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想定下来
210868 214

[求职与职场] 一次十年后的同事聚会引发的职场感悟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2粉丝

本科生

5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41 点
信用等级
33 点
经验
1696 点
帖子
33
精华
1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20
最后登录
2015-2-25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00:2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人2002年上海二流大学毕业,之后两年在国外读了硕士,2004年底回国,加入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某B4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部门,之后辗转多家外企(之后会分享一些跳槽加薪和行业选择的感悟),目前在某快消500强担任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中层,拿着一份不算高也不算低的月薪外加12个月工资30%左右的年度福利和奖金,没有任何灰色收入,开一辆价值年薪50%的车子,一套房无贷,一妻一女,双亲健在,基本情况汇报完毕;

整个故事基本上会以写实为主,围绕着10年来自己的职场感悟,社会变迁,以及相同背景的一些同事的发展,为现在刚刚行业和将来计划进入这个行业的TFS们一些启示。

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以下是分十五次陆续更新的内容(要说的基本说完了,最后几篇有个人扣扣):

                        (一)

回到主题,先说说这次的聚会,主要是通过微信得知一位已经定居美国多年的同事(此君是本人婚礼的伴郎)回国所提起的(我们都是经历过从QQ、MSN、微博到微信的一代人,带有80后上海人的典型特质),由于我年纪最大(我由于读Master,所以是80年,大部分人都是82或83年的),所以就由我来提议大家聚会,那天计划到场12人,实到9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先简单说说在座人员的基本情况:

总计6男3女,4人交大,2人上外,1人财大,1人同济,外加我一个(交大帮全员出席,果然学风严谨),全部是2005年5月期间进入某4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目前两人定居国外,1个人在PE做投资经理,4个人在500强外企担任中层,1个人在内资创业公司担任高管,还有1个继续留在B4等着升合伙人,应该说,在座所有人中除了那位PE的兄弟外,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人人工作稳定,脚踏实地,大家都沿着不同的道路走到了差不多的位置;
我们这些人中,既没有一个富二代,也没有一个红二代,我们都经历过2004年以后的房价飞涨,2006年的股票大起大落,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最后,都是靠都是自己的双手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会谈中充满着正能量,那一刻我感到,这些也许就是所说的中国梦。

(二)

接下来想谈谈2005年前后这几年的审计行业,应该说这是一个中国审计业的黄金时代,那个你阿呆,公众和企业依然对B4充满着敬畏(50%归功与朱总理),B4和Local所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得差距,大量的境外IPO让B4需要更多的人才(其实就是审计民工),但在劳动力成本还不算太高的年代,5000元的月薪对于刚毕业的小朋友来说已经具有难以明状的吸引力(毕竟当年B4新升的经理也就两万多);

当年的B4对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也是惊人的,单单将200个初级审计员小朋友拉到青浦国家会计学院培训两周(而且是一人一间房,期间还有不少小故事,这个大家有兴趣以后开贴再讲)就堪称空前绝后的大手笔,作为培训讲师的经理们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恭喜你们进入了这个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行业”,而作为培训项目负责人的合伙人开口第一句话则是“10年以后我相信你们这些人将是中国会计行业的脊梁”,身处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新潮澎拜...

(三)

其实,真实的审计行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作为初级审计人员,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小朋友,在公司是没有固定办公桌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储物柜,一张员工卡就是你的全部。而公司所在豪华高档的写字楼其实无法给到一个小朋友多少的向心力,因为大家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客户那里;  那个年代,许多客户还在使用手工账,许多企业的财务领导人还被称为“总会计师”,小朋友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如山如海的凭证和无休无止的加班(俗称OT),虽然这些对于精力旺盛和志向远大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可计较的,因为当你自己工资单的那一刻,些许的疲劳的就会转变为前进的动力,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我进入事务所3个月后,第一次的税前工资突破5位数时的欣喜,虽然那时我用连续三周平均10点以后回家的代价换来的...不过工资单上的数字至少可以让你看到希望,正面积极的人才有更光明的未来,不是么?

