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ragon1458
18954 124

周易与资本论:大家评   [推广有奖]

11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09:58: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周易》不仅仅是一本高深莫测的占卜工具书,它更是一部集象数思维和辩证思维为一体的唯物辩证法的著作。如果我们不是片面地单纯的从占卜吉凶这个出发点去研究《周易》,我们就会发现,《周易》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解释大自然中一切事物变化规律的一部奇书。


首先,《周易》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周易》通过卦爻的阴阳变化为依据,以乾为天象、坤为地象、兑为泽象、艮为山象、坎为水象、离为火象、 震为雷象、巽为风象的方式,作为八卦的表象形式。以金、木、水、火、土作为世界所有事物的基本属性,并通过这五种属性的生、克、制、化来说明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从而达到解释事物变化的趋势。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类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系辞》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说明我们的古人探索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周易》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门学问,它与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是认识的源泉。它们主张不学而知的先天精神和生而知之的圣人精神,认为宇宙间还另外存在一个神的世界、理念的世界。但《周易》不然,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它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并通过卦爻演绎的方式,解释万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先人能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世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周易》对世界的认识还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认识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认证和实践,对世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还只是停留在直观的、想象的、朴素的、模糊的认识水平上,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深入了解,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对世界物质性的准确认识和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把握,也就是不能否定它蕴含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其次,《周易》作为古老而又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核心问题是讲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全书始终充满“阴”与“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即相反又相成的关系。《周易》共包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从卦到爻无一不是阴阳,无一不是变化。爻是阴阳变化在卦当中的体现。爻分为阴和阳。为阳爻的代表符号,“--”为阴爻的代表符号。它们代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与统一,是宇宙间所有事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表象符号。所以说,爻就是阴阳,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和变化状态都能在爻象中得到反映。爻是卦的实质,是卦的核心。《系辞》说:“爻者,言乎变者也”。六爻动,三极之道也。” 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认为,从天到地,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处不存在阴阳,无处不充满阴阳,无处不是既相反又相成、既相克又相生的关系。《彖辞》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说明了天地之间、男女之间以至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从六十四卦的卦序也可以看出,六十四卦实则是三十二组卦,这三十二组卦形成了三十二组对立统一体。比如乾与坤、损与益、否与泰、革与鼎、既济与未济等卦,就是典型的例证。正是这种既相反又相成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系辞》说:《易》之为书,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阴阳变化是在阴阳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互为消长的运动过程,正是阴阳双方量变的过程。一旦这种量变超过限度,就会使阴阳双方相互转化,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由阴转化为阳,由阳转化为阴,由此事物转化为彼事物。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全》所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从《太极图》中的黑白鱼首尾相接的形象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两点,也可以看出阴生阳、阳生阴、即相反又相成、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生生不息的自然状态。阴阳合为太极,太极分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千变万化,可谓变化无穷。朱熹在《周易本义》序言里说:“《易》者,阴阳之道。卦者,阴阳之物。爻者,阴阳之动”。杭辛斋在《易楔》中说:《系辞》之言变,详却尽矣。盖宇宙以变而久存,亦以变而日新。无时不变,无境不变。特其迹其微,人自不知觉耳。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论及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时说: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它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它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解释正是对《周易》的阴阳变化思想的最好说明。

