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胡馬依北風
1286 2

四、对明代赋税收入低等事实真正原因的探索1、明代科举的盛行与普遍化。ZT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2粉丝

教授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764 个
通用积分
19.5762
学术水平
274 点
热心指数
235 点
信用等级
190 点
经验
48879 点
帖子
126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2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28
最后登录
2019-5-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今天写着科举制和明代政治制度问题的贴子时,觉得要提到这个贴子引的资料和观点很多。想了想还是直接转一下这个贴子,有些话说的比我清楚,关于科举制的评价,杜车别的这个贴子里有两节,除了这一节,还有下一节《科举制度使得明代工商业利益代言人把持政权》,这个主要是一些资料的列举,比如明代出现大量流动人口促进户籍制度变革,商人可以在异地附籍便于参加科举,工商业阶级不仅经济水平有参加科举的训练成本优势,而且考中成为官场以后,依然以私人身份经济工商业。还有大量明代的学者和思想家的文集言论等资料作为观点支持,这个转述比较简单,但是对科举制本身的一些分析,还是看杜车别的原文比较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06n9.html  (2007-01-21 14:41:09)


四、对明代赋税收入低等事实真正原因的探索

澄清了黄仁宇三个误区,介绍了明代工商业尤其是私人工商业繁荣旺盛的程度,基本上可以反驳了黄仁宇提出的造成明代财政状况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我们必须对明代农业税低,商业税收更低,并且这种情况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的改变而改变,反而有所加剧这样的事实给出一个正面的解释!究竟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为了能够真正解答问题,我们先来介绍明代的一个大背景

1、明代科举的盛行与普遍化。

宋代科举制度的实施已经相当普遍,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相当高了。但是和明朝相比,则仍旧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何忠礼统计了自宋太祖至徽宗八朝166年间的科举情况:期间开科69次,取中进士、诸科34163,平均每举取士495人;其中进士19147人,平均每举约277.5人,人数不可谓不多。但‘由科举入仕的人,仍不到全部入仕数的四分之一。恩荫制度才是北宋最主要入仕途径,是造成‘入仕之门不知纪极’的根本原因’”[194] [34]p259
元朝就不必说了。而到了明朝,科举才成为进入仕途最主要的途径。“明中后期,文职主要职位基本上控制在进士、举人手中。……高拱说的更全面:‘今布列中外,自州县正官而上,大较皆科目之人,而科目分数,进士居其三,举人居其七’”。[34]p259

明代科举和以前朝代相比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在制度上也有所变化。“唐宋举人没有入仕资格,‘唐宋惟重进士一科,所谓举人者,不过由此可应进士试耳,故又谓之举进士’,‘举人试礼部不中,仍须再应乡举’”,而到了明朝,中了举人,就取得了终生资格,即便考不中进士,也可以放弃再考,接受调派,直接担任官职。
另外一点,“明代科举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取士范围。宋代‘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弟’参加科举考试”(当然说是那么说,但是否能严格执行,也成问题)。而到了明代,限制大大减小,至少是“不限制工商业者及其子弟参加科考、参与政权,这一点意义重大”。[34]p260

可以说科举制度在明代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制度,决定了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基本格局。在宋代通过恩荫制,皇帝还可以部分的影响控制权力的分配。而在全面实施科举制度的情况下,从基层到高层的权力分配都按照固定的章程制度进行,皇帝个人只能被动的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人事调整,对于权力分配的整体格局是无法控制的。

传统的观点,往往过于强调皇权或者其他个人因素,在中国古代权力斗争中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明代,科举制度才是整个权力斗争的核心关键所在。凡是牵涉到科举制度的一切事情本质上都是涉及国家政治权力的大事。

几个例子比如明太祖时期南北分科的实行,比如明末以讨论科举文章而兴起的复社组织,这些都并非仅仅是科举本身,而是牵涉到政权的根本性问题

明代的科举制度更加成熟,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基础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明代全面的推行,本身就是政治高度民主化的标志,这是远比现代选举制度更为科学合理的民主制度,各阶层的利益代言人都有通过科举制度参加政府的机会,而商人资产阶级在这种制度中得益尤多
现在人一般都把选举作为政治民主的体现,但考察实际,科举是比选举更接近于实质的政治民主。

