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xieyongxia
4354 17

解构《资本论》之十一:人的交换与物的流通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9粉丝

学科带头人

6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资料

新国富论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威望
0
论坛币
12560 个
通用积分
3.0802
学术水平
350 点
热心指数
318 点
信用等级
293 点
经验
51624 点
帖子
2869
精华
4
在线时间
1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最后登录
2023-2-21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7:52: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的交换与物的流通

在马克思研究交换理论的过程中,他更注重物的流通,更注重流通过程中物内在价值的决定性。交换主体人只是在很少的程度上被阐述。

(一)、物的流通及其交换比例的确定

马克思有时也认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商品是物,所以不能反抗人。如果它不乐意,人可以使用强力,换句话说,把它拿走。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物本身存在于人之外,因而是可以让渡的。……它们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们的所有者彼此愿意把它们让渡出去的意志行为。”但上述只不过是马克思为了满足自己不同语境的需要而作出的,在马克思的交换核心理论中根本看不到人的意志,看不到所有者彼此的愿意在什么地方,其注重的则是物的流通及其商品价值的内在决定。

1.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交换过程是在下列的形式变换中完成的:商品—货币—商品——W—G—W”“组成一个商品的循环的两个形态变化,同时是其他两个商品的相反的局部形态变化。同一个商品(麻布)开始它自己的形态变化的系列,又结束另一个商品(小麦)的总形态变化。商品在它的第一个转化中,即在出卖时,一身兼有这两种作用。而当它作为金蛹结束自己的生涯的时候,它同时又结束第三个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可见,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表示同一个过程的不断的、单调的重复。商品总是在卖者方面,货币是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方面。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执行职能,是在它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而货币在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把商品从卖者手里转到买者手里,同时自己也从买者手里离开,到了卖者手里,以便再去同另一种商品重复同样的过程。”“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其实他说商品流通的同时也在说商品交换,但无论其“为买而卖”,还是“为卖而买”,但其总不见交换主体出场,显然缺乏讨价还价的消费者,也缺乏“着眼于实利”的生产者。

2.马克思的交换过程不只是交换主体的却场,更为关键的是马克思认为:物一经被劳动洗礼,就成了人们崇拜的神,供需、讨价还价只不过是一种镶在商品内在价值上的花边,商品流通会按其价值一路走下去,等价交换。流通只不过是“不断地把货币象汗一样渗出来。”

马克思虽然也认为:“产品交换者实际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他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产品按什么样的比例交换”但他同时又认为产品交换者的关心是多余的,“实际上,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通过劳动产品作为价值量发生作用才确定下来。价值量不以交换者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移而不断地变动着。……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这一运动控制。……但作为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部分而互相全面依赖的私人劳动,不断地被化为它们的社会的比例尺度,这是因为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消除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纯粹是偶然决定的这种假象,但是决没有消除这种决定所采取的物的形式。”“不是交换调节商品的价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交换的不断重复使交换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它们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由它们的生产本身决定的,习惯把它们作为价值量固定下来。”“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二、劳动与使用价值的共同作用

1.但现实是“它们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不是“由它们的生产本身决定的”,“习惯”也没有“把它们作为价值量固定下来”。

第一.劳动并不是交换的必要条件,没劳动同样可以交换。“价格形式不仅可能引起价值量和价格之间即价值量和它的货币表现之间的量的不一致,而且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以致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

第二.劳动也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有劳动也不必有交换。最明了的说明是:劳动不仅仅存在于商品社会,同样也存在于产品社会,服务于自己的产品或通过计划分配的产品同样也存在着劳动的一般,但它并不形成交换。即使在商品社会中,劳动产品同样不必成为交换的必要条件,卖不出去了商品多得是,马克思就曾批评,“有一种最愚蠢不过的教条: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因为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这是指实际完成的卖的次数等于买的次数,那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因此,卖和买的同一性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商品被投入流通的炼金炉,没有炼出货币,没有被商品所有者卖掉,也就是没有被货币所有者买去,商品就会变成无用的东西。……买者有商品,卖者有货币,也就是有一种不管早一些或晚一些再进入市场都保持着能够流通的形式的商品。没有人买,也就没有人能卖。但谁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卖,就得马上买。”凝结在商品内部的劳动显然必须建立在买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卖不出场的劳动产品显然也无法进入交换。

劳动既不是交换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它何以成为交换及其结果的内在决定因素。我国相当部分学者显然并不是把它当作科学来研读,而是当作教义来对待。