(四)

小朋友的一年是忙碌和充实的,虽然现在到底做了什么已经模糊了,但这一年的浸淫让我对财务数字开始有了感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财务敏锐度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入行了,伴随着年度30%的加薪,我和小伙伴们都成了第二年的审计助理;

第二年的审计生涯其实也是一晃而过,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第二年之于我本人来说其实是个自信培养的过程,因为在这一年,我感觉到中国企业的会计专业能力在快速的提升,上系统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日常的工作处理外,与客户斗智斗勇成了这一年主题,特别是IPO的审计项目犹为明显,在这一点上,对我个人其实是受益良多的。

最后还是谈谈钱,第一年5000,第二年6800的工资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算上13薪差不多在第二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年薪10万的水平,加上加班费总收入也已经达到了差不多13万左右了,虽然承受一个月5000左右的房贷还是颇有压力的,但我相信,未来依旧是光明的,压力随着资历的增长也会越来越小。

(五)

也就是在这一年,身边逐渐开始有小伙伴陆陆续续地离开,去的地方各有不同,几乎每个离开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最大的感触就是几乎所有人的跳槽都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人因为跟老板不爽或嫌工资太低而盲目跳槽,而我本人,在经过权衡之后也作出了跳槽的决定,理由如下

1. B4在2006-2007年期间依然飞速发展,但未来3年内是否还能保持这个势头非常难说(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尽管当时我也不知道会有后来的次贷危机,只是觉得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过热了);

2. 升迁到合伙人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与之相比,500强企业的小办公室似乎更加现实一点(后来证明这一点是错的);

3. 2007结婚了,希望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希望再天天加班了;
经过权衡之后,在第二年结束后,我跳到了我的第二家公司,一家快消业的美资公司,从事内审的工作,理由如下
跟老板非常有chemstry,这一点非常难得;

有机会接触更真实的企业营运,比在B4更接地气;

工资跟第三年的审计员差不多,差不多也有15万一年,虽然不高,但依然向着我所期待的未来前进;

至今还记得在B4的Last Day,HR找我做离职访谈,问我你觉得在这里的得到最的是什么,我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B4的品牌以及她所被赋予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生

(六)

进入企业(以后简称为A公司)后发现与B4完全不同,我当时的职务是Sr Auditor,所谓的高级审计员,在企业中属于一个比较高级别的基层工作人员,这代表着你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由于有着老板的赏识,进去之后一直顺风顺水,再加上整个团队当时就我1个B4出来的,无形中自我感觉开始变得良好,自认为在这家公司中前途一片光明,但没有想到这种想法让我尝到了职业生涯中迄今为止最大的教训;

当然,工作上还是非常得心应手的,而且冲满热情,在此期间我接触到了Steve Convey的七个习惯,并职场奉若圣经,而A公司也给了我能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机会,这2007至2009两年间,因为公务,我去到了除了西藏和青海以外中国所有的省(包括台湾),增长了阅历,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在我看来,这段经历帮助我积累起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个人财务;

2008年,A公司在中国区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舞弊案件,在此期间,我全程参与这整个案例的调查和处理,之后因为老板的赏识和表现的出色,仅一年就被提升为助理经理,这是基层人员中的最高职位,离管理人员仅一步之隔,年薪也一跃超过20万,春风得意马蹄疾可谓当时的心理写照;

然而,一心只顾举目远眺的我没有看到前方不远处的陷阱

(七)

2008年的年中升职和年底加薪让我感觉自己成了人生赢家(见笑了,但每个人都有自我膨胀的时候),2009年初,我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了25万,甚至于比在B4奋斗的伙伴们都要高。可是,也就是在2009年出,一直以来赏识和重用我的老板被调任到了其他部门,而我的汇报关系也转到了另一个原来平级的同事,一切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用某位领袖的话来说,当时我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 naive”,满以为大家依然可以和衷共济,一起前进,但我想错了,先说说我在这位新领导的情况:
男性,比我大3岁,06年离婚,09年再婚,三校生,1999年就加入了A公司,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后,与2004年转到了我们部门,业务能力很出众,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2008年拿到了在职本科的文凭;

其实,我刚进A公司时跟他关系还不错,毕竟整个团队除了老板,就我们两个是男的,我很佩服他对基层的熟悉程度,以及在贪腐调查方面无师自通的天赋,但等到他成为了团队的领导后,很多东西开始改变了,主要变化有一下几点:

作为新的领导,他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来树立个人权威,因此,背景差异化最大的我就成了他树立权威的对象;

