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心静如月
14234 155

[其它] 【转载】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推广有奖]

心静如月 发表于 2016-2-26 23:26:3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涛仔。 发表于 2016-2-26 18:24
发现自身的不足却很难去弥补,得加倍努力才行啊,加油!
加油!谢谢参与!欢迎常来微观版块!

使用道具

心静如月 发表于 2016-2-26 23:27:1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scucook103 发表于 2016-2-26 18:29
仔细看了一下,好像才勉强达到第一层,后面几层都差好远
加油,努力往下一层前进!谢谢参与!欢迎常来微观版块!

使用道具

心静如月 发表于 2016-2-26 23:27: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karamazvo 发表于 2016-2-26 21:37
窃以为一至四层是反覆循环不断发生,到某天开窍才直上五层
分析的很有道理!谢谢参与!欢迎常来微观版块!

使用道具

负负得正 发表于 2016-2-27 08:39:5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学者就是学者。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心静如月 + 2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心静如月 发表于 2016-2-27 09:39: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负负得正 发表于 2016-2-27 08:39
学者就是学者。
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也是因为看的多,思考的更多。谢谢参与!欢迎常来微观版块!

使用道具

pgy1951 发表于 2016-3-2 03:31:1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仅从思考本身而言,八个层次其实是不必须的,可堪冗述了。如果是拉长稳健的思考框架形成的时间视角(比如一个懵懂儿童逐渐成长直至成为有独li思想独特思维和“有益”逻辑的成熟人格),反而不失为很不错的研究范式。

然而,漫长的学习生涯,使我不得不对所谓“第一境界”和“第三境界”无法认同。事实上,初始形成思考框架时,是无法形成“自我主见”的。举个残酷一些的例子。我们高校中的很多学子,包括硕一硕二这个学习和研究层级,事实上,其“懵懂”的状态远远不如上世纪50-60年代的所谓老高中生。我的一些教师朋友曾经抱怨过,如今本科生课程不好讲,研究生课程也同样。基础理论的介绍,没有太大意义。比较研究,理论争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各种“碰撞”,则更是“高绝”但“低效”的。课程准备很辛苦,对师资本身的学养、专业能力以及时间付出要求甚高,但学生可能并不“识货”,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既缺乏对现实经济社会的体会和考察,更缺乏足够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至于知识面、阅读量、写作量、文字和思想的驾驭与表达,更是不值一提。偶尔有要求行文,则百中无一二可阅读之文。多是格式文章,八股风格。偶有独li思考者,可能文字和逻辑的表达,专业锤炼又差着些火候。

(事实上,曾经我很有兴趣地阅读了人da农业经济系某某年到某某年博士们的一些专业论文读后感一类的作业,近200篇中,可以一观者,真的只不过五指之数!人da的经济学博士尚且如此,其他的,不说也罢。)

同理,“融会贯通”也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以我自己对前几年某领域的各大名校同类或近似主题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学习与研究(本来想参考、“借鉴‘的,哈哈),不料,硕士论文中可参见者,无限接近零,惟一可能有点用处的,则是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目录,根据大数定理,呵呵,即使外行也能够找出几篇本专题下的核心参考文献。但博士们很明显就很厉害了,尤其是70%的博士,其专业水准、综合能力、文字功底、甚至哲学水准,已可直追同一领域中领风气之先者!这令我其实是吃惊莫名的:毕竟,从硕三到博二,不过倏忽2-3年,能够有此脱胎换骨般的“神蜕变”,是难以想象的!当然,博士中也是水货很多很多滴,比如社科类博士偏偏是理工本硕背景的,技术运用往往重于思想。

而党校或师范院校基础的经济类博士,就很致命了。曾经读过几篇西安交大和吉林大学某某博士的研究资本市场的博士论文,累了几天,头胀如骨,正值换季,反而还病了不少时日。后来回过头来再看,觉得,除了数量工具的应用,和篇幅的堆砌,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思考和所谓创新点或理论贡献。(其实,我的导师说过,真正的好的研究者,即使是量化工具的运用,也是极其讲究的。某年,偶读一篇林伯强关于中国宏观能源消费的文章,其对于数据的处理和运用,精当到极致。而某某年,读过一篇林毅夫大师关于农业效率的文章,其对数据口径的处理,堪称鬼斧神工,读其文章,酣畅淋漓,知之甚多,领悟很多,启迪更多!

回到主题上,个人以为:我国目前学界和知识界的情况恰恰是,“形成主见”,是研三的事情,甚至博二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有所存疑”,则是不超过70%的准博士们和有追求的青年学者们才可能考虑的问题。超过90%的普通人,甚至穷其一生都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融会贯通”和“知不足”的境界,大概就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领航的那些人,不超过TOP20的那群顶级精英们,才可能遭遇的“幸福的烦恼”了。对于我们超过99%的文盲社会人士或文痞知识分子来说,一生都不会“遇见”(这种“烦恼”)。至于再以后的“举重若轻”到“通透”,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字眼”和“道家境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么[titter])了。

而且,个人以为,人的思考,几乎贯穿整个人生,是不能用“横断面/横剖面”孤立地来看的。自15、16岁起发端,至45岁前后最终几近完全成型,大体经过30年时间,应该有2-3个转折、层进阶段。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及学然后知不足”这三个阶段。至于境界,肯定是不敢说的,因为境界需要沉淀和锤炼,需要有足够多的生命时间,去经历、去体会、去沉淀、甚至去自我否定,反躬自问。孔子曾自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很显然,圣人都需要70年铸成,何况我等凡人。[sweat][lol]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心静如月 + 100 + 40 + 2 + 2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pgy1951 发表于 2016-3-2 03:34: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写了一堆,发了,又没了。很,,,那个。这么说吧,我选了“四”,但咱自己也知道,“有所质疑”和“融汇贯通”的境界,也还远远没有达到。

使用道具

pgy1951 发表于 2016-3-2 03:31
仅从思考本身而言,八个层次其实是不必须的,可堪冗述了。如果是拉长稳健的思考框架形成的时间视角(比如一 ...
谢谢您精彩的回帖,现在人大都忙于接收新的信息,而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思考。欢迎常来微观版块!

使用道具

yryy_ccta 发表于 2016-3-3 12:05:2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功力只有三成,到最高阶还需努力。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心静如月 + 20 + 2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王教授卐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3-6 11:09: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好奇心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心静如月 + 20 + 2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