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zounghy
2650 34

[经济学前沿] 林采宜:债转股弊大于利 [推广有奖]

版主

大师

3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社会经济思考

宏观经济学优秀帖子文库

威望
8
论坛币
631528 个
通用积分
27217.5186
学术水平
2358 点
热心指数
2582 点
信用等级
2413 点
经验
492010 点
帖子
10417
精华
23
在线时间
41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17
最后登录
2024-4-19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2:46:3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债转股弊大于利

债转股,不是新鲜事,17年以前,曾经用过的招,当下,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当年已经迥然不同,债转股,还能跟当初一样,玩出理想的效果么?

作者:林采宜,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之一,其重要性,关乎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债转股”俨然是去杠杆的重磅举措。
  债转股,不是新鲜事,17年以前,曾经用过的招,当下,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当年已经迥然不同,债转股,还能跟当初一样,玩出理想的效果么?
  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首先,房地产市场长达15年的牛市是上一轮债转股成功消化风险的重要前提。1999年,国有企业困境导致银行逾期债权猛增,为了控制银行体系的风险,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与债务方签订债转股协议,将4000亿元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逾期债权)承接过来,成功地帮助商业银行抛下(不良资产)包袱,轻装上市。当时,房地产正当低谷,转移给这四大公司的抵押品中不乏房产和土地,当时估值很低,之后15年,这些不动产的价格至少涨了10倍,不良股权由于其资产升值,坐地起价,变现之后,大部分“盈利”。债转股成功地实现了以时间换空间的不良资产消化。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价格保证是“不良”转“良”的核心酵母。目前,房地产价格已然处于泡沫巅峰,不仅没有再涨10倍的可能性,而且作为重要抵押品,土地房产增值的可能性很小,下跌的风险却在逐渐加大。债转股之后,不良资产被成功消化的几率大大低于17年前。
  其次,宏观经济下行过程中,企业发生经营困难、面临破产清算时,根据现有法律,银行债权在清偿顺序中排名靠前,换一句话说,即便持有的是企业的不良债权,银行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分一杯羹的几率相对较高。一旦不良债权置换成不良股权,那么企业一旦破产,作为股东的银行,其清偿顺序排在所有债权人之后,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债转股使得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损失率陡然上升。
  第三,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在法律规定处分期限内的风险权重为400%”。两年之后,该股权的风险权重升至1250%。从实践经验来看,大部分企业逾期债务转为股权之后,两年之内是很难脱困,从而使得股权得到顺利处置的。因此,即便在短期内可以帮助减轻坏账核销的压力,长期来看,债转股需要商业银行付出的资本金消耗非常之高,并非帮助商业银行脱困的有效工具。这也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不良债权转为不良股权持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
  第四,债转股与“投贷联动”本质上不是一个概念。投贷联动通常针对的是具有股权投资价值的资产,银行通过主动选择风险共担来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是商业银行对新兴企业的激进性融资安排。而眼下需要被转成股权的1万亿不良债权显然不是来自于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企业,绝大部分需要被转成股权的是已经无法自我造血恢复到良性循环的传统企业甚至是僵尸企业,从持有债权到持有股权是商业银行无奈的被动接受。
  鉴于上述分析,可知从宏观角度看,大部分债转股的结果都是“假股真债”,使得企业去杠杆只是停留在报表上,宏观经济的真实杠杆率被掩盖,实体经济过度杠杆化的风险加大。
  最后,从风险的化解角度来看,通过债转股来处置不良资产,若要使其真实释放金融体系的风险,必须通过债权折价来反映其存在的潜在损失率,而这债权折价的财务处理后果,对于银行来说,与冲销坏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只是通过债转股,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移到表外去,没有在财务上对其潜在损失率做充分的处理,那么,宏观经济下行产生的银行坏账风险只是被暂时隐匿了,而不是被化解了,债转股在这里扮演的是自欺欺人的报表魔术师角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及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的双重压力,银行不良资产采取债转股的方式来处置,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弊大于利!

来源:搜狐财经


---------------------------------------
参考阅读:【聚焦】--债转股重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债转股 首席经济学家 资产管理公司 房地产价格 房地产市场 复旦大学 房地产市场 国泰君安 经济学家 管理公司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Captain-CUI + 60 精彩帖子
linmengmiki + 20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8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2:47: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林博士的精神点赞!

使用道具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2:49:0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分享一个她的文章:

中国房地产的库存去得了么


从人口增长、流动趋势和结构演变格局来看,要实现消费驱动去库存,15年内是不现实的(15年后要看二胎政策实施情况)。而鼓励投机性资金驱动的去库存则要以房价进一步泡沫化和金融风险扩大为代价,这是目前中国经济所无法承受的