他的管理理念更多是强调基层的执行力,而我则认为应该通过一些流程设置和先进理论的应用(COSO,SOX)来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能力

极度排斥和反对团队人员的差异化,这一点跟我的理念形成极大落差(我一直认为差异化(Diversity)能提升团队的包容度(Inclusion),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Engagement))

上述三点成了我最终被迫离开的原因,当然,这是一个并不短暂的过程,前后分为三个阶段:

同床异梦期:尽管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大家表面上还表现出了相互的尊重和克制,至少双方都希望能在理念上征服对方;

争锋相对期:几次碰撞后擦出了矛盾的火花,由于他选择让团队其他人员参与进来一起针对我,因此在几次碰撞中一直处于下风;

心灰意冷期:在2009年中期的一次360度调查前,他有意制造了几次较为激烈的谈话和争吵,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同事进行授意,导致最后针对360度的调查结果对我非常不利,那一刻,我已下定决心离开...

(八)

在结束A公司的经历之前,我想简单总结一下两年多以来的得失

曾经沧海难为水:作为离开B4后的第一家公司,对A公司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努力留下来,并争取在A公司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尽管我承认有某些矫情的因素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A公司的两年里面,我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白山黑水和天涯海角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更加丰满和真实,更学会较为客观和公允地去看待一些差异和矛盾(还只是“较为”,要做到完全太难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春风得意到怅然出局前后仅有半年时间,年轻也许是原因但绝不是借口,遭遇了挫折,承认了失败,学会了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次失败;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越是有这种想法说明你其实什么都不懂,孔子都要“日三省吾身”,孙子说要“知己知彼”,Steve Convey告诉我们要"Synergize知彼解已",不了解对方的人永远不了解自己;

天助自助者: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没有回报是因为你的付出还不够,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相信自己,任何逆境都可以度过

总结这些差不多了,下面开始谈我的第三家公司(之后成为B公司)。

(九)

与A公司的妇孺皆知相比,B公司知名度要小很多,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公司,上班在郊区的工厂,在中国有4到5家工厂,总部在美国还算知名的地区(主要因为当地的NBA球队,到地方一看其实就是个小破城市),当时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时负责的范围是整个亚太区,虽然职位只是一个Internal Auditor,但可以有机会周游世界;

老板在美国,平时看不到,管得少(后来才感觉这也不算什么优点,毕竟他了解你的机会也少了);

从快消到制造业,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阅历,覆盖一些知识盲点;

收入比在A公司时增加了20%,差不多税前30万的样子(其实加薪不算多,毕竟自己心虚,也算是被动离职了);

(十)

大家早上好,昨晚因为一些琐事,所以没更新多少。继续...

其实上述几点理由里面,现在看来还是周游世界那条比较实在(其他的现在看看都是自己在骗自己),这B公司的两年里,去过了除非洲以外的所有大洲,其中既包括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地区,也有日本,加拿大,澳洲这样的成熟市场,不同文化的冲击让我感觉自己再次经历了一场蜕变,这是超越了地域差异的跨文化、跨语言、跨种族沟通,这两年里我体验了印度人的等级和时间观,日本人的谦和与虚伪,巴西人对生活的热情等;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专业技能上的进一步提升,毕竟之前是闭门造车,都是跟中国人一起工作,现在是与国际部的团队一起,虽然之前有留学的经历,但这两年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进步最大;
当然,也有很多不尽入人意的地方,比如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年薪30W,而两年后只有32W,由于老板不在身边,对你不甚了解,因此升迁看起来遥遥无期,而这时在B4的小伙伴们都基本上升到了审计经理,难免不让人产生落差。因此,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底,再次萌生了去意。

(十一)

其实上述两段工作经历都谈不上成功,甚至单看离职的原因都有点低级趣味,一个是因为跟老板闹矛盾不得已而离开,另一个是因为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不得不另谋高就,如果单看这两件事情的话依然可以用“too young too simple“来总结,但恰恰是这两件事情让我悟出了很多道理,因为我能对错误进行反思;

我们把离职原因再反过来看,在A公司,因为努力工作表现出众获得了提升,证明我是有能力的,而后来教训让我学会了更有效的职场生存之道,在B公司我的专业能力和情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我能更上一个台阶而做的准备;

