把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如当前我国一些国家垄断企业的职工工资过高,不仅产生了公平问题,而且影响了国有资本的增值,也就影响了生产力发展。只有在分配价值论下,明确企业利润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这样,企业职工工资只是企业内产品经济的结果,才不会产生公平问题,也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也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前面已经指出,ZF仅仅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决定了ZF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往往不同,会产生矛盾,从而,国有资产ZF运行形式行不通。但是,在初级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国有资产产权往往归ZF,引起政企不分,不仅产生了严重的腐败,还严重影响生产力发展。一方面,ZF人员的利益,已经由国家付出的工资来表现,企业利益不能成为ZF的利益,也就不能调动ZF官员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国有资产产权归ZF,也就影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ZF的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往往涉及经济利益,而ZF工作人员,相对是固定的,既是一个政治实体,又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因此,国有资产产权归ZF,往往产生严重的腐败。
因此,国有资产运行形式,只能实行人大运行形式,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归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毕竟不能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市场效率,还是要实行经理人制度,正如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只有这样,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六节   生产关系的调整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私人凭借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决定了资本家是不会主动去降低资本利润率,正是这样,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必然会引起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通过经济危机,市场强制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同时,通过市场运动,提高了劳动者工资。
而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进而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此时,劳动者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国家ZF能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样,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理论上可避免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
那么,国家ZF如何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当然,一是降低资本利润率,二是提高劳动者工资。
在市场上,降低资本利润率,又可通过二个途径,一是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以降低食利者的收入。二是降低国有企业的利润,直到资本利润率为0。同时,提高劳动者工资,相对降低资本利润率。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最终取消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人类社会也就进入高级社会主义。
当然,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任务。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25 19:02:3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章)第五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 它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从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根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中,劳动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途径,不劳动者不得食,成为社会主义合理的生产关系,从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具有优越性。
但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尽管否定了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一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是否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而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在上一节《初级社会主义》中,我们已经明确,在初级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从而生产力革命,决定了生产资料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生产资料──资本仍形成价值。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成为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只有到达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较高,并且生产资料极为丰富。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生产力革命,要求生产资料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形式,只有税收。从而劳动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要素,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这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总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否定了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一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是否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在初级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产较低,这决定了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成为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手段。从而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资本能形成价值。
在中国现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中,认为存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形式。对于国家所有制,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是显然的。但是,对于所谓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是否属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却值得探讨。
在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全民所有制,是最完善的公有制形式。但是,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既然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相对立,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从而国家,作为全国人民的政体,拥有生产资料,即为国家所有制。
但是,所谓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低级存在形式,我认为是不科学的。集体所有制是指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归生产者集体所有。作为一个“集体”毕竟是一部分人或劳动者的联合体,是属于一种社会团体,它是私人性质的。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一旦集体拥有生产资料,这一社会团体就可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形成社会产品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因为社会团体,毕竟是属于私人性质的。因而所谓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其实是劳动价值论的产物。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利润——企业利润是剥削劳动的结果。既然集体——劳动者的联合体拥有生产资料,从而拥有企业利润——还是劳动自己拥有,就不存在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认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存在形式,这里并不存在剥削劳动或社会产品分配的不合理现象。
其实并不是这样。企业利润,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而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集体——劳动者联合体拥有生产资料,从而拥有企业利润——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是一种不合理的分配关系。因为非集体所有制的职工,并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另外,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形成或出资情况分析,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判定也是不合理的。生产者集体并不能出资建立集体所有制企业。其资金来源有各种渠道,如地方ZF投资,村、街道一级社会团体投资等等。这样,尽管我们说集体所有制,其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归生产者集体所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往往不是企业劳动者或生产者集体或联合体拥有生产资料,而是某一级地方ZF或其行政部门,以及一些社会团体,这样,如果让生产者集体拥有生产资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生产者集体并不是出资者。只能是出资者拥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从而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名存实亡。这也正是各种出资者参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提取一定的利润的前提。