   再次,《周易》的形成和发展史生动而具体地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可以指导实践、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的祖先不仅重视《周易》阴阳变化学说的研究,而且更重视它的实践和应用。它们把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阴阳辩证思维运用到天文、地理、人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了革故鼎新、因循损益、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重大实践指导作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突出的例子如:早在夏朝,我国就使用了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仍然以农历的方式继续沿用下去。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古时期就开始的仰则观象于天的星象大师们占星观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天体运行的历史记载,成为我们现代人类赖以了解几千年天体状况的唯一知识宝库。在医学方面,从《黄帝内经》问世,以阴阳辩证为纲,到今天的中西医结合,对人类的繁衍和健康立下了盖世奇功。在政治方面,近代中国的洋务派为了自立自强,他们以《易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训为依据,打破了拘泥于儒家章句考据学问的顽固派的僵化保守思想,开始学习西方文化的长处,为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2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09:59: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唯物辩证法与《周易》的现代化
在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中国易学诠释学当中的义理派有惊人的契合之处,所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易学义理派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推动《周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周易》研究的主要流派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历代学者对《易》的诠释方法多种多样、观点众说纷纭。自孔子赞述《周易》以来,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对《周易》的研习流派都有很多记载。自古以来,治易大体分为两途,一是所谓象数之学,如以汉代易学所讲的卦气、纳甲、爻辰之说及宋儒一些人所讲的河洛图书之学为代表。河洛图书之学主要是想寻找可以预解未来的象数公式,故本质上与汉易是一致的,实际都是将《周易》做为卜筮之书来研究。二是所谓义理之学,以《易传》十篇、魏王弼《易注》、宋儒程颐《易传》、张载《易说》及明清之际王夫之《周易外传》等为代表,以研究《周易》包含的有关宇宙人生的哲理为治学宗旨。其中,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以儒家的立场、观点、语言和思维对《周易》卦爻辞、符号系统、思想内容、筮法和治易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说 ,形成《易传》十篇,被尊称为“十翼”,开易学诠释学之先河。此后 ,义理派易学家以儒家《易传》作为解释《周易》卦爻辞的基本门径。汉代经学家所用释易方法大都偏重于取象,但走向繁琐荒诞。魏晋玄学家王弼扫除“汉象”,以易传解释经文,并援引老庄阐发易学义理,开易学义理派先河。唐宋以后,孔颖达、朱熹、李光地等试图综合两派,将取象取义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易学诠释学趋于成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其中将占卜宗、机祥宗、造化宗归入象数派,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归入义理派。象数派和义理派成为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两大学派。中国古代易学家提出的主要释易原则有整体取象、整体取义、得意忘象、体神明理、推究本义、推类旁通及训诂考据等原则。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儒家经学作为中国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独尊地位和统治功能不复存在。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和诠释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流派纷呈,著作众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界开展了关于《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的大讨论。由于是史学界“古史辨”派诸学者发动,其目的在于颠覆和否定汉代以来经学家的传统说法和观点,掀起了现代易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他们认为《周易》非伏羲、文王作,《易传》非孔子作。该派主要人物有顾颉刚、李镜池、郭沫若、钱玄同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陆学术界开展了《周易》成书年代、性质与哲学思想的讨论。主要人物有冯友兰、李景春、高亨、金景芳等。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至今仍方兴未艾的“周易热”。在考据、义理、象数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同时大陆学术界受海外和港台“科学易”的影响,也开始关注《周易》与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观点。当代易学家张其成把现代易学分成四大流派:义理-哲学派、象数-科学派、考据-考古派和综合派。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3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00: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现代易学义理-哲学派的主要成就
现代易学义理-哲学派学者在批判继承儒家传统义理派的基础上,开始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佛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对《周易》的深刻哲学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1926年,朱谦之出版的《周易哲学》最早将西方哲学融入易理,从宇宙观、人生观、伦理学、知识论几个角度说《易》。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别重视《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从20年代初撰《新唯识论》到60年代初作《乾坤衍》,可以说走了一条“会通儒佛,归宗于《易》”的道路,认为《周易》体现了先秦儒家的理性精神,是最堪代表儒家传统的典籍。其《易》学思想的精华主要有“体用不二”的宇宙观,“翕辟成变”的变化观,“日新不已”的发展观,“变必有对”的矛盾观。方东美的易学是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他认为《周易》首先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其次才是以价值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牟宗三的易学是以“穷神知化”为中心的道德形上学;唐君毅的易学是以“神明之知”为中心的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谢扶雅把《周易》与《圣经》进行比较,证明其内含的契合性和共同性。郭齐勇在《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一文里指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都是以现代哲学的观念与问题意识重点阐发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生命论、人性论、境界论、价值论及其间的联系,肯定了中国哲学之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性。