所以,当发现负面情绪在主导你的思想时,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反思,找出原因,看到差距,才能take action,并迎头赶上,或者重头再来  

(十二)

C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很高,不亚于A公司,但营业额只有A公司的一半,不过好在当时正在快速发展,也是由于规模不大,让我有了更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加入公司伊始,通过之前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优势,发现了不少C公司陈年古早的问题,并通过一些流程和政策将其进行了规范,当然也不排除因此而导致个别违纪人员的离开; 通过3个月的时间站稳脚跟后,紧接着便是各项内审程序的建立和开展,这之后的一年时间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个自我闭关的过程,当然,最后还是比较顺利的度过了,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老板的支持,不但在各方面给我大开绿灯,还主动提出给我加人,后来我跟老板聊这个问题,老板说,既然你在如此有限的资源下都能做好,那给你更多资源应该能做的更好,因此你身上我看到了proactive的特质,就这样,在这家公司的第一年算是平稳度过了; 第一年结束,我的加薪幅度是10%,高于平均的8%,由于基数已经不小,所以10%的加薪让我的年薪突破了45万,俺这个速度,在2013年底还有有希望达到50W的,但是第二年最大的挑战也马山来临了.

以上工资是纯个人在公司说得,当然,我在其它领域也有接触,例如0708年的股票,基金等,以及现在做的铜投资理财,对于国人来说,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保守,大多数人都会把钱拿去银行,但是真正的银行又是如何利用这笔钱的呢,那就是投资。所以相比较,国外把钱放入银行的人是很少的,都会把自己的资金合理分配利用起来,靠赚的钱继续来赚钱。

(十三)

有几个朋友加我论坛好友,我QQ:953694079,加的时候注明来自人大经济论坛
好了,由于时间跟工作的关系,我接着写。

先说说考证的问题,我承认,面对脱胎于中国教育体制的CPA我实在能力有限,考不出来,所幸我是英联邦国家的会计学硕士,所以ACCA可以直接免试6门,在放弃了CPA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了一次,没想到运气好3门一次就过了,剩下的5门先后分了3次,1年半分批考完,过程有点痛苦,但还算难易适中,之后由于做内审,所以又去考了CIA(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难度也不大,也是两年通过。

说实话,有没有证书对于一个财务专业人士来说非常重要,但有多少证书其实影响不大,所以,无论我今天是否拥有CICPA,我的工资也不会因此多或少一分钱,而且,当你到达一定职位后,某些专业机构甚至会授予你荣誉会员的称号(如:CIMA),所以到了Manager这个级别后,证书真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十四)

这里看到有些人加我好友,我扣扣953694079,加的时候说明是人大论坛加的。
由于时间跟工作的关系,我还是先继续更新。

先说说考证的问题,我承认,面对脱胎于中国教育体制的CPA我实在能力有限,考不出来,所幸我是英联邦国家的会计学硕士,所以ACCA可以直接免试6门,在放弃了CPA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了一次,没想到运气好3门一次就过了,剩下的5门先后分了3次,1年半分批考完,过程有点痛苦,但还算难易适中,之后由于做内审,所以又去考了CIA(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难度也不大,也是两年通过。

说实话,有没有证书对于一个财务专业人士来说非常重要,但有多少证书其实影响不大,所以,无论我今天是否拥有CICPA,我的工资也不会因此多或少一分钱,而且,当你到达一定职位后,某些专业机构甚至会授予你荣誉会员的称号(如:CIMA),所以到了Manager这个级别后,证书真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再来说说最近的一次跳槽,有TF疑问为何我能从一个小公司的普通职员跳槽到一个大公司做经理,这里我想澄清一下,首先,B公司并不小,不但是美国上市公司,同样也是业界翘楚,全年销售额也超过了30亿美元,而我在B公司的直接汇报对象是全球内部审计副总裁,甚至在两年时间里临时担任过1家公司的Controller。另外,C公司虽然很大,全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美元,但中国区的业务也就5亿美元的规模,比B公司的亚太区大不了多少。另外,我虽然之前没有带过人,但多次担任了审计项目的负责人,从这一点上讲,带一个比我小五到六岁的年轻Staff也是戳戳有余的。

(十五)
昨天跟一个论坛好友聊天的时候,他说像你们这样,应该来说是很忙的,那你怎么在(十二段)最后还提出来你还做一些投资理财?你有时间去做额外的事情?