尽管理论上,出资者可以代表区域内的人民,拥有生产资料。但是,一方面,集体所有制本身是指生产者集体拥有生产资料,从而集体所有制名存实亡。另一方面,这区域内的人民也属于私人性质的。尤其是村办企业的私人性质就更加明显。在劳动价值论下,这区域内的人民,就存在不合理占有资本利润,从而存在剥削劳动。即使承认价值仅仅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资本利润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这区域内的人民,也存在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现象,这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相对立的。因此,集体所有制始终是私有制性质的。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也把那些劳动者集体拥有生产资料的企业,定性为私有制企业。如合作制企业。因为这里,出资者是私人。因而,实际上,所谓集体所有制,并不是指生产者集体拥有生产资料的企业,而是指某集体经济组成或社会团体出资所建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这里,不仅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与法定的性质不相符合,而且集体经济组织或社会团体本身,毕竟是属于私人性质的,从而集体所有制本质上是私有制。
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各种不同生产力水平的生产资料被利用,并且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而集体所有制企业大部分都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从而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能力有限,即集体经济资本形成的价值量有限,企业利润有限,并没有形成一种突出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逐渐采用先进的生产资料,这时,集体资本形成的价值量就较大,就形成一种突出的不合理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一些地方,集体所有制企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就较高。而另一些地方,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就较低。这些,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劳动的结果,而且主要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一方面,集体所有制企业,给劳动者劳动的机会,另一方面,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资本增值,不仅给劳动者创造较好劳动条件的机会,并且会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资本利润分红。因此,从社会现实中,我们应承认集体所有制的私人性质,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范畴。
在过去,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旦承认了集体所有制,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就会遭到毁灭的危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已承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并允许其发展,只有到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生产资料私有制才会灭亡。这就不必计较集体所有制是否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问题。从而集体所有制的性质,纯粹是理论上的探讨。对于集体所有制,定性为私有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只有承认了集体所有制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完全理顺国有资本与各级地方资本的关系。各级地方ZF负责自己资本的经营管理,而不能负责国有资本及其它各级ZF资本的管理。这样,就能理顺国有资本与各级地方ZF的关系。当然,这里也就要求精简各级地方ZF机构,同时又要加强国有资产在各级地方的管理,即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它不受地方ZF约束,直接受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领导。
其次,只有承认了集体所有制的私有制性质,才能理顺国有税与地方税之间的关系。不过我认为,区别国有税与地方税是不利于税收的课征。尤其是随着行政管理逐渐科学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采取税收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政策,更利于税收的课征。
第三,只有承认了集体所有制的私有制性质,才能理顺中央ZF与各级地方ZF的关系。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点,地方ZF与中央ZF必须保持一致!这不利于地方ZF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更不利于地方ZF的自由选举政策,从而不利于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地方ZF既然实行自由选举,当然各级地方ZF的领导,必须是为该地方人民服务的,千方百计为地方谋利益。否则,地方ZF的自由选举则只是一种形式!当然,这里,也就要求制定法律来规范地方ZF的行为,用法律来约束地方ZF的行为。地方ZF为地方服务,必须守法,否则会遭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也损害地方的利益。例如用法律来对待地方保护主义。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我国的土地所有制问题。现在宪法规定,我国土地实行国家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对于国家所有制,我们没有什么问题。但我国是否存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呢?
假设我国存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那么下列行为都是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为:
第一,行政管理部门任意干预农村农田的经营管理。例如要求农民耕种什么农作物。
第二,行政部门干预土地产权的归属。例如要求农村农田实行承包制。
第三,行政部门可任意征用土地,而不必经过村民的同意。同时,征用土地的价格,也不是用商业手段——市场手段解决。
第四,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干预。例如农民建房的土地审批等等。
这里,是农村农民不知道自己拥有土地所有权,从而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利,还是农民根本没有拥有过土地的所有权呢?在农民的意识中,他们根本没有拥有过土地的所有权。从建国起,到现在都是如此。他们都认为土地是属于国家的,不是自己的,因此我们对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
我认为,尽管我国宪法规定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但实际,我国根本未实行过。农村土地,本质上仍是国家所有制。因而我们应修改宪法,在农村,不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
但在农村,虽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但土地的产权实行集体所有制。这正符合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土地国家所有制与土地的产权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结合,正是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特点。




                    第六节  土地国家所有制

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包括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由于社会主义实践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些人就提出实行土地私有制,以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出实行土地私有制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土地国家所有制影响土地的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进而影响生产力发展,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我国土地国家所有制并不影响土地的流转,不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也就不影响生产力发展,这是由我国中央集权形式的政治体制所决定了的。
当然,当前一些人认为土地国家所有制影响了房地产建设,这是一个误区。土地国家所有制并不影响房地产建设,影响房地产建设的是地方土地财政政策。
这里,对财产所有权与产权的区别,也是我国实行土地所有制形式选择的一个理论基础。过去,我们对产权与财产所有权二个概念,没有科学区别。土地所有制就是对土地的所有权利形成的社会制度;而土地产权,则是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与收益权四项权利全部或部分权利占有所形成的经济实体。因此,土地产权完全可以独立于土地所有权而存在并在市场上流转。
