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孟子的学生
22250 295

[创新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推广有奖]

  • 2关注
  • 30粉丝

学术权威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6367 个
通用积分
5506.5328
学术水平
1420 点
热心指数
1104 点
信用等级
964 点
经验
148883 点
帖子
5671
精华
3
在线时间
37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6-23
最后登录
2024-4-1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论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仔细考察马克思的论证过程,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把他的论述,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什么是譬喻,通俗地讲,就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某些事物的特点,不是直接说明和描述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借助说明和描述另一个和该事物在某些方面在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的特点,来说明和描述该事物的某些特点。比喻或者打比方的使用,一般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在经济学的著作中,也被经济学家经常使用,比喻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能帮助人们理解某事物的特征。



但是,在应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比喻的过程中,被拿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和作为本体的事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而不是具有完全一致的性质。我们也可以打个比方,我们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小船和月亮在“弯弯”这一特点上具有相似性,但是,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弯弯”和小船的“弯弯”,绝不是一回事,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并不因为小船和月亮都具有“弯弯”的特点而把小船和月亮当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来看待,并且通过研究月亮的性质来说明小船的性质,或者用研究小船的性质来说明月亮的性质。因此我们说,运用比喻,只是帮助我们认识某一事物的特点,而并非是能准确地描述和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只是是帮助理解,而非是用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来代替对另外的一种事物的理解。



而马克思在论述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就错误地把他的论述过程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并根据此譬喻得出了他的结论,也就是说,马克思是用喻体所具有的特点,来说明和喻体完全无关的本体的特点,他的理论试图用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来代替我们对另外的一种事物的理解。这样,我们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科学的理论了。



那么,马克思是怎样地把他的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请我们一起来考察马克思的论述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中指出,商品是一个二重性的东西,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负担物。什么是交换价值呢?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别的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因此,“交换价值的公式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这个公式,被马克思称为“简单价值形态”,它是马克思在说明交换价值并论述商品价值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个公式。



好了,此时,我们就会看到马克思是如何把他的论述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了。20码麻布=一件上衣。其实,究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譬喻的说法。它本身只是一个喻体,而非本体。请大家注意我们的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和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交换,也就说,一个人拿20码麻布换来了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这个现象,就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的本体。换句话说,马克思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人拿20码麻布换来了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这个交换过程,用数学等式对之进行了描述和说明,一个人拿着一件东西和另外的一个人的东西进行交换,在马克思看来,这两个交换的东西A和B之间,就具有了好像数学中的等式“A物=B物”一样的关系。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如果这两个东西不具有如数学等式“A物=B物”一样的关系,这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是如何能交换成功的呢?



有了“A物=B物”这样的一个数学关系,马克思开始了他的劳动价值论的论证。既然两件东西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但“A物又要=B物”,那么,在A物和B物后一定有一样东西相等,如果没有这样相等的东西,“A物=B物”这个等式就不能成立,A物和B物就不能交换。于是,马克思找到了A物和B物后完全一致的性质相同的、又可以进行量化的东西:抽象的人类劳动。于是,劳动价值论就建立在了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譬喻的基础上,这样,马克思就拿着喻体的特点,来说明和描述本体的特点了!


而马克思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的价值公式,在某些人眼里,是马克思对经济现象进行的抽象而得出的结论,其实,仔细考察具体的经济现象,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得出它的价值公式,并不是对现象的抽象,而是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后得出的一个说法。我们知道,一个东西能够和另外的东西进行交换,具有一定量的关系和比例,是受很多实际的条件限制的。比如,要受这两件互相交换的东西的数量的限制,比如要受这两件东西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要受和这两件东西有关的其他商品的数量的影响等,如此众多的影响和限制的存在使一件商品和另外的一件商品能以一定的比例和数量关系交换就具备了多种和复杂多变的原因,因此,要正确分析一件商品和另外一件商品的交换比例的形成,不分析限制其形成一定的交换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的众多条件,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而马克思呢?一个“20码麻布=一件上衣”,就把限制这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的诸多原因彻底地弃之不顾了。在马克思看来,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交换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只是因为“A物=B物”,而不是其他。