这样说吧 50w年薪的人干的活 一般公司 基本都是每天花1~2小时处理和上千万上亿生意有关的细节问题
还有就是旁听一些会议 做一些中层能做的决定 真的忙不到哪里去

整天闷头打字忙到飞起的 要么是特别行业要么就是基层操作 不会超过15w一年

一个公司如果高管都为日常琐事忙得飞起来,那这个公司也离倒闭不远了,同理,中层的职责其实更多是一个企业承上启下的桥梁,将管理层战略性的决策落实到战术层面,并确保其有效地实施,同时反馈给战略决策者以参考,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外,一个优秀的中层往往需要以下几个特质:

能够在一群气场强大到吓人的高管面前能保持匀速心跳并侃侃而谈;
能在适当的时候指出老板在决策上的不足之处,并勇于提出合理性建议;
能指导并给予下属职业发展中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能在跨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中建立起一个坚持原则同时勇于担当的形象;

至少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啦...

对于理财方面的话,其实我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在这个通货膨胀的社会,我们该如何保证我们的钱不会被稀释,很多人都会认为把钱放到银行会有利息,先不说前段时间降息,我简单通俗点说,对于国人来说,都是缺乏投资理财意识的,普遍的都是赚了钱就放银行存起来,这样慢慢积累,虽然这样钱的数量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变多了,但是真正实际意义来说,这钱一直被稀释,钱的数量变多,但是价值却在减少。例如去年50W你买了一套房,但今天你银行里面有60万,这60万你能确定买到同样的房子吗?确定房价没有涨?现今社会通胀的速度远远上超过了银行的利息的。在举例来说下,五年前10元钱一袋苹果,5年后10元钱一个苹果,但是这10元钱你拿去银行存5年,这5年银行能给你多少钱?够现在买一袋苹果的钱吗?我想这个是肯定不可能的。为什么那么多80后会成为房奴?曾经都会这么想过:一年赚10W,奋斗几年就可以买房子了,但是等奋斗几年后,才发现钱虽然变多了,但是房价同样也涨了几倍,曾经2000/平方的房价,奋斗几年后到6000的房价了,只要回过头来想想,就会发现这几年的奋斗根本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当然,我这并不是诋毁银行,只是让大家明白银行的真实作用,我们把钱存银行,银行也是同样把钱拿出来做投资,然后会抽取很少一部分作为所为的利息钱,让更多的人把更多的钱拿去银行。其实我个人认为银行的作用就是方便你及时能用到这笔钱,每个人都有急需用钱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钱都拿去投资,但是我个人也不会把钱全部放银行来贬值。所以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钱,让钱来生钱抵制通货膨胀。钱不是存起来的,是理出来的。当然又有人会说,难道我们不去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理财?这里肯定不是的,工作还是首要的,这里的话,我们就要选择合理的理财类型了,第一就是时间问题;第二就是资金要是由银行管理的,安全问题;第三投.资的项目最好是国际化的那种,这样避免有庄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同事聚会 engagement controller Certified Inclusion 高也 同事聚会 大学毕业 会计师 事务所

回帖推荐

想定下来 发表于119楼  查看完整内容

昨天跟一个论坛好友聊天的时候,他说像你们这样,应该来说是很忙的,那你怎么在(十二段)最后还提出来你还做一些投资理财?你有时间去做额外的事情? 这样说吧 50w年薪的人干的活 一般公司 基本都是每天花1~2小时处理和上千万上亿生意有关的细节问题 还有就是旁听一些会议 做一些中层能做的决定 真的忙不到哪里去 整天闷头打字忙到飞起的 要么是特别行业要么就是基层操作 不会超过15w一年 一个公司如果高管都为日常琐事忙得飞 ...

想定下来 发表于95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里看到有些人加我好友,我扣扣953694079,加的时候说明是人大论坛加的。 由于时间跟工作的关系,我还是先继续更新。 先说说考证的问题,我承认,面对脱胎于中国教育体制的CPA我实在能力有限,考不出来,所幸我是英联邦国家的会计学硕士,所以ACCA可以直接免试6门,在放弃了CPA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了一次,没想到运气好3门一次就过了,剩下的5门先后分了3次,1年半分批考完,过程有点痛苦,但还算难易适中,之后由于做内 ...

