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ldjdkj
4375 10

[学科前沿] 这种“杀贫济富”的专家有来头吗?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41 点
帖子
5313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3-4-20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7-24 19:21:3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种“杀贫济富”的专家有来头吗?


        早在1998年,上海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楼市的冲击,就曾出台过为期5年的个税抵扣政策。政策实施后,虽然强力拉动了楼市销售,但也造成高收入人群大肆囤购中高端房产避税,推动楼市走向畸形高烧。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今天在成都G20会议表态,要义无反顾地改革房地产税制。
   就在财长罕见感情流露前一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三亚透露,“个税抵扣房贷已经确认,可以确定该方案会在全国推广。”
这是贾康首次确认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将在全国推广。

  去年12月1日下午,地产股在深沪股市发动了一场“暴动”!整个板块盘中一度涨逾6%,万科、保利、金融街等11只地产股涨停(参见下图)。

涨停.png



  对政策效果,中信建投测算结果是:更高收入、更长周期购房人群受益更明显。以房贷利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简单算法来计算,在深圳购买一套刚需房至少需要300万元,首付90万,贷款210万,20年等额还款,需要支付利息总额约120万元,月均还款额为13743元,其中4993元为利息支出。假设购房者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则需纳税2500元。如果房贷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那么购房者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7元,需要纳税1001.4元。这也就意味着,购房者每月能够节省1498.6元,20年共节省35.97万元,相当于原先利息总支出的30%。

  结果显示,当月供越高(对应月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情况下按揭抵扣个税的额度越大,因而购房成本下降效果更好,即高收入人群受益更为明显。从房贷周期来看,按揭周期越长,按揭抵扣个税的效果越明显。因此,中信建投认为按揭贷款利息的减免效果,会随着个人购买能力的增加及按揭贷款周期的延长而放大,如若抵扣该部分个税,高收入群体将更收益,同时购房者也会更加偏向于启用更低的首付和更长的贷款周期。《人民日报》警惕财富分配马太效应:“不过,房贷利息抵个税恐怕也存在负效应,特别是可能加剧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值得警惕。

  对于不同收入阶层而言,房贷利息抵扣个税的财富效应差异巨大。有人算了一笔账,假如购买总价250万元的普通住宅,八成房款用商业贷款,贷20年,抵扣总利息近33万元;若购买1000万元的豪宅,六成房款用商业贷款,贷20年,抵扣额高达222万元左右。后者抵扣金额接近前者的总房价。如果抵扣政策不加以细化限制,即便只购买一套房产,高收入阶层得到的实惠显然比中低收入家庭要多得多。 房贷利息抵税还有可能造成楼市新一轮投机热,使楼市运行偏离轨道。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拉动楼市,实际上不过是利益集团“暗度陈仓”的牟利而已。

   作为财政部专家,贾康抛出的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是一项有极大劫富济贫嫌疑的政策。《人民日报》曾经直言不讳:房贷利息抵个税恐怕也存在负效应,特别是可能加剧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值得警惕。

     对于我国推行的城市化而言,95%以上的农村人口和80%以上的城市工薪一族如果想买房基本上是无法享受这一政策照顾的,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市场公平的天平必将推动社会不公更加恶化,自此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富人的天下。作为专家的贾康想必不会不知道什么是杀贫济富的道理。早现有深圳社保局局长站出来站出来为公务员高薪制站台“明道开锣”,不排除这又是一轮“指导员先吃光干粮”的背后撺掇。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贾康或许为官清廉一尘不染,但这个孽种所起的负面作用可能要比贪官更可恶。如果党和政府听信此人的这番话,那么“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也就见不到一点影子了。  (根据http://www.21ccom.net/html/2016/zjds_0724/6017_2.html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 纳税所得额 深圳社保局 科学研究所 中国房地产 财政部部长 纳税所得额 房地产 楼继伟 金融街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龚民 发表于 2016-8-4 13:00:0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决策和政策相对抗,必然决策被架空,去库存、消过剩,反而更增加库存、增加过剩,向社会危机、经济危机更靠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djdkj + 40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8-5 17:42:4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6-8-4 13:00
决策和政策相对抗,必然决策被架空,去库存、消过剩,反而更增加库存、增加过剩,向社会危机、经济危 ...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操控。相比计划经济时代,以制造利益分配为目标的“身份”的制造和划分带有明显的权利倾向。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龚民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龚民 发表于 2016-8-5 17:58:5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16-8-5 17:42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操控。相比计划经济时代,以制造利益分配为目标的“身份”的制造和划 ...
       不民主,市场经济上、社会必然被利益集团所操控!所以,搞市场经济必须政治改革、实行民主化,公共权力普选化,和社会法治化!否则利益集团无法无天,也自身腐败堕落化。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5 18:43: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恶策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ldjdkj + 60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8-5 18:50:4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5 18:43
这是恶策
,大概是“中国特色”中又一轮“庄家”操控“社会公平”的开始。所以,“党和人民利一致性”是需要从实际行动如何来辨识的。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6 15:41: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16-8-5 18:50
,大概是“中国特色”中又一轮“庄家”操控“社会公平”的开始。所以,“党和人民利一致性”是需 ...
这种体制就是这种结果。一代君王一群臣,代代都有继承人,当继承人累积到一定数量时,人民便供养不起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ldjdkj + 60 + 60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龚民 发表于 2016-8-6 15:56:1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6 15:41
这种体制就是这种结果。一代君王一群臣,代代都有继承人,当继承人累积到一定数量时,人民便供养不起了… ...
所以,要搞去封建皇权集中主义,应该搞民主普选主权在民共和主义!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7 17:30:1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6-8-6 15:56
所以,要搞去封建皇权集中主义,应该搞民主普选主权在民共和主义!
问题不在这儿,在于怎样约束权力。民主制度并非一定能约束权力,美国能叫好完成这一点还有其它因素,这个是秘笈,他们没告诉我们,所以很多国家搞民主制度结果也没好在哪儿。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993110 发表于 2016-8-7 17:34:5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国奇 发表于 2016-8-7 17:30
问题不在这儿,在于怎样约束权力。民主制度并非一定能约束权力,美国能叫好完成这一点还有其它因素,这个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