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罗鹏
2346 14

揭露剩余价值论的障眼法(三) [推广有奖]

  • 1关注
  • 86粉丝

大师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31940 个
通用积分
208.4096
学术水平
971 点
热心指数
1003 点
信用等级
875 点
经验
337239 点
帖子
12123
精华
1
在线时间
65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14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次,我们并不直接论述剩余价值论的错误,而是从它的前提和推论中寻找其错误。
马克思说,交换领域或曰流通领域,总是“等价交换”,也就是说,物质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销售给买方时,买方偿付的价值等于卖方的产品“价值”(其实就是成本),卖方(相对于雇工就是投资者)并没有通过从买方那里赚取超过其成本的利润,而是以投资者的身份从生产过程中赚取了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简单地说,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前提就是:流通中,因为总是等价交换,所以“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那么“剩余价值”就只能产生于生产领域,而且只是物质生产领域。(顺便同批判“劳动力价值论”的D网友说一下,马克思不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而是以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等价交换为其剩余价值论前提的)
那么,在流通领域以及更为广泛的金融领域(货币的流通领域)中,商业利润和金融利润是普遍存在的,马克思就要解释为什么。
马氏的推论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认为,商业利润只是产业资本家将其从产业工人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而已,同理,利息也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金融资本家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已。总之,除了产业(实业)之外的一切非实业的行业的利润都来自于产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这种推论,与剩余价值只产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命题,共享同一个前提,就是:等价交换。
(顺便说一句,老雷等认为“马克思对利息的研究不够深入”者,都是缺脑筋的人,而马克思在利息问题上、商业利润问题上,是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的,即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则交换活动不能产生利润。这里再对D网友说一句,不扳倒“等价交换原则”,单从批判“劳动力价值论”的角度,是不能全面推翻“剩余价值论”的)
我们看看果真如马克思所说,商业利润和金融利润只能来自于剩余价值的让渡吗?
先从商业利润问题看起。
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产品,被马克思称为“惊险的一跃”,这时,困了有人送来枕头,就是商业资本家出手,大宗购进了商品,解了产业资本家的燃眉之急,于是为了酬谢商业资本家,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做利润。具体怎么让渡?就是以批发价卖给商业资本家,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差价就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在这里,马克思其实算了一笔花账,根本就没考虑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产品是要支付交易成本(销售成本)的,而商业资本家大宗购进节约了产业资本家自己的零售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可以是产业利润的让渡,也可以不是马氏所说的让渡,而是商业自己“创造”的利润。后者就在于商业资本家因其专业化经济和规模经济,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次级批发成本和零售成本),商业资本家的进销差价不必是产业资本家的利润让渡,而可以仅仅是产业资本家的销售成本,只要商业资本家的经营成本低于前者,商业资本家就为自己“创造”了利润。
用个数字例子。
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产品,则出厂价(不含交易成本)为50,批发价(含批发成本)为60,零售价(含零售成本)为90。
现在有商业资本家向产业资本家大宗购买,按批发价购进,再按零售价销售。产业资本家并没有让渡利润,而只是把商业资本家给予自己的成本节约额(90—60)让渡给了商业资本家。
若商业资本家大宗购进后再零售时的销售成本与产业资本家相同(90—60),那么,商业资本家不赢不亏,衡水老白干了。
但这倒也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么回事。
商业资本家的经营成本在其专业化和规模的作用下,是可以低于(90—60)的,比如20,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为自己“创造”了10的利润。(当然,商业资本家也可以亏损,只要他的经营成本高于30,但从长期看,我们已经观察不到这些亏损的商人了)
等价交换嗝屁了,自然,“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命题,也就嗝屁了,自然,编造的“剩余价值”概念也就嗝屁了。
再看金融利润。
马克思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是有违事实的。借进者,并不限于产业资本家。古代到现代,ZF一直在向臣民借钱,允诺到期还本还奉上丰厚的利息。这利息跟“剩余价值”风马牛不相及,你总不能说,税收全来自于企业利润吧?古代人头税,现代流转税,跟“剩余价值”没有一分钱关系。资本主义社会里的ZF支付的利息全是ZF征收的”剩余价值“构成的?个人所得税不是ZF支付利息的来源之一?再有就是消费信贷(这个古已有之,只是现代更加规范而已),非资本家的消费者向银行支付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让渡?再怎么编,也不能把这项编成”剩余价值“吧。