想定下来 发表于109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下午没再继续更贴,开会去了。可能后续公司会比较忙,更新的话,基本想表达的东西,差不多都表达出来了。当然,大家的回帖我还是会认真看的,也会关注,有时间的话我还会继续更新,我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有产生共鸣的地方我就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第(十三)段我也留了我自己的QQ,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交流什么的,都是可以加我QQ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aringwang 发表于108楼  查看完整内容

楼主的行动相当迅速,之前看到你的文章还只是第一、二小段,今天就已经完成了你的自述,一口气读完,感觉很是过瘾。你的经历很炫,但是娓娓道来,却没有任何浮躁之感,佩服!喜欢这样的好文,同时你的经历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个不错的经验分享。祝福你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朝着自己的预期发展!

mksuper 发表于87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先顶一个。LZ不错,社会栋梁级别。能一本出来再到国外留学2年,到外企基本就是这个节奏。跳槽的经历很好,思路也清爽,更对得起自己的专业。人生的目标也清晰,没有过度的欲望。但觉得LZ缺乏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公司内部斗争也是以回避为主,管理能力也停留在初级阶段。LZ好比军队中参谋本部军官,不用带兵冲锋,跟随司令指挥。本人一线基层管理者,对于LZ这种格式绝对是直接say no当然LZ对本人也一定是say byebye的。不过还是要赞下 ...

想定下来 发表于86楼  查看完整内容

C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很高,不亚于A公司,但营业额只有A公司的一半,不过好在当时正在快速发展,也是由于规模不大,让我有了更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加入公司伊始,通过之前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优势,发现了不少C公司陈年古早的问题,并通过一些流程和政策将其进行了规范,当然也不排除因此而导致个别违纪人员的离开; 通过3个月的时间站稳脚跟后,紧接着便是各项内审程序的建立和开展,这之后的一年时间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个自我闭关的过 ...

想定下来 发表于8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其实上述两段工作经历都谈不上成功,甚至单看离职的原因都有点低级趣味,一个是因为跟老板闹矛盾不得已而离开,另一个是因为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不得不另谋高就,如果单看这两件事情的话依然可以用“too young too simple“来总结,但恰恰是这两件事情让我悟出了很多道理,因为我能对错误进行反思; 我们把离职原因再反过来看,在A公司,因为努力工作表现出众获得了提升,证明我是有能力的,而后来教训让我学会了更有效的职场生存 ...

想定下来 发表于72楼  查看完整内容

大家早上好,昨晚因为一些琐事,所以没更新多少。继续... 其实上述几点理由里面,现在看来还是周游世界那条比较实在(其他的现在看看都是自己在骗自己),这B公司的两年里,去过了除非洲以外的所有大洲,其中既包括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地区,也有日本,加拿大,澳洲这样的成熟市场,不同文化的冲击让我感觉自己再次经历了一场蜕变,这是超越了地域差异的跨文化、跨语言、跨种族沟通,这两年里我体验了印度人的等级和时间观,日本 ...

cruobing 发表于68楼  查看完整内容

赞一个,剖析实际工作经历,对自己是一种沉淀和思考,对他人是一种指导和参考,感谢分享,期待下文~

henty 发表于46楼  查看完整内容

谢谢楼主分享~ 能看到工作十年的人的经验很难得

想定下来 发表于44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与A公司的妇孺皆知相比,B公司知名度要小很多,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公司,上班在郊区的工厂,在中国有4到5家工厂,总部在美国还算知名的地区(主要因为当地的NBA球队,到地方一看其实就是个小破城市),当时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时负责的范围是整个亚太区,虽然职位只是一个Internal Auditor,但可以有机会周游世界; 老板在美国,平时看不到,管得少(后来才感觉这也不算什么优点,毕竟他了解你的机会也少了); ...