2.“人是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83]而劳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满足需要的手段,都是人类的耗费,“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可见,什么时候,人们交换的目的或本质都不可能是劳动,劳动毕竟是人们生产满足需要的手段,如果把劳动当作决定因素,就等于把手段当作目的,有涉概念不清之嫌。

无论马克思把需要放在何种位置,它确实是人们交换的决定因素:“至于说交换行为(这一交换行为不仅设定并证明交换价值,而且设定并证明作为交换者的主体)以外的[交换过程的]内容,那么这个处在经济形式规定之外的内容只能是:(1)被交换的商品的自然特性,(2)交换者的特殊的自然需要,或者把二者合起来说,被交换的商品的不同的使用价值。……只有他们在需要上和生产上的差别,才会导致交换以及他们在交换中的社会平等。……从这种自然差别来看,个人A是个人B所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的所有者,B是A所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的所有者。从这方面说,自然差别又使他们互相发生平等的关系。但是,他们因此并不是彼此漠不关心的人,而是互相补充,互相需要,于是客体化在商品中的个人B就成为个人A的需要,反过来也一样……。

3.其实,交换的本质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或者说交换本质上就是使用价值的交换。生产者似乎看中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其实,他看中的仍然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即使是劳动作为交换的实体,他们交换的也只不过是劳动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只把劳动作为商品自身的内部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使用价值,只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最终约束条件,而把其交换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给省略了!难道使用价值就是简单的有用性吗?其大小多少对商品的交换有影响吗?是否存在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交换价值就大,使用价值小的商品交换价值就小呢?

使用价值自身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在交换层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人的需要的满足等价,人的交换由需要决定,生产者需要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需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需要就形成了交换双方的共同决定。劳动只是构成交换的生产者一方,而另一方消费者则是无法由劳动来决定,劳动决定着生产者的成本,而消费者则决定于需要和消费能力。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需要”,共同决定交换的结果。

三、人的交换

1.自利与阶级意识

由于人是需要的产物,而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被定义为自利行为。自利是交换的前提,没有人的自利就不存在交换。马克思也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使交换双方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斯密说得更直观:“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但如果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在马克思的交换理论中,个人在交换中承担什么角色,存在什么样的交换动机,马克思谈的很少,人的自利意识起不到主导作用。马克思的资本家只是资本家,全是双手沾满工人鲜血的刽子手;工人也只是工人,全是只会劳动,而全无自利之心的神。他从不考察活生生的交换双方,如果排除对资本家的交换目的——攫取剩余价值的阐述,他根本就不存在人们为什么要去交换的具体讨论。或者说他从不问工人为什么去交换,以什么样的人性基础去交换,不存在工人的讨价还价,似乎原因只在于“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J23P192] 其实,最为根本的是,马克思的出发点就是阶级对立,更多强调的是阶级意识,缺乏独立的个人意志,致使马克思从来就不打算描述一般的交换人。

2.合意与得失

传统交换理论更多是认为交换是一种互惠交换,是合意交换,斯密最钟情的就是互惠平等的合意交换。马克思对此也有类似的描述:“它们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们的所有者彼此愿意把它们让渡出去的意志行为。”[38]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39]

但其主题思路则对此持批判的态度,所谓的交换互惠都是假象:“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马克思的交换理论中不存在双方的合意交换,工人什么时候都是不合意的,“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J42P94]

他忘记了“从交换行为本身出发,个人、每一个人,都自身反映为排他的并占有支配地位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交换主体。因而这就确立了个人的完全自由:自愿的交易。”交换是自主行为,如果谁不合适,他就不会交换。并不存在“交换会导致一方所得会是另一方所失”。

3.协议与斗争

交换又被人们称之为协议交换,“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46]协议交换是斯密自由主义的核心。“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51]。但马克思就不同了,他总欲找出物之所值,找出交换比例的物的内在的决定因素,而不知道物之所值乃是人们交换过程中协议的产物。交换的尺度或标准同样是协议的结果,随着协议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导致其形式与内容也不相同。供给方看的是交换价值或者说利润,它受成本约束,也可以说受劳动时间约束;而需求方看的是使用价值或者说边际效用,相对主观的多,他无意看商品的生产时间,也无法看生产时间。协议交换的形式并不只是现场的讨价还价,“一方定价,另一方自愿跟从;一方不定价,竞价高者得;通过契约相对固定价格或附加条件等等都是人们的议价方式。”

在马克思的交换理论中,根本不存在协议交换之说,存在的只是对立、斗争与暴力,存在的只是资本家的强权和无产阶级的无奈。广泛存在于社会的交换行业——商业在马克思的字典里也不被称之为交换,“寄生在购买的商品生产者和售卖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人对他们双方进行欺骗。”