  房地产去库存已然成为2016年的国策,至于去库存的方式,极端的业内人士观点说是“炸掉”,而政府,采取的是各种买房优惠政策,拉动购房需求来去库存。
  靠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能去掉眼前的房地产库存么?我们重点从消费需求的增长来看。
  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变化是驱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因此,我们首先从人口增速及其结构变化来看房地产的消费需求。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后期的人口高峰带来了1985-2010年劳动力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刚需”的增加,从商品房住宅的销售统计来看,1986-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量一路上涨,年均增速超过25%,总量达到116亿平方米。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也由1991年的756元/平方米上涨到了2015年的6973元/平方米。随着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1990年后,中国人口增速已经下降到1.5%以下,目前人口增速为0.5%左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测算,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14.5亿人,然后逐渐减少。而劳动力人口五年前就已经出现拐点:2010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4.5%的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到201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72%。
  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对应的,是结婚人数的逐年下降。2015年开始,我国20-39岁年龄的人数出现负增长;结合民政局公布的历年新结婚对数的数据,我们预计全国新结婚对数将从2013年的1350万对,逐年下滑至2020年的800万对,年均增速为-7%,结婚置业是商品房消费需求的主要构成之一。从结婚人数的减少中,可以预期未来5年结婚置业的需求也将逐年下滑。
  可见,无论从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还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对住房需求的减少都是可预期的。
  其次,未来的“城镇化”进程难以对城市房产形成有效需求。
  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镇化”引发的人口转移也是导致城市人口扩张,推动城市房价上涨的动力之一。但是在目前的中国,,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已经在下降,其中上海已经出现负增长;31个二线城市中也有18个城市增速减缓,其中长春和南宁甚至出现了常住人口的负增长,64个三线城市中33个城市增长减缓。其中5个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两方面:
  首先,从静态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城镇化率很难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水平(80%以上)。数字显示,18-35岁的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城镇化率”统计数据中的一员,40岁以后回乡,为“城镇化率”贡献负数;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主要是依靠40岁以下的人进城来提高的。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农村20岁以下人口占比只有26%,40岁以上不再出来务工的农民(占)45%。所以,未来存在进城可能性的潜在人数总规模在缩小。
  其次,从动态看,从目前中国农村的生育率来看,未来的年轻一代补给速度在放慢,导致流入城市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城市化速度会趋缓。“‘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劳动力将由2.95亿人下降到2.5亿人左右,450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十三五’期间(2016年到202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变为全面短缺(摘自《农民工市民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因此,从供给方面看,2015年后城镇化率速度将放慢。
  第三,放开限购限贷并未有效提升房地产的销售,说明靠消费需求来“去库存”恐怕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定调“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后,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外,全国41个限购城市的房地产限购政策相继取消。但是实际销售数据显示,在房价存在下跌预期时,放开限购并没有带来增量需求。可见,要实现房地产的“去库存”只有靠投机性的资本不断推高房价,而“投机”和“房价泡沫”继续膨胀却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结果。
  综上所述,从人口增长、流动趋势和结构演变格局来看,要实现消费驱动去库存,15年内,是不现实的(15年后看二胎政策的实施情况)。而鼓励投机性资金驱动的去库存则要以房价进一步泡沫化和金融风险扩大为代价,这是目前中国经济所无法承受的。

使用道具

fumingxu 发表于 2016-4-14 12:53:1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化腐朽为神奇?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沙发,妥妥的~~~~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2:59:1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mingxu 发表于 2016-4-14 12:53
呵呵,化腐朽为神奇?
债转股,不仅要有法律上的支撑,更要有实力与大环境的支持。

不明不白地转换了性质,就象过去搞得生产队,劳动记工分,工分值多少,秋后再算~~~~~~

银行当初贷的可是真金白银,结果债权人稀里糊涂地成了股东?

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银行的钱就这么收不回来了,就成了股票了?

该死的不让死,这是在做什么?

使用道具

fumingxu 发表于 2016-4-14 13:01:3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2:59
债转股,不仅要有法律上的支撑,更要有实力与大环境的支持。

不明不白地转换了性质,就象过去搞得生产 ...

使用道具

evaea 发表于 2016-4-14 13:04: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城市化率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统计数据不包含流动农村人口

很多农村人口其实已经居住在城镇,却自称继续住在农村,因为一旦证实自己搬出农村就会失去土地使用权。

农村户口现在比城镇户口值钱
所以指望城市化来推高房价可能会落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3:11: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evaea 发表于 2016-4-14 13:04
城市化率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统计数据不包含流动农村人口

很多农村人口其实已经居住在城镇,却自称继续住 ...
刚回了趟老家(上周发贴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和村干部聊了聊,情况与您说的一样。现在农村刚丈量完耕地和宅基地。很多已经进了城的农民可能真的要失去土地了(因为以前交农业税,觉得不愿意交,就把土地给亲戚种;后来农业补贴也没太当回事;现在想回来把原来给亲戚种的土地要回来记在自己名下,亲戚不愿意,结果丈量的时候既不算亲戚的,也不能记在自己名下,就没丈量)。

农村里已经发生了亲戚之间因为土地归属的问题大打出手的现象。农村的地值钱了!

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因为今后不再区分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了,所以,现在农业户口在转型中很值钱。

使用道具

pzh_hzp 发表于 2016-4-14 13:12:5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的观点值得思考。斗转星移,世事互换,做事要敏于时。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4 13:19:2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pzh_hzp 发表于 2016-4-14 13:12
林的观点值得思考。斗转星移,世事互换,做事要敏于时。
这是到现在为止,我看到了第一篇比较有分量的、公开的、持异议的观点文章。赶紧拿来分享给大家参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