中世纪的欧洲,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影响土地的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进而影响生产力发展,这是由当时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中世纪欧洲不仅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还实行庄园经济。庄园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体,拥有国有土地产权,封建庄园还是一个非常独立的政治体,割绝了庄园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而影响土地的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也就影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不仅要求国家政治权力相对集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制度,打破庄园经济的政治体制,同时实行土地私有制,以实现土地市场流转,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形式的政治体制,农村集体经济仅仅是一个经济体,仅仅拥有国有土地的产权,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或者说仅仅是一个依附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此时,中央政权完全可以改变农村国有土地产权的拥有者,实现土地产权市场流转,事实也正是这样。
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是与单个土地生产力发展相对应,即与土地质与量的增加相对应,并且与生产力水平较低相对应。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土地私有制能促进人们去提高土地的质与量,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但在封建社会,单个土地生产力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现在的问题是土地流转,以适应农业生产机械化,因此,土地私有制已经没有存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同时,实行土地私有制也没有经济基础。当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已经非常差,需要国家财政补贴,也就没有土地地租存在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是以地租存在为基础的,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制,产生了土地地租,国家财政补贴就没有存在的经济基础。
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与土地产权私有而市场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比土地私有制要更加优越。首先,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国家ZF就可以对土地进行有计划使用,防止土地浪费。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制,由于私人财产所有权不能任意侵犯,国家ZF就难以对土地进行有计划使用,容易产生土地浪费。其次,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就容易实施国家的粮农政策,不会引起粮价的动荡。第三,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利于国家的城镇建设规划。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制,由于私人财产所有权不能任意侵犯,国家ZF就难以实施城镇规划。第四,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利于土地产权流转,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制,一些人会对土地价格任意涨价,反而影响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

使用道具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4-22 09:24: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一章)   第五节    私人资本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生产力水平很低,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低,而且生产资料严重缺乏。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澳门与台湾,则生产力水平较高,不仅科学技术水平较高,而且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产生了大量过剩的资本,为了最大程度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也就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
中国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就能确保香港、澳门与台湾的私人资本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否则,这些私人资本就会转移到国外。既然中国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需要资本输入,为什么不能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从而确保香港、澳门与台湾的私人资本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不仅能确保香港、澳门与台湾的私人资本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能促进本国私人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许多商品生产,尤其是一些小商品生产,需要私人资本的发展。
中国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也是国家统一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与台湾三大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国允许本国私人资本的存在,在经济制度上即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上,整个中国就统一了,也就利于国家的统一。所谓的“一国二制”政策,只是针对上层建筑而言的,而不是就经济基础而言的。就上层建筑而言,所谓的“一国二制”政策,就是在中国大陆一切权力归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澳门与台湾三大地区,一切权力归人民。在当前,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经济还不发展,为了确保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处于主导地位,还需要中国大陆一切权力归中国共产党。但是,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发展,上层建筑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国大陆一切权力也归人民。
私人资本的存在,是否会改变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不会。中国坚持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生产资料私有制为辅的格局,这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就决定了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





          第六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中,我们已经指出,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最终取消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人类社会也就进入高级社会主义。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此时,我们如何调整生产关系,以最终取消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我们也已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私人凭借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决定了资本家是不会主动去降低资本利润率,正是这样,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必然会引起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通过经济危机,市场强制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同时,通过市场运动,提高了劳动者工资。
而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进而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此时,劳动者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确保国家ZF能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样,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理论上可避免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
当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时,由于坚持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生产资料私有制为辅的格局,这样,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也能确保国家ZF能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样,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理论上可避免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
那么,国家ZF如何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当然,是通过调整国有资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以带动私人资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生产关系的调整。具体措施就是,一是降低国有资本利润率,二是提高劳动者工资。在市场上,降低国有资本利润率,又可通过二个途径,一是降低国有银行存款利率,以降低食利者的收入。二是降低国有企业的利润,直到资本利润率为0。同时,提高国有企业劳动者工资,相对降低资本利润率。
降低国有资本利润率,也就能降低国有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也就倒逼私人资本利润率的下降;提高国有企业劳动者工资,也就倒逼私人企业提高劳动者工资。当国有资本利润率为0时,私人资本利润率也就为0,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自然消亡。从而,我们通过调整国有资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以带动私人资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生产关系的调整。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JDWII + 100 + 10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