看出逻辑了吗?各行各业的利润如果不是全来自产业(实业)的让渡,而是有其它的、只和它自身有关的来源,那么,”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命题,就彻底嗝屁了,”剩余价值“概念,也就彻底嗝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 价值论 障眼法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 障眼法 剩余价值 投资者 产品

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并不能使错误得以消除;用一种邪恶来对抗另一种邪恶,最终会使邪恶得以壮大。——罗鹏
沙发
he_zr 发表于 2015-12-15 09:58: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企业账面来看,利润可以从节约成本产生,但这个节约在马氏看来只是缩短劳动力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率而已,总劳动时间没变,利润从生产产生没变。

比如,某生产企业假若是自己进行销售,原劳动力不变,8小时劳动时间不变,实现利润80单位。现在请商业专业销售,节约劳动时间1小时,可是,生产企业并不因为节约了1小时而把生产停顿下来变为7小时劳动时间,而是继续8小时生产。这样,假若利润率是10单位/1小时,那么商业获取10单位的利润还是生产企业的利润转移。

这里边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认识观,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从形式上看,也就是人们的感性认识,代表物质产品的利润是生产企业产生的,而从逻辑上看,也就是理性认识,是因为商业专业劳动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生产企业产生的利润。

人们常说,节约是另一种形式的创造,就是这个道理。理性认识才是人们对事物全面的、深入的和发展的正确认识。

使用道具

藤椅
罗鹏 发表于 2015-12-17 22:45: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生产有两种,个体生产和分工生产。显然,我们一般不谈个体生产。所以,来自分工的利润,依然是节约的结果。创造利润,是不严格的说法。

使用道具

板凳
罗鹏 发表于 2016-3-28 18:34: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意思

使用道具

报纸
罗鹏 发表于 2016-3-29 23:23: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一眼东西南北风贴的中发白帖子,里面说什么剩余价值论有缺陷(但是中发白根本就没说清楚缺陷是怎样的),但可以说明经济危机之类的话,笑死人了。
一个歪曲事实、编造谎话的理论能说明什么?

使用道具

地板
zazheng 发表于 2016-3-29 23:51: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商业资本家的经营成本在其专业化和规模的作用下,是可以低于(90—60)的,比如20,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为自己“创造”了10的利润。
等价交换嗝屁了,自然,“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命题,也就嗝屁了
-------------------------------
楼主这段话有矛盾的地方。按照这两句的逻辑,剩余价值就是那10个单位的利润,那么总的价值仍然是80+10,不还是等价的吗?

使用道具

7
罗鹏 发表于 2016-3-29 23:58: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azheng 发表于 2016-3-29 23:51
商业资本家的经营成本在其专业化和规模的作用下,是可以低于(90—60)的,比如20,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为自 ...
哪里有矛盾?
产业资本家不自己零售,而按批发价把东西给了商业资本家,早就一边数钱去了。
商业资本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约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从而获得零售价减去批发价减去流通费用之后的正差额,就是商业资本家给自己赚取的利润。
要知道,产业资本家自己零售时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的差价,就是产业资本家自己需要支付的流通费用,跟产业利润无关。

使用道具

8
zazheng 发表于 2016-3-30 00:14: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劝楼主一句,如果真的想找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漏洞还是集中于价值概念上,这是马克思经济学同所谓庸俗经济学的分野,自然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命门。除此之外的逻辑链条,我个人觉得是很难找到破绽的。如果简简单单就可以驳倒马克思理论,那资本论发表以来百多年间马克思的论敌和学者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啊。

使用道具

9
罗鹏 发表于 2016-3-30 11:0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azheng 发表于 2016-3-30 00:14
我劝楼主一句,如果真的想找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漏洞还是集中于价值概念上,这是马克思经济学同所谓庸俗经济学 ...
你以为斯密劳价论和马氏劳价论的命门有金钟罩?你孤陋寡闻罢了。

使用道具

10
zazheng 发表于 2016-3-30 15:31: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6-3-29 23:58
哪里有矛盾?
产业资本家不自己零售,而按批发价把东西给了商业资本家,早就一边数钱去了。
商业资本家 ...
矛盾之处在于按照你自己的例子60+20+10仍然等于商品的零售价,而你却从此得出等价交换不成立的结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