80年代以后,张立文的《周易思想研究》、宋祚胤的《周易新论》、徐志锐的《周易大传新注》、朱伯崑的《易学哲学史》、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唐明邦的《周易评注》等著作,在《周易》哲学思想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各自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马克思主义易学派的主要成就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从事《周易》研究的学者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郭沫若、金景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郭沫若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周易》的思想内涵。他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指出,《周易》时代是由畜牧转化到农业的时代,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推移,并约略具备了国家的雏形。他认为,《周易》的观念其根本是阴阳两性的对立,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这样的对立而成,宇宙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是相反相成的,遵循“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规律,并产生出变化。宇宙整个是一个变化过程,是一个运动,所以统名之曰“易”。这就是《周易》作者的辩证的宇宙观,虽然很幼稚,但很合乎《周易》的本义。郭沫若的观点开辟了《周易》研究的新境界。
金景芳(1902-2001)自小爱好《周易》,然而他遍读前人各家著述,对于这部典籍的一些基本问题总是不能完全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他随东北中学师生流亡于湖南与四川之间,偶得傅子东所译列宁著《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书的附录中有《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他读后,立觉前此读《周易》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涣然冰释,于是废寝忘食,仅月余便写就《易通》(194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周易》一书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阐述。解放以后,金景芳在50年代发表了《易论》、《说易》、《关于周易作者问题》等论文。80年代,他又连续出版了《学易四种》、《周易讲座》、《周易全解》等易学著作,继续深化他的易学观点。他认为,《周易》卜筮是外壳,哲学才是它的本质;《周易》已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周易》与《易传》密不可分,两者思想一致;《易传》基本上是孔子所作;象数派应当得到批判,义理派应当得到继承。金景芳的易学内容宏富,特色鲜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思想观点和学术风格,故被易学界称之为“金派易学”。
金景芳的易学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由于他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精熟的儒家传统经学修养,并对中国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对《周易》经传义理的发明不仅超越了王弼、程颐、王夫之等古贤,可以说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义理易学的最高水平。在《易通》一书中,金景芳就曾以《系辞传》之“易有太极”章的说法及《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等为例说明《周易》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在《易论》一文中,金景芳深刻论述了“易以道阴阳”之所谓阴阳讲的就是矛盾的观点,认为“生生之谓易”讲的就是发展的观点。他把《周易》的哲学成就比之于古代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金景芳认为,恩格斯对由赫拉克里特所表述出来的万物皆动皆变、皆生皆灭的原始朴素但实质上是正确的宇宙观的评价完全适用于对《周易》的评价。在《周易全解序》中,金景芳进一步阐述了《周易》一书的精华在于它的辩证法思想,而其辩证法思想主要寓于六十四卦的结构之中的观点。他认为,《周易》作者事实上是利用六十四卦结构来反映他的世界观。它用为首的乾坤两卦代表天地,这就是《序卦传》说的“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他认为,《系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等说法,说明了乾坤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变化发展而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排列,每两卦不反则对,说明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他将六十四卦看作为一个发展过程,从乾、坤到既济、未济只是完成了一个大的发展阶段,而发展变化是永无穷尽的。金景芳晚年所作《<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的思想认识又有新发展。他坚持认为,《周易》一书是用辩证法理论写成的,而且是周文王针对殷王朝的指导思想《归藏》写成的。在改造《归藏》为《周易》的过程中,周文王不知不觉地创造了辩证法。他又根据泰、否等卦之《象》说明了《周易》所讲的辩证法不是强调对立而是强调统一的特点。他说,吉凶是二,胜是一;天地是二,观是一;日月是二,明是一;寒暑是二,岁是一;往来是二,利是一;天地是二,醇是一;男女是二,生是一。这些是合二而一的具体实例。《系辞》当中“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几句话是由合二而一的实例抽象出来的合二而一的一般理沦。辩证法“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这两个命题互为前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哲学家高青海在评价金景芳的易学成就时说:“中国作为古老文明的大国,赋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传统,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这方面的思想资源过去我们开掘得很不够。我们往往局限于辩证法、哲学名称、词语而遮蔽了它的特有内容和实质,对《周易》的认识状况就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金景芳先生以辩证法解《易》是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开拓性工作,它会在未来的思想史上结出丰厚的硕果。”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而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契合性和共同性,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周易》 作为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蕴含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十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郭沫若、金景芳等学者大胆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易学义理派的思想传统,深入探索了《周易》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周易》研究的现代化,开辟了易学的新境界,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学术思想的积极价值,并沿着他们开辟的学术道路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金景芳:《周易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金景芳:《<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辽海出版社,1998年。
梁韦弦:《业师金景芳的易学》一文,见梁韦弦著《易学考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齐勇:《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周易研究》 2004年04期。张其成:《易道:中华文化主干》,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
谢扶雅:《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见谢扶雅《晚年基督教思想论集》,1989年,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4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08: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浅谈<<周易>>的哲学思想与唯物辩证法!




