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choudh
1695 1

宗教的价值分析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仇老师

教授

9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88 个
通用积分
4.0545
学术水平
177 点
热心指数
166 点
信用等级
133 点
经验
29308 点
帖子
80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最后登录
2020-4-18

choudh 发表于 2015-5-21 18:39: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五节  宗教的价值分析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宗教仍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特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之一。过去,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认知逻辑性、社会危害性和主观虚幻性,很少认识到它的价值逻辑性、社会有益性和客观现实性,从而对宗教及其社会历史功能形成了严重的偏见。

  一、宗教的原始形态:巫术
    早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非常简单,主要是采摘果食与狩猎动物,而且所使用的工具只有树枝与打制的石器,人类所积累的知识也非常有限。火的发明与应用,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增强了营养的吸收能力,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搓绳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结绳纪事”的时代;“河图洛书”的发明,使人类开始感悟到天地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数理逻辑,并开创了人类上古时期的符号文字与算术基础;十天干、天纲、天纪、太极印、星象历、太阳历等的发明,使人类开始了解宇宙天体运行及地球四季变化的基本规律;开始结网打鱼,驯养野兽,种植五谷,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变革了婚姻习俗,由血缘关系的“群婚制”变更为非血缘关系的“对偶制”,提高了人类基因的进化速度、人口质量与生殖能力;陶损、琴瑟等乐器的发明,创作了乐曲与歌谣,从而把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建立在草、木、虫、石、谷基础之上原始医术以及黄帝针灸、素女脉诀等的发明,提高了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

    上古时期,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肤浅的、零散的、模糊的,不了解各种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性,不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内在机理,他们对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认为在这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后面一定有着某种神秘的、强大的、超自然力量的推动,并认为拥有这些超自然力量的主宰者就是神,运用和借助于这些超自然力量的人是沟通人与神的使者。运用和借助于这些超自然力量的过程就是巫术或魔法,运用和借助于这些超自然力量的人的名称有很多种,如觋(Wizard)、巫(Witch)、妖术师或术士(Sorcerer)、医巫(Medicine man)、萨满Shaman)、祭司(Oracle)、占卜师、魔术师(Magician等。

    史前时代的巫师不仅是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是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保存、整理、传播和运用者,特别是在天文、医药、文字、文学、历史、算术、历法、音乐、舞蹈、绘画、技艺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虽然,巫师所能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模糊性和主观性,但是当时他们是解释世界的精神领袖,是史前时代的智者或知识分子。

由于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使者,它们掌握着超自然的力量,因而在氏族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的权力,都是最高首领。所以,最早的职业巫师其实就是咱们那些最早的有名有姓的老祖宗,黄帝、炎帝、蚩尤等都是把巫术练到顶级的巫师。在黄帝蚩尤大战中,蚩尤作法请神下雨,黄帝则驱动旱神天女止雨,蚩尤斗法失败,于是被杀,这是典型的巫师斗法。

不难理解,巫术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模糊性,就是人们在现实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采用模糊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二是主观性,就是根据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诉求客观事物朝着有利于人们生存的方向发展。由此得出:

巫术的价值本质:采用相对模糊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确定的事物,采用相对主观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客观的事物。

二、巫术的不断发展与分化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许多自然现象及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趋于准确,许多神秘的自然现象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能够逐渐采用比较精确的方法和比较客观的方法来处理,从而使许多巫术转化成为技术。

科学是关于技术的规则体系,它是技术上升到理论化和系统化层面的产物。古代的巫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层面,从巫术中刚刚分离出来的技术也没有上升到理化和系统化的层面。不难理解,技术(包括科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精确性,就是人们在现实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采用相对精确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二是客观性,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采用比较客观的方法使之朝着有利于人们生存的方向发展。由此得出:

