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oudh
1407 0

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起源与进化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仇老师

教授

9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88 个
通用积分
4.0545
学术水平
177 点
热心指数
166 点
信用等级
133 点
经验
29308 点
帖子
80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最后登录
2020-4-18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个体性价值虽然已经使动物和早期人类具备了初步的改造环境的能力,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合作关系,而且这种社会分工与合作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从而构成一个更为复杂多样的、更为动态多变的环境条件——人文环境,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人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文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人类必须具备应对复杂多样的、动态多变的人文环境的能力,社会性生产价值就是基于这个客观目的而发展起来的高层次价值形式。

一、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起源

人类最原始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仅仅是男女之间在生殖方面的分工与合作,而这种分工与合作关系是非常短暂、非常简单的,而原始人在采摘果食与围捕猎物的具体过程中所体现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往往具有很高的短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发现了某种正式的、明确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合作关系,可以用来有效地延伸、加强和扩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实现人类劳动在时间上的延伸、空间上的扩展、强度上的叠加、功能上的互补等价值目的,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这些社会分工与社会合作关系就是社会性生产资料,社会性生产资料具有一种特殊的生产性价值,将会使人类的劳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放大,因此称之为社会性生产价值。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合作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它与自然性生产资料一样,都能够有效地延伸、加强和扩展人的劳动能力。

二、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进化

从社会分工的产业角度来看,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进化表现为五个发展阶段:畜牧业的形成、手工业的形成、商业的形成、大工业的形成、信息业的形成。

从社会分工的主体角度来看,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进化表现为四个发展阶段:

1、社会分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就是男女之间在生殖方面短暂的、简单的分工与合作;

2、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女之间在生殖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持久,并且不断向消费合作和生产合作的纵深领域发展,从而形成家庭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3、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展,生产形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家族之间、民族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4、随着商业、大工业和信息业的大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并且逐渐打破家庭与家族的限制,从而形成了国家之间、集体之间、行业之间、岗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广泛而深入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三、劳动价值的本质

如果没有实现社会分工,人们在操作生产工具(即个体性生产价值)以后,就可以直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一旦实现了社会分工,人们必须将自己的劳动产品必须经过社会交换以后,才能最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这样一来,就必然存在第四种过渡性价值,所有参与社会分工的劳动产品都必须转化为这种过渡性价值,然后,再根据每种产品中所蕴含的这种过渡性价值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每种产品进行交换时的数量关系,这种过渡性价值就是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人类劳动产品中所凝聚的、能够有效参与各种社会分工的价值特性,就是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一般凝聚于劳动产品之中,但是,有时也可以凝聚于人类机体之中。例如,如果出售的劳动产品是人体本身的某些组成部件及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或精神功能,如出卖人体器官、体液、色相、才艺、生命等,劳动价值就会凝聚于这些人体组成部件之中。

劳动价值是在劳动潜能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人类对于社会分工以及它所形成的人文环境的利用能力,它是劳动潜能的扩展形式。劳动价值是继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以后,人类的第四种过渡性价值。

四、社会性生产价值对于人类价值转化过程的作用

人类如果没有借助于这些社会性生产价值,那么他就直接从外界获取产品价值,从而将劳动潜能直接转化为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人类如果借助于这些社会性生产价值,就能够使自己的个体性劳动能力得到延伸、加强和扩展,那么,他的劳动潜能就不再是直接转化为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而是以“劳动价值”作为第四种过渡性价值形式,蕴含于劳动产品之中,通过社会性生产价值所产生的放大效应以后,再转化为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由此可见,社会性生产价值的出现,使原来的个体性劳动过程分化为个体性劳动过程与社会性劳动过程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且还增加了社会性生产过程,其中,个体性劳动过程就是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社会性劳动过程就是劳动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或产品价值)的过程,社会性生产过程就是社会性生产价值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从而,使人类的价值转化方式由原来的“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使用价值”演变成“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使用价值”。社会性生产价值的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T06.jpg