可爱的兔兔dm 发表于2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赶上直播,,楼主的问很精彩

wqt2958 发表于20楼  查看完整内容

期待下文,前面几年的职业生涯感悟,我深有体会~~~

想定下来 发表于23楼  查看完整内容

在结束A公司的经历之前,我想简单总结一下两年多以来的得失 曾经沧海难为水:作为离开B4后的第一家公司,对A公司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努力留下来,并争取在A公司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尽管我承认有某些矫情的因素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A公司的两年里面,我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白山黑水和天涯海角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更加丰满和真实,更学会较为客观和公允地去看待一些差异和矛 ...

想定下来 发表于16楼  查看完整内容

2008年的年中升职和年底加薪让我感觉自己成了人生赢家(见笑了,但每个人都有自我膨胀的时候),2009年初,我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了25万,甚至于比在B4奋斗的伙伴们都要高。可是,也就是在2009年出,一直以来赏识和重用我的老板被调任到了其他部门,而我的汇报关系也转到了另一个原来平级的同事,一切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用某位领袖的话来说,当时我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 naive”,满以为大家依然可以和衷共济,一 ...

想定下来 发表于13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进入企业(以后简称为A公司)后发现与B4完全不同,我当时的职务是Sr Auditor,所谓的高级审计员,在企业中属于一个比较高级别的基层工作人员,这代表着你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由于有着老板的赏识,进去之后一直顺风顺水,再加上整个团队当时就我1个B4出来的,无形中自我感觉开始变得良好,自认为在这家公司中前途一片光明,但没有想到这种想法让我尝到了职业生涯中迄今为止最大的教训; 当然,工作上还是非常 ...

想定下来 发表于12楼  查看完整内容

也就是在这一年,身边逐渐开始有小伙伴陆陆续续地离开,去的地方各有不同,几乎每个离开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最大的感触就是几乎所有人的跳槽都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人因为跟老板不爽或嫌工资太低而盲目跳槽,而我本人,在经过权衡之后也作出了跳槽的决定,理由如下 1. B4在2006-2007年期间依然飞速发展,但未来3年内是否还能保持这个势头非常难说(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尽管当时我也不知道会有后来的次贷危机,只是觉得中国的资本市场 ...

想定下来 发表于11楼  查看完整内容

小朋友的一年是忙碌和充实的,虽然现在到底做了什么已经模糊了,但这一年的浸淫让我对财务数字开始有了感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财务敏锐度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入行了,伴随着年度30%的加薪,我和小伙伴们都成了第二年的审计助理; 第二年的审计生涯其实也是一晃而过,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第二年之于我本人来说其实是个自信培养的过程,因为在这一年,我感觉到中国企业的会计专业能力在快速的提升,上系统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 ...

想定下来 发表于8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其实,真实的审计行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作为初级审计人员,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小朋友,在公司是没有固定办公桌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储物柜,一张员工卡就是你的全部。而公司所在豪华高档的写字楼其实无法给到一个小朋友多少的向心力,因为大家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客户那里;  那个年代,许多客户还在使用手工账,许多企业的财务领导人还被称为“总会计师”,小朋友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如山如海的凭证和无休无止的加班( ...

想定下来 发表于6楼  查看完整内容

接下来想谈谈2005年前后这几年的审计行业,应该说这是一个中国审计业的黄金时代,那个你阿呆,公众和企业依然对B4充满着敬畏(50%归功与朱总理),B4和Local所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得差距,大量的境外IPO让B4需要更多的人才(其实就是审计民工),但在劳动力成本还不算太高的年代,5000元的月薪对于刚毕业的小朋友来说已经具有难以明状的吸引力(毕竟当年B4新升的经理也就两万多); 当年的B4对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也是惊人的,单单将2 ...

想定下来 发表于4楼  查看完整内容

回到主题,先说说这次的聚会,主要是通过微信得知一位已经定居美国多年的同事(此君是本人婚礼的伴郎)回国所提起的(我们都是经历过从QQ、MSN、微博到微信的一代人,带有80后上海人的典型特质),由于我年纪最大(我由于读Master,所以是80年,大部分人都是82或83年的),所以就由我来提议大家聚会,那天计划到场12人,实到9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先简单说说在座人员的基本情况: 总计6男3女,4人交大,2人上外,1人财大,1 ...
已有 2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yuyu890417 + 5 + 5 + 5 精彩帖子
xfdsjwang + 1 + 1 + 1 精彩帖子
HL_YU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chengzhifu2013 + 60 + 4 + 4 + 2 精彩帖子
瘦竹 + 1 + 1 + 1 精彩帖子
3edccde312 + 1 观点有启发
kmrd + 100 精彩帖子,收藏了!谢谢!
zhuosn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zhangbing699 + 5 精彩帖子
李攀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380  论坛币 + 58  学术水平 + 26  热心指数 + 36  信用等级 + 23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健:D仔 发表于 2015-1-21 14:04: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00
本人2002年上海二流大学毕业,之后两年在国外读了硕士,2004年底回国,加入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某B4会计师事务 ...
楼主加油,等着你的分享