技术的价值本质:采用相对精确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确定的事物,采用相对客观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客观的事物。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对于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许多认识逐渐由模糊性向精确性转化,逐渐由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化,从而使许多的巫术逐渐转化为科学技术,即许多的技术(如天文、地理、历法、算术、军事、历史、乐舞、医药等)不断从巫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技艺。这样一来,巫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和改造世界的全部成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巫术的社会重要性越来越下降,从而导致巫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人类的“传说时代”或“神话时代”是巫师的黄金时代,到了有实物、文字证据的时代,巫师就不太灵光了。商代家大业大,国王要高瞻远瞩,政治活动越来越重要,巫术与巫教等事务就分别交给手下人去打理,而且多种形式的巫术活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就有了专门整理巫术档案的,有了专门负责祷告的,有了专门负责整治王八的有了专门负责治疗疾病的“医”。真正原始意义上的巫师,只负责跳舞求雨。更惨的是,当时盛行暴巫”——天旱时把巫师放在烈日下曝晒来感天动地求得雨水。总之,人类原始的技术主要是从古代的巫术中分离出来的,人类早期的知识分子也是从古代的巫师中分离出来的。

事实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是采用片面的、模糊的、主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是采用全面的、精确的、客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巫术使人类的认识水平进入了前面两个阶段,它为科学技术完成认识水平的第三个阶段创造了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认为,技术(包括科学)起源于巫术,知识分子起源于巫师。

    三、宗教的本质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语言和文字不断朝着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巫术与技术也开始朝着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巫术走向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结果就形成了宗教,技术走向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结果就形成了科学。

由于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相对精确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确定的事物,采用相对客观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客观的事物,因此所有的技术以及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都会积极地探索各种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并揭示出各种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力量源泉与内在机理。

由于巫术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相对模糊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确定的事物,采用相对主观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客观的事物,因此所有的巫术以及在巫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都必然会以神、鬼、灵魂、天、上帝、真主等虚构的神秘化、模糊化、主观化、拟人化的形象来作为力量的源泉,并根据它们的主观意志来确定各种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由此可得:

宗教的价值本质:宗教是关于巫术的规则体系,是巫术走向理论化、系统化的产物,它以神、鬼、灵魂、天、上帝、真主等神秘化、模糊化、主观化、拟人化的虚构对象来作为力量的源泉,并根据它们的主观意志来确定各种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

    四、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从考古和民间传说我们了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重要事物,如猎人祭拜的是各种动物、山神;渔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种植物、树神、花神。而且,祭拜活动都是全体部落成员参加,由部落首领或者“可以和神灵交流”的祭师主持。所以,祭拜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全体人员的集体意识与服从意识,也可以提高原始宗教的广告宣传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内容越来越深入,人们已知的领域和未知领域也不断扩大,巫术以及从巫术中分离出来的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只是相对于巫术而言,技术的发展速度通常会更快一些。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即第二信号系统)强大推动作用,巫术开始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发展成为宗教;技术也开始逐渐走向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发展成为科学。

在上古时代,巫术与技术、宗教与科学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技术或科学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的精确性与客观性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巫术或宗教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方式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方面,巫术或宗教通常借助于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或科学手段(如音乐、舞蹈、美术、医药等)来扩展它的活动范围,提高它的广泛宣传效应,增强它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技术或科学也不断从巫术或宗教中分离出来,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共同构成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

由于自然领域各种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通常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不容易受到人类主观意志的制约),因此技术或科学通常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社会领域各种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具有较高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容易受到人类主观意志的制约),因此巫术或宗教通常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等各种社会事物日趋复杂化,这些社会事物相对于自然事物通常具有更加复杂的外部联系与内在规律性,人们往往只能感觉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强大作用,而难以探索它的内在机理,因而只能借助于模糊的方法、主观的方法、拟人化的方法来达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目的,因此巫术与宗教能够在社会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宗教通常强调服从性、社会秩序性和人际互助性,它对于加强集体意识、提高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很强的作用,所以,历代都有统治者特别热中于宗教仪式,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来推行他们看中的某个宗教,并把它确定为国教,与国家法令一致,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往往也是宗教的最高领袖,从而推动着宗教的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的宗教派别有许多,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犹太教等,而且这些宗教往往又呈现许多的分支。例如,佛教可分为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等;基督教可分为东正教、天主教、景教(基督教传入中国时的名称)、基督一性论派,等;伊斯兰教可分为为逊尼派、什叶派、苏非派、伊马十二目派等。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之一,宗教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因此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派别的宗教,并适应于不同派别宗教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必然引发宗教的重大变革。
    五、宗教的逻辑体系与哲学本质