《周易》(也称《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这是无可辩驳的。但它蕴含有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也是无可辩驳的。千年以降,千家注易,汗牛充栋。由此也足见《周易》的文化价值和无穷魅力。《周易》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曾被推至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总结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先有《易经》开其源,继而有《易传》阐发于后,遂发展至流派庞杂、纵横交错的易学。易经源流,横亘千载,融合诸学,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易道,已经以不争的事实成为构建中华文化的主干。

<<周易》中的唯物辩证法智慧

1."一阴一阳之谓道"与对立统一

"易以道阴阳"。(《庄子 .天下》)阴阳的对立统一在《易经》中是显而易见的:《易经》的整个体系,源于两个基本的符号--阴爻(- -)和阳爻(——),由此而"两仪(即指阴爻和阳爻)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而成六十四卦。两仪(仪,匹也,表示对立)孕含阴阳,合而为四象。四象是阴阳的统一体,而八卦又是四象的统一体,六十四卦则是八卦的统一体,是阴阳的更高层次的统一体。这与"正--反--合"的辩证思维不谋而合。而且这里还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得道理。

从《易经》六十四卦来看,卦按"非覆即变"的顺序排列。("覆":将一卦的头脚颠倒,如《泰卦》的"覆卦"(综卦)为《否卦》;"变":将一卦的阴爻便阳爻,阳爻变阴爻,如《乾卦》的"变卦"(错卦)为《坤卦》.见下图:

这种排列顺序,使得每两卦相耦,不是头脚颠倒,就是阴阳互变,可视为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而这三十二对卦组成的序列是更高层次上的对立统一。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5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1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事物的发展变化

《易经》可以说是一部"变经",讲的是阴阳变化,有的英文译作"The Change"。《易 .系辞》中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学典要,唯变所适。"从《周易》到《易传》始终以变易、变化为主题。

《易经 》特别强调"时变",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结果迥异。如《节》卦:初九(第一爻):"不出户庭,无咎",而九二(第二爻):"不出门庭,凶",同样是"不出户庭"一个是"无咎",一个是"凶",变易思想显而易见。象数易学把时间因素看得极为重要,,如《奇门遁甲》就完全倚赖于古代的干支历法,不同的日子、时辰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有了时间,一切都在变化。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变易的道理。

《易经》开篇第一卦《乾》是讲变化发展最好的例子。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第二爻"见龙在天",继而第三爻的"终日乾乾",经过第四爻的"或跃在渊",到达"飞龙在天",止于"亢龙有悔"。分明地阐述了事物的开始(潜龙勿用)、逐步发展(见龙在田)、遇到困难而努力不懈(终日乾乾)、逐渐积累力量(或跃在渊)、到达鼎盛(飞龙在天)、走向衰亡(亢龙有悔)。这个由"潜龙",进而"见龙",盛于" 飞龙",衰于"亢龙"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且显得底蕴深厚。

《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彖传 o革卦》:"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指出,不仅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其进步发展必须藉着不断地革故鼎新,不断地否定旧的事物,树立新的事物。这种变革嬗变是普遍的,不可阻挡的规律。

从《易经》六十四卦来看,它始于《乾》、《坤》两卦,以示"天地定位",终于《既济》、《未济》,以示一轮变化结束暨新一轮变化开始。"既济"直译为已经渡过河,引申为完成,结束;"未济"直译为还未渡过河,引申为尚未完结。之所以以《未济》作为六十四卦之终,据《易经 o序卦传》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宇宙无穷,万物不可穷尽。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既济》为变化之终,同时又孕育着变化之始《未济》,事物发展向出发点回复,预示着新一轮的矛盾已经开始。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形式,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6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10: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否极泰来"与矛盾向对立面转化

