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finer-
3446 10

[价格理论] 消费者需求曲线疑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 个
通用积分
2.3502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824 点
帖子
3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4-28
最后登录
2022-8-19

楼主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0 20:05:5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把两个单位的产品分两次消费,如果第一单位的价格由需求曲线比如P=10—Q求得为9,那么第二单位产品的价格如何求呢,是算作8还是9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需求曲线 消费者 产品 如何 消费者

沙发
罗鹏 发表于 2015-5-20 21:55: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所说的分两次消费是指什么?是指一个消费周期中消费两个单位,还是指在一前一后两个消费周期中分别消费?
如前一种情形,则第二单位商品价格是8;后一种情形,则“第二个单位商品”(其实是第二个消费周期中的第一个单位商品)价格是9.

使用道具

藤椅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0 22:3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5-5-20 21:55
你所说的分两次消费是指什么?是指一个消费周期中消费两个单位,还是指在一前一后两个消费周期中分别消费? ...
哦哦,我懂了,谢谢。

我是数学专业的,在看高鸿业编写的微观经济学,或许由于是初级教材限制的问题,感觉不严谨的地方非常多,产生了非常多的疑问。

在此再问一个问题,关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问题: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意义到底代表什么?消费者剩余为何利用消费者需求曲线和平衡价格围成的面积表示?我们都知道消费者剩余等于各个消费单位的价格差(心理预期价格与交付价格的差)的加总,假设高鸿业的这种表示是对的,那么这样一来,消费者需求曲线不就是MR曲线了吗,因为此时它上面每一点表示的是该单位的价格,而不是累计单位的平均值。

使用道具

板凳
罗鹏 发表于 2015-5-21 01:13: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0 22:30
哦哦,我懂了,谢谢。

我是数学专业的,在看高鸿业编写的微观经济学,或许由于是初级教材限制的问题, ...
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个点是该点对应的价格(纵坐标)下的需求量(横坐标),so,需求曲线是价格和其需求量组合点的轨迹。注意:纵轴是自变量轴,横轴是因变量轴。
这里假定成交价格(即你说的交付价格)等于均衡价格,因为在无外力干预情形下,成交价格会趋于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与均衡价格水平线围成的面积不是“消费者剩余”,而是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即需求曲线对均衡价格水平线的积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rhapsodyr + 35 + 1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论坛币 + 35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罗鹏 发表于 2015-5-21 01:27: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关消费者剩余,请参见曼昆。不要看高鸿业的,他的书里,有很多概念错误和数学表达错误。

使用道具

地板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1 11:13:2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5-5-21 01:13
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个点是该点对应的价格(纵坐标)下的需求量(横坐标),so,需求曲线是价格和其需求量组 ...
不对啊,虽然我很认同你的话,但是曼昆和高鸿业都没有“消费者剩余总和”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把消费者剩余当作你的“消费者剩余总和”,曼昆还明确指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分别利用各自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与平衡价格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铁证如山啊……看得我纠结,就是这种问题导致了我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意义开始迷惑起来。

使用道具

7
rhapsodyr 发表于 2015-5-21 11:18: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1 11:13
不对啊,虽然我很认同你的话,但是曼昆和高鸿业都没有“消费者剩余总和”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把消费者剩余 ...
看范里安吧,或者尼克尔森。

使用道具

8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1 11:31:4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5-5-21 01:27
有关消费者剩余,请参见曼昆。不要看高鸿业的,他的书里,有很多概念错误和数学表达错误。
老实说,我感觉曼昆的书过于通俗,不是很严谨,甚至不如高鸿业。
关于消费者剩余我曾经设想:它是建立在消费者对自己实行价格歧视的角度来计算的,这样一来,消费者需求曲线AR就和MR重合了。但我不确定这样做是否合理:消费者会对自己的消费进行价格歧视的预想吗?他对自己的第二单位消费如何理解呢?这就是我帖子开头所问问题的意图。

使用道具

9
罗鹏 发表于 2015-5-21 23:3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1 11:13
不对啊,虽然我很认同你的话,但是曼昆和高鸿业都没有“消费者剩余总和”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把消费者剩余 ...
可能是翻译问题,也可能曼昆认为大家能够区分。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同实际购买价格的差额。这里自然应当是指单位购买。消费者剩余总和,就是每单位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啦。

使用道具

10
lucky99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5-23 23:28:32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efiner- 发表于 2015-5-21 11:31
老实说,我感觉曼昆的书过于通俗,不是很严谨,甚至不如高鸿业。
关于消费者剩余我曾经设想:它是建立在 ...
首先弄清楚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