宗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于社会,有效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总结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规范能够使合作体能够充分兼顾彼此的利益关系,并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价值效率,这些行为规范可分为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两大类、法律制度两大类,其中,伦理道德是非规范化的行为规范,法律制度是规范化的行为规范。

为了使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深入人心,并为广大社会成员所自觉地接受,必须对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解释,使各个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能够存在一个逻辑主线,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连贯一致性的理论体系。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时期,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社会科学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人们很难全面地、深刻地、系统地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的力量源泉与内在机理,只能以“上帝”、“真主”、“天公”、“诸神”等神秘偶像或虚拟主体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和化身,并赋予它们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作为推动各种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力量源泉,从而奠定了各个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得以合理性存在的逻辑基础。

人类的认识可分为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两大类,其中价值认识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事实认识,那么逻辑体系可分为认识逻辑体系(或事实逻辑体系)与价值逻辑体系两大类。宗教的逻辑体系虽然违反认识逻辑体系(或事实逻辑体系),但它符合价值逻辑体系。也就是说,虽然宗教所阐述的理论观点是主观的、虚幻的,但它所反映的价值内容却是真实存在的,对于社会的价值作用却是巨大的。

    宗教的哲学思想往往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有力地推动了人类不断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宗教对于宇宙与人生的洞察,对于人类理性的反省,对于各种思想与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总之,宗教是采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方法对伦理道德、法律制度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结果,它只遵循价值逻辑体系,而不遵循认识逻辑体系。宗教的哲学本质就是用主观的、虚假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用唯心的外壳来包装唯物的内核。

随着社会科学(特别是价值理论)不断向价值领域、生命领域、思维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的扩展,并不断与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科学的精确性与客观性手段将会逐渐取代宗教的模糊性、主观性手段,宗教将会不断融入科学的内容,并逐渐为科学所取代,届时,传统意义的宗教现象将会逐渐减弱,并最终完全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价值分析 Medicine wizard Oracle Magic 河图洛书 逻辑性 生命力 太阳历 太极

