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20752 34

[其他学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范剑勇教授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4907558 个
通用积分
41187.9035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2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36489 点
帖子
9612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1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1
最后登录
2024-4-19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范剑勇,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与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大学“卓识”人才,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学科方向: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      
研究方向:生产率、中国城市化、国际贸易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已出版《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学术专著,专著曾入选第二届新闻出版总署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已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三本国内权威期刊杂志以单独或作者发表论文15篇,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表论文1篇。

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问答汇总:
Q1:坛友fyg198991:
范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地理集聚与农业发展的问题:
1.您认为研究农业地理集聚问题和研究制造业地理集聚问题的区别在哪里呢?(显然农业受到自然资源禀赋的约束较为明显,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中的一些教科书里面均把农业假定为产品是同质的,农业规模报酬不变和农产品无运输成本的,这样的前提假设可能越来越不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请问您对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中这样的假设怎样看呢,如果我们想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研究农业集聚问题应该怎样做呢?
3.有老师认为农业专业化可能比地理集聚更加重要,农业集聚问题不值得研究,但我作为学生认为地理集聚带来了知识技术溢出等作用应该也是能促进农业发展的,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A1:

1.制造业集聚,特别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集群cluster,都是小产品的集群,其上下游的产业链非常丰富,其一个产品从idea到产成品,一般不超过7天左右,但非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如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其产品从idea到产成品,时间远超过7天,所以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是丰富的产品链条关系。这里需要区别agglomeration与cluster之间的区别,在国内这两个概念通常是混淆在一起的,我不知提问者是指哪一个概念,我把它当作cluster来回答了。

2.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新经济地理学为了解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集聚,不得不采取如此的假定,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农业的集聚,规模报酬不变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等事实是不是不符?另外,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可能是比较高的,这一点传统的NEG是没有考虑到的!我觉得改变这两点,可能结论会大不相同!但是,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农业生产主要是土地密集型的,过多地考虑农业集聚好像其宏观意义不大!这可能是很多人不愿意研究农业集聚的原因之一。

3.我也是认为研究农业集聚的宏观意义不是太强,因为农业生产本身是土地被密集型的,在中国没有比较优势; 另外,农业的知识技术溢出也没有制造业集聚带来的明显,这种知识技术溢出无非是市场信息、上下游之间的产业链等,农业的集聚效应比不过制造业集聚呀。


Q2:坛友yxd2005678:
范老师好!
       (1)请问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区域经济中的“区域”划分标准是否需要改变(还是主要以地域划分为主,还是随着基建的全面建设,打破地域划分)?
A2:
(1)这是每个区域经济学研究者都在关心的问题,我的感觉是,中国制造业慢慢向中西部转移,我以前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到2004年为止,是向部分中部地区特别是河南省转移,但最近几年我没有继续做下去,感觉向西部地区的若干少数几个空间上的点转移与集聚可能特别明显,如重庆!总体上的感觉是,区域经济是向中国少数几个城市群转移,目前比较明显的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翼、重庆、郑州等地,其他还没有特别显示出来。
(2)我也感觉现在的区域划分可能不科学,但这是传统的划分方法。同时,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与发达,以城市群与若干大型基础设施为划分基础,可能更为合理,必竟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空间经济重构的基础,国际上的历史经济经验向来都是如此的,而城市群是这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后在若干节点上产生的结果。

Q3:坛友lyl335759155:
范老师,您好。一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很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但是收效甚微,老师认为真正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是什么?
A3:
我觉得,这里的问题是:市场的力量,我们必须敬畏市场,如现在的股票市场,国家不断投入资金救市,但市场的力量远大于国家的力量,救市无济于事; 国家的确是在采取措施弥补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但必竟是敌不过市场的力量,就像计划经济始终敌不过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如无数只蚂蚁,计划经济如一只大象,多如牛毛的蚂蚁可以打败大象的。如果这只大象的行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就是蚂蚁与大象在同一方向上的叠加,即1+1远大于2的结果。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政策而言,我觉得,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条件,这一状况目前已得到大为改观,接下来应该是流动的劳动力在流入地城市的公共产品均等化,即流动人口流入到发达城市后,应该与本地居民共享财富增长(即我提出的跨区域城乡统筹的概念(《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也是华生老师极力提倡的政策),此时,欠发达地区的人均资本、人均资源才会提高,收入水平也可能会提高,当然,有可能造成市场因此更加稀薄。但这是市场规律,人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当然最紧迫的任务是流动人口的公共产品均等化!
当然,我以上说的是市场规律,但ZF的政策考虑问题更广,如国家的民族问题、地理安全、政治问题,我想,如果经济规律碰到政治、宗教等问题,只能是无解的!