首先从范围上说,科举比选举广泛。

选举,如果在现代社会以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论选举者还是被选举者,都必然局限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否则就无法进行。这种选举本身就局限封闭在社会中有身份有地位有权势有钱财的人手中。这样的政治民主显然不过是寡头专制的粉饰而已。即便是现在所谓民主社会中,名义上任何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政治权力,而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人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也仅仅只能有选择别人的权力,而无被别人选择的权力。比如美国人,你对现在总统不满意么,那好在选举的时候,你就去选一个可能让你满意的人当选总统吧,但是否真的让你满意,那就很难说了。由于信息的缺乏,所谓的选举大部分情况下不过是比赛谁的宣传经费更多,谁愚弄人欺骗人蛊惑人的能力更出色而已。这种的制度,说它民主,还不如说它是起到一个心理安慰心理发泄的作用

而科举制度则不然,任何合法的公民,你如果对现实的政治不满意,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政府,实现对政治活动干预的目的。不必歪曲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必遮掩自己的阶级立场,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就可以得到在中央或地方任职的机会。任何阶层的人,只要有参与政治的愿望,并且有参与政治最基础的能力(必要的文化修养,必要的耐心决心毅力)都有通过公平考试来加入政府组织的可能。

科举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选举,只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选举,谁付出的努力更多,谁更有耐心和毅力,谁的才智更出色,谁就有更大的机会在这场选举中胜出。

从结果来说,科举比选举更公平。选举虽然表面上声势很大,似乎一切取决于民意,但实际上是愚弄操纵民意的结果。选来选去,实际的政治权力都操纵在一个阶层手中。而科举,则是在同样的标准下进行,任何阶层的人,无论原先地位多么低下,都有科举成功并进入政权的机会。

钱茂伟把明代进士的家庭出身分成两类,一类是功名之家,一类是平民之家。所谓功名之家是指“除进士、举人外,还包括武官、散官、寿官、义官、未入流官”,而所谓平民之家则是“包括生员及真正的百姓”。然后根据这两类进行统计,并列出表格。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第一,永乐九年至成化五年,平民之家在60%~86%之间”,“第二,弘治十八年以后,平民之家在38%~55%之间浮动”。事实上,“如果剔除荣誉性的散官、寿官、义官的话”,出身于平民之家的进士比例还要更高。

由此钱茂伟得出结论说“平民之家与功名之家,比例一直在一半左右,说明这套制度有其公正性与继承性。说继承性,就是功名之家总有一定优势,尽管不少功名之家子弟被淘汰了,但确有不少人占有优势(引者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功名之家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文化氛围方面,显然肯定是高于平民之家的)。说公正性,是因为平民总能冒出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了这种实证统计分析以后,我们不得不佩服明代科举制度,就其社会性而言,确是最佳的选人模式。”

进一步的分析,“科举流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流动,只有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这个条件就是知识、才能和机会。这里的核心条件是脑子聪明不聪明、会不会读书。科举教育、科举考试是一种智商、努力的较量。功名之家条件虽好,但必须努力;平民之家条件虽差,但只要努力,也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在这方面,功名之家子弟与平民之家子弟的竞争条件,基本上是相等的”[195]p140-142

对于科举制度所具有的这种公正性、平等性、民主性大部分论者还是承认的。问题是他们的承认也仅仅限于一个相当狭隘的范围内,包括上面引用其观点的钱茂伟,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比如说他们承认,通过科举,不同阶层不同地位家庭出身的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走上仕途,参与到政府机构中来,到这里为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也只能是到这里为止。在往上他们的观点就变成了,不论原先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通过科举成为文官集团中的一员,就都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按过去老套观点就是所谓地主阶级中的一员,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官僚阶级。于是接下去就可以抛开家庭出身不管,只是去分析这个统一的官僚阶级制定政策的原因动机了。

按钱茂伟的说法,科举实现的士的流动,第一、“不会改变阶级属性”,统治阶级就是统治阶级。
他的意思仿佛是科举制度成了某种神秘魔力的箱子,无论原先是什么阶级什么思想,只有放到这个箱子里,出来的就是所谓抽象的统治阶级一分子了,思想立场都脱离了原先的阶级,可惜他对此没有给予有效的论证。