五、社会性生产价值的层次结构

社会性生产价值就是主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个体的劳动能力得到拓展、加强与延伸,社会性生产价值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社会分工(包括经济)、社会管理(包括政治)与社会意识(包括文化),这三个基本价值层次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社会分工与经济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类通过社会分工来实现人与人的分工与合作,从而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意味着人类能够借助于社会的力量与社会的资源,不断扩展个人的劳动功能,以获取更多的财富,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由此对社会分工做出如下精确定义。

社会分工:人与人通过分工与合作,使个人的劳动能力能够产生替代、加强、放大和扩展作用,这种分工与合作的社会关系就称之为社会分工。

在社会分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重要性、规模性的社会分工事务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和集中化的实施,这种社会分工实施方式就是经济。由此给出“经济”的精确定义。

经济: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称之为经济。

经济是一种特殊的、规范化的社会分工。经济这种“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有明确的经济主体;有清晰的产权配置比例,有规范的利益分配原则,有规范的责任划分与职能分工,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与权力配置,有规范的产品生产程序,有专业化的生产手段,有规范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化的价值尺度、规范化的支付价值方式,等等。

经济作为“规范化”的社会分工,相对于一般性的社会分工具有如下好处:规范化的产品制作标准、生产工艺与制作工序主要是为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满足日益复杂、精细的产品质量要求;专业化的生产手段有利于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的交易程序主要是为了避免社会分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利益纠纷;规范化的价值尺度与付款方式主要是为了准确地、便利地实现等价交换和合理分配价值的目的;规范化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为了降低交往风险,消除交往盲目性,提高交往可预测性和效率性。总之,经济作为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分工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在当今社会,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部分。

(二)社会管理与政治

“管理”的本质就是“有序化”,就是把许多无序化的东西,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整理、监督、控制与使用。“社会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把一些无序化的社会分工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整理、监督、控制与使用。由此给出“社会管理”的精确定义。

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就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在实施过程中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显然,社会管理是社会分工的延伸与扩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工进行有序化发展的高级形式。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重要性、关键性、规模性的社会管理事务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和集中化的运行,这种社会管理方式就是政治。由此,对“政治”做出如下精确定义。

政治: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政治这种“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有规范的管理程序,有清晰的管理方式,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清晰的管理层级,有明确的管理对象,有确定的管理范围,等等。

之所以要对社会管理进行“规范化”,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开而透明的管理内容、清晰明确的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稳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从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规模,更广泛的管理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可预测性。也就是说,政治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在当今社会,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

(三)社会意识与文化。

人们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管理的运行与变化情况必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通过人的头脑进行思维与提炼,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则”,人们只有认真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得到最大的价值效率。由此,给出“社会意识”的精确定义。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社会意识是社会管理的延伸与扩展,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进行有序化发展的高级形式。

在社会意识的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社会意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重要性、关键性、规模性的社会意识事务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和集中化的运行,这种社会意识就是文化。由此,对“文化”做出如下精确定义。

文化: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规范化的社会意识。文化这种“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有规范的表述方式,有公认的理论前提,有严谨的逻辑法则与逻辑结构,有连续一致的思维主线,有统一的度量单位,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有严谨独特的概念体系,等等。

文化是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的社会意识,这样将使社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学习,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发展。总之,文化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意识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

(四)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综合以上阐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2、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

3、社会分工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会管理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社会分工,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也是一种更为特殊的、更为高层次的社会分工。

4、社会管理是社会分工的导向,社会意识是社会管理的导向;社会管理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社会意识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当今社会,“经济”是社会分工的核心部分,“政治”又是社会管理的核心部分,“文化”又是社会意识的核心部分,因此可以近似地说:“政治”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文化”是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文化”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Y02.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价值的起源与进化 社会性 社会性动物 管理的核心 社会分工 社会性 原始人 价值 产品 动态

仇德辉QQ8483095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