Q4:坛友加菲小蒙:
范老师,您好!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除了区域之间差距过大,还存在个人收入的差距过大的问题,您认为目前贫富悬殊过大是否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A4:
我认为,贫富悬殊过大,即收入分配的矛盾过于尖锐,是不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在我心中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和谐的、人民共享财富增长,如果人们是共享财富增长,这个国家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必将获得持续发展的。目前的收入分配矛盾过大,本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土地城镇化模式分不开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会造成收入分配矛盾过大的、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解决流动人口的跨区域城乡统筹问题(即公共产品均等化),中国经济就是拉美国家的发展结局,请参见我今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的文章。

Q5:坛友gagugagu:
范老师:您好!产业集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但这个话题近年来有被作滥的嫌疑,未来产业集聚还有什么进一步值得挖掘的方向呢?
A5:
我个人觉得,产业集聚研究已经滥了,所以我近期很少做这一方向的研究。这一点与你认识相同。另外,我把你这里的产业集聚当作产业集群cluster来看待。需要深入线去调研产业集群,如张晓波调研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那样,这样才能有研究的感觉。可以探讨的方向可能有:一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二是专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问题,这些均与现实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本质上是由以下两个要素构成的:其一是专门知识的地理集中,其二是上下游产业链的丰富与地理集中。这样的话,互联网没有改变传统产业的集群本质,高新或创新型产业(如杭州的梦想小镇)与传统产业也没有本质性差别。

Q6:坛友china19901015:
范老师: 您好。
1、请问衡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尺度,除了人口维度,经济维度,收入维度,还存不存在其他维度呢?
2、您怎么看待 城镇化的演进趋势,是 大集聚时代,简单说就是强者衡强,弱者更弱;还是真像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那样,鼓励中小城市发展,控制大城市人口的那种“均衡时代”?
A6:
对于个问题,我想,衡量城镇化进程的尺度与方法,需要视你的研究切入点而定,如果是经济增长,则是人口总量与GDP,如果是公平与可持续的话,则要看常住人口的公共产品均等化问题,如果是环境角度,则要看居住舒适度等,不一而足。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观点是,ZF不要出台反人的本性的政策就行,城市大小,由市场是决定。市场有失灵的地方,ZF需弥补,而非反人类的基本权利的干预。当前的政策核心应该是,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或称跨区域城乡统筹、公共产品均等化提高到一个极高的政治高度来执行,如以当前反腐的政治高度来,中国经济增长就有解的,城市大小争论、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都有解了。据我所知,在上海某一区,当地ZF还将低技能的流动人口通过行政手段变相逐出上海,这是反人类的基本权利。


Q7:坛友ybfan2002:
范老师您好!(1)互联网背景下如何研究产业集聚?  (2)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有什么样冲击?
A7:
这一问题,我好像在第9楼上的问题解答中已经回答了。互联网没有改变产业集群的本质,只是交易成本更低了,交易的层级更加扁平化了,改变了营销模式,但没有改变传统产业集群的生产模式。

Q8:坛友bluce-lee:
范老师好,我是区经博一,博士论文等待选题,导师没给什么方向和建议,基本要由我自己做主,这样我其实更难做!范老师作为区经产经方面的学术泰斗,能不能给些简单的建议,目前哪些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空间可以深入下去呢
A8:
我从老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觉。我当前最痛苦的事,就是学生的论文选题,当然是指博士生,或者说是认真做点学术研究的硕士生。如果不予以指导或框定方向,他们自己即使选择了3年时间,也可能是一头雾水,或者说还摸不着边。但是,如果我自己出面框定方向,那么,论文的最终能不能出来,最终的风险都在导师身上,因为我们自己对方向的选择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通常也是在研究过程中,边观察边决定下一步如何走。在我所带的研究生中,基本上我自己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度过的,其中也承受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当然,也可能自己的学术功底不够造成的。
具体的方向,我觉得无法在此谈得下去,我们都 是边走边决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的。


Q9:坛友地客:
范老师您好,特别高兴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解难答疑,在此表示感谢!学生有两个问题想跟您请教:
1. 关于城市化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区域经济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我想问的是这两者在研究范式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时候在某些研究对象上看,很难看出两个学科的清晰界限。
2.“新常态”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时髦的词汇,我想问的是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趋势是什么,或者研究对象有哪些变化?
再次感谢范老师!!