仇德辉QQ848309528
choudh 发表于 2015-5-21 18:39:5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六、宗教情感
一种观点认为,宗教情感是一种特殊的、神圣的、神秘的情感,既没有历史的、社会的源头,也没有现实的价值根源,它的产生完全来自于人的天赋,是一种神秘的、虚幻的情感。另一种观点认为,宗教情感来源于信徒某些特殊的称之为“宗教经验”的心理体验,通常产生于人的幻觉,是信徒经过长期的愿望期待、观念强化、道德修养、行持修炼(如道教的坐忘、止念,佛教的禅定、诵经,印度的瑜珈术等)、药物使用以及接受催眠术后,人的意识长时间、高强度地集中于一点或一个观念时出现精神疲劳和心理混乱的结果。事实上,宗教情感是人脑对于宗教价值的主观反映。
1、宗教情感的价值根源。宗教情感来源于宗教价值,从表面上看,宗教情感所指向的对象是神灵,而神灵是人间不存在的、纯粹虚构的东西,但这并不表明宗教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也是纯粹虚构的东西。事实上,神灵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化身,神灵的意志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具体体现;神灵的行为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表现方式,神灵对于人的行为所要求的禁忌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于人的行为所形成的限制;神灵的审判、约束和惩罚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审判、约束和惩罚。当人朦胧地感觉到某种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的作用而又不知道这种力量产生的内在机理时,只能想象是神灵的力量。由此可见,虽然宗教情感所指的对象(上帝、真主、诸神等)是虚构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社会现实的价值关系,上帝、真主、诸神等只是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本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宗教情感也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最典型的宗教情感有六类:一是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约束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自觉不自觉为自己或他人设置各种行为禁忌,并使自己和他人严格在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所限制的范围内活动;二是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强大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是人对巨大的自然力量、壮观的自然景象、神秘的自然变化、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惊奇与迷惑,它使人自觉地、积极地听从服从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安排;三是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它是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依赖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使人能够积极地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自觉地、积极地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或公众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增强个人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四是对神灵审判的罪恶感,它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对于人的行为活动的决定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使人自觉地用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来检查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恶行,忍受社会的压迫,从而自觉地服从社会利益的需要;五是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于人的融合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自觉不自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人本身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任何行为归根结底是自然物质的复杂运动形式,人的最初出发地是自然界,最终归宿地也必然是自然界;六是对宗教理想的虔诚感,它是人生的价值目的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的一切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服务于人生的最终价值目的,宗教理想的核心是与神灵合一,灵魂得救,永享天国之乐,这些唯心主义的内容实际上蕴含着唯物主义的本质,由于宗教理想集中了宗教的精髓,体现了宗教信徒的根本追求,因而对教徒的诱惑力最大,最能激发他们的强烈情感和牺牲精神,许多宗教狂热往往都是在实现或保卫宗教理想的名义下兴起的。
3、宗教情感的社会功能。宗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它使各种伦理道德、法律制度能够有机地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社会的融合与民族的团结,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不过,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宗教通常发源于下层群众,是他们摆脱苦难、对抗统治的一种“出路”,但到后来逐渐演变为统治阶级用以煽动宗教狂热、奴化下层群众、神化统治政权的工具。宗教教义中的“原罪论”有助于预先设置负向情感,从而提高人对于痛苦、挫折与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功名虚无论”有助于降低人对于功名的情感强度,从而缓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身情感的节制能力;“生死轮回论”有利于降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使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降低人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价值;“天堂地狱论”有助于人树立对死后虚拟正价值的向望和对虚拟负价值的恐惧,从而协调和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神灵意志论”有利于人平衡功利心态,解释人生痛苦,抚慰精神创伤,寻找精神寄托。
七、宗教与科学的辩证关系
宗教与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其中,宗教主要采用的是模糊的、主观的方式,科学主要采用是的精确的、客观的方式。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宗教与科学的统一性。宗教教义中往往包容着大量的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发展和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门又一门科学不断从宗教理论中诞生和分化出来的历史,哲学是从宗教学中分离出来的,物理学和化学则是从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许多文学艺术形式如文字、诗歌、舞蹈、雕塑、绘画等都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许多宗教人员同时又是科学研究人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就是从宗教开始的,并通过宗教的形式反映出来,当人们意识到某种不可控制和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往往会以“鬼”和“神”的形式来模糊地表达出来,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秘“鬼”和“神”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说“宗教是科学的母亲”,没有宗教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没有宗教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2、宗教与科学的矛盾性。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里,人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社会事物的认识通常是零散的、模糊的、直观的、无逻辑性的和主观的,此时的宗教与科学都缺乏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客观性。宗教所表现出的零散性、模糊性、虚幻性和反逻辑性与科学所表现出的系统性、精确性和现实性和逻辑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相对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此时,科学与宗教是相互促进、平行发展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各种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系统化、精确化和客观化,宗教所表现出的零散性、模糊性、虚幻性和反逻辑性逐渐与科学所表现出的系统性、精确性和现实性和逻辑性形成越来越鲜明的对比,形成了越来越巨大的矛盾与冲突,宗教对于科学的容纳能力越来越差,宗教的虚假外壳越来越暴露其致命的弱点,宗教逐渐蜕化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立性力量。
