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ncunhui
1476 2

[范存会] 发展经济学史评论(第八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1粉丝

贵宾

教授级学者

学科带头人

68%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济学经典文库

威望
0
论坛币
13452 个
通用积分
4266.7148
学术水平
77 点
热心指数
72 点
信用等级
45 点
经验
62350 点
帖子
23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8
最后登录
2024-4-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八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包括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发挥出来就成为现实生产力(为发挥出来的是潜在的生产力)。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依靠教育实现。传统劳动主要靠体力。人的生产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过营养、医疗保健、素质教育、训练获得的。

(二)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处于中心地位的主动力量。资本毕竟需要人的使用才有价值。

2、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3、管理要靠人力,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这里有两个概念很重要:人力资源利用率=已经利用的人力资源量/人力资源总量*100%,人力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财富总量/已经利用的劳动力人数*100%,财富总量可以采国民收入(GNP)。

为了开发人力资本,舒尔茨建议向农民投资。

二、人口转型理论(人口总量增长的变化规律)

(一)发达国家的转型模型(已经完成转型)

人口转型是指人口从原始的人口增长(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成熟的人口增长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每年出生人口人数*100%/年均人数

人口死亡率=每年死亡人口人数*100%/年均人数


年均人数=(年初人口+年末人口)/2,或者采用年终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的四个阶段见下图:




I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DEC19世纪前),7%的死亡率较为适宜。

II阶段,出生率变化不大,死亡率由于科技发展明显下降。主要是生育观念滞后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率加快,发达国家人口压力主要在第二阶段。时间约为19~20世纪初。

III阶段,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增长率逐渐变低,但是还比较高。人口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对人口问题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IV阶段,成熟的人口增长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际上都会有影响。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型模式(尚未完成转型)

在第II阶段,死亡率急剧下降,有后发优势,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劣势。人口增长加快。

第三阶段出现高人口增长率,应该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因为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

见下图:


(三)人口适度规模理论

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人口的最佳数量,或者能够实现人均GNP最大化的人口规模。发展中国家超过适度人口规模。

见下图(适度人口规模图):


上图中点A处是适度人口规模,或者是实现人均GNP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三、人口流动理论(为什么流动)

(一)拉力学说:城市对人口的流动有拉力作用。因为城市的收入水平高,生活质量高,交通方便,文化生活丰富,有现代文明,对人口转移有拉力。

(二)推力说:主要来源于农村,因为农村的收入低,生活质量低,土地制度不合理等原因。

推拉说,认为二者都在发挥作用。

(三)L-F-L学说,认为动力来源于实际收入差,IMPL>AMPL

(四)托达罗学说(参见《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

内容:预期岗位收入差,不是实际收入差,而是预期收入差,只要存在人口就会流动。

预期收入=城市某职业实际收入×该职业岗位就业概率。

影响流动的因素有:城市实际收入和就业概率,影响人口流动的是预期收入差。

政策主张:农村需要有综合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创造农村就业岗位。教育投资反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教育应该适度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过度会造成浪费。城市出现就业不足,高层次学历人才低层次就业。

四、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形成。主要有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的贡献。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其数量和质量表现的资本。

(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异同

相似性:都起生产性的作用,作用结果都是使得GNP上升,都要通过投资来实现。

区别:物质资本所有权可能被转让或者继承,而人力资本所有权则不能被转让或者继承。

(三)人力资本的形成

需要有四个渠道的投资,主要用于教育支出,体力方面的医疗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移民入境支出。需要关注人力资本的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四)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包括私人效益和更为重要的社会效益。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率=税前收入(国民收入)*100%/(对教育的公共和私人支出+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其中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就是受教育的机会成本。

结论如下:

贫穷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率高。

初等教育收益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国家特征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初等教育

  

27%

  

22%



中等教育

  

17%

  

14%



高等教育

  

13%

  

12%


所以应该重点发展初等教育。

(五)基本观点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的核心问题。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形成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不仅可使个人收益,而且可以使整个社会收益。

(六)政策主张

由于教育受益者不仅是一个人,社会应该负担部分人力资本投资费用,ZF有义务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ZF用于教育的经费和保健经费作为福利支出,应当为生产性投资。

教育政策应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投资应当重点投资与普通投资相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人力资源 经济学史 经济发展 经济学 经济发展 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国民收入 人力资源