第二、“永远不会实现社会的平等化”,也就是所谓的在皇帝面前,人人都是奴才,还有社会结构也不会发生变化。
这显然又不是不动脑筋,只看表面不顾后面实质的陈言滥调,中国古代的皇帝在大部分时候都仅仅是各派利益集团支配和使用的一个傀儡,钱穆的研究更表明,那种夸大古代中国皇帝地位作用的论调不过是相当然的谬论。所谓皇帝面前人人是奴才用做煽动口号,激发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仇恨或许有效,拿来当作严肃的历史研究的命题,那就只能是笑谈了。至于说到社会结构,所谓平等到现在为止的人类社会从来只是相对的,即便是现代社会,由财富造成的社会结构上的不平等也是有目共睹,科举制度下的平等至少不会逊色于现代社会,只此一点就足够了。

按照我的观点,无论从什么角度上说科举都是比选举更为先进和更为公平的民主制度。但是也正因为其更为先进,更为公平,也带来更多的麻烦。首先是由于政府更加开放,各不同阶层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在政府内都必然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内部互相斗争激烈,彼此作对扯皮,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然有人反对,这样下来,政府的办事效率难免低下;第二是政府内部充斥满了来自各阶层各地区的利益代言人,并且这些人还掌握实权,这使得政府过于平民化,往往为了迎合平民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普遍化 时间的流逝 科举制度 政治权力 统治阶级 流动人口 代言人 科举制 思想家 成本

he_zr 发表于 2016-5-9 19:05:5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过科举,不同阶层不同地位家庭出身的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走上仕途,参与到政府机构中来,到这里为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也只能是到这里为止。在往上他们的观点就变成了,不论原先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通过科举成为文官集团中的一员,就都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按过去老套观点就是所谓地主阶级中的一员,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官僚阶级。于是接下去就可以抛开家庭出身不管,只是去分析这个统一的官僚阶级制定政策的原因动机了。
这才是科举和选举的本质区别,也是民主与专制的实质区别。相比之下,你所谓“傀儡皇帝”的论证无力多了。任何被统治阶级可以个人身份通过科举进入官方,成为统治者的一员,但丝毫改变不了整个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和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对立关系,虽然可以舒缓对立矛盾,那不过是代表统治术的改进,与国民作为主人的民主无关。
即便是现在所谓民主社会中,名义上任何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政治权力,而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人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也仅仅只能有选择别人的权力,而无被别人选择的权力。比如美国人,你对现在总统不满意么,那好在选举的时候,你就去选一个可能让你满意的人当选总统吧,但是否真的让你满意,那就很难说了。
既然总统只能一个,名额有限,那么就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这是民主制定的规则。换句话说,有知识等于每人的满意度吗?也不可能呀,更何况有知识未必代表其人品就高,有文化的流氓多的是。总统只是个代理执行人,不是决策人,是比代表的选民人数多少,不是在比谁更有文化。

使用道具

he_zr 发表于 2016-5-9 19:06:1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过科举,不同阶层不同地位家庭出身的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走上仕途,参与到政府机构中来,到这里为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也只能是到这里为止。在往上他们的观点就变成了,不论原先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通过科举成为文官集团中的一员,就都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按过去老套观点就是所谓地主阶级中的一员,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官僚阶级。于是接下去就可以抛开家庭出身不管,只是去分析这个统一的官僚阶级制定政策的原因动机了。
这才是科举和选举的本质区别,也是民主与专制的实质区别。相比之下,你所谓“傀儡皇帝”的论证无力多了。任何被统治阶级可以个人身份通过科举进入官方,成为统治者的一员,但丝毫改变不了整个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和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对立关系,虽然可以舒缓对立矛盾,那不过是代表统治术的改进,与国民作为主人的民主无关。
即便是现在所谓民主社会中,名义上任何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政治权力,而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人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也仅仅只能有选择别人的权力,而无被别人选择的权力。比如美国人,你对现在总统不满意么,那好在选举的时候,你就去选一个可能让你满意的人当选总统吧,但是否真的让你满意,那就很难说了。
既然总统只能一个,名额有限,那么就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这是民主制定的规则。换句话说,有知识等于每人的满意度吗?也不可能呀,更何况有知识未必代表其人品就高,有文化的流氓多的是。总统只是个代理执行人,不是决策人,是比代表的选民人数多少,不是在比谁更有文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