"否极泰来"这个词是如何来的?将《否卦》头脚颠倒即得《泰卦》,这就是否极泰来的来历。见下图:

《泰卦》(坤上乾下)地在上而天在下,却谓之"泰",而《否卦》(乾上坤下)天在上,地在下的正常情况反谓之"否",这种反常的思维方式是太极思维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矛盾向对立面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正常中包含着不正常,不正常中包含着正常;正常的可以转变为不正常,不正常的可以转变为正常;正常即是不正常,不正常即是正常。多么深刻的辩证法啊。

《泰卦》九三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与《老子》中的"反者道之动"是相通的。说明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一方中包含着另一方的性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矛盾的双方总是有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4."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与矛盾斗争时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易经o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显然是认为矛盾的统

同一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古人以阴阳泛指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斗争是由他们性质相反决定的,而统一则体现在他们的"相推"上。相推的结果就产生了变化。变化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斗争和统一。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易经》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宣传宿命论思想,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是得到肯定的。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7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18: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期刊论文

唯物辩证法与《易经》的象思维

【摘要】 唯物辩证法与《易经》思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概念"思维,而后者是"象思维"。但《易经》象思维并没有截然不同于唯物辩证法,而是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华。当然,《易经》象思维也有诸多异于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表征,正是这些独特性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可以吸收《易经》象思维的合理成分,以此来充实、完善和创新自己。 [url=]更多[/url][url=]还原[/url]



江西社会科学 2011.9


论《易经》与唯物主义辩证法


【摘要】 《易经》这部古老的著作,是通过论述阴阳八卦的形式和方法来论述“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和对立统一的法则。 [url=]更多[/url][url=]还原[/url]



2002.6
[url=]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url]




易经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url=]摘 要:《易经》是中国哲学的鼻祖,却又是古代宗教巫术的产物。而哲学又是在漫长的宗教桎梏中不断冲破宗教巫术的牢笼而得以孕育成长的。《易经》尽管是服务于神学宗教世界观的卜筮书。但从其吉凶休咎的占卜中,也曲折地反映出先民观察自然与社会矛盾运动的某些理性认识.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以及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探究。本文将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易经》的哲学方面,希望能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url]
[url=]
[/url]
[url=]《大江周刊:论坛》2011年 第11期[/url]

龙行天下,保卫《资本论》!

使用道具

18
蜀山道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9-11 15:20: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前虽然承认《易经》等中国典籍包涵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但被认为是“朴素的”。如果认真研究后就会发现,这个评价是不公正的:中国古典“阴阳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系统而完整的体系,不是思想火花似的零星“朴素思想”。
其次,就是中国阴阳辩证法与西方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中国的阴阳辩证法如何启发了西方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研究几乎是个空白。事实上二者有必然的联系。黑格尔处于狭隘民族偏见,认为世界文明“终结于德国”,但他也无法否认泰戈尔提出的“世界文明起源于中国”的事实,他只是论证为:发展越早的就是月落后,中国文明发展最早所以最落后,欧洲文明(尤其德国)由东方传播过去,发展最晚,所以最先进,甚至“终结”在德国。这个“终结论”是不是很耳熟啊?
07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前,“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论甚嚣尘上,可是现在呢?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dragon1458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9
蜀山道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9-11 15:25: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西方的人学术,特意阉割其与中国文明的联系。以经济学为例:中国古典思想是“重农学派”的直接思想来源,而重农学派思想则是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又是现代西方各经济学派(含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源头。
但我们翻开任何一本西方人编写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好像经济学跟中国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无知的中国人编写的教课书也秉承这一体系。悲夫?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dragon1458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0
蜀山道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9-11 15:37: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1 10:18
期刊论文

唯物辩证法与《易经》的象思维
此文将《易经》定性为“神学宗教世界观的卜筮书”是错误的。卜筮只是《易》的一个运用之一,就像数学运用与经济学,我们能不能说数学是经济学呢?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dragon1458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