沙发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2-1 20:12: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都是人口惹的祸;兼谈人口和增长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348
  董登新先生的帖子“哀悼一位57岁大学讲师”让人看罢不胜悲凉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313。今日央视节目也在谈论这个话题。由此话题,我们可以扯到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话题在社会各界已经谈论的多年了。很多社会问题,都被人们归结为中国教育的错误,即用应试教育指导一切。“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考生的高招儿”这都成了市井顺口溜了。素质教育都倡导这么多年,在教育界也喊得震天响,为何依然我行我素?为何教育会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一个其实大家都看得见的结果就是,应试教育是老百姓自发的追求。现在的高中,如果推行素质教育而不搞应试教育,则连招生都困难。那么老百姓为何要追求应试教育?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人口惹得祸。
  中国的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是一个基本的国情。人口多,生存压力就大,为争夺资源的竞争就激烈。这就是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国民主动追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可以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能力,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教育也就成为获得生存竞争能力的一个手段。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获得了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机会,就是获取了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可能性,反之就是丧失了提升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丢失这个机会?
  或许有人说,素质教育不就是提升人的素质吗?为何一定要搞应试教育?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仅仅是教育方法的差异,应试教育也只是初等教育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目的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普教中提倡素质教育之所以不为老百姓看好,问题就出在它和老百姓希望子女能在高等院校中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个目的不一致,而中教的应试教育恰恰符合了老百姓的这种追求。
  任何教育手段,是否有效,怎么知道有没有达到效果?还要检查,还有考!不检查不考核无法知道你有没有起到教育效果。因此,考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教育没有目标的时候才有可能取消考试,当然这个目标不是政府命令取消,而是要老百姓在心中自行取消才行。
  朋友一家三口都移民到了加拿大,不到半年,说孩子在那里适应很快,成绩学校里名列前茅,而且中国去的孩子都不差。中国的初等教育教出来的孩子比美国的强,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的高度教育不如美国也似乎被广泛认可,因此有人提出要用中国的初等教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杂交,获得一种优势互补的全优教育模式。事实证明这个杂交的想法是天方夜谭,因为教育的这种差异是两国的人口国情不同所致,而这个国情无法杂交。假如中国也是美国或者说是现在的一半,那么中国的教育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有人说,现在高等教育的门槛在不断降低,这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解决普通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其实不然。国家富裕了一点,拿出更多的钱办高等教育,这当然是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但是无助于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如果普及高等教育,那么高等教育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就成为一个无差异的东西,进而就会有一个新的、可以分出差异的东西取而代之,考研成为新的热点就是这种取代。现在,研究生都成“院”了,假如有一天像普及本科一样普及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就会成为下一个热点。如果连博士都普及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权威证书就是下一个热点。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本人对考取各种证书的热情是世界第一的,究其原因也是人口就业压力。
  人们需要的是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表现出自己的突出和不同,是相对高度而不是绝对高度,只有相对高度才是竞争能力而绝对高度不是。这样讲,并不是说要减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民族整天素质,加强民族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中国的教育投资还远远不够。
  现在,大学毕业的就业是一个大问题。这两天,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在谈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问题。其实,在主张劳动力自由流动、提倡劳动力市场化的这个时代里,政府对这个问题干预的必要性不大,市场更有决定权力。政府固然可以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这只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向低端倾斜,市场会迫使大学生接受企业所能够付出和愿意付出的工资待遇。这就像到国外打黑工不得不接受最低工资标准之下的工资待遇一样。
  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日益增加的教育资源又被日益扩张的人口所吞噬,投入是教育资源的生产即产出,而人口增长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消耗。现在人口控制的政策似乎有所松动,城市两胎农村三胎不再稀罕了,其实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放松人口生产限制的时候。投入是开源,限制人口是节流,开源和节流并举才能够缓解人均资源过少的压力。

