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wee
16068 243

卫兴华教授2015年新文章:关于市场配置资源理论与实践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副教授

1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62 个
通用积分
20.9831
学术水平
135 点
热心指数
127 点
信用等级
130 点
经验
13765 点
帖子
5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9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
最后登录
2024-3-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市场配置资源理论与实践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因此,我国由计划经济完全转向市场经济起,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就已发挥作用。从实践上看,价格的高低,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安排,产品消费的抉择,都根据市场机制的信号决定。因此,过去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并不排斥其决定性作用,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应克服当前理论宣传中一些理论逻辑上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理论不应照搬西方理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限于微观经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内容与西方不完全相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资源配置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党和政府决策决定。

关键词:配置资源;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资源由计划配置转为由市场配置。对于市场配置资源的确切内涵究竟是什么,我国学界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几百年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然而,纵览西方经济学论著,他们对市场经济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对其作用宣扬的高度,远逊于我国的情况。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在认识上的差异与争论,我国学界也远胜于西方国家。这既有客观必然性的一面,又有因某些人士对西方市场经济盲目崇拜、认识缺失、过分迷信市场作用有关。我国引进西方市场配置资源理论是必要的,但不要照搬,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际加以运用和发展。

        一、弄清市场配置资源的内涵,对比中西方认知和宣传上的差异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由计划配置构成计划经济;由市场配置构成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指政府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全面管理经济。商品价格由政府制定,即“计划价格”;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限期完成;企业所需生产资料、居民所需消费资料都由政府计划供应,消费品凭票证购买。可见,实行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计划决定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马克思指出,市场竞争在三个方面进行:生产者或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即卖方与买方的竞争;生产者或供给者即卖方内部的竞争;需求者即买方内部的竞争。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卖方内部竞争加强,买方内部竞争减弱,价格下落。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卖方内部竞争减弱,甚至停止竞争、一致对外,而买方争相购买,内部竞争加强,引致价格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是指各经济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对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价值规律”调节生产和流通,即自发地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于不同的部门。各经济部门和企业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据,就是反映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的市场价格信号。在市场经济中,资本追求最大利润。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经营该商品的利润率提高,更多资本就会转向该商品的生产,从而扩大商品的供给量。反之,则会减少供给量。市场经济就是在市场竞争和供求的不断变动、从而价格的不断变动中实现市场均衡。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实行计划经济就是由计划决定资源配置,实行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讲市场配置资源,一般着眼于生产部门的资源配置,容易将资源配置等同于生产要素配置。其实,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流通部门也有流通要素 合理配置问题,在消费领域也有消费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当然,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是决定性环节。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直是学界和实际部门研究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中央文件中也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指导,着眼于扩大和增强市场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学界出版了大量有关市场经济的论著,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关情况形成鲜明反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少有专门研究和阐述市场经济的论著,包括专著和论文。所以我国不断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经济学的书籍和论文,但很难看到专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译著。有些西方权威性经济学词典中,连市场经济的词条都没有。例如,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就只有“市场”一词而无“市场经济”条目。在“市场”条目中只简略提及资源配置问题:“亚当·斯密早在18世纪就预见到现代工业是依靠其产品市场的广泛而发展的。……19世纪晚期的经济理论注意资源的分配使用,瓦尔拉提出了一般均衡论。经济学家们认为各种市场力量的自发发挥,可带来充分就业和资源的最佳分配。正当凯因斯抨击市场均衡概念之际,除了传统的‘完全竞争’理论外,又有‘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出现。不过二者都被讥为不符合于经济现实的。”[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论述得很简略,而且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均衡理论以及“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中的经济理论也都表示不认同。

        还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著作包括教科书,涉及市场经济问题时,除正面论述其作用外,还往往专门讲述其负面效应,特别是着眼于分配不公形成的贫富分化问题。有的还特别提出,市场配置资源并不包括全部生产领域。例如,一本少见的设有“市场经济”词条的词典——美国《现代经济词典》中,对市场经济的解释非常简括:“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等问题,都依靠供求力量来解决。……美国基本上是一种市场经济。然而,美国仍有许多不受市场指导的活动,如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就是由政府规定的种植面积和所支持的价格决定的。”[2]它特别指出,美国“仍有许多”经济领域“不受市场指导”,而是“由政府规定”或“决定”。