A9:
对于区域经济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区别,我自己在人文地理学方面没有研究过,只是区域经济学可能更从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因此显得更严谨些,而人文地理学则是另外角度研究,是多角度的,而非经济学那么理性或者说死板。
新常态,更感觉是一个政策术语或政治术语,放在区域经济学上讲,还是我们以前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主题依旧,没有差别。


Q10:坛友莫迎春:
范老师您好!我是产业经济学博一学生,想请教您两个问题:
1.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都大力号召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但若干年过去了,传统制造业都面临很大困难,但成功的新兴业态始终没有在这些地区实现升级。如果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转型经验,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问题出在哪里?转型升级存在经济学理论基础吗?还是特定地区在特定时期的一个美丽的意外呢?
2.面对传统制造业的困难,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如果3D打印机、机器人等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原来的产业集群逐渐变得无效,那么例如东莞这样的城市会不会消亡,制造业城市将何去何从呢?国外有成功经验吗?
谢谢范老师!!!

A10:
这两个都是热点问题。最近我去了广东佛山、中山与浙江杭州未来城、梦想小镇与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看了看,有以下几点感觉:1、传统产业集群,其实都在应对劳动力价格上升、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地区采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应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但这类产业集群本质上还没有改变,集群的基础还是知识外溢本地化、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不可能出现一个产业集群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状况,我想,这样应用新的机器人、营销技术的情况,应该也算是产业升级吧,尽管不明显,但已经渗入日常生产、营销之中,你可能说没有实现腾笼换鸟,但你要知道,这就是城镇化的内在升级,产业集群不会改变、原有的集群城市也不会消失或转移。2、你可能说新兴业态没有出现,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问题出路在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正如前已所述,这种改变是慢慢的渗透,不是你在短期内看到的,或没有深入到实践问题是没有看清的。中国还是城镇化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产业还是要发展制造业,在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你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产业或产品来。在这种情况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上实现升级,而且现有产业集群不可能一下子实现跨区域的转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现有产业集群应用互联网技术、或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升级,现在已经开始了。

Q11:坛友llwisme:
范老师,您好!
工业化催生了大城市和城市群,您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未来的城市群结构会是什么样的呢?谢谢!

A11:
这是一个前瞻性的话题,我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文献。我在想,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经济结构下的空间结构分布的基础,是硬件,在现有的互联网时代下,通信技术发展、大数据发达的条件下,这类是新的基础设施,可说是软件。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居住与生产是更集中了,还是更分散了,哪些产业可以更分散地生产,哪些产业需要更集中的生产,这类问题都需要研究。我认为,原有运输成本高的产品,可能还是要更集中,如咨询业、研发类等,就是说,服务业中某些行业可以比以前更分散地提供服务,如零售业,甚至农产品的售卖也可以分散些,但制造业生产可能更分散,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另外,我提供一个思路或文献,Redding将传统的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内部结构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间结构应用空间运输成本技术,都统一在一个处理框架中了,这类文献在国际上是的。如果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城市内部的运输成本没有大幅下降,结果不知是怎样的,这没有人做过,这有点类似于当今的情况,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非常发达,但市内交通还不够发达。

Q12:坛友fencruise:
范老师您好,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应该是“创新驱动”战略,国家和各地ZF都在大力倡导,尤其表现在各地纷纷规划上马大量的创新创业“孵化器”项目,其实质还是大搞楼宇开发,还是房地产的思维。如此的惯性路径下,中国的创新战略能实现么?何时才能初见成效呢?
A12:
前两天我去了嘉兴,调研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影响。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你所提的问题。嘉兴试图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其实类似于当年的工业园区一样,无非是造几栋楼,让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进入园区,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创新,这类一蜂窝上的作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真正的创新不是这样的。另外,我自己作的研究发现(应用工业企业与海关数据库),现实是:小企业创业、大企业创新,小企业是不太可能创新的。所以指望类似孵化器的项目,不太可能实现创新!我也去了杭州阿里巴巴旁边的梦想小镇,是浙江省省长挂点的单位,也多是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没有真正产品上的创新,当然,你也可以营销模式上的创新是服务产品的创新。但是,一旦更多地人也采取营销模式上的创新,达到一般均衡后,经济租金就没了。