四;结论

无论何种动机,无论何种形式,交换都是供需双方的交换。一般情况下,卖者总想卖掉自己的商品换回更大的货币价值,而消费者总想较少的货币换回更大的使用价值。

因此,供给方在出售商品的过程中,他不仅仅看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同时还必须视同行的行为而定,对于市场上的商品供大于求者,往往出现供给者唯恐卖不出商品而亏本,从而估价偏低,竞相降低价格;而对于商品供不应求者则相反,他总希望自己的商品卖个更好的价钱,从而囤积居奇,抬高价格。

需求方同样如此,他也不仅仅按生产者给定的价格来购买,也不会按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付钱,一是他根本不知道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自身就是交换事后的一个结果,消费者必需看市场,对于市场上的商品供大于求者,消费者感觉更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待价而沽,需求则更显不足,致使市场交换价值大大降低;而对于商品供不应求者同样相反,需求者唯恐买不到商品而竞相加价,结果使交换价值大大提高。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他似乎不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导致资本家倒闭的是资本家,引起工人失业的是工人。现实就是同行相残,同业相竞,优胜劣汰,根本不是什么资本家站在市场的一极,工人站在市场另一极的阶级对立。

总之,在交换理论中,马克思更多的是见物不见人,把人的交换简化为物的流通,G-W-G’只不过是一个机械的无用的教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是马克思交换及其价值、剩余价值理论走进误区的催化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理论 发生关系 马克思 监护人 资本论 决定性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02:5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的交换与物的流通

在马克思研究交换理论的过程中,他更注重物的流通,更注重流通过程中物内在价值的决定性。交换主体人只是在很少的程度上被阐述。




有人的交换!!但是,也有人的流通吗!!!


看楼主的意思,指责马克思只讲“物的流通”,似乎不讲“人的流通”。明确一下观点,您主张“人的流通”经济学吗!!???




——————————————————————


这实际上是   保卫《资本论》之十一  ————物的经济学批判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09:3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也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有劳动也不必有交换。



这句话是毫无关联的话,或是是大实话,分工和交换紧密相连。劳动未必造成分工,固然和交换每一直接关联!!!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13: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论何种动机,无论何种形式,交换都是供需双方的交换。

这是一句大白话。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32:3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02
人的交换与物的流通在马克思研究交换理论的过程中,他更注重物的流通,更注重流通过程中物内 ...
别太急于发言了,物的流通对应的是人的交换。马克思缺乏的人的交换。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36:3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32
别太急于发言了,物的流通对应的是人的交换。马克思缺乏的人的交换。
物的流通对应的是人的交换。
我们必须包容您的特殊用语。凡流通皆“物的流通”是不是!!!!!


这样,您的预设就出来了!!货币的流通是不是“物的流通”??????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36:3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13
无论何种动机,无论何种形式,交换都是供需双方的交换。

这是一句大白话。
可马克思不懂,他认为交换量决定于生产方,决定于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时间。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39: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36
可马克思不懂,他认为交换量决定于生产方,决定于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时间。
可能吗????交换量是谁的交换量????不是生产的交换量,又是什么!!!

生产的交换量,和交换之间的量的平衡、整合,是两个层次的东西!!

您的西经预设思维就决定您不可能搞真正意义的“解构研究”。

我前面就暗示您不懂“解构的方法”。

您是移花接木,搞替换论而已。根本不是解构!!!

使用道具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49:1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39
可能吗????交换量是谁的交换量????不是生产的交换量,又是什么!!!

生产的交换量,和交换之 ...
先解构,再建构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5-7-12 18:51: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2 18:49
先解构,再建构
问题,您的建构不过就是西经的效用论嘛,它的一套观点完全和《资本论》不同。

您如果先是“建构”,应该把您的理论说出来嘛。

解构是另外一码事。标题都错了,岂不误导人们


保卫《资本论》 - 文库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collection&action=view&ctid=2930

保卫《资本论》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wmU22zDjNKD5e-K25HTv_4yab1lMrmD1LsVMdCxSZerqvLGCHOqz4R__uC9Tp5EA6S6gbzRHWM3SBu55_GoqcItQUQpaPKTymeV5QnecEZhtzY-hPX85SPDZwzGBwOW69bqfWvozgFkTQ6g7c3LXa

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25350-1-1.html

保卫《资本论》(推荐)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传下载专区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25091

《资本论》最新图书:“保卫《资本论》”与其他类别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44297-1-1.html

《政治经济学报》: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清华大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90272-1-1.html

保卫《资本论》简介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传下载专区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25069

保卫《资本论》目录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传下载专区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25072-1-1.htm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