使用道具

heric22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1-21 14:10:0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期待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11: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到主题,先说说这次的聚会,主要是通过微信得知一位已经定居美国多年的同事(此君是本人婚礼的伴郎)回国所提起的(我们都是经历过从QQ、MSN、微博到微信的一代人,带有80后上海人的典型特质),由于我年纪最大(我由于读Master,所以是80年,大部分人都是82或83年的),所以就由我来提议大家聚会,那天计划到场12人,实到9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先简单说说在座人员的基本情况:
总计6男3女,4人交大,2人上外,1人财大,1人同济,外加我一个(交大帮全员出席,果然学风严谨),全部是2005年5月期间进入某4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目前两人定居国外,1个人在PE做投资经理,4个人在500强外企担任中层,1个人在内资创业公司担任高管,还有1个继续留在B4等着升合伙人,应该说,在座所有人中除了那位PE的兄弟外,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人人工作稳定,脚踏实地,大家都沿着不同的道路走到了差不多的位置;
我们这些人中,既没有一个富二代,也没有一个红二代,我们都经历过2004年以后的房价飞涨,2006年的股票大起大落,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最后,都是靠都是自己的双手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会谈中充满着正能量,那一刻我感到,这些也许就是所说的中国梦。

使用道具

lczms 发表于 2015-1-21 14:15:5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那里看呢?怎么没了下文?

使用道具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25:2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接下来想谈谈2005年前后这几年的审计行业,应该说这是一个中国审计业的黄金时代,那个你阿呆,公众和企业依然对B4充满着敬畏(50%归功与朱总理),B4和Local所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得差距,大量的境外IPO让B4需要更多的人才(其实就是审计民工),但在劳动力成本还不算太高的年代,5000元的月薪对于刚毕业的小朋友来说已经具有难以明状的吸引力(毕竟当年B4新升的经理也就两万多);
当年的B4对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也是惊人的,单单将200个初级审计员小朋友拉到青浦国家会计学院培训两周(而且是一人一间房,期间还有不少小故事,这个大家有兴趣以后开贴再讲)就堪称空前绝后的大手笔,作为培训讲师的经理们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恭喜你们进入了这个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行业”,而作为培训项目负责人的合伙人开口第一句话则是“10年以后我相信你们这些人将是中国会计行业的脊梁”,身处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新潮澎拜...

使用道具

aringwa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1-21 14:26:1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更新的速度能否提升一下啊!

使用道具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41:5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真实的审计行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作为初级审计人员,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小朋友,在公司是没有固定办公桌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储物柜,一张员工卡就是你的全部。而公司所在豪华高档的写字楼其实无法给到一个小朋友多少的向心力,因为大家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客户那里;  那个年代,许多客户还在使用手工账,许多企业的财务领导人还被称为“总会计师”,小朋友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如山如海的凭证和无休无止的加班(俗称OT),虽然这些对于精力旺盛和志向远大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可计较的,因为当你自己工资单的那一刻,些许的疲劳的就会转变为前进的动力,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我进入事务所3个月后,第一次的税前工资突破5位数时的欣喜,虽然那时我用连续三周平均10点以后回家的代价换来的...不过工资单上的数字至少可以让你看到希望,正面积极的人才有更光明的未来,不是么?

使用道具

Liang10 发表于 2015-1-21 14:45: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定下来 发表于 2015-1-21 14:00
本人2002年上海二流大学毕业,之后两年在国外读了硕士,2004年底回国,加入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某B4会计师事务 ...
关注,谢谢楼楼分享

使用道具

21454068 发表于 2015-1-21 14:51:4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一个,楼主加油 ,继续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