  经济学和人口学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当然就会和人口有关。不仅仅有关,经济学的所有宏观问题,几乎也都是人口“惹得祸”。上面所说的应试教育经久不衰,其实就是经济问题的一个前奏,是就业问题的一个预演。
  在经济学中,在研究中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前提的一个典型理论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但是,经济学家仅仅是假定了一个人口增长条件,似乎没有考虑这个条件给出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子。哈罗得的增长模型和索罗的增长模型中,都假定“人口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然而,这个人口增长模式的结果不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而是经济的崩溃。
  如果将“人口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增长”理解为dN/dt=n(n为正常数),则积分就可得到N=No+nt,其中N0是时间零点时的人口数量。
  如果“人口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增长”的含义是(dN/dt)/N=n,则解此方程得到:N=No*e^(nt)。显然,当t趋近于∞时,人口数量Nt趋近于∞。
  也可以按照差分的思路来理解这个人口增长条件,即按照ΔN/N=n定义人口变化率的,在此定义之下,我们解差分方程就会得到:Nt=No(1-n)^(-t)。因为n是正数,所以在t 趋近于∞时的Nt极限值为∞。
  (dN/dt)/N=n只能视为对人口增长模式的一种人为指定,其结果是人口趋向于无穷多。而ΔN/N=n是违背人口增长率的定义的,正确的定义应该是以前期基数来考察变化率,即ΔN/Nt-1=n,解此差分方程则得到:Nt=No(1+n)^t
  显然,以上多种方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当t趋近于无穷大时N也趋近于无穷大。
  在一个经济体内,人口趋近于无穷大的未来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因此,无论是哈罗得还是索洛的增长理论,单单从人口生产方式选择角度看,都是完全不可取的。如果再根据人均资本的增长等于人均收入增长等同于人口增长的思想,我们不难得到结果:随着人口无限制地趋近于无穷大,收入和资本存量都必须趋近于无穷大。
  对人口增长模式的错误选择,导致所有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都失去了深入研究的正确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就等于是研究在无限多人口的未来,人类如何取得无限多的产品。而满足无限多人口的无限多的产品的生产状态或说是经济状态是不可能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理论都是谬谈。

  因此,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首先是有一个正确的人口增长模式选择。在趋于零、趋于无穷大和趋于某一个极限值Nf三种情况下,人类对自身的生产的目标只能是随时间推移趋近于某一个常数Nf。这种变化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双曲正切函数形式表示:
  N=(Nf-No)tanht+No
  这个方程式,我称为“被选择的人口增长方程”。
  当t=0时,tanh0=0,则N=No;当t=∞时,tanh∞=1,则N=Nf。式中的No理解为一个经济社会开始运转时的人口基数。
  人口方程N=(Nf-No)tanht+No在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人口数量N为纵坐标的坐标系里的图像是一条从(0,No)点出发单调递增、斜率递减、以N=Nf为渐近线的一条曲线,图像链接为:
http://blog.blogchina.com/upload/2005-04-08/20050408221826744822.GIF)。

  以生态学的知识来看,任何物种种群的规模都不可能达到无限大的水平,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最终保持多种物种之间的生物链的平衡。动物种群由少数个体发展到数量很高或者达到饱和的方式具有两种自然模式,即所谓的J型和S型增长。
http://blog.blogchina.com/upload/2005-04-08/20050408221907509450.GIF
  所谓J型增长,就是前面提到的(dN/dt)/N=n等类型情况,也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而S型增长,生态学上也称为逻辑斯谛增长,就是我们在此选择的方式,我们所描绘的曲线仅仅是S型的上半部分。
  当然,即便是我们不加选择,人口的增长模式也会符合生态自然的规律,自然的增长比如S型,是由于物种内个体间对自然资源的竞争恶化,造成出生率和存活率下降的结果。但是,人类不希望看到自身个体间残忍的生存竞争,也不希望看到存活率的受迫下降,我们的主动选择就是要避免这种受困于自然的自然淘汰,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只要出生,就要全力以赴保存他。因此,人口方程式不是简单地对生态学描述的自然规律的重复,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结果,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使人口发展符合自然的规律。
  在我们上面给出的人口方程N=(Nf-No)tanht+No中,No是经济社会起始的人口数量,与生态学的起始种群数量不一致。种群增长型的S曲线并不能全部用来分析经济社会的人口增长,这是因为经济社会必须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也就是说,在人口社会的早期人口稀少时,生产力低下,产品剩余不存在,人类个体的生产能力仅仅可以勉强保持自身的生存,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
  由于一切皆取决于人口的增长方式的选择,所以无论是哈罗得模型还是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人口增长模式选择之上的,因此,其结论都是错误的和无意义的。

  现在,中国经济的稍微起色使得一些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抬头,人口流动的要求也使得人口生育控制面临新的问题。但是人口政策的些许偏差,后果都可能是十分严重的,纠正后果的代价也是难以估量的。因此,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社会,切不可对人口控制掉以轻心。放纵人口扩张,将置我们的子孙后代于自我相残的恶劣竞争之中,到时候,庞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的不是中华民族的强盛而是自身对资源的争夺。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2-1 20:13: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原创]“大国”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效应”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540&page=1&from^^uid=716259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