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二寅
1487 1

[创新发展] 剩余价值是由产业工人与失败资本家共同创造的 [推广有奖]

新宏观创始人,金融周期量化完成人,储备需求推动者。

大师

4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4791 个
通用积分
316.4355
学术水平
936 点
热心指数
894 点
信用等级
785 点
经验
245228 点
帖子
4529
精华
27
在线时间
14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9
最后登录
2024-4-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剩余价值的定义:有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实物利润,即实物的投入与产出差额;

    货币利润,即货币的投入与产出差额。

    亚里士多德曾天才地区别了两者,即经济与货殖,他反对后者,因为它代表了商人的高利贷,这在分工与交换极不发达的奴隶社会非常合理,因为这种情况下,货币是内生的,不会带来系统性的债务。

    而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为央行借贷而来,在带来流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系统债务,属于外生货币,企业主的生产目的不再只是追求实物利润,而是变成了货币利润为主导,实物利润仅仅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实物利润由企业内部产生,但货币利润却只能从流通中产生,也就是掠夺失败的资本家的资本。

    这可以从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得以证实: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资本论》第一卷188189页)看起来令人费解,好像自相矛盾,实际上,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实质就是实物利润,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指的是货币利润,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说的是既需要实物利润,也需要货币利润。

    因此,剩余价值一部分是由工人创造的,即实物利润;另一部分是由其它其资本家创造的,即货币利润。也就是通过竞争让其它资本家不断地亏损倒闭,最后,导致大萧条。

    所以,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是有矛盾的,因为工人只能参与实物利润的创造,而无法创造货币利润。

    经济危机实质是实物利润能够实现,而货币利润无法实现的群体性爆发。

    剩余价值的实现只是个别具有超出一般竞争力的企业主才能实现的,而马克思将这一微观观察结果简单化地放大到整体一般性,犯了归纳性错误。

    他的错误的解决方案由此而生:消灭货币,一统所有制,按比例地生产。

    消灭货币导致分工与交换的倒退;

    一统所有制抑制了个体的创富积极性;

    按比例地生产实际是不必要的,因为产业之间的比例,实质是消费需求之间的比例,市场完全可以调节,某一产业稀缺,价格高,利润高,会吸引资本投资,最终形成平均利润。

    而真正的制约因素却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普遍的消费不足与产能过剩。

    这可以从下面方式得以论证:

    工人用自己的工资买回自己生产的产品,然后工人之间就剩余进行交换,这就是消费需求之间的交换,两者要成比例,甚至不需要货币的实物交换即可;但企业主剩余的产品则无法交换,因为企业主需要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货币增值。

    两大部类理论同样也是错的,因为它把生产资料产业和消费资料产业分割独立了,这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的小农思维,事实上,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为了消费,也就是投资需求必须通过消费需求来实现。

    现实中,企业投资购买机器、原材料、土地等,都是要计算货币成本,通过折旧加以回收的。而生产机器设备的公司是消费品的上游,比如中国中车生产的高速车头要卖给中国铁路总公司,而中国铁路总公司需要乘客与货运的现金收入来实现,但中铁总公司居于产业链的顶端,由于货币利润被中国中车赚走,而工人又有储蓄,结果导致它的现金流持续衰减,发生货币性亏损,为了保持再生产的运行,只有不断地借贷,形成僵尸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产业工人 剩余价值 共同创造 资本家 铁路总公司 资本家 剩余价值

唯真唯实
沙发
醒思木 发表于 2016-1-13 00:35: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剩余价值是由产业工人与失败资本家共同创造的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