Q13:坛友江流尚可:
范老师,产业结构升级最近一直很热门,那么产业结构怎么升级呢?定义说,从低级产业到高级产业的转化过程,那么问题是,产业到第二产业是升级,二产到三产也是升级,这个指标怎么刻画?有文献用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有的则用三产比二产,但是问题来了,经济发展是存在区域差异的,对于西北地区来说,从一产业到二产业的进步可能才是真正的升级(西北有些地区一产业比重很大,工业基础薄弱),怎么统一的衡量产业升级?谢谢。
A13:
我觉得产业结构升级不是你所说的简单从二产到三产,关键是看生产效率,我通常看的是TFP。在现阶段,制造业还是主流,那就看制造业的TFP是否更高,能耗是否更节约。看问题可能要细化与基于实践来看。

Q14:坛友baximu2011:
范老师,您好!特别高兴您能有机会向您请教!我想提的问题有:
1、什么才是真正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城市,回归乡村质朴?
3、我们怎么样才能有效分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和过度的城镇化?
谢谢您!

A14:
我觉得要基于人的最基本需求和平等的需要,而不是地方ZF的绩效考核。如果是后者,就是现行的土地城镇化,结果是GDP增长快速、地方债务高企、房价高企,流动人口享受不到经济增长的果实。如果是前者,则是人的城镇化,即新型城镇化,我觉得,本届ZF虽然提出来了,或用城乡一体化变换着提,但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下级ZF的执行力自然就不行了,应该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过的高度,如与“改革开放”“反腐”等政治口号同等的战略高度,城镇化才会有希望!
我没有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城市,我没有观察到,倒是更可能出现:农村越来越凋谢了、衰败了,这是事实吧,因为城市有就业机会、有公共产品(尽管还不能实现均等化)。
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我觉得无所谓过度城镇化,只有存在公平的城镇化和不公平的城镇化之分,我们要大力提倡公平的城镇化!


Q15:坛友cindycy200:
范老师,您好!
我想问下,现在除了出现产业集聚、外资积聚,还有外包集聚,请问您如何看待外包集聚呢?
其遵循一般产业积聚的规律么?有何自身的特点?
谢谢您!

A15:
不好意思,我没有具体研究过外包集聚。我想,这类外包可能有以下前提条件:其产品可能近似标准化,即其产品的广义运输成本可能较低。同时,如果是集聚的话,我前面所说的两个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Q16:坛友andrew_chaung:
范老师您好!最近对“产城融合”主题比较感兴趣,但在收集文献时发现:国内文献主要是定性分析,尚处于概念或一般性讨论阶段,很少看到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经典模型,而英文文献中与产城融合相关的文献也很少找到。所以,期待范老师就产城融合的计量分析与模型设定方面给予指导,方便的话请提供经典文献以进一步研读。万分感谢!
A16:
产城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政策术语,我也是前几个月才接触到。产城融合,实际上就是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注重人的基本需求与公平实现、基本权利诉求。但是如何来进行研究,我还没有想过,不好意思!我希望把这类复杂的政策类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不要想得过于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问答汇总 区域经济 复旦大学 经济学 在线 学院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已有 4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kongqingbao280 + 4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xddlovejiao1314 + 100 精彩帖子
zl89 + 8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32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很棒的访谈,很有益的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MARKET_WATCH 发表于 2015-8-2 00:51: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nice nice

使用道具

板凳
2112376274 发表于 2015-8-2 01:03: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要大力提倡公平的城镇化!

使用道具

报纸
bluce-lee 发表于 2015-8-2 08:27:5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给范老师点赞

使用道具

地板
文化劳工 发表于 2015-8-2 09:17: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的访谈  辛苦了

使用道具

7
L-thinker 发表于 2015-8-2 10:30: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完了,有收获

使用道具

8
louis_ 发表于 2015-8-2 11:21: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给范老师点赞

使用道具

9
1209461400 发表于 2015-8-2 14:4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辛苦了,很精彩的回答。。。

使用道具

10
fencruis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8-2 15:10: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范老师辛苦了,给老师点个赞~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