        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中指出,现代经济是混合经济,即市场与政府混合作用的经济。该书专设一节讲“混合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其中阐述了市场和市场经济,“经济学中的市场概念是指任何可以进行交换的场合。……所有这些交易都包括在市场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内涵,斯蒂格利茨进一步论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个人做出反映他们自己意愿的选择。厂商做出使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为此,它必须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当厂商之间为了追求利润而竞争时,消费者既从他们出产的产品获益,也从供给商品的价格中获益。”同时,斯蒂格利茨又把问题转向另一方面:总的来讲,市场经济提供的答案是“能够保证效率,但是在某些领域内,这些答案都是显得很不够。可能有太多污染,太多不平等,或对教育、卫生和安全关心太少。当人们感到市场运行得不好时,就会转向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3]该书还专设一节讲“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区分了两种经济学家,即“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和“不完全市场经济学家”。前者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已故的乔治·斯蒂格勒,他们不赞同政府干预,确信政府不加干预的市场是实现经济效率的途径。后者主张政府干预,怀疑放任自流的市场会在经济上产生有效率的结果。斯蒂格利茨是主张政府干预的,认为“政府在促进竞争和限制滥用市场势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提出“滥用市场势力”的问题,政府要对之进行限制。他讲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就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受到批判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既正面论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性,又揭示了它的诸多负面效应,并主张“政府应进行干预以增进市场经济的功能和公平”。萨缪尔森特别指出,市场经济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即使在具备完全竞争的理想条件的市场经济中,也“没有理由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收入能被公平地加以分配。结果将是,收入和财富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会长期在一代代人中存在下去”。萨缪尔森进一步指出:“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不平等远远大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5]该书还通过对看不见的手的学说的实效考察,提出不要迷恋于市场经济的美妙,“在这个时候来讨论市场失灵的情况,是为了将我们对市场的热情稍稍降温,对看不见的手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迷恋于市场机制的美妙——认为它本身完美无缺,和谐一致,非人力所能望其项背。”“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引导经济走上错误的道路。”[6]

        总之,从西方经济学关于发展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论著看,有几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其一,西方经济学讲市场经济,就是讲由市场配置资源及怎样配置资源,就是要说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怎样生产都由市场引导。讲资源由市场配置,不言而喻,就是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但无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还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或其他西方学者的经济学论著,都没有讲,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基础性”作用,还是“决定性”作用。而我们却在这类问题上认识各异,讨论不休。其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已实行几百年,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但从西方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和词典中,更多看到的是对市场经济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总结性阐述,而且讲正面效应比较简略,而讲市场失灵、负面效应则具体而突出。我们在讨论和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往往突出其正面效应(这是必要的),甚至西方经济学作为负面效应论述的事实,我国重要媒体竟作为正面效应加以宣传。例如,前引西方权威经济学教材中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会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这完全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法国学者皮凯蒂新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热销西方国家,也引起我国学界关注,他就用统计数字分析和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中贫富分化的历史事实。而我国有的重要媒体却发表论文,主张通过深化发展市场经济、市场化分配,来缩小贫富分化,认为市场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三,西方权威经济学著作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万能论,具体论述了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我国竟有人用新自由主义观点来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认为新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是回到了他们所主张的市场决定一切,应削弱和排斥政府作用。也有学者不理解或不赞同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提“决定性”作用,担心讲“决定性”作用会与新自由主义混同,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同。更多的学者和宣传部门,在改提“决定性”作用问题上高调、大做文章,认为这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认识上的重大突破等。其实,如前所论,讲“市场配置资源”,其实际内涵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论著讲市场经济虽然一般不提“决定”一词,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是在起决定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就是由计划决定资源配置转向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应当明确,讲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能绝对化地理解。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由市场决定,有些经济领域的发展不能由市场决定。而且市场决定的力度越大、越广,就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效市场需要有效政府的调控,强市场需要有强政府的匹配。

        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经济学论著对市场经济作用的阐述和宣传比我国更平易和平实?我国的有关讨论和争论为什么那么热烈和激烈?为什么意见分歧又那么多而大?其实,这有其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说是鱼水关系。资本主义在其全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中,始终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西方国家是先有市场经济的实践,后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理论。直到20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发展了几百年,才出现、发展并流行市场经济概念与理论。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人们,具有对市场经济的感性认识,并且很熟悉、很丰富。即使没有市场经济概念和理论的引导,他们也能熟知市场经济的实践内容。西方是将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上升为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概念和理论。他们吃透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短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逐渐认识到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亚当·斯密时期政府只做守夜人的自由市场经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的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和罗斯福新政,到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的举措、制定和实行经济计划(二战后,日、法等许多国家实行了经济计划),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统一起来,用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促进了资本主义战后的创新发展。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在写给西方读者的教材和论著中,不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怎样搞市场经济做过多的描述。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无论政界、学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者,都对什么是市场经济和怎样搞市场经济很不熟悉,需要从头学起,需要向西方学习。长期以来,无论西方的或东方的政要和学者,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上,曾经形成了完全一致的看法: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确,资本主义一直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这也是历史事实。社会主义国家转为市场经济,是缺乏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在理论上探索着发展。不同的人按照各自的理论偏好和价值取向,汲取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市场经济理论观点。有的主张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不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的主张亚当·斯密时期的自由市场经济,认为政府不要干预;有的赞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即私有化、自由化、全面市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大都认同和坚持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这就呈现出中国学界在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远胜于西方的分歧和争论。

