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b571016
4576 59

[学术哲学] 哲学新使命:人类理想的实现何以必然为可能? [推广有奖]

21
读写学评 发表于 2017-12-9 00:16: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2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12-14 17:23: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够理想就不够荒谬,越是理想就越是荒谬。简而言之,理想即荒谬。

使用道具

23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09:38: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哲学新使命:人类理想的实现何以必然为可能?》(续)
    先验的欲求,虽然概括地可集中归纳为肯定性与否定性欲求的特征,但先验欲求却各有其具体的内容。在其具体的内容中,其肯定性与否定性常是关联相系的。对某现象的肯定欲求,常是连带着对另一现象的否定欲求,或反之亦然。我们只是因肯定性或否定性在各具体的先验欲求中的悬殊差异,将其该欲求总体看作为是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先验欲求。而另一方面,我们认识的各先验的根本形式,也常是由多种先验欲求所共同孕育催生的,只是在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先验欲求起了最主要的的作用。
  从孕生出先验根本认识形式的角度来考察,主体除突出鲜明显现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先验欲求外,还可具体归结出以下几种根本的先验的欲求:1.“知”的欲求 2.“多象”的欲求 3.“动”的欲求 4.“新颖”的欲求 5. “圆满”的欲求 6.“超越”的欲求 7.“构建”的欲求。下面,来逐一考察以上先验欲求与先验认识形式重要的对应滋生关系。
  1.“知”的欲求。作为“先验自我”最根本的欲求,“知”的欲求之源始性,是超越“知”之欲求主体,而指向外界的一种活动。在“知”的此种欲求活动中,一方面,“先验自我”才得以显示而出,并切身明证地体验到是同一欲求主体所发出各样“知”的欲求活动,从而确立了自身“同一”主体性的存在。而另一方面,“知”的欲求先验指向外界的活动,也先验地将欲求主体的“我”与外界作出了“区分”,并在先验的想象力(设想力)中,将外界设定为与“我”相对有别的“非我”而具有“同一性”的“对象”。主体“知”的先验欲求,并非停留满足于欲求空洞的“对象”,而是在先验的想象中要求“对象”具有实际的“内容”(感知内容),而这对“对象”具有“内容”的先验设想,便是对“质”的设想。在“知”的源始先验欲求中,“先验自我”显生的同时,亦孪生出先验“非我”的“对象”,两者先验并切身体验的处于相对相依的欲求关系之中…。如此,在“知”的先验欲求活动中,便先验地滋生出作为认识最基本的“我”,“非我”之“对象”,“质”,“同一”,“区别”,“关系”等意识观念,一切与些相关的“范畴”与“概念”,都有根源于此。而另一重要的是:在先验“知”所指向外界的欲求活动中,先验的想象力将“我”作为“中心”而向外发出“维度”的光芒,在这“维度”的光芒中,“我”与“对象”先验地具有了“内外”之别,“对象”也在这“维度”的先验想象光芒中显有“广延”,从而奠定了“空间”的观念基础。强调指出的是:从“知”及其欲求活动一开始,“同一”的“我”之意识便随之而在,正是因为这“同一”的“我”之意识的存在,才使得一切的“现象”在“我”中能联系和统一,成为“经验”。皮亚杰仅凭外在观测的方法,在《发生认识论中》认为:在婴儿的“感知运动”阶段只有直接的本能反射,而没有主体的“自我”意识,这是不对的。如是这样,婴儿便不可能有“感知经验”的积累,也不可能进行相应的“同化”和“顺应”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因为,感知经验的积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统一在具有“同一自我”的主体意识中,才可能形成,也才能使婴儿的学习与智力的成长成为可能。“同一自我”的意识,是一切智力活动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婴儿虽然不能明晰表白出“我”之观念,并不能说明婴儿不具有自在的“同一自我”的意识。

使用道具

24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09:44: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写学评 发表于 2017-12-9 00:16
文化学识的应用功能不是申明所谓的“理想”,而是针对现实问题来求证公益无害的解决问题“法策”。

—— ...
人之所以为人,必有“希望”。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必有“理想”。难道西方的基督教中没有理想?“自由,平等与博爱”不是理想?

使用道具

25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09:48: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12-14 17:23
不够理想就不够荒谬,越是理想就越是荒谬。简而言之,理想即荒谬。
而人类,就是在你所谓追求的“荒谬”中,进步的!

使用道具

26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5-3 11:42: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09:48
而人类,就是在你所谓追求的“荒谬”中,进步的!
理论中的追求无需考虑代价,但现实中的追求却必须考虑代价。如果代价是承受得起的,那么尽管去追求。但如果代价是无法承受的,那就必须审慎对待。这才是理智的态度。

如果是个人的追求,那么追求的代价都由个人承担,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使用道具

27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5-3 11:49: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存在即是被感知”,这种观点认为感知器官说了算。人类浑身都是动物器官,也就是动物器官说了算。
“我思故我在”,这种观点只在“思”的前提条件下确立“我在”,但搁置了“不思”前提条件下的在与不在。

使用道具

28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15:20:5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哲学新使命:人类理想(内含幻想与渴望)的实现何以必然为可能?》(续)

2. “多象”的欲求。在前述“知”的欲求中,曾指出“先验自我”以自身为“中心”由先验想象力向外放射“维度”的光芒,先验地设定了“我”之外“非我”之“对象”的存在。而在此,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这样的先验想象设定中,本然地含有着对“自我”和“对象”各自作为“整体”的设定。在这对“整体”的想象设定中,随此先验自在地滋生“单一”的意识和观念:“我”为“一”,而“对象”也相对于“我”为另“一”。在“先验主体”对“对象”内容(感知内容)的欲求中,所随生的先验的想象(设想),是把“内容”作为一“整体”来想象(设想)的,并趋向于“整体”来领会和把握,这在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中得到充分的佐证。而先验主体对“对象”内容的欲求,不仅先验的欲求对象内容的单个整体性,更先验地欲求着对象内容的“多个整体性”,亦即对多个“感知内容”的“多象”欲求。先验主体对“多象”的欲求,不仅是欲求多个整体在“质”上的可能多样性,也欲求多个整体显现在空间和时间上可能的多形状或多状态性(“多彩多姿”这褒义词是对此最鲜明的注解)。在这对“多象”的先验欲求中,“多象”虽为多,却蕴含着共具有的“整体性质”的“一”,“量”的意识与观念由此渊源而产生。在对“多象”的先验欲求和随之的想象期盼中,空间的几何关系特征和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特征,得到了更突显明晰的意识。

使用道具

29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15:26:1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5-3 11:42
理论中的追求无需考虑代价,但现实中的追求却必须考虑代价。如果代价是承受得起的,那么尽管去追求。但如 ...
按你的逻辑,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也是要先
像精明的商人一样考虑代价的,如果“精明”算计一下考虑代价太大了,就不追求了??

使用道具

3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5-3 18:56: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b571016 发表于 2018-5-3 15:26
按你的逻辑,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也是要先
像精明的商人一样考虑代价的,如果“精明”算计一下考虑代价 ...
做什么事都需要考虑代价,都要考虑值不值得。但凡正常智商的人都是这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6:32