八、宗教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机理
宗教的形式千差万别,宗教的内涵丰富多彩,但几乎所有的宗教(除邪以外)都有某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1、积极从善。几乎所有宗教理论都主张人们多做善事,少做恶事。“善”就是利他、利社会,“恶”就是不利他、不利社会。只有动员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来做利他、利社会的事,“普渡众生”,这个社会才能有最大的凝聚力,社会分工、社会管理和社会意识的价值效率才会高,这将有利于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有利于每一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反之,如果大家都自私自利,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这个社会就没有凝聚力,社会分工、社会管理和社会意识的价值效率 很低,这将不利于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不利于每一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2、克制欲望。几乎所有宗教理论都主张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人脑对于价值的一种主观反映,欲望的强度体现了人们对于价值追求的力度。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根本上起源于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而矛盾与冲突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双方对于利益的追求强度,取决于双方的欲望强度,人们只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效的缓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此外,欲望的客观目的在于推动价值的增长,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增长是有限的,而欲望的增长却是无限的,当价值的增长速度严重偏离欲望的增长速度时,人就会表现出痛苦与失望,这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标准往往定得太高,无论是房子与车子,还是娱乐享受,都喜欢追求心目中的最好,盲目地攀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3、随缘、不强求。“随缘”就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缘不是随便,而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缘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但是,“随缘”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随波逐流,追求要讲究正道,不能不择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随缘”的本质就是:“过程”要量力争取,“方法”要讲求正道,“结果”要坦然面对。人类社会的许多矛盾与冲突起源于“过程”的浮躁慌乱,“方法”的不正道,“结果”的不平衡,因此只有大力提倡“随缘”,使人们能够笑看成败, 苦乐随缘,得失随缘,社会才能保持充分的稳定与和谐。
    4、笑对苦难。人们在经历苦难时,总是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折磨,有些人因承受不起苦难而轻生,或做出极端的行为,给自己和社会酿成更大的灾难。苦难既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也可能是他人造成的,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苦难,对于自己所造成的苦难,就会导致自暴自弃,并产生自杀、沉沦等极端行为;对于他人所造成的苦难,就会导致对他人的仇恨,并产生仇杀、报复犯罪等极端行为。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苦难承受能力,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苦难,那么他必然是一事无成,并且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只有提倡人们笑对苦难,以加强人们对于苦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弘扬全社会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5、淡泊名利。名与利只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人对于名与利的追求,必须要有所制约:名利追求的方法要“正义”,名利追求的程序要“正道”,名利追求的结果要“坦然”。人如果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不讲道义,而名利产生的最终结果又极端耽耽于怀,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分子,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过分追求名利的人,通常会被眼前利益、低层次利益和个体利益所迷惑,而看不到长远利益、高层次利益和社会利益,容易急功近利,贪得无厌,心胸狭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淡泊名利,当你拥有一切美好时,就不会狂妄自大;当你遭受挫折时,就不会垂头丧气,你的人生价值目的就会更宏大、更长远,就会收获更多、更好的名利。
    6、因果报应。统一价值论认为:虽然从具体的角度、个体的角度和确定性的角度来看,人与人的交往并不遵循“等价交往”的基本原则,但是从抽象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概率性的角度来看,人与人的交往必然遵循“等价交往”的一般原则,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付出就有回报”等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的内在机理。有些人看不到因果报应的社会规律,为了得到不义之财而不择手段,不惜作奸犯科,甚至杀人放火,当社会严厉的惩罚降落到自己头上时,才会追悔莫及。事实上,宗教所提出的“善恶来世回报”理论,实际上就是“善恶今生回报”的模糊性、概率性和抽象性表达方式。显然,只有提倡全社会成员都来积德行善,认真遵循“因果报应”规律,那么这个社会才会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才能有利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
    7、宽容他人。许多宗教理论都提出:人们不但要受自己的亲人,还要爱陌生人,甚至要爱自己的敌人;对于怨恨的敌人不但不能报复,还要想办法施恩予他。因为社会有了宽容、忍耐、无私的心态,很多伤害就不是伤害了,很多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就会得到缓冲与解决。敏感多疑、我执很重的人,对自己会带来痛苦,给他人也带来压力;宽容大度、慈悲心强的人,对自己会带来快乐,给他人也带来轻松。只有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通常能够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容易成就大业;而那些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出口伤人、尖钻刻薄、猜忌多疑的人,通常是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必然是因面楚歌、一事无成。
      8、知足惜福。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自身机体又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系统,各种价值的变化表现出复杂多样、动态多变的特征,福与祸的相互转化往往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面上看似不如意的坏事,可能是激发潜力、让自己一鸣惊人的因缘;表面上顺风顺水的好事,也许会让自己玩物丧志,最终身败名裂、一败涂地。因此人应该充分珍惜眼前的福,坦然面对眼前的祸,价值追求应该量力而行,目标选定应该切合实际,价值结果要坦然面对,不能盲目攀比。否则,人如果一味强求不切实际的价值目标,不仅给自己增添无穷的烦恼,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9、斋戒、不杀生。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一般来说,“杀生”往往与恶行、暴力、危险、自私、对抗等事物相联系,往往与善行、友好、安全、互助、和谐等事物相对立,提倡“不杀生”的宗教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社会观,使人们远离恶行、暴力、危险、自私与对抗等事物,使人们趋向于善行、友好、安全、互助、和谐等事物。此外,无节制的、过度的杀生行为往往会破坏动物界的生态平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