   该文第二部分在二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卫兴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人民大学 关键词

回帖推荐

tttrrrtr 发表于237楼  查看完整内容

183小骨架MSN先 发表于140楼  查看完整内容

立场伴随着自我的存在而存在,也伴随着自我的消亡而消失。立场的本质是维护自身利益,立场是先天性的,他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是被动选择的,我们无法“放弃”或者主动地“选择”立场。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不同意你表述的认识。讨论或者研究学术层面的问题应该公正客观,不应该站在阶级对立的立场去主管的认识、研究问题。这不是放弃立场,立场是无法放弃的,唯一可以“放弃”立场的方法是自我的消亡。 ...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djdkj + 24 + 24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赫赫铭儿0 + 40 + 40 + 1 + 1 + 1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经验 + 64  论坛币 + 64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童心向党
人因为发展而完美
生产创造人和一切
沙发
wwee 发表于 2015-2-3 20:45: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市场配置资源理论需要发展,不能照搬西方观点
        关于资源配置问题,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讲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和理论是从西方引进的。但应考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制度性差异的一面。我国理论界对这两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对共同的一面认识不足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不应由市场“决定”。因为讲市场“决定”似乎就是排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其实,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指出:“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前面也已说明,实行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计划决定资源配置,实行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因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性的共同点。需要在理论上认同:不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只能由政府决定,那就不是市场经济。其二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往所讲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行理论逻辑上自相矛盾的浮夸性的解读与宣传,认为将“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与发展。特别是一家中央大报在2014年8月22日转载的一篇指导性解读文章中这样讲:将“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是“认识上的一个新突破”,“两字之改是全会《决定》一大亮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质’的提升。”试问,“新的突破”突破了什么?“质的提升”提升了什么?既然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起,就事实上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了。难道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几十年,市场没有起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是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提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才开始起决定性作用吗?这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本质岂不存在理论逻辑上的矛盾?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就会突破障碍、开辟道路、发挥作用。
        过去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没有看到有谁对“基础性作用”做出说明,是否“基础性”排斥“决定性”?对西方学者和政界人士来说,只讲由市场配置资源,也明白就是指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逐步深化,明确讲清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减少和制约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不当干预,有其积极意义。但不要把“决定性作用”与“基础性作用”对立起来,二者只是文字表述上的差异,不存在内涵上的区别。盖高楼要打好基础,基础的好坏决定大楼的质量高低。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起决定作用。经济关系是基础,并决定上层建筑。治学要打好理论基础。所有这些讲“基础”的地方,都不排斥“决定”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讲到:“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样表述符合实际,没有张扬之词。这不只表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重大理论观点,而且包括“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更好统一起来“是一个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同志也讲到“理论突破”,但讲的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突破”。他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确实是开创性的重大理论突破,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不能与此类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配置资源问题上,从本质和规律性上看,有其共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方面。讲资源配置应区分两个层面:一是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层面,二是市场主体的投资取向层面。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因而这两个层面的资源配置都由私人资本决策。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截至2013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已达1253.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也约45万户,个体工商户达4436.3万户。这样广大的私有制市场主体,经营管理和投资取向这两个层面都由私人自己决策,就是说都由市场决定其资源配置。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应区分这两个层面中存在的差异。撇开国防军事工业、航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在两个层面都不由市场决定外,就一般的公有制经济来说,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主要是指经济管理层面:公有制产品的价格与私有制产品一样都由市场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根据市场信号决定。但在投资取向层面上,国有经济建立新企业、资本投向哪里不是主要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和盈利多少来安排,而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决策的。新的铁路特别是高铁建设、高速公路的扩展、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建设等等是这样,其他各领域国有资本的新投资也是这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大差别,是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上。
前些时,刘国光教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应限于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应由政府配置。当时我想,这个观点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存在,在我国中央文件和学界也未提出,会不会与西方经济学原理、与中央文件指导思想相抵触。经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思考后,我认为,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中国的资源配置理论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无论西方还是我国,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都是指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没有专门论述。西方经济学主要讲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总产出与总消费的增长、高就业、价格水平的稳定(低通胀)、进出口的平衡等。这类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对我国也适用。这些目标是通过政府的作用实现的。但这方面的政策既不属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也不属于政府决定资源配置,它只是通过政府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国际经济政策(如外汇市场管理)等去影响微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
        但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必要明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职能要多于资本主义国家。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学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建设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等等,都涉及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问题。西部大开发意味着促使资源配置向西部倾斜,建设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需要有资源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这类宏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显然不是也不能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决定。此外,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属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任务,即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范围,而不涉及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范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内容,不只包括国内产出与消费总量、价格总水平、就业失业总量、进出口总量等,而且包括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消长状况、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等,也就是不仅存在生产力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变化问题,还存在不同所有制的发展与变化问题。
        不同所有制的发展变化同样涉及资源配置问题。我国实行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我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两极分化。这些内容不属于微观经济而属于宏观经济范围。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这种坚持不是用西方经济学所讲的看不见的手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党和政府的有效领导及经济实践的自觉推进才能获得效果。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职能。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要坚持发展和完善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公有制经济,资源配置就应保证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或为主体的制度安排。这种资源配置不能靠市场,只能靠政府。此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与资源配置相关,这些同样不能依靠市场,只能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安排。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要起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但主要是微观经济领域的决定作用。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领域,不能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主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决策。