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A物=B物”的价值公式,是首先把经济现象用数学等式来进行描述,这本身是一种譬喻,而这种譬喻,又让他忽略掉了影响商品交换价值的其他因素。而这样的论述过程,本身并不是抽象,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是什么?是指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结合抽象的定义来看,马克思的“A物=B物”,并不是对交换过程中商品形成一定的交换比例的原因的本质把握,而只是对A物能交换B物借助数学等式所做的现象的描述。(当然,有些人把马克思的价值公式当成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也是因为他们是在知悉马克思的论述结果后,把论述结果套用在了价值公式上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做法,也违背了人类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的一种对现象用譬喻的方式进行描述,如何是对和商品交换比例形成的原因的本质把握呢?把问题简单化的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又如何能得出有关商品价值的正确结论呢?



我们可以再来考察““A物=B物”这个价值公式,我们说,这是马克思对现实经济活动加以简单化都得出的譬喻性的说法,而既然是譬喻性的说法,那么“A物=B物”这个价值公式,在现实生活中,就根本不会存在。我们在把“A物=B物”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时候,我们只会说,我用几件A物换来了几件B物,而绝不会说,我手中的A物等于B物,或者说,我用来交换B物的A物和B物价值相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际的交换过程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两物的“价值”或者“价格”相等,而是因为我觉得“我的A物的价值大于B物或者至少等于B物”。仅仅因为“A物=B物”,交换是无法进行的。生活中的经济事实,也告诉我们“A物=B物”只是一个人们头脑中的譬喻的说法,而不是实际存在着的事实,“A物=B物”这样的价值公式远离了现实的经济生活。



马克思在譬喻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劳动价值论,这样,就使他的劳动价值论犯了这样的逻辑错误。首先是倒果为因。“A物=B物”即使存在,也是因为交换成立后,人们才会在脑海中在思想上用这样的譬喻形式的数学等式来描述两件商品之间的关系,而在马克思看来,只是因为“A物=B物”后,两件商品才能交换,交换才能成立。按一般的经济事实来说,交换是因,交换后表现出来的“价值”关系(我们不说相等)才是果,没有这样的交换,就不会有这样的价值关系“果”的存在。马克思恰恰是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把“A物=B物”当成了交换能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原因。其次,马克思似乎故意混淆了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看不到人类到底为什么而交换,我们只看到了,因为“A物=B物”人们才进行交换。而再仔细分析马克思的“A物=B物”这一价值公式,我们知道,在马克思那里,他是用该公式来论述不同的商品能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来交换的原因的,而不是论述交换为什么能进行的原因的。而马克思却似乎忘记了,“交换为什么能进行”和“交换为什么能以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和比例进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他用解释“交换为什么能以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和比例进行”代替了对“人类为什么要进行交换的原因”的解释。而一旦我们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以上逻辑错误,我们就会明白,用所谓的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绝对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结果。



庞巴维克在《资本与利息》中批判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过程,他说,马克思论述的第一步,因为在交换中,两件商品是彼此相等的,所以它们二者必定含有数量相等的一种共同元素,交换价值 的原则必然包含在这个共同元素里。庞巴维克评论马克思的第一步说“第一步理论还可以过得去”。庞巴维克的这一论述,说明他对马克思的第一部论述也是有意见的,有什么意见,在《资本与利息》第三编第九章《独立的效用:起源于法律的假定》中,庞巴维克隐约地表达类自己的看法:他说:“这样,资本的纯效用就要被贬入它从未曾挣脱的领域——这就是假定、比喻的领域,正像巴斯夏曾非常正确地说,这种假定或者譬喻常常会使科学走入歧途”。而马克思论述的第一步:“两件商品是彼此相等的”,难道不是一种思想上的譬喻吗!而这种譬喻,也是庞巴维克对马克思论述第一步的支持有保留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能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吗?做法的不科学,结论的正确与否就不是要讨论的关键问题了!当然,歪打误撞、做法错误但结论正确的情形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但作为经济学大师的马克思会承认其做法的不科学说自己的做法是歪打误撞来维护其结论的正确性码?



