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fancunhui
1855 1

[范存会] 发展经济学史评论(第九章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1粉丝

贵宾

教授级学者

学科带头人

68%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济学经典文库

威望
0
论坛币
15264 个
通用积分
4270.3148
学术水平
77 点
热心指数
72 点
信用等级
45 点
经验
62260 点
帖子
23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8
最后登录
2024-4-16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1-30 17:18: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九章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需要考虑经济差异与公平的关系,找到效率与公平的配合点。
一、收入分配差异的测定
(一)基本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法
绘制步骤:X轴是人口百分数,Y轴是收入(财富)百分数。
1、将总人口按收入分组。
2、计算总人口在各收入组的份额。
3、计算各组收入比重。
例如:
收入分组 人口数 人口比例
<100$ …            23%
100~200 …            30%
200~500        …            30%
500~800        …            13%
>800        …            20%
收入比重(%)=收入组中值×组人数/总收入,总收入=总平均人均收入×总人数,以100~200元为例,有15人,中间值150元,总收入为150×15=2250元。
4、累计人口百分数,并做横坐标。
人口        累计
10%            
15%            25%
40%            65%
20%            85%
10%            95%
50%            100%
5、累计收入百分数,并做纵坐标。
6、相应的绘制坐标点,采用正方形图,画出光滑的洛伦兹曲线。其中包含原点和(1,1)点。与对角线相比较。见下图:



(二)基尼系数法
1、精确的积分法

2、分组法(有四种)
(1),ab表示人口累计百分百的组距,bd表示收入百分比的下限,ac是上限。
例: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

收入组

100~150

150~200

200~300

300~500

500~700

700~900

人数百分比

13

16

20

28

14

9

收入百分比

5

8

14

30

13

20

人数百分比累计

13

21

49

77

91

100

收入百分比累计

5

13

27

57

80

100

G=1-(0.13(0+0.05)+0.16(0.05+0.13)+0.2(0.27+0.13)+0.28(0.27+0.57)+0.14(0.57+0.8)+0.09(0.8+1))=0.2957
(2),Pi表示第i组的人口百分比,Ri表示第i组的收入百分比,Vi表示第i种收入百分比按收入水平升序累计。例如:G=(0.13*0.05+0.16*0.08+…+0.09*0.2)+2(0.13*(1-0.05)+ 0.16*(1-0.13)+…+ 0.09*0)=0.2975
(3),wi表示第i组人口百分比,按收入水平降序排列。
(4) G=(10000-S)/10000=1-S/10000

  • 库兹涅茨比率:,该值大表示差距大,该值小表示差距小。

  • 其他指标

    • 库兹涅茨指数,表示最富有的20%人口所占的收入份额(>0.2)。
    • 阿氏指数,最贫困的40%人口所占的收入份额(≤0.4)。是由阿罗瓦利亚创造的。
    • 收入不良指数=最高收入20%人口的收入份额/最低收入20%人口的收入份额,太大表示分配不良,=1表示没有差距,小一点要好些,但不能小于1。

    二、收入分配差异的变化规律(美国库兹涅茨发现)
    被称为倒U形学说,或者倒U形理论。
    • 收入分配差距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不同,不能直接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 经济发展初期差距小,起步后差距扩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差距趋于稳定,达到成熟阶段差距缩小。

    见下图:


    收入差距扩大->稳定->缩小,存在两个转折点。类似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理。库兹涅茨根据二十世纪60年代的数据分析。收入最低的20%人口收入份额在人均GNP400$前下降,400~1200$之间稳定,>1200$上升。收入最高的20%人口收入份额在人均GNP400$前上升,400~1200$之间稳定,>1200$下降。
    另外还有非市场因素导致的分配不公。
    • 收入差距的合理范围

    不均等的程度能使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都达到满意的状态。将基尼系数<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不能接受,>0.5差异悬殊。<0.3效率损失太大,>0.4则损害公平。
    • 收入差异程度的调节

    包括各类宏观财政政策,比如税收,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也要讲效率,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帮助穷人。在市场和效率之间达到均衡。通过比较政策前后的基尼系数,判断其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收入分配 经济学史 经济发展 经济学 经济学 收入分配 财富 经济发展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1-31 22:41:0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首先,“经济”一词的含义其实非常狭窄,就是私有制度之下的市场交易。既不包括交易之前的生产,也不涵盖交易之后的消费,因为生产和消费是所有生物的行为,唯有私有制和交易制度才是人类社会独有的行为。如果经济一词包含了生产和消费,则意味着我们所创立的“经济学”可以用来研究所有生物的行为了,而实际上对非人类生物的行为的研究不需要经济学家劳神。
其次,因为首先,经济学的社会制度前提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和前苏联经济学家都有明确论述。
之三,因为一二,交易和分配分别是私有制及公有制两种不同制度之下的财富转移方式,交易对应于私有制,分配对应于公有制,只有公有制才谈分配,而不能在私有制度框架下谈论分配。
其四,因为前三,效率和公平不可以同日而语,不存在可以在两个原则指挥棒下运行的制度。“效率”对应于私有制下的市场行为,只有市场才讲效率,而且这个效率是对作为私有者的市场参与者个人而言的,没有面对公众的效率概念可以成立。而“公平”对应于公有制度,所以才谓之公平而不是“私平”。关于这一点,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当中也有明晰,萨缪尔森明确地说,公平问题是应该交给投票箱来解决的政治问题。两者无法权衡取舍。
之五。“收入分配”之说不可成立。这个措辞意味着收入在前之后再进行分配。那么分配之前的收入就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了,因为只有公有的东西才存在一个分配问题。在私有制度下,商品通过自愿交易而归属于最看中它的人手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收入”过程,不存在收入之后的再次分配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6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