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七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21-322.
[2]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75-276.
[3][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359.
[5][6]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4版)[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544-697,78.
(责任编辑:杜  磊)
原载于《经济纵横》2015年第1期

使用道具

藤椅
meitianyiming 发表于 2015-2-3 23:17:1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不过,不会让你们看到。有缘人可以学到一点皮毛。

使用道具

板凳
wwee 发表于 2015-2-4 09:24: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的产物。马克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一文中分析了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流通)的辩证关系,四者及其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马克思也称为生产。市场经济活动也属于生产范畴,通过它可以给生产有机体增加活力。但是,马克思讲这个有机体中的生产处于支配和决定其它三个要素的地位,因此有机体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生产本身。并且从有机体的层面上讲,我国生产出现了过剩,有机体的四个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出现问题,需要有一个整体上的、全局性的经济调整。不能仅仅从市场这个有机体的构成要素来看问题了。卫老的这篇文章指出了这点。
        现在给市场经济赋予“决定性”这样一个地位,是延续要继续打破旧有计划经济所导致的国家经济活力不足格局,是永远不要忘记改革开放前国家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高这段历史,国家对市场的这个认识是不想再让老百姓过穷日子了。因此,现在的政策是既有肯定市场的一方面,又有否定市场的一方面。卫老说明了。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是面对两个现实情况: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它们都需要被考虑,也因此在政策上不矛盾。      

使用道具

报纸
人民动力 发表于 2015-2-4 09:48: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硬造。这不是骗人吗?大国企不会弄了,就或者贪变成一个个小企业,或直卖给外国人。搞旧资本主义就直说是了,就不要说社会主义了。这样弄,啥意思呢?

使用道具

地板
qi509 发表于 2015-2-4 10: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一文中分析了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流通)的辩证关系,”——————楼主能摘抄一二给大家上上课吗?

使用道具

7
wwee 发表于 2015-2-4 10:40: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5-2-4 10:34
“马克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一文中分析了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流通)的辩证关系,” ...
不会上课。“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马克思,2009a,第23页)。”这是文集第八卷中内容。我选择结论部分的一段附上,其它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编译局的网站在线看。

使用道具

8
qi509 发表于 2015-2-4 11:05: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wee 发表于 2015-2-4 10:40
不会上课。“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 ...
如果你说的这些是经济规律的话,那么它有前提或条件吗?

使用道具

9
YJDWII 发表于 2015-2-4 11:48: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领域,不能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主要依靠党的领导和ZF的决策。实践证明,还是计划经济好。

使用道具

10
wwee 发表于 2015-2-5 09:03: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5-2-4 11:05
如果你说的这些是经济规律的话,那么它有前提或条件吗?
所有经济规律的得出、方针政策的提出、观念意识的形成都只有一个前提和条件,那就是现实。经济规律对应于实事求是的“是”,而这个实事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历史活动。经济规律形成的前提和条件本身也发生着变化,某个局部的、阶段上的经济规律会随着前提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发展为另外的经济规律,但是全局的、整体的经济规律不会随着某个前提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马克思的理论会永远接受现实的检验,因为这个理论是站在劳动和生产的立场上看问题。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只能用有限的事实来检验,超过了它所存在的前提,它就不成立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微观领域内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但是宏观领域内不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