草作于2015年4月23日下午于从吾庐



后记,先发表,这几天再修改,发正式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 价值论 马克思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经济学家 马克思 价值论 文学作品 资本论

回帖推荐

xuguw 发表于18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多路交流 光山先生的微博_微博 http://weibo.com/1496263003/profile?topnav=1&wvr=6
已有 7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清华乔木生 + 1 + 1 + 1 + 1 精彩帖子
yangfw + 60 + 5 + 5 + 5 分析的有道理
fin-qq + 80 + 3 + 3 + 3 精彩帖子
xuguw + 1 强烈建议:先发表不算,务必在这几天再修改.
陈才天 + 5 + 3 + 3 + 3 对论坛有贡献
LightsOn + 20 + 2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好高误远 + 1 + 1 + 1 深入浅出,有想象力。

总评分: 经验 + 160  论坛币 + 26  学术水平 + 14  热心指数 + 15  信用等级 + 14   查看全部评分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3 17:40: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思考,写的好!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关系,是不断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这就因此有了循环的外观。A物=B物,被理解成价值相等,既是交易的结果,又是交易的原因。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fin-qq + 40 观点有启发
龚民 + 1 + 1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4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楼主太片面了,劳动价值论还是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尽管马克思打了一些不恰当的比喻,也不能说它建立在比喻的基础上。

使用道具

1993108 发表于 2015-4-23 18:43:5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4-23 18:36
什么是譬喻,通俗地讲,就是比喻,就是打比方。
--------
那你就说比喻好了,真酸,我的牙都要掉了。

使用道具

1993108 发表于 2015-4-23 18:48:5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能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吗?
你没有读过资本论,凭什么说上述结论?你自问自答啊你。

仿照你的说话,你来,听:
你把自己的定论建立在定上,能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吗?
你把自己的读书建立在树尖上,能是一种顶尖的做法吗?
你把自己的盒饭建立在水塔上,能是优秀游泳吗?
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打骂学生上,能是合格教师吗?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的意思就是说啊:


你的认识水平,不要超越你的文字,否则你就粗野。
而你的文字,不要超越你的认识水平,否则你就粗俗。


你得文质彬彬,才可能君子啊。

使用道具

qi509 发表于 2015-4-23 18:53: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看热闹。是时候在驳斥一些人。

使用道具

673821000 发表于 2015-4-23 20:26:2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等式基础上的理论。

经你这么一批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会彻底垮台。

使用道具

什么是经济学 发表于 2015-4-23 22:55: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4-23 17: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论述了他的劳动 ...
大概是因为唯物主义,所以先有比例再有交换……

使用道具

罗鹏 发表于 2015-4-24 02:04:1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交换价值,是个比例,而不是等式。用等式表达,无非是为了弄出个从来不存在的“等价(劳动)交换”。

使用道具

罗鹏 发表于 2015-4-24 02:43:3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某A用20码麻布同某B的一件上衣相交换,交换价值,从某A看,就是20:1,其含义是20码麻布可购买1件上衣;从某B看,就是1:20,其含义是1件上衣可购买20码麻布。这里,根本没有生产20码麻布的劳动量等于1件上衣的劳动量这种意思。
但是马氏用等式表示之,就是为了误导人们,说20码麻布的使用价值不可能同1件上衣的使用价值相等,所以,等式两边就只能是相等的劳动量。
其实,按照交换价值是比例,而非等式来看,20码麻布与1件上衣相交换,无论用使用价值来叙述还是用劳动量叙述,都没有相等的意思,如某A用20码麻布的使用价值换回了1件上衣的使用价值,就没有等于或不等于的意思;又如某A用生产20码麻布的劳动量换回了别人生产1件上衣的劳动量,也同样没有等于或不等于的意思。
先用瞎编的”20码麻布的劳动量=1件上衣的劳动量“说明”等劳动交换“,再瞎编”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它的劳动量“,然后就推出了瞎编的”等价交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